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度,其实就是一个人面对他人伤害的包容。大度的人都知道别人这样做太过分,但他们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以一种博大的胸襟等待对方的改变,或者干脆一笔勾销不愉快的记忆。
左宗棠才华出类拔萃,嘴上却缺哨兵,经常言辞激烈,有时让曾国藩下不了台。然而,不论在家书里,还是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曾国藩对左宗棠都是赞不绝口。
卡耐基曾经说过:“人们都喜欢宽容大度的人而非斤斤计较的人,因为和这样的人相处很舒服。”
大度的人与芸芸众生的区别在于:遇到别人伤害的急流,一般只想着让自己突围;大度的人则首先想到建筑一座桥,既让自己过河,也让别人过河。
大度与软弱是两码事。大度是处于强势位置的人对相对弱者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风度和境界。我们假如想整对方的轻而易举,之所以甘于吃亏,不是缺少能耐,而是缘于与人为善的人生态度。而软弱是弱者的通病,他们对别人的伤害不是没有愤怒,也不是缺乏报复的冲动,但没有能力去实施自己的反攻计划,只好逆来顺受。
换句话说,同样是感受到他人的伤害,大度的人心态平和,他们外在的举止出自内心的选择;软弱的人心理失衡,他的“风度”是其地位决定的。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脾气非常不好,动不动就与人打架,因而人们都很讨厌他。一日,这个年轻人无意中游荡到了大德寺,正遇到一休禅师在讲佛法,他听完之后异常懊悔,决定痛改前非,于是对一休禅师说:“师父!今后我再也不与别人打架斗口角了,即使人家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就让唾沫自干吧,别去拂拭!”一休禅师轻声说道。
年轻人听完,继续问道:“如果拳头打过来,又该怎么办呢?”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拳而已。”一休禅师微笑着答道。
那个年轻人实在无法忍耐了,便举起拳头朝一休禅师的头打去,继而问道:“现在感觉怎么样呢?”
一休禅师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反而十分关切地说道:“我的头硬如石头,可能你的手倒是打痛了!”
年轻人无言以对,似乎对禅师的言行有所领悟。
一休禅师的境界确实了得。但是生活在红尘之中的我们,大度包容的心还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女人总是气量狭小,遇事斤斤计较,那么在社会上就会处处碰壁,自添烦恼。相反,假如能以实际行动理解、包容别人,那么你也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包容。
在学校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同学或朋友,他们因为一点小利而与你不开心、闹别扭,比如和你一起竞选班长没成功,或是由于一点小事与你斤斤计较,比如你没有送他生日礼物,或是聚会没有叫她等等。为如此细碎的事情大动干戈,往往让我们感到身心疲惫。
职场上也会有这样的员工,他们斤斤计较于自己的得失,为了一点儿小小的利益就与同事争破头皮,从来不肯吃一点儿小亏。他们似乎是因为自己的“聪明”而获利不少,比如公司给员工发放一批数额有限的福利品,一些精明的员工往往会拿出九牛二虎之力,不惜一切代价抢夺到自己那一份,而不顾其他同事的感受或利益。但是当上司分给部门一个比较棘手的临时任务时,这类员工往往比谁都跑得快,或是借故推给其他同事,自己落得一身轻松。
这样的在意或是精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十分实用,实际上正是与朋友或同事相处中的一大禁忌。因为,在与朋友或同事相处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太过认真仔细、斤斤计较。相反,如果能够在相处时做到宽容别人,那么就没有处理不好的关系,没有化解不了的恩恩怨怨了。
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和性格的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集体。在这样的环境里要营造和谐美满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果非要认真计较的话,就会发现,每天我们都可以轻易找到几件令人生气的事情,如被人诬害、因同事犯错而受连累、遭人冷言讥讽,等等。生活中很多事情考验的就是我们的心态,你在意,事情就会越来越重;你放下,事情也会随着你的看淡而变轻。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人处理得好,有些人却处理得不好。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受人欢迎,在职场中如鱼得水,有些人却四面树敌,很难融入集体之中。
原因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不同的为人处世原则导致了不同的同事关系的产生。有些人在与同事相处中,利字当头,什么亏都不能吃,什么便宜都想占,工作拣轻的干,待遇往高处要,看别人时戴着显微镜,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就总是网开一面、另当别论。这样的人很难招人喜欢,或很难拥有和谐的同事关系。
相反,如果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与他人积极配合,在生活中与人为善,以宽阔的胸怀待人处世,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为蝇头小利与同事计较,这样的人又怎么能不处处受到同事佩服和欢迎呢?
所以,在与同事相处中还是要本着“宽以待人、胸怀大度”的原则,尽量不要与同事计较琐碎的利益,要目光长远、宽容大度才能有所作为,同时也能为自己和同事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