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教授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我国股市的现状提出了严厉批评:“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我们认为,吴敬琏教授所指出的股市不规范现象甚至违法和违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中国证监会已明确表示正在进行查处,但如果因为这些不规范现象的存在就把我国的股票市场比作赌场,而且是一个“豪赌”的赌场,那就未免太偏激、太不客观了。显而易见,如果把我国的股市比作赌场,那么股市中的5800多万的投资者就都成了“赌徒”,1200 多家上市公司就都成了“赌具”,国家扶持股市发展的各项政策就都成了“赌市政策”,我们所要建立的以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为核心的现代市场经济也就成了“赌市经济”。这样情绪化的股市评价,对股票市场的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改革取向又有何益处?
股市不能类比于赌场,其原因还远不像上述推论的那样简单。必须指出,10 年来,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体制的剧烈摩擦与冲突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在股票市场建立之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未确立,资本、资本机制和资本市场在我国还未取得合法地位,股票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还立足于“试”,并且时刻面临着试不好“关了就是了”的风险,因此,我国的股市实际上是市场的力量与行政的力量相互“磨合”和妥协的结果,这就不可避免地、也不同程度地带来市场机制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内在机制的不同程度的扭曲,导致在股权设置、流通方式、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监管方式上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使我国的股票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有计划”的市场。但是,不管这个市场存在着什么样的制度缺陷,也不管这个市场上存在着多么不规范甚至多么严重的不规范现象,它都既不是赌场也不能类比于赌场,因为再规范的赌场也不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筹集如此巨大规模的建设资金,从而实现资本社会化和风险社会化;再规范的赌场也不能培育人民群众的金融意识——投资意识、投机意识、利率意识、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从而促进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和社会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再规范的赌场也不能形成资源的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尽管我国股市目前这样的机制还很不健全也很不完善,但只要我们能够校正市场的发展方向,挤缩行政功能,放大市场功能,使股票市场的进入、运行和退出行为都回归市场,那么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再配置功能就会不断地得到加强,并且最终将与国际惯例完全接轨。吴敬琏教授一方面对我国经济的“软着陆”大加赞扬,另一方面又对在实现“软着陆”和国企脱困过程中做出显著贡献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大加鞭挞,这种本身就自相矛盾的说法与做法是很难让人理解的。还应当看到的是,尽管我国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不高,但这些上市公司基本上是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精华”,如果这些“精华”部分在实践中都演变为赌场的“赌具”,那么对目前我国经济的状况和它的运行主体究竟应该予以怎样的评价?这是我们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时必须慎重对待、认真思考的问题。
还必须指出,我国股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各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层面的问题。10年来,我国的股市一直带有“政策市”的特点,有人把它概括为“10年股市,政府当了10年的家”,这恐怕一点都不为过。自1997 年10月以后,为了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和实现国企改革三年脱困的目标,政府扶持股市向上的价值取向是十分明显的,看不到这一点,看不到管理层在这10年的市场监管中经历了一个从缺位、越位到现在开始归位的过程,不进一步解剖这种“政策市”与庄股行为的内在联系,我们对股市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和对股市发展趋势的把握就很难客观也很难公正。10 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股市中出问题最多的是“庄股”,但“庄股”行为特别是吴敬琏教授所说的“豪赌”行为又大都与“资产重组”有关,在“资产重组”中,与“庄家”或“庄家”的代理人进行资产置换与股权置换的,大都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并且也大都获得了管理层的要约收购的豁免权,而这些大股东又恰恰大都是行政部门,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在行政部门参与下的“资产重组”题材向市场题材的转化才导致了市场上“垃圾股”“鸡犬升天”的局面,出现了比较大面积的、板块式的市场异动现象。更进一步说,是行政权力大规模介入股票市场,控制了股票发行与上市的全过程并且既做“保荐人”又做大股东,才使得企业上市不是竞争行为而是“公关”行为,企业退市不能成为市场行为而演化为行政机构导演的“重组”行为,进而放大了市场的“搏傻”效应。因此,从这种观点出发,我们认为,既要看到市场上投资行为的种种不规范现象,也要看到行政机构和管理层的不规范行为,在对“恶庄”、“黑庄”进行查处和打击的同时,投资者、上市公司、市场、行政机构和管理层都应该以此为鉴,进行全面的和深刻的市场反思与自我反思。不解决我国股票市场中行政的力量太强、市场的力量太弱、信息的披露太灰和监管的取向太乱的问题,我国股票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就很难顺利地向前推进,市场的主体秩序、行为秩序、监管秩序和发展秩序也就很难有效地建立起来,从而也就不可能充分地发挥股票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10年来,吴敬琏教授对我国股票市场一直采取“泼冷水”的态度,这一轮的激烈批评则导源于“基金黑幕”事件。对于基金公司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层正在进行调查,但不管结果如何,也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10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成就与进展。对于类似于“基金黑幕”一类的问题,应当把它看成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并且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而不能利用“基金黑幕”事件来发泄对股市的不满。联系到我国经济学界有些原本主张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家所曾提出的“宁要彩票、不要股票”的观点,我们认为,我们在对股市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讨论时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建设中最核心和最基本的内容。离开了这样一个基点,这种讨论就会失去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就既谈不上市场经济,也谈不上什么市场。这是我对吴敬琏教授上述观点的一些看法,以此来就教于吴敬琏教授,也就教于广大投资者和读者。
(本文发表在《证券市场周刊》2001 年第7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