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的历史教师臣老师,平日为人耿直,喜静寡言,加上家境和同行相比属下等,同情者多。
一日,臣老师去兄弟学校观摩,有电报到。教研室的同事关切,托小黄老师捎之。小黄老师抵臣老师家时,臣师母正在洗衣,两手满是肥皂泡沫,嘱小黄老师拆阅电报。
电文如下:“货已到,速来取。”小黄老师和臣师母皆目瞪口呆。
不知怎么搞的,电文内容七传八传,传到校长耳里,被认为是“经商”迹象。而业余经商在该中学受鄙夷。一次员工大会上,校长还不指名地提及此事,口气里含有批评之意。凑巧臣老师又因事不在场,所以也没有惹出什么不愉快的余波。
直到这一天,臣老师向教研室的同行赠送自己写的书时,那天的电报才有了准确的解释。原来臣老师的历史专著出版了,为联络方便,他把通讯处设在邻县的朋友家,权代稿酬的200册书也便寄到了朋友家。这位朋友是某企业仓库主任,长期与货物打交道,给臣老师发电报时,条件反射,把“书”误为“货”了,引为笑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