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25900000004

第4章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学说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原因与机制,包括病因、病机两大内容。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脏腑、气血津液理论为基础,探讨致病因素的特性与致病特点,揭示疾病的发生、形成、演变、转归的机理所在,为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一、病因

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一是详细地询问发病的经过及有关情况,推断其病因,如传染因素、情志因素、外伤等等,又叫“问病求因”;二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症状、体征的分析来推求病因,又叫“辨证求因”。引起疾病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外感、内伤、病理产物和其他病因四类。

(一)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和疠气等。

1.六淫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的邪气。淫有太过、浸淫之意。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下列共同特点。①外感性:六淫之邪伤人,多从肌表、口鼻而入。②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③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或环境有关。如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病。④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又可两种以上相兼侵犯人体致病。如风寒表证、湿热泄泻等。⑤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可发生转化。如寒邪入里化热,暑湿日久可化燥伤阴等。

此外,临床上还有一些因脏腑功能或气血津液失调,而表现出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将此称为内风、风寒、内湿、内燥、内火,统名“内生五邪”。以下介绍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

风邪为病,春季多见,是六淫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其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风性轻扬开泄,易伤阳位: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风性开泄是指风邪侵人体易使腠理疏泄开张;易伤阳位是指风邪伤人易犯人体上部头面和肌表。故风邪致病多见头痛、项背痛、汗出恶风等临床表现。

其二,风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病位游移,发无定处,如以游走性关节疼痛为特征的行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起病迅速、变化无常的特点,如风疹之起病急骤,旋即波及它处,或此起彼落,发无定处。

其三,风性主动:风邪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故其致病往往表现出动摇不定的症状。如眩晕、震颤、惊风抽搐,每与风邪动经相关。

其四,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极为广泛,六淫之中的寒、暑、燥、湿、火又多依附于风邪而侵入人体,如风寒、风湿等,故称风为百病之长。

(2)寒邪

寒邪为病,以冬季多见。寒邪伤于肌表称为“伤寒”,寒邪直中脏腑称为“中寒”。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寒邪最易伤及人体阳气,证候呈现寒象。如寒邪伤表,卫阳郁遏,则见恶寒;寒邪直中,中阳受损,则脘腹冷痛,四肢不温。

其二,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寒邪侵袭人体,令经脉气血凝滞不通,从而出现各种疼痛的症状。如寒邪束表,则头痛身痛;寒伤中阳,则脘腹冷痛;寒邪阻滞经络,则肢体关节冷痛。

其三,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寒邪侵袭人体,易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筋脉肌肉收缩挛急。如寒客关节、筋脉,关节屈伸不利,拘挛作痛等。

(3)暑邪

暑是夏天的主气,有明显的季节性。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是夏令火热之气所化,其性炎热,故为阳邪。暑邪为病,可出现身热、头痛、烦渴、脉洪大等火热炎盛之象。

其二,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邪属阳,易升易散。暑邪伤人,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易伤津液;大量汗出的同时,往往气随津脱而致气虚。故临床上除见大汗出、口渴喜饮、小便黄赤短少等伤津表现外,还可见到气短乏力,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耗气或气脱的症状。

其三,暑多挟湿:暑令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故暑邪伤人,每兼湿邪。症见发热烦渴,同时伴有头身困重,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大便溏泻等湿阻表现。

(4)湿邪

湿是长夏主气,长夏正当夏秋之交,湿气最盛,故多湿病。外湿伤人,除与季节有关之外,还与工作、生活环境有关,如居住潮湿,以水为事等均可招致湿邪。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四:

其一,湿性重浊:感受湿邪而发病,其症状表现常有沉重或重着感的特点。如湿邪袭表,可见周身困重,四肢倦怠,头重如裹;湿邪留滞关节,可见关节酸沉。湿邪为病,常出现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的表现,如面垢眵多、小便混浊、妇女带下白浊、湿疹溃烂流水等。

其二,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如湿邪致病舌苔垢腻,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滞涩不畅;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即湿邪不易速去,病程较长,迁延难愈。

其三,湿易伤阳,阻碍气机:湿为阴邪,重着黏滞,最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湿邪阻遏脾阳,则脾失健运,水湿泛于肌肤而为肿;脾不升清,水湿渗于肠间则为泄;湿邪流注经脉,经络阻滞,则肢节疼痛沉重。

