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23900000118

第118章 雪漠的信仰世界——解读《无死的金刚心》之三

嘉宾:雪漠

主持:陈彦瑾

时间:2012年10月27日15:00-17:00

地点:“大善铸心”直播间

1.角度不同,决定了内容的不同

◎主持人:雪漠老师您好!今天,我想就前两次的谈话再深入展开,同时把读者的一些相关提问也穿插着请您解答。

上次谈话中提到,如果将大手印文化与“灵魂三部曲”对照着理解,《西夏咒》是典型的和合大手印,《西夏的苍狼》倾向于实相大手印,《无死的金刚心》则明显是光明大手印。所以,很多读者看《无死的金刚心》时,很容易得到一种加持体验。而《西夏咒》中,由于您完全用了一种诗意的文字来描述琼与雪羽儿的双修,所以,我们很难读出和合大手印的超越力量,反倒是书中的阿甲、叙述者雪漠,和比他们更高的超叙述者的那些议论,更容易让人得到一种超越智慧。再看《西夏的苍狼》,其中虽然也有木鱼歌,也有黑歌手的自述,有奶格玛寻找永恒的寓言故事,有石和尚进入空行圣地的描写,但我始终觉得,它缺乏《西夏咒》中超叙述者那种高度的智慧观照。当然,超叙述者的智慧,也是您——证悟后的雪漠的智慧。

您上次也说过,黑歌手的境界,其实没有达到雪漠的高度。“娑萨朗就是凉州”的见地,也没有达到雪漠的高度。令我好奇的是,同样是雪漠,同样是自性写作,为何在《西夏的苍狼》中,雪漠独有的智慧似乎没有像其他两部作品那样流淌出来呢?

●雪漠:一方面,这部书的内容决定了这一点。因为,它展示的不是大手印超越智慧,而是一种灵魂的寻觅。这种寻觅,又和《无死的金刚心》不太一样。

后者的寻觅,是为了实现大超越的出世间寻觅;前者的寻觅,却非常类似于资粮道的寻觅。所以,其境界也不是证悟后的超越,而是资粮道的东西,是一种世间法的大美,是大手印在世间法上的妙用。比如,岭南文化的与时俱进与西部文化的浑厚智慧和合,就是方便与智慧的和合,也是实现了两种瑜伽相融无碍后的一种超越。所以,在这部书中,雪漠不能出来展示自己的境界,要让人物慢慢地、不断地升华自己。因此,里面写到了紫晓和黑歌手等人的变化。

另一方面,我之前也说过,这部作品写得比较仓促,因此不够精致。如果按我以前的习惯,大概要五年后才能写好,但这次只写了一年,就为了守约,提前出版了。机缘成熟时,我或许会从容地重写此书。

《西夏的苍狼》是“灵魂三部曲”中最好看的一部,一些大学生也喜欢,但在我的作品中,它确实显得比较弱。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文学性可能比《无死的金刚心》稍好一点。这是因为,《无死的金刚心》纯粹是为需要者写的——时代需要它,香巴噶举文化也需要它。所以,我就专门为他们写了一部书,既呈现了琼波浪觉的证悟过程和灵魂历练,也宣传和传播了香巴噶举文化。它的使命和前面的作品不一样。

《西夏咒》和《大漠祭》、《猎原》、《白虎关》,主要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喷涌,是我自己的生命需要,《无死的金刚心》和《西夏的苍狼》则更多的是一种社会需要、读者需要。因此,它们在文学的价值与探索方面,似乎比不上“大漠三部曲”和《西夏咒》。不同的需要,决定了内容与侧重点的不同。

◎主持人:在“光明大手印”书系中,您说过,实相大手印是渐修,分为专一瑜伽、离戏瑜伽、一味瑜伽和无修瑜伽四种层次。那么,《西夏的苍狼》中黑歌手那种“娑萨朗就是凉州”的见地,属于其中的哪个层次呢?

●雪漠:严格地说,没有这种可比性。为什么呢?因为,“娑萨朗”是个寓言,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而且,黑歌手也没有严格地按照实相大手印的方法修行。他的寻觅也罢、文化传播也罢,都属于资粮道和加行道的范畴。从修行层面看,他只达到生起次第的层次,智慧成就不算太高。但是,从世间法层面看,他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他毕竟在寻觅,在实现升华,在远离屠杀,在超越自己。他是文化意义上的传承者,不是超越意义上的成就者。

所以,我只会从文化传承者的角度描写紫晓和黑歌手,不会从成就者的角度写他们。比如,黑将军、黑喇嘛、黑寡子和黑歌手,都是精神的传承者。他们从千年前的某个源头,相继将某种精神传递至今。紫晓也是这样。她从外婆那里传承了岭南文化中的“木鱼歌”。如果她真能实现破执和超越,也会契入实相大手印,但在那个阶段,她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貌似信仰的爱情。换句话说,表面上,她在追求信仰,实质上,却在向往一种完美的爱情。她对黑歌手的思念中,有一种暧昧不明的东西。他们之间究竟有没有发生过故事?她会发生什么变化,未来又会如何?都像谜,说不清。因为,其中有着无数种可能性。那么,将来我重写这部小说时,就有可能会把它写得很好。比如,我或许会删去一些岭南文化中的东西,将黑歌手、黑将军那一系的文化传承写透。

