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 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说古论今” 孟子指出只有高尚的人才能统治他人。如果素质底下的人做了统治者那么就会影响全国人民。一个人的行为完全可以影响全局。 “领导”是引领团队前进、引导组织发展的人,是群龙之首。因此,成为一名称职的领导人,首要的条件就是以身作则,加强自我修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成为众人的表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名言,也是他一生努力实践的坐标。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年轻的诸葛亮,把军政大权交给了他;而诸葛亮则不负众望,身先士卒,兢兢业业,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诸葛亮深信“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道理,因此他廉洁奉公、克尽职守,不但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还教导儿子要注重自己的品行。
马谡丢失街亭之后,诸葛亮认为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上书给刘禅,
请求自贬丞相之职。各位将帅疑惑不解,认为胜败是兵家常事;诸葛亮解释说,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严格遵守法纪;如果领导犯错而有法不依,怎么能够让众人服气呢? 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诸葛亮的以身作则有效提升了他的管理水平和实际效果。因此,领导者注意加强个人修养,以身作则,才能服众,进而建立威信,保证日后组织计划和命令有效彻底地执行。所谓“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弃之”,我们一定要认识到领导示范的强大威力。 公司不断壮大发展,事业愈来愈大,总经理不可能事必躬亲,当然也不应事必躬亲,他不可能样样亲自去管。总经理这时需要委托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协助或代为自己去处理。然而,怎样的人才算是靠得住、信得过。 领导一般更重视“德”,尤其是其选择心腹时,更加注意重视“德”,即看他是否忠诚,若是不忠,不管他有无能力,他也不能给你帮什么忙,甚至会帮倒忙。因此领导应更注重“德”方面的因素。 其实,用错人和没有人用,哪一种情形更可怕?没有人可用,会造成人员的欠缺,影响工作的进行,相当可怕;用错了人,把工作的过程弄错,结果一团糟,甚至留下一大堆后遗症,更加可怕。 古人说,高处不胜寒。领导人身处组织体系的最高层,肩负着组织发展的重大使命,自己的一言一行有可能关乎着组织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要把加强自我修养、以身作则,作为领导人的一门基本功课。 领导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来投靠你。让德才兼备的人做管理,应坚持:有才有德者重用,有才无德者量才适用,无才无者德顺起自然,自食其力,有才无德者坚决不用。
“用人之道” 中国自古就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至之,天下顺之”的说法,那么如何“得道”呢?很显然,这取决于领导人日常的言行,如果你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就不能获得众人的拥戴,从而失道寡助。 对企业领导者来说,必须明确管理者的举手投足是很重要,客户和员工往往通过这些细节来评价自己,进而影响决策执行。所以,领导人举止稳重,就容易赢得客户的信任与合作机会;反之就会丧失商机。而在组织内部,领导人建立充分的个人魅力,可以凝聚人心、聚合团队力量,提升组织发展。 号称“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更是在1945年就提出:“公司要发挥全体职工的勤奋精神”,他不断向职工灌输所谓“全员经营”、“群智经营”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松下的经营,是用全体职工的精神、肉体和出资本集线结成一体的综合力量进行的。” 为打造坚强团队,直至20世纪60年代,松下公司还在每年正月的一天,由松下幸之助带领全体职员,头戴头巾,挥舞着旗帜,把货物送出。在目送几百辆货车壮观地驶出厂区的过程中,每一个工人都会升腾出由衷的自豪感,为自己是这一团体的成员感到骄傲。 在给全体职员树立一种团体意识的同时,松下公司更是花大力气发动每一个工人的力量和智慧。为达到这一目的,公司建立提案奖金制度,不惜重金在全体职工中征集建设性意见。虽然现在公司每年颁发的奖金在百万以上,但正如公司劳工关系处处长所指出的:“以现金来说,这种提案奖金制度每年所节省的钱超过所发奖金的13倍以上。”
不过松下公司建立这一制度的最重要目的,并不在节省成本上,而是希望每个职工都参加管理,每个职工在他的工作领域内都被认为是“总裁”。正是因为松下公司充分认识到群体力量的重要,并在经营过程中处处体现这一思想,松下的每一个职工都把工厂视为自己的家,把自己看作工厂的主人。因此,纵使公司不公开提倡,各类提案仍会源源而来,职工随时随地——在家里、在火车上,甚至在厕所里,都会思索提案。试想,有了这样的“全民动员”,松下又怎能不成为称霸世界的超强企业。 前IBM董事长郭士纳曾经指出:伟大的组织机构,说到底都是某个人的影子和延伸。伟大的机构不是管理出来的,而是领导出来的。此话虽有些过头,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领导人魅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儒家管理思想中,通过加强自我修养“以德服人”,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实际上,它类似于《孙子兵法》所倡导的最高战争原则——不战而屈人之兵。具体来说,管理者通常表现出“力服、才服、德服”三种境界,以力服人只能使人慑服,以才服人可以使人折服,而以德服人则使人心服。 所以,只有让德才兼备人做领导,来管理,才能使公司的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才能创造出一种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