其四,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属水,水性下行,故湿邪有下趋的特性,每易伤及人体下部。如水湿所致的浮肿,多以下肢为明显;此外,淋病、尿浊、泻痢、带下等疾病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5)燥邪

燥是秋天的主气,故又称秋燥。燥邪致病,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尚热,挟有夏火之余气,多为温燥;深秋已凉,近于冬寒之凉气,多为凉燥。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二:

其一,燥易伤津:燥邪为敛肃之气,其性干涩,最易伤人津液,出现种种干燥表现。如鼻燥咽干,口唇皱裂,舌红少津,干咳少痰等。燥而偏热,则为“温燥”;燥而偏寒,则为“凉燥”。

其二,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其主气司呼吸与天气相通。而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最易伤肺,常出现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症状。

(6)火(热)邪

火为热之极,二者程度不同,性质则一,故火与热常并称。风、寒、湿、燥等邪均能在其病理过程中化热成火,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五个方面:

其一,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热性升腾上炎,故属阳邪。热邪侵犯人体其症状多表现在人体上部。如风热上壅可见头痛、耳鸣,咽喉红肿疼痛;阳明热盛可见齿衄,唇口糜烂等。

其二,热易伤津耗气:热邪侵袭人体,既能迫津外泄,又可消灼津液,使机体的津液耗伤,故热邪致病,多见壮热、烦渴、面赤、脉洪等一派热象,并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液耗伤的症状。同时,阳热亢盛的火热邪气,最能损耗人体的正气,热邪迫津外泄,往往气随津泄,使气更伤,故临床上常兼见体倦乏力少气等气虚症状。

其三,热易生风动血:热灼阴津,筋脉失养,而致肝风内动,称之为“热极生风”。表现为壮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另外,热邪侵犯人体,可加速血行,灼伤脉络,甚至迫血妄行,而致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病证。

其四,热易扰心神:心在五行中属火,热邪阳热躁动,与心相应,故热邪入于营血,尤易扰动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重者神失舍守而狂躁不安、神昏谵语。

其五,热易致疮痈:热邪侵犯人体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疖疮疡等症。

2.疠气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外邪。疠气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染,从口鼻而入致病,也可随饮食、蚊虫叮咬及其他途径而致病。疠气致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特点。疠气致病的种类很多,如大头瘟、疫痢、白喉、天花、霍乱、鼠疫等。疠气的发生与流行,除与人群正气强弱有关之外,也与气候反常,环境污染,饮食不洁,预防不力和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

(二)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过度、劳逸及饮食失宜等三个方面。

1.七情过度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映。在一般情况下,七情属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并不是致病因素,但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刺激,或情志活动过久,超过了人体生理所能调节的范围,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便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因七情致病是直接影响内脏,故属内伤病因。七情致病特点有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七情致病损伤五脏:不同的情志变化,对人体内脏有不同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阐明了情志因素所伤脏腑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大怒虽可伤肝,也可伤脾,因肝旺则乘脾;忧思虽可伤脾,也可伤心,因“心主神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情志病中,以伤及心、肝、脾为多见。

其二,七情致病可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血运行紊乱:“怒则气上”,临床上多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甚则昏厥卒倒;“喜则气缓”,暴喜过度可致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悲则气消”,损伤肺气,出现气短乏力、精神萎靡不振;“恐则气下”,肾气不固,出现二便失禁,甚至昏厥、遗精;“惊则气乱”,损伤心气,出现心悸、惊恐不安;“思则气结”,脾失健运,出现纳呆、便溏等症。

其三,七情致病,其病势变化与七情关系十分密切:良好和稳定的情绪可使病情好转,而剧烈不良刺激往往可使病情加重,甚至急剧恶化。如七情内伤导致肝气失调出现的梅核气、胃痛以及腹泻等病证,常会因情志刺激而病情明显加重。

2.劳逸不当

包括过劳和过逸两个方面。

(1)过劳

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劳力过度是指较长时间的过度体力劳动或运动。劳力过度主要耗伤机体正气,出现少气懒言,四肢困倦,神疲乏力等症。劳神过度是指思虑太过,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可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纳呆,腹胀,便溏等症。房劳过度是指性生活不节,房事太过,则耗伤肾精,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或遗精、早泄、阳痿,或月经不调等病证。