在《无死的金刚心》中,莎尔娃蒂跟紫晓刚好相反。她对琼波浪觉的爱,看起来只是一种美妙的世间情感,但随着这种情感的升华,她的一切——包括对爱的执著、超越、担当、痛苦——都已上升到信仰的高度,毫不动摇。

莎尔娃蒂和紫晓的身上,都体现了一种我们称之为“悖论”的东西,但她们各自表现的悖论,又不太一样。前者代表爱情遇到信仰后产生的纠结,后者则代表信仰遇到爱情后出现的纠结。但不管哪一方,我们都不能单纯用爱情或信仰,来对其作出评价。

2.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种东西

◎主持人:“莎尔娃蒂拥有貌似爱情的信仰,紫晓拥有貌似信仰的爱情”,这个说法很有意思。确实,在莎尔娃蒂的信中,有很多男女情 爱和打情骂俏的内容,这使她对琼波浪觉的向往,有了一种爱情的外相。不过,很多读者都在追问:什么样的爱,才是大爱?比如,读《西夏的苍狼》时,我一直很困惑:黑歌手为什么要寻找紫晓?当然,书中说过,这是为了实现方便与智慧的和合,其中还谈到,和合需要以大爱作为基础。但是,一般读者似乎很难理解这一点。您能不能跟我们详细解释一下呢?

●雪漠:黑歌手寻找紫晓,更多的是在寻找一种入世的契机。

黑歌手也罢,黑寡子也罢,都只实现了生起次第成就。不过,这种境界也很好,也拥有度众的可能。什么是生起次第呢?就是你向往一种比人类更伟大的存在,并且一步一步走向它的过程。黑歌手虽然没有实现完全的破执,但他实现了对世间法某种程度上的超越。看过我最近两篇文章——《“念佛往生”的误区》和《信仰的“魔桶”与破执》——的读者就会知道,他的成就跟“念佛往生”达到很高境界时的成就很相似,只能实现往生,不能让人究竟解脱。但是,这种境界也很好,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达到的。因此,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有了分享经验的义务与可能,也就是度众的可能。

然而,如果黑歌手留在西部,就会缺少一种度众的契机。因此,他需要一种与世界对接的方式,一种应世的方便,或者另一种可能性。我也是这样。就是因为这一点,我才会离开凉州,来到广东,有时还会到上海、北京去。我曾说过,自己在“寻找好种子”,那“好种子”,实际上就是这个契机。

不寻找行吗?不行。为什么?我举个简单的例子:马祖道一得道后,回到老家,想先度他的乡亲们。但乡亲们一看,那新来的大成就者马祖,原来是“马簸箕”的儿子,于是哈哈大笑,一哄而散。“马簸箕”是谁?他是马祖道一的父亲,以编簸箕、卖簸箕为生,人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马簸箕”。人们看不起“马簸箕”,也不会相信他儿子证得的真理;没有信心,马祖道一就不可能让他们也解脱。这种现象,哪里都有,因此人们才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时,得道者就要走出自己的生长环境,走出“马簸箕效应”,到外面的世界寻找一种新的可能。达摩祖师就是这样。他之所以到中国来,不只因为这里有大乘气象,也是因为,他必须走出“马簸箕效应”,寻找真正能传承文化的“好种子”,才能将真理传播出去。

不过,我不是在寻找好种子,而是在等待好种子——当然,有时的等待,也是另一种寻找。黑歌手也是这样。否则,即使证得生起次第成就,他也不过是那块贫瘠土地上,某座破落院子里的一个孤寡老人,没人知道他,也没人认可他。其实,这也没啥,他一样有可能证得解脱,但他很难度众,很难真正为世界做些什么。所以,他必须寻觅。

《西夏咒》里也有一段寻觅——琼对雪羽儿的寻觅,不过,这段寻觅的目的不是度众,而是真正地实现超越。换句话说,琼寻找雪羽儿,是为了找到一种终极超越的可能性。如果他一直待在尼泊尔,或许就不会实现即身成就。正如叶曼老师所说,陈健民之所以很难实现终极超越,就是因为,他一辈子都没有找到“对手”。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很多成就者都曾有过这样的寻觅,比如,益西措嘉在尼泊尔的那段经历。从世间法的角度看,他们是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但从出世间法的层面看,这个“另一半”则具有远胜于世间情感的另一重含义。因为,出世间伴侣将与成就者一起,实现一种终极超越。

实际上,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肯定期待着一种寻找。有时,他们在寻找一些世间的东西;有时,他们在寻找一些出世间的东西。寻找,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我的所有小说中,都贯穿着一种寻找。比如,《大漠祭》中灵官在寻找,《猎原》中黑羔子在寻找,《白虎关》、《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中很多人都在寻找。只是,每个人的寻找,从外相上看不太一样,其精神内涵也可能有所不同。相同的是,找到它,你就觉得很充实;找不到它,你就觉得自己白活了。

3.法门不分高低难易,只求对机

◎主持人:雪羽儿、紫晓和莎尔娃蒂这三位女主人公,是读者们热议的对象。其中,只有雪羽儿实现了最后的超越——或者说,她修成了。书中也写到,她本来就是金刚亥母的化身,与琼的双修,是因缘注定的。其受难似乎只是一种示现,其超越似乎是一种必然。但紫晓仅仅觉醒了,走出了第一步;莎尔娃蒂也远远没有达到雪羽儿的境界,书中说,要是修行会冲淡她对琼波浪觉的爱,她甚至会放弃修行。

