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鉴赏”
《孟德传》是苏辙的名篇之一。文章开首即用寥寥数语交代孟德因黥面等原因而作了逃卒走进华山深处,然后着力描写孟德在深山的苦况,却也不愿为兵,侧面写出宋代不人道的兵役制度的弊病。苏辙抱着对士卒的同情态度来写作,加上采用实录的笔法,不去掩盖当时社会的丑陋,同时描绘悲惨的一面,所以文章读来特别感人。笔锋过处,尽是对滥施淫威的官僚、甚至整个腐败的兵役制度作出严厉至极的批评,而文力却又隐而未尽,不若韩愈、苏轼等文的一泻千里,而是别有一番韵味和力量,这也是苏辙文的独特之处。
“经典句章”
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原文”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一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仍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译文”
孟德,是一个很勇猛的退伍士兵。年少时就喜爱山林,既然当了兵,也就不能实现他的愿望。嘉祐年间,驻守秦州,秦州的辖区内有很多名山。孟德抛弃了妻子,把儿子送给了别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来一把刀和十个饼。他带了这些东西走入山中。他自己想道:“我是一名禁军士兵,现在到了这里,被捉住了是死,没有粮食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还是死。反正三种结果都是死,我还顾虑什么呢?只有走到山的深处了。”饼吃完了,他就用草根野果充饥。一天内病了十次,好了十次。呕吐、拉肚子、腹胀、胸闷,什么病都有。过了几个月,放心地食用它们就好像吃五谷杂粮一样。凭着这些本事,他入山两年了,也没饿死。即使是几次遇到了猛兽也总是不死。用孟德的话说:“凡是猛兽,大都能够辨别人的气味,距离人不到百步,往往趴下来吼叫,吼声震山谷。我因为不再顾虑生死,所以从来不被惊动。不久,猛兽奋力跃起好像要跟我搏斗,不到十几步,它就停止进攻,蹲在地上,徘徊了一会儿便俯首贴耳地走了。试了几次,都是一样。”后来到了商州,他不知道这里就是商州,被巡逻的士兵捉住了,孟德自以为必死无疑。商州知州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也不是一个坏人,好像是有道德的人。”孟德便把自己的经历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宋孝孙就把他当做是自首的人,安置在秦州,张安道刚好到秦州任知州,孟德自称有病,才得以解除兵役,成为普通的老百姓。他到现在还在群山中往来,也没有特别的才能。
“原文”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译文”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虑,因此有所仰慕,有所畏惧。仰慕、畏惧的心情交织在胸中,不一定发生实际作用。可是那种神色在脸面上显现,人一看就知道。所以衰弱的人被侮辱,倔强的人被讥笑,在世上还没有一个人是例外的。如今孟德的心中没有顾虑,他的浩大刚正的气质焕发到身外,他自己见不到,可是外物却看得见。以此类推,即便是和天地并列也可以了,那些猛兽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