(2)过逸

过逸,是指长期不参加劳动,又不进行体育锻炼。过逸主要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减弱,而出现食欲不振,肢体软弱,甚则形体虚胖,动则心悸、气喘、汗出等,或继发他病。

3.饮食失宜

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饮食失宜,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故饮食所伤,主要病及脾胃。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三个方面。

(1)饮食不节

饮食以适量为宜,饥饱失常就会引发疾病。过饥,则饮食摄取不足,气血生化之源缺乏,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久则必然衰少而为病。气血不足,则正气虚弱而抵抗力降低,又易继发其他病证。过饱或暴饮暴食,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可导致饮食物阻滞,肠胃损伤,脾失健运,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病证。故《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种病证,小儿更为多见,因为小儿缺乏进食常识,稍不注意节制,则易发病。且其脾胃较成人为弱,食滞日久,可郁而化热。婴幼儿食滞日久还可以酿成疳积,出现手足心热,心烦易哭,脘腹胀满,面黄肌瘦等症。过食肥甘厚味亦属饮食不节范畴,多见于成年人。肥甘厚味滋腻碍脾,影响脾之运化功能,久之可致痰湿内生,此所谓“脾为生痰之源”。痰湿之邪无处不利,阻塞皮下则见肥胖,阻塞经络则见肢体麻木、甚则萎废,阻塞脏腑,可引发脏腑功能失常。

(2)饮食不洁

进食不洁,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出现腹痛、吐泻、痢疾等。或引起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绦虫等,常见腹痛、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等症。若蛔虫窜入胆道,还可出现上腹部剧痛,时发时止,四肢厥冷,或者吐蛔的蛔厥证。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之物,常出现剧烈腹痛、吐泻等中毒疾患,严重者可造成昏迷、死亡等不良后果。

(3)饮食偏嗜

饮食要均衡,才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若长期偏嗜,或饮食过寒过热,则容易引起部分营养物质的缺乏或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从而发生疾病。如佝偻病、夜盲症就是由于长期偏嗜而引起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的疾病。偏嗜生冷,易于损伤脾阳,使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等病证。偏嗜辛温燥热,则可使胃肠积热,引起腹满胀痛、便秘或痔疮等病证。偏嗜烟酒,易致湿热内生,气血壅滞,可引起痈疽疮毒等病证。

(三)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由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称为继发性病因。常见的继发病因有痰饮、淤血和结石。

1.痰饮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把较稠厚的称为痰,较清稀的称为饮。

(1)痰饮的形成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湿停聚而成。

(2)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致病其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阻滞气机、阻碍气血:痰饮既可阻滞气机,影响脏腑气机升降;又可流注经络,阻碍气血的运行。如痰饮停留于肺,使肺失宣肃,可出现胸闷、咳嗽、喘促等症;痰饮流注经络,易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等症。

其二,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痰饮形成之后,饮多留积于胸胁、胃肠及肌肤,而痰则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形成多种病证,因此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痰饮致病不仅病证广泛,而且变化多端,如癫痫为痰所致的病证,平时病人无明显症状,一旦发作,痰浊内动,则突然昏仆,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等,故又有“怪病多痰”的说法。

其三,重浊、黏滞:痰饮由水湿停聚而成,同样具有湿邪重浊黏滞的特性。所致病证,大多具有沉重、秽浊或黏滞不爽的症状。同时,痰饮致病均表现为病势缠绵,病程较长。临床上常见由痰饮所致的咳嗽、眩晕、胸痹、癫痫、中风、痰核、瘰疬、阴疽等,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其四,易上蒙心神:心主神明,心之气血充盈,则神明正常,神志清晰,思考敏捷。若痰饮内停,往往上蒙心神,引发神志失常的病证。如痰迷心窍可见胸闷、心悸,或痴呆、癫证等;痰火扰心可见失眠,喜笑不休,甚则发狂。

其五,多见滑腻舌苔:痰饮内停,可引发各种各样的症状,但就舌苔而论,则相对固定,一般多见到腻苔和滑苔,此为胃气熏蒸体内的痰饮浊邪,上泛于舌而形成。

2.淤血淤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不能正常循行,它既指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又包括阻滞于血脉及脏腑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