而且,《西夏的苍狼》写的是当代的都市,与我们的生活最贴近。所以,大多数读者都会认为自己是紫晓,很少有人觉得自己能成为雪羽儿,或者莎尔娃蒂。因此,有读者问,现代都市人是否更适合走紫晓那样的路子,或者说,走实相大手印那种渐修的道路呢?因为,光明大手印与和合大手印的条件似乎都很高,那种因缘,不是一般人能具备的。

●雪漠:这三种大手印是平等的,它们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机缘和根器的不同。无论你修哪一种大手印,是否能成就,都取决于你的信心和根器——我所说的“根器”,本质上仍然是信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一样的。

在这三种大手印中,光明大手印的境界是最高的,也最容易证得成就。关于这一点,我常说,只要找到真正的善知识,有了信心的“数据线”,契入光明大手印,就像电脑间拷贝数据那么简单。难的是什么呢?是没有任何目的,没有任何怀疑,没有任何计较,完完全全信任你的上师。而且,这种信心,不只是世间法意义上的相信,而是深信不疑。不管他表现得非常温和,还是示现忿怒相,你都要明白,他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调教你,考验你,让你明白一些东西。帝诺巴当初用各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态度对待那诺巴,但那诺巴既不怀疑,也不恼怒,更不退缩,所以,他最后才能证得大手印成就。现代人不一定要经历那诺巴那样的考验,但没有真信心,证得光明大手印就难于登天。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中说过,觉悟也是一种因缘聚合。那因缘之一,就是信心。找到真上师,对上师生起坚定的信心,到了恰当的时候,你就能契入光明大手印。和合大手印、实相大手印同样如此。所以,从本质上看,这三种大手印之间,其实没有难易之分,都重在因缘和信心。

香巴噶举有种说法认为,实相大手印是和合大手印的基础,和合大手印又是光明大手印的基础。这很像禅宗的“破三关”。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根器不够,可以由实相大手印悟入,再进入和合大手印,最后实现光明大手印。但上根之人,也可以直接契入光明大手印。至于你是递进地修,还是并列地修,取决于因缘。比如,如果你是一堆浸透了汽油的木柴,一靠近火堆,就会燃烧;如果你是一块石头,无论把你放在火里烤多久,你都很难被点亮,只能变得温暖一点。明白了吗?

所以,我们不要自以为是地衡量自己的根器,限定自己适合修这种法,不适合修那种法,也不要从概念上判断哪种法更容易修,只要找到自己对机的法门,好好去修,就行了。有时,别人觉得容易修的法,你可能修不成;别人认为非常难的法,你可能一修就修成了。因为,本质上说,哪种法都一样,没有高与低、难与易,只要对机,都能让你开悟。因此,我们要各随因缘,不要画地为牢,让自己有所知障。一旦出现所知障,就会非常糟糕。因为,很多因缘都会随时变化的。

4.好待“好种子”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寻找好种子”,让我想起一个细节:今天,我突然注意到,您的QQ签名改成了“好待好种子”。从“寻找好种子”,到“等待好种子”,再到“好待好种子”,能不能跟我们说说这些变化的原因?

●雪漠:有这种变化吗?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好待好种子”了。这可能是“善待好种子”的意思吧。或许是因为,我身边已经有很多“好种子”了,我应该好好善待他们、珍惜他们、培养他们。这不属于写错,我不改了,也不等了。我只要好好对待身边的这些“好种子”,好好珍惜他们,就够了。能等来更多“好种子”,固然很好,等不来,也很好。不需要太多。

前段时间,我写了两篇文章,一个关心我的朋友就说,你写这些东西,会得罪那些修净土的人,最好不要破别人立自己,否则会招来很多诋毁,弟子也会很少。我告诉他,我根本就不去追求弟子的数量。我的生命不是用来干这个事情的。只有牧人才关心自己有多少只羊,越多越好。因为,羊能给他带来利益。我不需要利益,我只管培养几个人才,就够了。大部分时间,我修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嘴。当然,我也可以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什么话都不说,然而,如果我明知世界上充满错误和虚假,到该说话的时候了,却因为不敢得罪人,连基本的真话都不敢说,眼睁睁看着很多人上当受骗、陷入“魔桶”不能自拔,我就连做人都没做好,还谈什么修行呢?我也知道,说了这些话,写了这篇文章后,好多人都会骂我,但读者中总有几个人会明白、觉醒,这就行了。

不过,最近我才发现,网络上有很多僧人、法师和我有相同的观点。早知道这么多人都在说真话,我就不一定写这两篇文章了。因为,如果一些事情不必我去做,我就会把时间用在我该做的事情上面。至于有没有学生和弟子,会不会招来诽谤和诋毁,不是我说了算的,我也左右不了。所以,我从不管它。我所有的行为,就是寻找“好种子”、等待“好种子”、好待“好种子”——那个“好待好种子”的签名,其实不是我自己写上去的,但也很好。它或许是一种天意吧。这也是在提醒我,身边有“好种子”了,要好好善待他们,要好好培养他们。

5.重写和雪漠的“变”

◎主持人:我想,今天在直播间听讲的读者里,就有一些“好种子”。很早之前,我就注意到,您的读者群体跟其他作家很不一样。他们都把您的作品当成修行的“法本”。比如,“灵魂三部曲”的每一部中,都有大量超自然的神秘叙写,一般读者可能会觉得很玄,看得云里雾里的,但寻找信仰的人,以及了解香巴噶举文化的人,或是那些您所说的“好种子”,就会觉得里面充满密意。他们会把其中的传说当成真实的历史,把其中的寓言当成您对未来的预示。在眼下的中国文坛,恐怕没有哪个作家能拥有这样的读者群体。

不过,您建议读者们以这种方式读书吗?《无死的金刚心》的引言中,您说这部书有四种读法:一,将其视为采访记录;二,将其视为神秘的灵魂历程;三,将其视为心灵小说;四,将其视为一种象征。您更希望读者选择哪一种读法呢?

