大海里,没有不带伤的船;众生里,没有不受伤的人。对于伤害,有的人一笑了之,有的人却耿耿于怀;更有甚者,简直如老牛吃草一般,不断咀嚼痛苦的往事。殊不知,每一次回忆,其实都是对自己的伤害。人活着,要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方式,就是清空心灵“回收站”,让自己一身轻松向前走。
每年,澳大利亚都会举行一场悉尼至墨尔本的耐力长跑,全程八百七十五公里。这项比赛,被认为是世界上赛程最长、最严酷的超级马拉松。比赛耗时五天,参赛者通常都是受过特殊训练的世界级选手,年龄一般不到三十岁。
1983年,耐力长跑的赛场上,出现了一个名叫克里夫·杨的老人。老人已经六十一岁了,穿着条工装裤,跑鞋外面套了双橡胶靴。老人的参赛号码是六十四号,他将跻身于一百五十名世界级选手中参加赛跑。
比赛开始后,穿着套鞋的克里夫·杨迈着小碎步跑了起来;不用说,他被远远地甩在了年轻选手的身后。所有的专业选手都非常清楚,为了拼完这场耗时五天的比赛,你得跑十八小时,休息六小时。对此规则一无所知的克里夫·杨,夜以继日地奔跑着,实在累得受不了时,才停下来休息一会,然后继续上路。
日夜不停的奔跑下,他与领先的第一集团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到最后一晚,他超过了所有顶尖选手;到最后一天,他已经跑在了最前面。最终,他以五天十五小时四分的成绩夺得了冠军,并将比赛纪录了提前了九小时。
克里夫·杨出生在一个农场,家里买不起马匹和四轮车。每次暴风雨快来的时候,他都得跑出去聚拢羊群。他们有两千头羊、两千英亩地。有时候,他要追着羊群跑两三天;虽然费功夫,但他总能追上它们。面对采访他的记者,他如此说道:“我相信我能跑这场比赛,不过五天时间,也就多出两天而已。我追着羊群跑过三天。”
毫无疑问,长期的农场生活培养了克里夫·杨充沛的体力与坚韧的耐力。正是凭借着这样出色的身体条件,他才顺利完成了漫长的比赛。另一方面,他之所以能够从强手如林的大赛中脱颖而出,还得益于他对规则的一无所知。设若他也像别的选手那样,每跑十八小时就休息六小时,恐怕他很难战胜那些年龄不及他一半的年轻选手们。
平时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可某些时候,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反而会局限我们的想像,羁绊我们的行动。尤其是当我们面对权威、专家们所制订的条条规则时,往往本能地心生畏惧,结果只会沿着规则亦步亦趋地向前走;而我们自身的创造力,往往就在这种循规蹈矩中丧失殆尽。
“无知者无畏”,对规则的一无所知,反而促使一个人无所顾忌地向前闯,最终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而这个世界的纪录,往往都是那些勇于创新的人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