(1)淤血的形成淤血作为继发病因,其形成的原因不外乎外邪入侵、情志所伤、饮食劳逸不当及外伤等,当各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后,引发气血功能失调,或气虚、气滞、或血寒、血热,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或使血离经脉,积于体内而形成。

(2)淤血的致病特点淤血致病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疼痛:一般多表现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其二,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在体内多为块,质硬。

其三,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块状。

其四,舌质紫暗:舌质有淤斑、淤点,或舌下静脉曲张,或舌体紫暗。

其五,紫绀:面色、口唇、爪甲青紫。

其六,脉涩或结代:淤血证常见沉涩、细涩、弦涩等脉象。

3.结石凡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砂石样的病理产物,称为结石。

(1)结石的形成

饮用硬水及难消化食物,包括长期服用钙、镁、铋等药物,可蕴结为石;它如嗜食肥甘、情志所伤等,均可导致气机不利,湿热内生,久经煎熬而成结石。

(2)结石的致病特点

结石的致病特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其一,阻滞气机,易致疼痛:结石为有形病理产物,停留脏腑之内,多易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水谷、水液等运行与排泄。不通则痛,常表现有局部胀痛、按压痛、叩击痛等,甚至发生绞痛。

其二,病位不同,病证不一:结石由于停留部位的不同,所致病证各异。如肾与膀胱结石,可致腰痛、尿血等;胆结石可致胁痛、黄疸等病证。

其三,病程较长,时有反复:结石是湿热之邪蕴积,久经煎熬而成,除胃柿石外,其余结石的形成过程均较长。由于病程长,结石停留在体内日久,有时病情较轻,甚至无任何症状,有时病情较重,症状也更为明显、复杂。

二、病机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尽管疾病的种类繁多,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各种疾病都有其各自的病机,但从总体来说,皆不越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及津液代谢失调等基本规律。

(一)邪正盛衰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抗病能力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着病证的虚实变化,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

1.邪正盛衰与发病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产生的抗病力、康复能力,简称为“正”。邪气,则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疾病的发生,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正邪斗争的结果。

(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当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防御能力低下时,邪气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障碍,气血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疾病。

(2)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但并不排除邪气对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邪气是发病的条件,在一定的情况下,甚至可能起主导作用,如烧伤、冻伤、饮食中毒、枪弹伤、毒蛇咬伤等,即使正气强盛,也难免被伤害。

(3)正邪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邪气侵袭人体,正气即起抗邪。若正气旺盛,抗邪力强,则病邪难于侵入,则疾病无从发生;若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则邪气乘虚侵入而发病;若感邪毒烈,致病作用强,正气显得相对不足,亦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2.邪正盛衰与证的虚实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主要表现为致病邪气比较亢盛,而机体的正气未衰,尚能积极与病邪抗争,故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在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病理反应比较剧烈的证候表现。

实性病变,常见于外感六淫为病的初期或中期,或见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内伤病证,如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淤血内阻等皆是。临床常见体质壮实,精神亢奋,或壮热狂躁,或烦躁不宁,或疼痛剧烈而拒按,或声高气粗,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症状,都属于实性的病理反映。

所谓虚,主要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机体的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机体正气对于致病邪气的斗争,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应,所以,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表现。

虚性病变,多见于外感疾病的后期,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过程中,或汗、吐下太过、大出血之后,以及素质虚弱或年老虚损之人。临床常见身体瘦弱、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

3.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邪正斗争,从而使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不断产生消长盛衰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疾病发展的趋势与转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正胜邪退正胜邪退,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奋起积极抗御邪气,正气日趋强盛或战胜邪气,邪气日益衰减或被驱除,疾病向好转或痊愈方向发展的一种转归,也是许多疾病常见的一种结局。

(2)邪祛正虚邪气被驱除,病邪对机体的作用已经消失,但疾病过程中正气被耗伤而虚弱,有待恢复。这种状态多见于重病的恢复期。

(3)邪盛正虚邪盛正虚,是指邪气亢盛,正气虚弱,机体抗邪无力,病势迅猛发展的病理过程,其病势往往呈现由表入里、由阳入阴、由浅而深、由轻而重的传变和发展,最终可迅速引起五脏亏虚,元气衰败的危重局面,若抢救不及,则会导致死亡。

(4)邪正相持邪正相持,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正气不甚虚弱,而邪气亦不太强盛,则邪正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致使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一种病理过程。