●雪漠:都可以。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寻觅,他们都能在我的作品中,找到不同的东西。这就像你在大海中游泳一样,你想潜水也行,游泳也行,寻找贝壳也行,欣赏海里的小鱼也行。什么都可以。看他们自己的需要。

不过,《无死的金刚心》的价值在于,里面的东西都不是编造出来的,是一种真实的展示。这部书出版前,里面还有“奶格五金法”和“奶格六法”的一些内容,大概五六万字。考虑到小说需要,最后就删掉了。以后,或许我还会针对这些内容,再写一部书。因为,我的写作初衷,就是想告诉大家,琼波浪觉是如何寻觅的,又是如何成就的,让一些想照着这个路子去走的人,也能修行成就。

现在,对这部书,大家有各种不同的解读,一些人将其当成文学作品,一些人将其看成法本,都行。不同的人,可以从中找到不同的东西。当然,我完全可以写得更好。最初,陈亦新也建议我先不要出版,再重写一遍。因为,他认为我写得太快了。但我已经跟人家签了合同,没时间重写了。另外,世界现在需要它。那么,我就不管它是否达到了完美,先让它出来再说。一些遗憾,留到重写的时候,再去管它吧。

很多时候,我总在重写自己的作品。一旦我觉得有些话该说,却没有说,就再写一部。可是,我一旦重写,就会出现一部新的作品。再不满意,继续重写,又会出现一部新的作品……我的所有作品,都是这么出来的。因为,我从不在原有基础上修改,纯粹从心里流出一种新的东西——这仍然很像女人的生孩子。一个孩子生下来,自己觉得不满意,我就再“生”一个更好的。结果还是不满意,就再“生”一个。这三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生命体,我只为它们提供同一种生命基因,不去干扰它们的独立。这导致我的作品经常会出现很多种版本,说不清该以哪一种版本为准。

比如,我的《大漠祭》就有多种版本,因为,我自己也经常变化着。我希望,最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大漠三部曲”会成为我最经典的读本。如果它能成为“大漠三部曲”的定本版,也很好,我们就将其基本上定下来,再让“灵魂三部曲”继续变化,看看最后能变到什么程度。这非常像小毛猴慢慢变成美猴王,再慢慢变成“齐天大圣”、“斗战胜佛”的过程。

我的作品一天天升华着,变化着,我自己也是这样。而且,不同的人,还会从中看到不同的雪漠。他们的看法对吗?都对。我自己也期待着变化。

昨天,我和雷达老师谈到我的作品,他说,目前文坛对我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了解“大漠三部曲”的人已经很多了,但仍然不够。我告诉他,这不怪文坛,只怪我没有写出让世界目瞪口呆的东西。以后,我肯定能写得更好。

《大漠祭》曾经进入茅盾文学奖的最后一轮评选,据说跟获奖作品只有一票之差,所以,很多人都为我感到遗憾。我告诉他们,不要遗憾。之所以最后没能选上,主要是因为,它没有表现出一种明显超过其他作品的优势。假如我能写出《红楼梦》,瞎子也会给我评奖的。当然,我不是为了获奖而写作的,也不会为了获奖改变自己,我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做得非常优秀时,世界就会给予他应有的评价。目前,文坛对我不够了解,只能怪自己没有展示出最优秀的雪漠。因为,“大漠三部曲”和《西夏咒》之后,我没有写出更好的文学作品。

不过,“作家”对我来说,不是一种获得世界认可的方式,而是一种能最好地应对世界的形式与形象。我不愿意被朋友们当成“大师”、“上师”那样的存在,我更希望大家能把我当成一个实现了超越的作家。我不想成为度众的菩萨,也不想成为拥有无数教徒的教主。所以,好多读者想给我送东西,我都叫他们给我提供一些生活素材——我很喜欢一些学生写的日记,他们把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经验都奉献出来,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有助于我的创作。对我来说,这些日记比任何供养都要宝贵。

我希望,大家不要神化我,尤其在QQ群里,要尽量淡化对我个人的宣传。如果大家想传播,就传播文化和真理,不要传播我这个人,更不要把“雪漠”当成话题。如果大家能把我忘掉,却忘不掉我说的那些道理,并照着去做,就是我最愿意看到的事。我也希望,大家能尽量安静下来,用生命中最直观的智慧经验,影响你的生活,改变你的行为和心灵,让你学会善待身边的人。不要老是把“雪漠”挂在嘴上,作为一个话题,也不要让自己的生命呈现出一种顶礼膜拜的状态。这样不好。

