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1号机组的厂房内氢气爆炸,当时泄漏的放射性物质
浓度并不高。但是之后情况恶化,3号机组发生了类似的爆炸,2号机组更是有安全壳破损的可能,4号机组的核废料池也告急,核电站附近的辐射量提到较高水平,东京亦受影响。
显然,“核爆炸”自然是永远无需担心的,但是“核泄漏”已经不可小觑。那么,目前的泄露水平意味着什么?如果事态继续恶化又将发生什么?中国会不会受到核辐射影响?我们来解答这些问题……
日本核泄漏事件至少目前对我国暂无影响。考虑到福岛近期的西北风和雨雪天气,全球8个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通过模拟预报得出了这个结论。就算未来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放射性污染物朝我国传播,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应急。
此次日本核泄漏目前对中国基本没有影响,但存在潜在风险,日本政府根据国际核事故分级表将此次事故最终定级为7级(最高7级)。
在日本地震引发核泄露事故后,辽宁丹东、大连和沈阳3个辐射监测自动站开始24小时连续监测,监测数据尚未见异常。
根据以往核事故的经验看来,即使是发生了极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对远离事发地1000公里以外的地区的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很不明显,或者说是轻微的。没有必要产生恐慌情绪。
第一节 日本核泄漏会不会影响我国?
一、日本排放万吨核废水 中国沿海怎么办?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将把福岛第一核电站厂区内1.15万吨含低浓度放射物质的污水排入海中,为储存高辐射性污水腾出空间。这将是东电在核泄漏事故发后首次主动向海中排放辐射污水。
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至4号机组涡轮机房等处都有大量含高浓度放射性物质的积水。由于来不及设置转移这些高放射性污水的临时水罐,现在只能先把废弃物处理设施内存储的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海中,为高放射性积水腾出存放空间。
这次排放的污水除了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内处理的约1万吨污水,还包括5号和6号机组附近合计1500吨含放射性物质的地下水。由于这两个机组的部分设施有可能被水淹,影响机组安全,所以也要将这些地下水排入海中。
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说,向海中排放低放射性污水,是为确保有地方存放高放射性积水而采取的“不得已的措施”。
这些低辐射污水所含放射物质浓度大约是日本法定向自然界排放标准的100倍,辐射强度较低。在1号至4号机组排水口附近海域,日本方面已检测出每毫升180贝克勒尔的放射性碘活度,此次排放的污水中放射性碘的活度不到前者的九分之一。
东京电力公司将把大型钢制浮体运往福岛,用来存放放射性污水。这座大型钢制浮体长136米,宽46米,高3米,浮体内部最多可容纳1.8万吨水,原本是供游人钓鱼的平台。
核污水流入太平洋,是否会飘至中国沿海造成影响?中国核问题专家滕建群介绍,此次排入海水的核污水只是短暂排放,同时受日本以东洋流影响,辐射物质会随洋流向东流向太平洋。同时辐射量会因洋流扰动而减小,对我国沿海影响较小。排出的污水对人体影响有限,即使有人每天食用被排污海域的海产品,遭受的辐射量也不会超过安全标准。
日本政府基本决定用特殊塑料膜遮蔽反应堆厂房,已经要求东京电力讨论该方案是否可行。不过有核专家持反对意见,认为“这种方法对抑制放射性物质扩散的效果有限,且风险较大”。
二、日核泄漏近期会不会影响我国?
针对日本核电站核泄漏污染物是否会对我国产生影响,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组织了专题会商。该中心分析认为:日本中北部区域在中低层大气中的风向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高空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气流为主,由于降水发生,有利于核物质沉降,影响范围缩小。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影响区域为日本中部、北部及其以东的北太平洋区域,对我国没有影响。
从地理位置上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发布了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结果表明,我国辐射环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总工程师柴国旱表示,虽然总体上说目前日本的核安全状况很严重,但是,考虑到其与我国距离较远,而且根据目前的气象条件,近期辐射不会扩散到我国。
从气象上分析
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委托世界气象组织建立,是全球8个承担环境应急响应职能的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设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在日本地震核安全事件发生后,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数值预报专家迅速启动大气污染扩散传输模式,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对500米、1500米和3000米高度的核放射性物质扩散轨迹进行模拟预报。
同时,我国环境保护部持续跟踪地震对日本核电站的影响,并要求省级环保部门加强监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指出,环科院利用国际最先进的数字模型分大区域模拟了日本核安全事件对我国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目前大气环流的情况,这个季节的天气过程主要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近期不太可能出现不利于我国的情况。
国家海洋局正在组织相关监测,我国海域未发现任何异常。国家海洋局目前已启动海域放射性应急监测,对我国海域进行持续性监测。国家海洋预报台预报说,海流将先向西南方向走,然后往东走,如存在核泄漏污染源,对我国海域暂时没有影响。
从洋流上分析
福岛在日本东岸,沿岸正好是黑潮流和亲潮流两个流系交汇,这两个流系是西太平洋的西边界流,方向比较固定,是常年存在的。虽然两个潮流一个从南向北,一个从北向南,在福岛附近流动复杂,但总的趋势是往东发展,海流往东进入太平洋。如果这一处海水流域发生核泄漏污染,对我国海域影响可能是比较小的,除非发生特殊的短期变化,比如大风吹动海流改变方向。总的来说,核泄漏污染通过海流影响我国可能性很小,公众没有必要恐慌。
因为核泄漏的总量和影响,日本政府已将这次福岛核事故最终定为7级,与1986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为最严重的7级。但是,这与当年切尔诺贝利的事故还是有很大差异。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时,反应堆堆芯爆散,核物质随爆炸冲向空中,而此次事件中堆芯虽有破损、融化,但到目前为止还只是泄漏,并不会大范围的威胁到周边国家的环境安全。
第二节 我国核辐射的测定
我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国辐射环境环境监测未发现任何异常,我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安全状态。我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和跟踪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进展,进一步加强辐射环境监测,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信息。”
一、全国主要城市辐射水平
我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对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汇总图中绿色曲线代表监测值,蓝色柱体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绿色曲线均在蓝色柱体范围内。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辐射环境水平暂时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