(5)正虚邪恋正虚邪恋,指正气大虚,余邪未尽,主要以正气难复,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多见于疾病后期,且常是多种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病经久不愈,或遗留某些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与疾病的寒热性质密切相关。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阴阳的偏盛偏衰,形成了“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等病理变化,由之决定了疾病的寒热性质。

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但其主要形式是阴阳偏盛和偏衰。

1.阴阳偏盛

阴阳偏盛,是指人体阴或阳偏盛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邪气盛则实”的实证。病邪犯人,各从其类,即阳邪侵袭人体,可形成阳偏盛;阴邪侵犯人体,可形成阴偏盛。

(1)阳偏盛

阳偏盛,亦即阳邪胜,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阳邪偏盛,机能亢进,热量过剩的病理变化。多由于感受温热之邪,或感受阴邪从阳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或因气滞、血淤、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

由于阳以热、动、燥为其特点,因此,阳偏盛时就出现热象,如壮热、烦躁、面红、目赤、舌红、脉数等,即所谓“阳胜则热”。阳热亢盛日久,势必耗伤人体阴液,故在出现热象的同时,还会见到口渴、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阳盛伤阴、津液不足的症状,即所谓“阳胜则阴病”。

(2)阴偏盛

阴偏盛,亦即阴邪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阴邪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变化。多由于感受寒湿之邪,或过食生冷以及痰饮、淤血等阴邪内结所致。

由于阴以寒、静、湿为特点,所以,阴偏盛时就出现寒象。如形寒、肢冷、脘腹冷痛、舌淡、脉迟等,即所谓“阴胜则寒”。阴寒内盛,久则必损阳气,故阴盛实寒病证,常可伴有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热不足等阳虚征象,如面色白光白、溲清便溏等症,即所谓“阴胜则阳病”。

2.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是指人体阴或阳亏虚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精气夺则虚”的虚证。人体阴阳之间,相互制约,互根互用,维持着相对平衡。如果某种原因使阴或阳的一方衰减,则会导致阴不制阳或阳不制阴,从而形成“阴虚则热”、“阳虚则寒”的病理变化。

(1)阳偏衰

阳偏衰,亦即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热量不足的病理变化。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

阳偏衰时,由于热量不足,温煦作用减弱,因而出现寒象,如畏寒喜暖、身冷卧,面色白光白,四肢厥逆等;阳虚失于推动激发,兴奋作用减弱,则可见精神委顿、喜静少动、脉象无力等;阳虚气化失司,蒸腾无力,以致水谷不化,水湿停聚,而见溲清便溏、水肿等症。“阳虚则寒”与“阴盛则寒”不同,前者是虚寒,以虚为主,后者是实寒,以实为主。

(2)阴偏衰

阴偏衰,亦即阴虚,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变化。多由于阳邪伤阴,或因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因久病耗伤阴液所致。

阴偏衰时,由于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而使阳的功能虚性亢奋,呈现出虚热之象。如午后潮热、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脉象细数等;阴液不足,失其滋润濡养之功,而见形体消瘦、咽干口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阴虚则热”与“阳盛则热”不同,前者是虚热,以虚为主,后者是实热,以实为主。

(三)气血失常

气血失常,概括了气和血的亏损不足、生理功能异常及气与血关系失调等病理变化。人体气血运行于全身,是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气血失常,必然会影响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气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因此,脏腑发生病变,不但可以引起本脏腑的气血失常,而且会影响到全身的气血,引起全身气血的病理变化。所以,气血失常的病机,同邪正盛衰、阴阳失调一样,是脏腑经络等各种病变机理的基础,也是分析研究各种临床疾病病机的基础。

1.气的失常

气的失常包括气虚和气机失调两个方面。

(1)气虚

气虚,是指气不足,导致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变化。其形成的原因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外感之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不当至肺脾肾的功能失调,使气的生成不足;或劳倦内伤,慢性病消耗,使气的消耗太过所致。

气虚的病理表现涉及全身各个方面。由于不同的气功能各不相同,因而气虚的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如卫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见怕冷、自汗、易于感冒;元气虚则激发推动作用减弱而致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机体所有生理活动衰退;各脏腑气虚则可导致各脏腑功能减退或失调,从而表现为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尽管如此,气虚总以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脉虚无力为重要特点。