6.生命在于不断地打碎与升华

◎主持人:谢谢雪漠老师。虽然有些人认为,《无死的金刚心》和《西夏咒》相比,在文学性上要差一些,但是,我始终觉得“灵魂三部曲”建构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这一点,是很多作家的作品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大漠三部曲”和“灵魂三部曲”,正像您说的,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典型的现实主义,是写实的、西部的、日常生活的,是一个鲜活的存在,让人非常感动;一个是带有魔幻和先锋色彩的,大量运用象征和寓言的手法,不仅仅是中国的、西部的,还是人类的、形而上的、超自然的、神秘的,其境界,又是非常恢弘的信仰世界,让人觉醒、觉悟。在目前的文坛上,那些文学性很强的作品中,是找不到这种先例的。

“大漠三部曲”的作者形象,是农民的儿子、西部的儿子,他深深眷恋那块土地;“灵魂三部曲”的作者形象,是人类的儿子,是悲悯的哲人、智者,同时又是信仰者。那么,完成“灵魂三部曲”后,您更愿意做哪一种“雪漠”呢?

●雪漠:中国作家协会召开《西夏咒》、《白虎关》研讨会时,一些批评家认为,我应该回到《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的正路上去,只有作协创研部主任、批评家胡 平提出了不同意见。我在鲁迅文学院上作家班时,他给我当过老师,那次研讨会中,他也谈得非常好。他认为,雪漠最难得的,就是“灵魂三部曲”中的那种东西,这也是中国作家最缺乏的东西。他希望,我能中和“大漠三部曲”和“灵魂三部曲”,把两种极端融合起来——就是说,既要有“大漠三部曲”那种鲜活的生活与人物,又要有《西夏咒》这种艺术上的贡献和文学上的探索,更要有《无死的金刚心》的超越智慧。他觉得,假如我能做到这一点,前途就不可限量。他说得很对,事实上,我也一直做着这方面的尝试。

完成“大漠三部曲”后,我有意打碎过去的雪漠,变成一个新的雪漠。现在,我又想打碎“灵魂三部曲”中的雪漠,再变成另一个新的雪漠。每一次打碎自己,都会让我成长,让我不断脱胎换骨,出现一种新的东西。

其实,虽然我总说自己不合时宜,也未必会迎合官方标准写一些东西,但是,官方会认可什么样的作品,我还是能意识到的。而且,我和陈亦新探讨文学时,他在这方面的探索,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比如,五年前有一天,我和陈亦新谈文学,他说,爸爸,你应该借鉴六道轮回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我说,好主意,只是,我怕写出来后,没人敢出。然而,五年后,莫言就写了《生死疲劳》,还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当然,我不是在跟莫言比,我只想告诉大家,我们也有、而且应该有这方面的意识,不要忽略身边的世界,不要沉浸与停留在某个时间点的自己。我们必须不断打碎、进步与升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我们所承载和传播的文化,也才能与时俱进。因此,完成“大漠三部曲”和“灵魂三部曲”后,我仍在不断修行,继续让自己变得更纯净,继续清除一些习气;另一方面,我也在不断努力,力求为世界贡献出更好的文学、更好的艺术。

另外,我也在善待和培养一些好种子,希望他们都能超越雪漠。如果他们能超越现在的雪漠,现在的雪漠就可以退休了。他可以躲到一个地方,好好修行,静静地看看书,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不过,我也惊喜地发现,目前有很多学生都在成长着,他们的一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我希望,每一个听到、看到我这些话语的学生,都能尽快成长,将来的某一天,超越现在的雪漠,做一些该做的事情。那时,我就能从容地,做一些生命个体的“雪漠”想做的事情。现在,我做的很多事情,并不是我自己想做的。我仍然背负着一种自以为是的使命,做着一些我觉得必须做的事情。所以,我希望,很多人都能做我这样的事情,写出我这样的文章,写出“光明大手印”系列这样的图书。

事实上,我写的很多东西,都不是我自己愿意写的,但我不得不这样写。因为,这个时代需要这种东西。当世界有了追问时,我只能写一些东西,以作回答。比如,最近凤凰网发的那三篇引起很大反响、也引起很多诋毁的文章。如果有一天,我的学生们也能说这些话,做这些事,就是对我生命最大的一种珍惜。所以,我尽量把一些学生们也能做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做。一方面,让他们多一些锻炼的机会与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我争取更多的时间,做一些别的事情。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学生,承担了很多他们也能做得很好的事务。比起过去,我已经感到非常欣慰了。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我的QQ签名中,就莫名其妙地出现了“好待好种子”这样的东西。

现在,我的确在学着很好地善待身边的一些人,善待一些好种子,让他们的生命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让他们做一些事情,尽快地成长起来。

7.为时代提供鲜活的行为范本

◎主持人:谢谢雪漠老师。我还想跟您探讨一下生活素材方面的问题。

“灵魂三部曲”中的三位女性——雪羽儿、紫晓和莎尔娃蒂——虽然很美好,但离我们都很远。现实生活中,似乎很难看到这样的女子。相较之下,可能紫晓离我们近一些,但我仍然觉得她很抽象。单从人物角度看,她们远不如“大漠三部曲”里的豁子女人、神婆那么鲜活和动人。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写作中,将方便(鲜活的素材)与智慧(传达的思想)结合得更好呢?是否仍应像您当年写“大漠三部曲”时那样,在凉州大地上,用多年时间完成素材累积,历练生活,训练出扎实的写实功力呢?

