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暂时还没有完全能够使人体抵抗辐射的药物,遇到核辐射威胁的时候最好的预防方法还是将自己处于相对隔离的环境,避免接触核污染物。辐射伤害会对人体造血及免疫系统造成损伤,如果已经收到辐射伤害,康复办法可以参考肿瘤放疗以后的疗程。
第一节 救护
救护原则及措施核事故现场伤员的抢救,遵循分级救治并坚持先重后轻和快抢、快救、快送的原则,尽快将伤员撤离核核事故现场。根据其损伤程度和各期不同的特点及实际条件,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措施,使之得到及时、有效、合理的救治。
一、现场救治
病人的处理:首先估算受照剂量,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及临床症状等方法提供的受照剂量、内照射和外照射、全身照射和局部照射,以分清轻、中、重不同损伤程度,尽快做好早期诊断及治疗。
根据受照人员的初期症状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等迅速估计伤情。伤员受照剂量小于0.1Gy者只作一般医学检查;受照剂量大于0.25Gy者应予对症治疗;受照剂量大于0.5Gy应住院观察,并予及时治疗;受照剂量大于1Gy者,必须住院严密观察和治疗。中度以上放射损伤者应尽早口服抗放药523片30mg,有初期反应者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病人,应根据GB8281-1997《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采取综合性治疗。除了受核辐射损伤外,如果伤员还合并有冲击伤、烧伤等损伤,则应同时按照冲击伤、烧伤等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自救互救。
二、早期治疗
早期治疗由核事故地区附近的早期治疗机构组织实施。伤员体表放射性沾染超过控制水平者,应进行全身洗消。食入放射性物质者,在口服碘化钾片的基础上,应及时进行催吐或洗胃等。漏服抗放药523片、碘化钾片的伤员,应及时补服;因严重呕吐不能口服523片的伤员,应及早肌肉注射抗放药500一次,10mg。初步诊断为中度以上急性放射病者,在应用523或500的基础上,再口服抗放药408片300 mg,并给予对症处理。重度以上急性放射病伤员,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伤情偏重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早期治疗机构留治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和不宜后送的放射病伤员。
三、专科治疗
急性放射病专科治疗,通常由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相应的专科来组织实施。
四、对有放射性内外污染者的处理
体表有放射性沾染的伤员,未洗消者或洗消后经检查仍超过控制水平者,要洗消或重复洗消,仍未达到控制量时,在伤票上注明沾染部位及沾染程度,以后应对伤员加强医学观察。受放射性沾染的伤员应及早服用碘化钾片100 mg。伤员暴露部位皮肤或伤口有放射性污染时,应进行局部洗消和除沾染。
体内有放射性污染的伤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摧吐、洗胃、阻吸收和加速排出的治疗措施,并根据GB8284-1987《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二节 有没有抗辐射药?
一、碘化钾片
碘化钾中稳定性碘可在体内阻止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内。它在甲状腺内饱和并封闭了甲状腺,抑制甲状腺进一步摄取腺体外的放射性碘,从而减少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蓄积量,降低了甲状腺的受照剂量。碘化钾对于早期落下灰中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沉积具有明显的防护效果,一般可减少甲状腺内放射性活度的85%以上。
碘化钾片的用法:在摄入放射性碘(如进入放射性沾染区)前24小时至摄入放射性碘后4小时内口服一次,100mg。必要时可重复用药,每日1次,但不宜超过10次。本药无明显副作用,但对碘过敏者、婴儿和孕妇慎用。药片外观变色或潮解不宜服用。
服用稳定性碘有用吗?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儿童暴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因此,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00毫克碘,对孕妇和3~12岁的儿童,服用量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为25毫克。
对出生后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稳定性碘服用量应保持在有效的最低水平。对有些人,例如,甲状腺有结节者,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者,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甲状腺单侧切除者,有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碘过敏者,某些皮肤病患者,如痤疮、湿疹、牛皮癣等,应慎用或不用稳定性碘。