由于气与血、津液的关系极为密切,因而在气虚的情况下,必须会影响到血和津液,引起血和津液的多种病变。如气虚可引起血虚、血淤和出血,也可致津液代谢障碍形成痰饮、水肿等。

(2)气机失调

气机失调是指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引起的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等病理变化。

气滞,主要由于情志抑郁,或痰、湿、食积、淤血等阻滞,影响到气的流通,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不通,从而导致某些脏腑、经络的功能障碍,临床以肺气壅滞、肝郁气滞、脾胃气滞为多见,可见胀满、疼痛等症。

气逆,是指气机升多降少,脏腑之气上逆的一种病理变化。多由于情志所伤,或因饮食冷热不适,或因外邪侵犯,或因痰湿壅阻所致;亦有因虚而致气机上逆者。气逆最常见于肺、胃、肝等脏腑。如肺气上逆,可见咳逆、气喘;胃气上逆,可见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肝气上逆,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甚则血随气逆而见咯血、吐血、昏厥。

气陷,是以气虚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变化。多由气虚病变发展而致,与脾气虚损关系最为密切。脾气虚弱,升举无力,从而形成气虚下陷的病证,又称“中气下陷”。主要表现为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并可伴见腰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少气懒言、疲乏无力、脉虚无力等气虚之症。

气闭,即气的出入障碍,主要指气郁太过,上壅心胸,闭塞清窍,以致突然昏厥,或浊邪闭塞气道,气之出入受碍,肺气郁闭,呼吸困难的病理状态。

气脱,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脱逸,从而导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气脱病变形成之因,多由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或慢性病,长期消耗,正气衰竭,以致气不内守而外散脱失;或因大出血、大汗出、频繁吐下等,致使气随血脱或气随津泄等所致。气脱的病理表现,主要是由于气的大量外散脱失,全身之气严重不足,气的各种功能突然全面衰竭,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软瘫,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

2.血的失常

血的失常,主要包括血虚、血淤、血热三个方面。

(1)血虚

是指血液不足,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变化。其形成原因,一是血的生成不足,如脾胃虚弱,或营养不足;二是血的消耗太过,如大出血、久病、寄生虫感染、思虑过度等。

血虚的病理反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血液亏虚,脏腑组织失荣、失养,症见形体瘦弱、面色不华、唇舌爪甲色淡、眩晕心悸,或手足麻木、关节屈伸不利,或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二是血虚不足,心神失养,魂失安藏,临床可见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甚则精神恍惚、惊悸不安等症。此外,血为气之母,血虚则气少,故血虚病人常伴有气虚之症。

(2)血淤

血淤,是指血液运行迟缓,流行不畅,甚则血液淤结停滞成积的病理变化。多因气滞而使血行受阻;或因气虚而使血行迟缓;或因痰浊阻于脉络,阻碍血行;或因寒邪入血,血为寒凝;或因邪热煎熬,血液黏稠,运行不利等,均可形成血淤,甚则血液淤结而成淤血。

血淤病变,主要表现为血行不畅,既可发生于全身,亦可发生于局部。当血淤阻滞在脏腑、经络某一局部时,则使局部经脉不通,而发为疼痛,多为刺痛而有定处,得寒温而不减,甚则可形成肿块,称之为“癥积”。同时,可伴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或蛛丝红缕,唇舌紫暗,或见舌质淤斑淤点,脉涩等血行迟缓和血行淤滞的征象。由于血淤病变反过来加剧了气机的阻滞,使气的流通障碍,又可见气滞表现,如胀满、疼痛;亦可引起津液运行不畅,而见局部组织水肿等症。

(3)血热

血热,是指血分有热,血行加速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于邪热入血所致,也可因情志郁结,五志过极化火所致。

血分有热,灼伤营阴,而见身热夜甚、舌质经绛、脉象细数;扰及心神,则见心烦躁扰,甚则谵语神昏;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则见各种出血之症,如吐血、衄血、斑疹、尿血、月经提前量多等。总之,血热的临床表现,以既有热象,又有动血、出血等为其特征。

3.气血关系失常气血关系失常主要表现为气滞血淤、气虚血淤、气不摄血、气随血脱,以及气血两虚几个方面。

(1)气滞血淤

气滞血淤,是指由于气的运行郁滞不畅,以致血液运行障碍,继而出现血淤的病理状态。

气滞血淤,多由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致血淤;或因闪挫外伤等因素,伤及气血,因而气滞和血淤同时存在。