●雪漠:对我来说,地域、时空已经没有任何分别了。我什么时候都是这样,跟地域没什么关系——而且,到了一定时候,人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如果一个人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风水也罢,氛围也罢,环境也罢,就能对他产生某些影响。比如,他会觉得一些地方很舒服,更有感觉;另一些地方没那么舒服,长期待下去,还会让他感到烦躁不安。然而,一旦他实现超越,到了某种境界,他本身就能改变一个地方的很多东西。比如,密勒日巴待过的山洞,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圣地”,但假如密勒日巴不在那儿修行,那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山洞,没有任何特殊含义。这意味着,密勒日巴改变了那个地方,赋予了它很多类似于附加值的东西。

现在,我觉得,什么地方都很好,什么时间都很好,身边有些什么人都很好,不一定要待在凉州。在北方也罢,南方也罢,火车上也罢,飞机上也罢,不管什么时候,我都能从心里流出很美的文字,不一定要借助某个特定环境。因为,我心里已经没有这些区别了。人和地方,都不能影响我,但我可以改变他们的很多东西。例如,让他们的心变得柔和、安详、快乐、宁静。所以,未来我不一定待在广东,可能会去很多地方,在每个不同的地方,都待上一段时间。而且,我们可能会做更多的事情,包括建立一些文化基地,既培养一些人才,也让每个地方的志愿者,都能尽量多为社会做一些贡献。

如果将来,一些“好种子”也能做这些事情,我会尽力支持他们。我希望,大家都能多做一些真正利众的事,多为这个时代提供一些行为的范本、生命的范本,不要仅仅停留在说的层面。

现在的问题在于,好多人不断谈利众,谈贡献社会,但不知道他究竟贡献了什么。除了一些人确实在用生命传播文化之外,很多人还停留在口头阶段,没有贡献的行为。这样的贡献,不是真正的贡献。真正的贡献,是用行为改变世界,改变生活——至少,我自己更倾向于这种贡献。

8.用生命解读,用实践传播

◎主持人:刚才谈到莫言的《生死疲劳》时,我想到另一个问题。

莫言还有一部作品,叫《檀香刑》。这部作品也让我想起了《西夏咒》。因为,它们在描写人性之恶时,都达到了一定的极限。《檀香刑》对恶的描写,也很逼真、精细,文气也很酣畅,有种莫言独有的、快意的叙述感觉。有读者说,看书中写的种种酷刑,比如凌迟时,心肝都会随着每一刀颤抖。但是,读完后,又能得到什么呢?即使书中写到民族大义,好像也是一场闹剧。人性仍然是自私的,大家还是会先想到自己,再去悲悯别人。这就是很多读者从中读到的东西。然而,《西夏咒》不一样。《西夏咒》有对欲望的超越,有对罪恶和苦难的超越,有信仰,有希望。从这个角度看,两部作品的境界高下立判。当然,即便从写实的功力,以及对人性的刻画看,《西夏咒》也和《檀香刑》不相上下。

有时我觉得,坚持一些东西,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灵魂三部曲”虽然让一些评论家失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以文学探寻真理与信仰的领域,它达到的高度和极致书写,是很多作家——包括一些诺奖作家——也未必能达到的。

但是,我们现在还面临一个评论的问题。我觉得,在作品之外,如何向世界讲述作品的独特性,如何解读它,如何让世界更了解它,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面对“灵魂三部曲”时,很多批评家都失语了。因为,他们对其中的智慧和真理,都感到很陌生,无法进入,更无法言说。

比如,我们第一次对话中谈到的“自性写作”,这虽然是个很好的解读,但其实很难被推广和运用。因为,对大部分人而言,“自性写作”是一种神秘的状态,只有开悟的人,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所以,你很难表达,很难评价,也很难将其转换为文学研究的话语。说得再直接一些,当您说您的写作是自性的流淌和大爱的出口时,好多评论家根本就不会明白。因为,他们连自性和大爱是什么都不知道。我觉得,您作品的忠实读者也好,“好种子”也好,或许都应该寻找一种更适合这个时代的解读,寻找一种能与时下文学评价话语对接的话语,来向世界讲述您的作品。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雪漠: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做着这方面的工作。你不就写过很多文章,发表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报》等刊物上了吗?那些文章都很好。

目前,我们的很多东西,确实需要一种世间法上的解读。因为,评价虽然不重要,但它是让世界认可我们的一种必需途径。所以,时代需要解读者,尤其“灵魂三部曲”这样的作品,更需要解读者。

我举个例子,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人迷恋一些歪理邪说?原因有几点:第一,他们有很好的经济基础,能出版铺天盖地的读物;第二,他们有庞大的迷信群体;第三,他们有先进的传播手段。所以,他们的势力非常大。目前,我们的大手印文化志愿者,是无法与之相比的。何况,大部分人并不追求解脱,他们仍然在追求一些世俗利益。大手印文化的追求,本来就是曲高和寡的。

文学也是这样。文学畅销书就是迎合时代、迎合读者、迎合市场所诞生的东西,但它们也有可取的地方。有时候,我们也在向它们学习。比如,今天我们的网络直播,就借鉴了一些成功的传播手段。

