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吸附能力指的是企业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对技术知识的吸收。“信息爆炸”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信息量是巨大的,依据有限理性人的假设,企业想占有所有的相关信息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分析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如果能摄取为自己所用的信息,并剔除尽可能多的“垃圾信息”,或者说是从“垃圾信息”中尽可能多的分拣出“金子信息”是非常重要。
从供应链的上下游来看,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对信息的需求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和资源供应两方面的内容,前者为企业分析顾客需求来细分市场提供依据,从而明确在国际市场中的定位,后者拓宽了企业整合资源的选择面。可见,企业对信息的需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市场需求方面的,形成企业对市场的认识和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有助于企业识别市场和发现新市场;二是关于企业发展所需资源方面的,对于具体的民营科技企业来说,要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在总量上并不稀缺,稀缺的是对资源要素信息的了解与获取能力。选择性地收集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整理,是企业要素吸附能力的一个关键。知识是企业开展创新的起点和基础,从本质上看,技术知识的吸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其过程是不可逆的。对知识技术等的吸附与企业在员工的培训投入、员工素质、员工的学习能力相关。
信息和知识是国际竞争优势的来源,对信息和知识的吸附能力决定了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发现国际市场机会和获取资源的能力,构筑了企业的创新基础,为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除了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也是十分重要的,对风险的本能回避是民营科技企业收集信息进行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的内在动力。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在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发展时都要面对更大的经营风险,而这在国际化发展中尤为重要。在国际市场上,除个别产业之外,大部分企业都难以通过控制价格来影响市场,优先发现市场的企业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各个国家在市场环境、运行制度、文化、政治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增加国际化发展中的经营风险。中国民营科技企业需要搜集相应的信息来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减少不确定性。企业想占有所有的相关信息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分析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中国民营科技企业要根据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制定决策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吸收相关的系列信息,而非大量零散、独立的原始信息。我们如将相关的系列信息组合称为竞争性知识,那么,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从获取竞争性知识开始的,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学习竞争性知识和积累国际经营经验的过程。
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产品与跨国公司在市场上往往呈互补态势,如万向集团的万向节,因此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市场一般集中于那些跨国公司不愿占有的市场缝隙,其产品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这种专业性和独特性适应了浙江块状经济中发达的分工协作现象,体现了企业的产品优势。但是这个市场机会的发现、目标市场的确定建立在对市场的独特理解和判断分析之上。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一般较难准确获得关于投资国别和地区的信息,但是如果企业能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就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彼此之间的联合以及互联网等信息工具来收集零碎的信息,在整合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国外投资地的市场机会。
对中国民营科技企业而言,有时候一个信息的获得就会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有很大的影响,如订单拉动型国际化。如果有个海外客户给企业下了个订单,发生简单的业务联系,这个偶尔发生的初期国际业务将大大增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可能性,常常是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直接原因,而现实中中国很多民营科技企业都是在订单的带动下开始国际化进程的。虽然企业在海外投资会面临诸如汇率变化、通货膨胀、政治制度、地区稳定性的宏观困境,并会对海外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出口业务中,宏观因素对初始国际化发展业务的直接影响却是不大的,因此来自海外的初始订单就为企业提供了开始国际化所需要的关键信息。通过出口业务,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拓宽了经营视野,获得了国际化发展的原动力。
要素吸附能力中的要素还包括企业国际化发展中所需的其他资源,包括金融资源、人力资源、其他生产要素的资源等等。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组织不仅通过正式地位和正式结构获得一定的资源,还往往通过各种人际关系等非正式的社会支持手段来获得各种资源。在浙江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中,这种非正式的获取方式往往在开拓市场的前期占有较大的比重,如种族纽带——基于血缘、地缘的关系网(威尔斯,1980)等。在浙江地区,这种以地缘关系为纽带获取国际化信息的现象尤为明显,例如,温州人大多都有互帮互助的特点,海外经营的温州人有100多万,温州的很多企业就是凭这种社会资本顺利切入国际市场。当然,这种资源的获取方式是非制度化的,有很大的行动自主性,主要基于中小企业管理者个人的知识水平、交际能力以及背景等。
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似乎企业不再面临去哪里寻找信息的问题——据推算可供公共检索的 WEB页总数为8亿张,估计 WEB数据总量为15TB(劳伦斯和吉尔斯,1999),但是这些数据真正流通起来被利用的不足10%。但是,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吸收并非如我们想像的那般容易,根据我们的调查,许多企业与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在网络时代下,很多企业面对丰富的数据却又缺乏信息的(DATA RICH,INFORMATION POOR)尴尬困境。信息从组织外进入到组织内可以通过网上搜寻、咨询专业的信息服务机构、与国外的战略合作伙伴联盟等方式实现(REUBER A。REBECCA,FISHER EILEEN,1997),容易被忽视的是企业内部的员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企业家和经理人员应该注重从内部员工中发掘信息,企业的员工是最接近市场的,直接掌握企业的客户需求、供应商以及竞争对手等方面的最新的动态信息。可见,事实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在要素吸附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信息获取机制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资源,尤其在企业规模还处于小型阶段时,这样的机制是其国际化发展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基于知识和技术的民营科技企业中,信息获取机制应该作为其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而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对信息获取应该随着企业的国际化向纵深发展而发展,第一个阶段仅仅是将信息的获取作为开始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工具,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可以称为工具化阶段;第二个阶段,随着国际化发展的在面上展开,则以充分开发和应用企业信息资源为目标,直接从信息资源获取收益,这可称为资源化阶段;第三个阶段,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主要部分,则是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目标,通过国际信息带动企业的信息获取机制的优化,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可以自觉地丰富信息资源,拓展信息应用的方式,并不断生产出知识产品(主要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存在),同时自身也完成了向国际型企业的转变,这可称为知识化阶段。
科技企业对信息的拥有量与企业在信息收集的投入和信息技术的利用是相关的,同时,信息的及时性是满足企业了解和掌握真实信息需要的保证,过时的信息并不能为企业正确决策和判断提供帮助,尤其在现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保持信息的及时更新甚至比拥有大量的信息更为重要。企业员工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分析能力需要通过培训、与科研机构的经常联系来提高,这也影响到企业要素吸附能力的高低。
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应该随时观察产业环境的变化,保持灵活、及时应变的能力,而这些就需要要素吸附能力的支撑。要素吸附能力在减少不确定性,降低国际化发展风险,在寻求成本下降的空间和细分目标市场中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市场机会,同时围绕这个市场机会获取相关资源的信息,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外部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