气滞血淤病变与肝的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极为密切。肝主疏泄而藏血,若肝气郁结不畅,疏泄失职,则气机郁滞,肝脉布于两胁,故可见胸胁胀满疼痛。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气滞血淤,或使经脉淤阻而不通,或淤血结聚而成形,故多见疼痛,淤斑,以及瘕聚、癥积等病证。

(2)气虚血淤

气能行血,气虚则推动无力而致血淤。轻者,气虚无力,但尚能推动,只不过血行迟缓,运行无力;重者,在人体某些部位,因气虚较甚,无力将血运行至该处发挥濡养作用,则见人体某部瘫软不用,甚至萎缩。

(3)气不摄血

气不摄血,主要是指由于气虚不足,统摄血行功能减退,血不循经,逸出于脉外,从而导致各种失血的病理状态。

多由于久病伤脾,脾气虚损,中气不足,脾不统血;亦可因肝气不足,收摄无力,肝不藏血;二者同虚,则统藏失司,皆可导致各种出血证候。

气不摄血而出血者,除失血症状外,多伴有面色不华,疲乏倦怠,脉动无力,舌淡胖等气虚的表现。

(4)气随血脱

气随血脱,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的突然流失而脱散,从而形成气血并脱的病理状态。

多由外伤失血、呕血或妇女崩中,或产后大出血所致。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厥冷,晕厥,脉微欲绝等气脱阳亡表现。

(5)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是指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组织器官失养而致人体机能衰退的病理状态。多因久病耗伤,气血两亏所致。临床可同时并见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形体瘦怯,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等气血不足症状。

(四)津液代谢失常

津液代谢失常,包括津液亏虚和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两个方面。

1.津液亏虚

津液亏损不足,是指机体津液的数量亏少,使全身得不到充分的濡润、滋养和充盈,因而产生一系列的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其形成原因有三:一是热盛伤津,如外感热邪,灼伤津液,或阴虚内热,耗伤津液;二是津液丢失过多,如汗、吐、下太过;三是慢性疾病耗伤。临床症见一系列干燥的表现,如皮肤、口舌、咽喉干燥,重则引发目眶内陷,大肉尽脱等表现。

2.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

津液的输布障碍,是指津液不能正常的转输和布散,在体内升降环流迟缓,因而湿浊内生,或在体内某一局部发生滞留,因而津液不化,水湿内阻,或酿痰成饮之病理状态。导致津液输布障碍的原因很多,不外肺失宣发或肃降;脾运化和转输功能减退、肾蒸腾作用不足;或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滞而水停;或三焦水道不利,津液环流障碍等所致。

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是指津液气化不利,转化成汗液或尿液的功能减退,从而导致水液潴留,上下溢于肌肤发为水肿的病理状态。一般地说,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主要靠肺的宣发;化为尿液排出,则主要靠肾的气化和肺的通调,故肺肾功能减退,则均可导致水液之潴留,发为水肿病证。

(李晓辉)

同类推荐
  • 风湿病中医诊治手册

    风湿病中医诊治手册

    本书重点阐述了26种风湿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食疗、针灸治疗、康复、中西医综合治疗经验及体会,预防、护理、预后及现代临床研究等。
  • 感冒的防治问答

    感冒的防治问答

    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几乎每个人都难以避免,正常情况下,一年也会有1~2次的感冒发生,身体虚弱者,一年可有5~6次,甚至十余次,严重者经年累月,反复不愈。尤其是小儿、孕妇及老年人容易合并各种并发症,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容易诱发或加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于普及知识不够,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对本病的科学、系统的认识,大多依靠自身经验进行治疗,其中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尤其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
  • 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

    本书按人体的九大系统进行编排,各系统独立成章,各章节内含目的要求、教具准备、实习内容、复习思考题和重点掌握等内容。
  • 涉江采薇

    涉江采薇

    本书主要收集了百余篇医院护士的工作日志、工作体会和散文,从多个角度描述了护士的工作、生活和情感,除涉及临床一线工作外,还有行政管理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思考,内容丰满、充实,可读性强;表达了护理人员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也希望凭借此书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护士、关心护士,更好地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 护理人员形象重塑