只要不断学习,我们就会一点点成长。我是这样,我们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是这样。所以,不要担心解读与评价,随着一些志愿者的努力,大手印文化就会出现一种新的格局。

比如,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说,世界文学就是翻译文学。他说得很好。所谓世界文学,就是翻译文学;所谓世界文化,就是翻译文化。因此,雪漠文化网也专门推出了英文专栏。当然,我们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但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和理念。以后,我们会出现更多语种的翻译,慢慢向整个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展示大手印文化的超越智慧。现在,有一些受过专门训练的高端人才,正在做着翻译和解读的工作。他们的努力,都是必要的。

目前,能影响生活本身的解读,还没有广泛出现。对一种文化、一种文学的解读,如果不能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学术化的、空谈化的解读,意义不大。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能改变自己生命状态的、能体现在行为上的解读。我们要用实践去解读,用生命去实践,不要脱离人的生活、单纯为解读而解读。

同时,我们要让每一个想要传播这种文化的人,都成长起来,拥有大力。因为,光有大心还不够,如果永远都在盲目地、机械地、迷信地做事,就成不了大器,对世界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这个世界是非常客观的,当你越冲动、越迷信时,它就会越反感。那么,你在情绪冲动下做的很多事情,都会成为一种自说自话,无法给别人带来任何正面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智慧的信仰。

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迷信的传播者,他们不去理性地学习,不去研究究竟的智慧,只是盲目地传播,或者进行一种热血的、冲动的传播。实质上,他们越是努力,就越会给自己传播的文化带来一种负面影响。

因此,我希望很多大手印文化的爱好者,都能用恰当的行为、用自己能理解的形式、用自己能驾驭的手段——包括博客、微博等等——借助先进的现代科技、先进的信息渠道,进行传播。不要像过去那样,躲在一个封闭的小空间里,自我陶醉。因为,时代变了,我们每个人都要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学习一种与时俱进的世间智慧。在这个时代传播文化,没有应世的智慧,就会寸步难行。因为,我们必须知道,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我们该怎么做。《西夏的苍狼》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它做得还不够。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解读和传播,都很重要,而且是同等重要的。

我希望,自己先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从这件事慢慢延伸到更大的范围。一定要记住,如果一种真理无法改变你自己的心,改变你的行为,它就不可能改变你身边的人。所以,救世,要从救自己的心开始;救自己的心,要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如果没有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改变,你就什么都不是,也不可能拥有大力。肉体消失后,你就留不下任何价值。

我又把这个话题给扯远了。陈亦新老是说,我每次访谈都跑题。一开始谈文学,谈着谈着,就扯到人生了。他说得有道理,但实质上,文学就是人生,人生就是文学。

9.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仰本体

◎主持人:很多读者在读您的书时,都会让作品的“魂”及其承载的智慧影响自己的人生,影响自己的生命。我自己在接触这个读者群体时,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所以,我对这种阅读方式比较了解。我觉得,它不但很独特,而且很有活力,是动态的。这也是您作品的奇妙之处。

您的作品,不会因为写完就固定下来,也不全由您本人说了算,它期待着读者、评论家和时代的解读。而且,这种阅读也好,解读也好,都不是单纯停留在纸上的,而是很多人将自己的生命故事、人生体悟都融入其中的一种动态过程。在这一点上,“灵魂三部曲”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家都觉得,“灵魂三部曲”的智慧,能让他们观照到自己,观照到自己的生活,进而解决生活中很多实质性的问题。尤其是《无死的金刚心》。我还发现,读者对这部书的提问特别多,可见,大家对这部书的关注度非常高。

那么,回到文学,回到对读者的期待这个问题上,我在读“灵魂三部曲”时,就觉得“信仰”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正因为这一点,大家读“灵魂三部曲”和“大漠三部曲”的感受不太一样,他们会觉得,“灵魂三部曲”能直接影响自己的信仰生活。因此,接下来,我们回到今天的访谈主题——“雪漠的信仰世界”。

“信仰”是“灵魂三部曲”最重要的关键词,我觉得,《西夏咒》是通过信仰,从苦难中升毕;《西夏的苍狼》是通过信仰,从世俗生活中解脱;《无死的金刚心》则是信仰的本体论。您依托二十多年的信仰生活,将自己对生命、灵魂、信仰这些大问题的思考和体验,都融入了《无死的金刚心》中,同时又以象征、寓言等手法进行了提纯和概括,所以,它更像是一部有关信仰的哲学著作。我甚至认为,如果说“灵魂三部曲”建构了一个信仰世界的话,《无死的金刚心》就是这个世界的基本模型,基本框架。因为,它用最简单、最质朴的语言,讲述了几乎所有和信仰有关的问题。可以说,它透露出信仰世界的全息。

因此,我曾说,《无死的金刚心》成就了“灵魂三部曲”。它出版后,我才发现这三部作品呈现出的关联性和整体性。读了《西夏咒》、《西夏的苍狼》后,我有很多问题,但读了《无死的金刚心》,再回头看那些问题时,忽然都能理解了。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看法。