要注意的是碘片不能保护来自于体外的放射性和被身体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碘甲状腺阻断在多数场合应与其他防护措施,比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与此同时,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二、523片
“523”片是一种口服、长效、副作用较小、照射前预防和照射后早期治疗均有效的辐射损伤防治药物。其作用为升高白细胞,改善微循环,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减低白细胞下降程度。在受LD90致死量7射线照射前2小时至照射后1天内口服,能明显提高活存率,减轻急性放射病的症状,改善造血功能。主要用于核辐射事故急性放射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523片的用法,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①预防:受核辐射照射前2天内口服一次,30mg。②治疗:受照射后1天内尽早口服一次,30mg。③防治结合:受照射前2天内口服一次,20mg;受照后1天内再服10mg。523片的副作用:用药后少数人可出现暂时性乳房胀痛、硬结及女性月经失调。
三、500注射液
“500”可促进受照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粒细胞的释放,是一个副作用小、有效时间长、照射前预防和照射后早期治疗都有较好抗放效价及有效剂量小的防治急性放射病药物。在照射前6小时至照后1小时内肌肉注射,能提高存活率,减轻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症状,减低照射后自细胞的下降程度,其中以照射前36小时预防给药效果最好。
预防急性放射病时,于照前10天内用药,肌肉注射一次,10mg,以照前6天内给药预防效果较好;治疗急性放射病时,于照后1天内尽早使用,肌肉注射一次,10mg。照前预防和照后治疗结合,或与其他防治放射病药物伍用,可提高疗效。500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用药后少数人可出现暂时性乳房胀痛、硬结及月经失调。本药为混悬油剂,使用时必须充分摇匀。
四、408片
“408”片有转移自由基的作用,可减轻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抑制包括造血细胞在内的生理更新率高的细胞增殖,降低细胞的代谢,从而降低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增强断裂染色体自发再接能力,促进部分受损细胞的恢复;使受照射的骨髓细胞加速成熟和释放,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从而有利于受照机体渡过急性放射病极期;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造血组织的能量供应和代谢,从而有利于造血组织的恢复再生。主要用于急性放射病的治疗。
408片的用法,照后当天口服,一次300mg,每隔2~3天一次,用药次数以3~5次为宜。其副作用:少数人有轻度胃肠道反应。
五、普鲁士兰
普鲁士蓝即亚铁氰化铁,口服后肠道不吸收,在肠道内能选择性地与摄入的或由肠道腺体再分泌的铯相结合,形成稳定的亚铁氰化铯盐,由粪便排出。主要用于意外地摄人、吸人大量放射性铯时或较长期居住或工作于放射性铯明显污染的环境时。普鲁士兰为胶囊剂型,意外摄入大量放射性铯,或长期工作于放射性铯污染环境下的人员。每次用量1g,一日3次,5天为一疗程,休息一周后,再用一疗程。
六、促排灵注射液(DTPA)
促排灵是一种络合剂,在体内能选择性地与体内沉积的放射性核素,如140La、144Ce等放射性镧系和238u、239Pu等锕系放射性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可溶性的络合物,很快地经肾脏排出体外,从而减少了体内放射性核索的沉积量。促排灵对多种放射性核素均有显著的促排效果,其促排效果因核素的种类、用药时间和用药途径及剂量不同而异。
当空气中稀土和镧系放射性核素,如144Ce、147Pm、140La、239Pu等浓度明显增高,有可能超过年摄入量限值时,可预防注射促排灵。在内污染早期,肌注500mg,一天1次,连续用3~5 天,或采用吸入给药,剂量120 mg/天,连续7 天,停药一周后还可重复数疗程。在内污染晚期,肌注100~250mg,每日1次,连续注射7~10天,或按吸入方案用药,必要时可重复数个疗程。
七、褐藻酸钠
褐藻酸钠在胃肠道内基本不吸收,它与摄人的放射性锶、钡、镭作用后,可形成褐藻酸盐随粪便排出。主要用于意外地大量摄入放射性锶、钡、镭核素时,或在放射性锶等核素严重污染的环境内灭火作战或救援时服用。
褐藻酸钠为淡棕色针状晶体,使用时制成2%的糖浆。意外摄入大量放射性锶、钡或镭核素的人员,应立即服用2%褐藻酸钠糖浆500ml。长期工作于上述放射性核素污染的环境中的人员,首次服用2%褐藻酸钠糖浆250ml,以后每隔4小时服用150ml,一天内总量不超过750ml,必要时可连续服用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