    护理人员形象重塑

    将内在美与外在美融为了一体,为病人创造出美的就医环境,使病人产生美感,感受生命与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爱美之心常在,共同塑造出一个完美的护理形象。
热门推荐
  • 盘诗秘记

    盘诗秘记

    不识诗歌平和仄,只抒心头酸与甜!吃瓜问:穷酸,何谓诗词歌赋?穷酸曰:打油诗、揍盐词、辣酱歌、酸醋赋也!再问:好!酸甜苦辣俱全,敢问有何功效?再曰:陶冶情操,附庸风雅,治文青病,自娱自乐,爱好是也。打油诗,也是诗。是诗就是诗。诗!
  • 狂拽女王爷:圣尊再让我吃一次

    狂拽女王爷:圣尊再让我吃一次

    初见,中了媚药,应错阳差的把功力尽失的圣尊XXOO了。后来,又中了媚药,“圣尊,再帮帮忙呗。”诶诶诶你别走!再让我上一次吧,就上一次啊〒_〒人设:女主——狂拽霸气吊炸天。男主——温柔贤惠识大体(高冷傲娇大腹黑)。女主:“本王的人设是狂拽霸气吊炸天,作者你这蠢货写的都是什么鬼?凭什么本王总被压制?”作者咬着笔杆:全天下人都知道很狂很拽很霸气,可你那是被智商压制,怪我咯。好,这个忍了,但是:“你喵的不是说男主温柔贤惠识大体么?可为毛这只腹黑毒舌,傲娇又难搞?”作者继续咬着笔杆:哦,你看到的是他的隐藏属性。PS:霸气女王爷VS腹黑圣尊武力值爆表与智商值爆炸的终极PK
  • 魔妃斗气

    魔妃斗气

    魔法大陆天才少女白轩依,由于灵魂出现异常,斗气全失。在众人的讥讽、嘲笑中,踏上了修炼灵气的世界!初遇魔兽,还招惹了黑衣男子,从此惹祸上身!魔族内乱,她大显身手;前往玄武帝国参加比试,更成为焦点!女子又如何,照样能呼风唤雨!
  • 不良佣兵

    不良佣兵

    他是特种兵界的传奇人物!他是令无数国家政要胆战心寒的超级佣兵!龙,终归要翱翔九天之上,楚东带着无敌的姿态,一路高歌猛进,混的风生水起,俘获无数芳心,而他的梦想,就是创造一个大大的水晶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极帝君传

    无极帝君传

    混沌初开,神灵创世,名拓母玛。宇宙初成,神魔乱舞,上古大战。能量源泉,征战不休,神族内乱。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是一个爱恨情仇的世界,这是一个剑与魔法的国度,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纪元。天狼族的儒弱少年,自小灵脉寸断,后得奇异功法,先破后立,自创无极神功,一统天下,成就千古帝君。新书上线!精彩纷呈!请各位书友多多投票支持!QQ书迷群:464772039。
  • 仙道论坛

    仙道论坛

    地球某学校低等学渣苏运,因缘际会加入到名叫“仙道”的论坛里,他原以为里面都是些仙侠中二患者,却被事实震地不轻。“我要修道,结束平凡。”苏运的颠簸修道路,即将开始。
  • 江山志之缘定今生

    江山志之缘定今生

    一次钟情,她抛下盛名前往天下第一庄勇敢追寻爱,却遭遇漠视;一次江湖纷乱,将她与天下最负狼藉之名的欺世大盗牵连在一起,尝尽十死九生的狼狈;江山还是那座江山,但俨然已不是每个人心目中的江山······一个引人纷争不止的信物、一段掩埋的历史、一件滔天血案,一对相遇相知难以相爱的恋人。你知道,不是每一个看似成熟的外表之下,都隐藏一个安生的灵魂。揭开冷漠的面具,他也不过是一个希冀未来的少年罢了。上官寞对潇湘子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是火红璀璨的海生花吗?不、不是,她是凫茈,是有如如阳光般正义的存在、高洁而纯朴,能洗涤不安的灵魂,动荡心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婿

    龙婿

    “少爷,你这花钱速度太慢了,家族给了你十个亿,怎么一个月了还没花完?”作为顶级豪门的继承人,陈峰很烦恼,别人都是不努力上班,就要回家种地。而陈峰不努力当上门女婿,就只能回去继承万亿家产。唉,生活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