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1911年(宣统三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中国在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蹂躏之下,已经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更加尖锐。随着中国资产阶级的兴起,他们之中的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国内外办报刊,建立革命团体,进行各种革命活动,纷纷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建立了革命军政府,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宣布独立。12月孙中山回国,经17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并不彻底,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压力,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宣布解职,代表大地主买办阶级的袁世凯窃取了政权,革命遂告失败。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19世纪更为迅速地发展起来,纺织、采矿、铁路等都有一定的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掠夺也在日益加剧。因此,民族资本不仅受到封建主义的扼制,而且被帝国主义所操纵。在这种条件下,中国资产阶级产生了不同阶层,最有势力的是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他们是帝国主义的忠实奴才,另一部分则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之中的知识分子在黑暗中摸索,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的传统思想已经显现出它的腐朽性,他们自然把眼光转向了西方,孙中山、黄兴、章太炎、邹容、陈天华等人便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国内外兴办各种报刊,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在国内外成立了许多革命团体,为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组织准备。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设总会于香港,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1904年黄兴、陈天华、宋教仁领导的“华兴会”和蔡元培领导的“光复会”相继于长沙和上海建立。1905年8月在孙中山的倡导下,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合光复会,于日本东京成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推举孙中山为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制订了《革命方略》等文件,孙中山称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并创办了会刊《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工具。
随着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高涨起来,同时也和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形成鲜明的对垒,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民主革命的口号,而改良主义者则扯出了君主立宪的旗帜,于是两派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思想斗争。正在这时,爆发了第一次俄国革命,它给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很大影响,不但启发了革命者把俄国革命与中国革命联系起来,而且认识到中国革命不可能通过改良主义的立宪运动而达到目的。与此同时,在同盟会的发动下,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的起义此起彼伏。1906年爆发了萍、浏、醴起义,1907年爆发了两广各地的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和镇南关起义,同年还爆发了光复会单独发动的安庆徐锡麟起义,1908年又爆发了钦廉上思起义和云南河口起义,同年光复会还发动了安庆熊成基起义。这些起义虽然接二连三地频繁爆发,显示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但是由于没有发动群众,只是由会党起事或策动新军叛变,而且缺乏统一领导,加之没有根据地,所以都以失败告终。
1906—1908年的多次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使国人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希望,为掀起更大的革命高潮做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