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以实施创新教育,利于学生在勇于创造、自由活动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性学习。“一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术、学风气氛及管理体制等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到教育创新学习方法与手段,从课内教学到课外学习,从学校、家庭社会,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决策机构到学校教学,都要为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营造和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成为一项自觉选择与行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心里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宜的“土壤”和“气候”。
1.探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要探索适合我国的创新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升华经验,同时借鉴国外有关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加快我国创新教育的步伐。人们对创新素质的培养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有人根据左右脑不对称理论,开发右脑,培养创造力,还有人以训练发散思维来培养青年人的创造力等等。这些都着眼于培育创新精神,将其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重视培养创新品质,将其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在课程的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中,都要渗透创新教育的要求,处处体现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多种方式训练其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养成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习惯。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升华创新的感性体验。
2.解放学生
还学习的主动权于学生,给他们提供应有的自由支配时间,在受教育过程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个性的形成,把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整体素质作为教育目标。把创新的思维与创新的人格和创新技能的培养作为教育目标的中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它是形成创新行为和创新思维的真正土壤。创新是人的意义和个性价值的最高体现,也是个性中最具魅力的因素,是有个性的人生的高峰体验。学生独立个性的形成,有赖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拥有、个性的自由发展、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形成。
3.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基础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学校教育中着重于基础的传统和优势应该得到肯定,不能把注重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立起来。不过,还需要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记忆、吸收、理解、运用、处理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与融合。因此,应设立相应的综合课程,使学生通过综合课程的开设了解各门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多维视角思考问题。比如语文教学不应仅仅拘泥于文学素质的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还应重视开发创新思维潜能。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使学生展开想象的双翼,激发创新欲望,使语文学科变成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让学生在广泛的作品阅读中认识社会,汲取知识,感受生活,在写作训练中感悟人生,抒发情怀。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应注重创新思维训练。要给学生无限的空间,让畅想的思维自由飞翔,情感的激荡充满课堂。
据统计,人对世界的认识9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对于学生来说,观察不仅是认识世界的需要,同样是丰富童年生活的需要,更是自身成长的需要。因为对他们来说,世界是一个陌生新奇的世界,他们是用整个心灵去感知周围世界的而不仅仅是用眼睛。对学生来说,许多疑问蕴藏于周围世界的事物,观察满足了他们发现新事物的渴望,满足了他们巨大的好奇心,在他们丰富的记忆中存储着周围的事物、色彩等,成为他们三维空间的鲜活经验。从小培养想象力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囊括世界。”因此,教育要废除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因人、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此外,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天然资源,重视学生兴趣的产生,这样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开设创新课程
在有关创新课程的开设方面,我们要遵循创新人才的成长及培养的规律,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教学上的特点,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要精心设计,让它变得丰富多彩,具有不同的特色和强有力的渗透作用,并且要注重于实效。如可通过创新课程的开设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得到直接体验,在实践中同时培养创新的情感,增强创新的意识。
应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间接的创新体验,从间接体验中得到对创新的初步认识及启迪。因此,教学过程不应仅是一种抽象的知识传授过程,也应是对人类创新活动及过程的揭示过程。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创新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间接地步入创新世界,通过对创新成果的模拟式再现,使学生获得有关创新活动的直观感受等。课堂教学是一种智慧性的挑战,为此,教师需要进行周密的思考与精心的教学设计,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原有模式的束缚。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开发与设计,使自己的创造空间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教学设计还要考虑所选用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进行组合、联系、选择、检验、修正,激发教学的活力与智慧,使其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趋势同向,争取在教学前沿努力探索并有所创造,让智慧与挑战充满于教学;此外,教学设计还要考虑教学媒介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应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总之,应使教学与知识的理性、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匹配,以符合教学规律为前提,使创造性与艺术性洋溢于课堂教学之中。
5.重视家庭的影响
家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渗透作用和重要的影响。要想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是良好的家庭环境。然而,根据我国家庭教育状况的近期调查研究报告表明,我国的许多家长对现代教育的认识、理解及对教育科学观念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教育方法的掌握运用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误区。如何积极应对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新的困惑与挑战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时代赋予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教育理论与实践,让我们知道了人的一生要接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教育的起点与基石。孩子的第一课堂就是家庭,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家庭教育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据人体的发展来看,孩子的发展是要成“人”、成“社会人”,这个过程具有重要个体意义,更具有其深层的社会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浸染下,在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情境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是沉甸甸的,我们的家庭教育同样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是一个不容让我们回避的现实。当下国人的共识与呼声均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能成为时代的人才。然而,这个教育理想的达成需要我们必须首先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是使家庭教育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在此基础上,为孩子的一生提供保障,并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未来人,才能让主观期望与客观效果共奏一曲和谐的旋律。家庭教育的变革已经变成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它决定着孩子的明天,这与父母有一定的关系。一切贫穷之源都是由于观念的贫穷。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想完成重要的使命,就应做到以下几点:从一个统领全局的深、远、高的视角出发,建立在反思之后的积极变革,坚定超越的教育视角,充满民主、充满人性的家庭教育大环境。“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孩子作为一个人,父母应当做到平等地对待他;尊重他的人格、自尊心;理解他的感情,平等地与他相处,充分地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孩子是一个活的能动体,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科学地去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真实地了解孩子的多重需要或要求及心理状态、思想动态,尊重孩子的心灵,给孩子们一个理性、健康的成长时空,给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真实感觉的自由空间。
科技与人文融合是21世纪发展的需求,科技与人文的结晶与外化的完美体现就是绿色。家庭教育中有了绿色,就为孩子创造了宽松的自由空间,形成了一种充满民主与人性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心与心的碰撞,家长与孩子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天然而成。孩子才可以幸福的,快乐的成长,才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家庭教育中有了绿色的存在,就意味着一种巨大生命力的生成。
家庭教育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发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在品德方面,要给孩子健康的心理引导,以便教会孩子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使孩子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他人与自我,彰显成“人”的旨趣。
2.在学习方面,家长应该注重以科学家的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的,而非分值的量化、数字化;孩子是一个可塑性的、未完成的、潜能有待充分挖掘的人,家长还应重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应注重试卷上“对”或“错”的比例,不是一个分值的简单量化与绝对的必然性结果;重在动态发展,而非静态认识;重在全面评价而非单一性评价;重在过程而非结果。
3.在行为方面,家长应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对孩子要严格要求,家长要做到以事实服人、以理服人,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导向,让孩子能够明辨真、善、美。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善于引诱教导孩子,能够和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并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要蹲下身来耐心倾听孩子充实自由的表达,要天然生成一种孩子与家长的良好精神关系。虽然现实中孩子有时候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错误,有些错误甚至是无意识犯下的。但是,一定要去努力发现、去监督,争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矫正。因为在辩证法来看,任何事并没有必然的逻辑鸿沟来区分事的大与小,“大”“小”间存在着必然的互换关系,最关键的是家长对待这些生活的常态应该报以一种怎样的正确态度,如何最大限度地去完成期望的目标指数,如何使家庭教育的成功值不断增大些。家庭教育没有百分百的完美,但却有更完美。所以,家长应该一直努力地去探求寻索现代家庭教育的“圣经”,使自己的孩子能够一直成长在一个健康、和谐、绿色的大环境或大气候之中。
时代教育现在所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是创新教育,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努力地去践行。只有这样下去,中国教育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的整体变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势,才能赢得在国际教育发展中自己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去振兴中国的教育,从而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兴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