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鉴赏”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九月,欧阳修死于汝阴。时苏轼任杭州通判,闻讣哭于孤山僧惠勤之室,并作此祭文。欧阳修对苏洵有知遇之恩,于苏轼则有师生之谊,所以苏轼对欧阳修感情极深。这篇祭文,以极其深沉的言词讴歌欧阳修的功德。文章不去列举事实,而只是先写天下之不可以无欧公,后写两世知遇,情深意切,感人至深。此文在改变以往祭文的四言或赋体形式上,也有很大创新,在相互对比与衬托中突出了欧阳修在国家与人民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经典句章”
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
“原文”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庇,朝廷无所稽疑;斯文化为异端,而学者至于用夷;君子以为无为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为得时:譬如深渊大泽,龙亡而虎逝,则变怪杂出,舞鳅鳝而号狐狸。
昔其未用也,天下以为病;而其既用也,则又以为迟;及其释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复用;至其请老而归也,莫不惆怅失望,而犹庶几于万一者,幸公之未衰。孰谓公无复有意于斯世也,奄一去而莫予追!岂厌世混浊,洁身而逝乎?将民之无禄,而天莫之遗?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者,十有六年于兹。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飨!
“译文”
悲痛啊!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66年了。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像蓍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人;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小人因为害怕先生所以还有不敢做的事情。先生就像高山大川,看不到他运动,但受他恩惠的事物,不能够用数字来衡量、不能全部地知晓。现在先生逝世了,有抱负的人没有了仰仗庇护的人,朝廷没有了查找疑问的人。文人被说成了异端,学者被用到了边远的地方;君子只能以不作为来为朝廷做贡献,小人高兴地认为时机来了——就像深渊沼泽,神龙没有了老虎也离开了,变端和怪异就层出不穷,像鳅鳝飞舞又像狐狸号叫。
以前先生还没得到朝廷重用的时候,所有人把先生当成隐患心病;等到先生得到重用,又认为先生跟不上形势;到了先生放弃官职的时候,没有不希望他再次得到起用的;到了先生告老还乡,没有不惆怅失望的,又还抱着期望的心情,是因为先生还没有老去衰弱。谁知道先生不再留恋这世间,就这样不给我们追赶机会地走了。难道是厌倦了世间的混浊,洁身自好地走了吗?又难道是百姓没有这样的福分,上天不肯留下先生来?
以前我的父亲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致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样才得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到现在都16年了。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跪着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我也愧对过世的人而感到不自在。只能从千里之外写信,来抒发心中的悲哀。这样做是为天下苍生感到悲痛,也是我自己对先生的痛哭。悲痛啊!先生您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