福岛核电厂附近检测到铯和碘的放射性同位素,专家认为有氮和氩的放射性同位素泄出也是很自然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迹象有铀或者钚泄漏。
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也同时权威发布:由于中国位于日本国的西部,日本核泄露发生地区近日风向盛行由西向东,其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暂时对中国没有影响。
二、内地31省区市监测到极微量放射性物质
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的最新信息显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趋于稳定,但形势依然严峻,日本有关方面继续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努力控制放射性污染的扩大。福岛周边环境放射性水平整体平稳,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
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空气中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中,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贵州和宁夏同时监测到了更加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和铯——134.各地环境辐射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综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卫生部监测分析认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不会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造成危害,暂时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三、内地食品是否受日本辐射污染?
我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发布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显示,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空气中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131.各地环境辐射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对食品和饮用水的抽样监测结果无异常。
(一)我国秋刀鱼进口须检测
在封堵污水泄漏失败后,东京电力公司决定向核电站电缆管线内注入高吸水性分子材料,以期堵住管道内流出的高辐射污水,但截至目前仍未见效。日本当局表示,要想完全控制核电站情况,恐需数月时间。
核污水流入太平洋,是否会飘至中国沿海造成影响?中国核问题专家滕建群介绍,此次排入海水的核污水只是短暂排放,同时受日本以东洋流影响,辐射物质会随洋流向东流向太平洋。同时辐射量会因洋流扰动而减小。对我国沿海影响较小。
我国南海水产研究所专家邱永松表示:“南海海产品质量不会受到核泄漏影响。但需关注并强化来自西北太平洋北海道渔场的巴特鱿鱼和秋刀鱼的核辐射检测。”
北海道渔场主要捕捞巴特鱿鱼和秋刀鱼。市面上的巴特鱿鱼和秋刀鱼不会受到核泄漏事故的影响。因为这两种海产品均为上一个鱼汛所捕捞,而下一个鱼汛尚未到来。核泄漏可能通过食物链影响到海产品,因此下一个鱼汛,必须要强化对来自西北太平洋巴特鱿鱼和秋刀鱼的核物质检测。
(二)菠菜首现微量放射物
卫生部近期表示,北京、天津和河南种植的菠菜首次检测出放射物碘-131,由于检出的碘-131非常微量,对公众健康无影响。卫生部解释说,菠菜中发现放射物与近期降雨有关。用水冲洗可有效减少蔬菜表面的放射性物质。
由于目前我国境内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浓度极微量,其沉降导致的蔬菜放射性污染一般难以检出。北京等地区出现小雨,降雨加速了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沉降,而且小雨又使这些物质可以存留在菠菜表面未被冲走,所以在菠菜样品中检出了微量碘-131.其含量仅相当于国家核辐射和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水平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的水平。
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所长苏旭表示,生活中的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子、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体都存在放射性。这样的菠菜,食用2200公斤才相当于一次胸透的量,食用193公斤,才相当于天然本底辐射一天的照射量。我国每人每年的大叶蔬菜消费量是43公斤,即便吃一年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三)江苏莴苣叶和广东莙荙菜抽检中发现碘-131
我国内地除贵州外其他省份部分地区监测到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不会对我国环境及公众健康造成危害。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权威发布: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通报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环境放射性水平整体平稳,部分地区继续呈下降趋势。
在空气监测样本中,我国内地除贵州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均检出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陕西、宁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空气中同时监测到更加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和铯——134.从江苏地区的莴苣叶、广东地区的莙荙菜抽检中发现了极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对饮用水的抽样监测无异常。各地环境辐射水平较昨天没有明显变化。
随着降雨的增加,食物和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污染会不会越来越严重?这取决于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取决于日本福岛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的量和持续时间,以及气象条件(如风向、风速及大气环流等)。下雨时间长短和雨量大小都会直接影响蔬菜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水平。目前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监测结果微量,不会影响公众的健康,无需采取防护措施。
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公布空气中检测出碘-131后,卫生部已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在辽宁、河北、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14个省市开展了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监测工作。
既往核事故中蔬菜放射性污染监测经验表明:露天生长的大叶、表面有微小绒毛的蔬菜容易吸附空气中沉降的放射性物质。因此,相关部门会选择菠菜检测,可以较早地发现蔬菜是否被放射性物质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