我想问的是,如果说《无死的金刚心》是信仰世界的基本模型,那么,这个模型缩减到最后,剩下的会是什么?就是说,一切信仰——不仅仅是佛教信仰——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雪漠:在《无死的金刚心》的最后一章里,琼波浪觉遇到了奶格玛,那段内容就显示出宗教和信仰最本质的东西。所以,有个读者读到这一章时,忽然进入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对的。它非常接近信仰的本体。所有的宗教本体也罢,信仰本体也罢,都在那时,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特别注意,“灵魂三部曲”的三部小说,其实都接近了信仰的本体,但它们各自接近的,又是不同的本体。在《西夏的苍狼》中,黑歌手找到的“娑萨朗”,是信仰的第一个本体;在《西夏咒》中,琼和雪羽儿最后的境界,是信仰的第二个本体;在《无死的金刚心》中,“我”跟奶格玛的相遇,是信仰的第三个本体。

我们前面说过,大手印有几种追求,它们没有高低之分,但有次第上的先后。这些追求,就是每一种大手印的本体。当你实现一个本体时,就会发现,它是另一个本体的基础。因为,随着境界的不同,你的发愿和目的也会发生变化。这时,信仰的本体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我打个比方:你最初只想成为一个技艺高超的陶艺工匠,经过一番修炼,你做到了,实现了你的第一个本体。但你不满足,还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陶瓷艺术家,于是继续修炼,实现了第二个本体。然而你仍然不满足,觉得陶瓷艺术这个领域太狭窄了,你想上升到一个更宽广的境界,既不离开陶瓷艺术,又能实现一种更大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你想探寻陶瓷艺术——甚至所有艺术形式——与人生、世界的关系,想知道生命的真谛。那么,你就会继续追寻,直到实现第三个本体。

所有不断变化的本体,都不是光明大手印成就者证得的终极本体。终极本体是恒常的,但每个信仰阶段、每种精神追求的本体,却是不断改变的。就是说,不同的信仰者,有不同的本体;不同的境界,也有不同的本体。比如,“唯心净土”是净土宗信仰者的本体,也是净土宗一种非常了义的本体论,但禅宗也有禅宗的本体论——“本来面目”。

随着根器的不同、追求的不同、境界的不同、因缘的变化,不同的本体,总会呈现出不同的面目。在《无死的金刚心》中,每个人追求的本体,都会呈现于各自的世界中。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世界。但是,从光明大手印的角度看,所有的本体也罢,面目也罢,最终都会归于同一个东西——《无死的金刚心》最终的那个东西。琼波浪觉追求的本体,也是这个东西。它,才是光明大手印成就者证得的终极本体。

我们说,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五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又是一体五面,一身呈现三身的。换句话说,五种智慧也罢,法报化三身也罢,都源于同一个终极本体。不同的,仅仅是显现。

比如,阳光照在三棱镜上,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几种色彩,但它们都源于太阳的光辉;同一杯水,盛在方杯子里,就会呈现出方形,盛进圆杯子里,又会呈现出圆形,但它仍然是那杯水;同一块黄金,可以铸成尿壶,铸成各种精美器皿,也可以铸成佛像,但它本质上还是黄金。

所以,大家看到的一些本体,反映的是各自的心,不是本来的本体。我也不能用唯一的、固定的、机械的答案,来回答你这个问题。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答案,正如不同的病人,需要不同的药一样。当然,我也可以将其归结为“涅NB021”或者“破执”,但这两种表述,仍然是非常抽象的,别人很难理解。

10.信仰是不能被类比的存在

◎主持人:上次有读者问您,既然有了跟奶格玛无二无别的司卡史德,琼波浪觉为何还要继续寻找奶格玛,您说,信仰的本质是向往,能让人生起向往的,必然是某种不可亵玩的存在。这让我想到另一个问题:信仰的本质。您刚才的回答,同样让我想起了这个问题。我想请问,信仰的本质呈现出的各种不同面目,是否有着某种共性呢?比如,它必须是一种神圣的东西。那么,什么样的东西,我们才能称之为“神圣”呢?

●雪漠:神圣就是不可亵玩。所以,不要把信仰与生活常识进行比较,或者类比。信仰就是信仰。任何信仰行为,都是不能用日常行为来衡量的,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比如,同样一把刀,同样割开一个人的肌体,如果你为了抢钱,你就是凶手;如果你为了去除别人的病灶,你就是医生。

信仰也是这样。它不属于世间法,是一种超越层面的东西。如果你用类比的方式理解它,赋予它某种人为的概念,你就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它。因为,类比是一种执著,信仰是破除执著的。所以,你不能用一种非超越层面的东西,去限制和定义一种超越层面的东西。如果它可以被限制和定义,就不是真正的信仰了——而且,你不能将自己敬畏的对象,与一种平常事物相比。例如,我们不能用自己对平常人的理解,来揣测上师本尊的行为。因为,这意味着,他将自己的上师本尊,当成了一个平凡的学者,或者世俗意义上的老师。换句话说,他对自己的上师本尊,少了一份真正的敬畏。

所以,不要用世俗心揣测信仰,也不要把它当成比较研究的对象。你只管用人类的行为去诠释它。无论超越也罢,非超越也罢,任何境界,都必然依托人类的行为,展示给这个世界。否则,它就无法对人的心灵产生影响。所以,我们不必定义信仰,只要在心中默默地守护它,强化它,就够了。只要我们的心里有敬畏,行为上自然会有敬畏。那么,别人就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神圣,什么才是真正的不可亵渎,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这样的行为,往往比口头上的定义、概念上的类比,要直接得多,也有效得多。而且,有了这样的行为,才真正有了敬畏。

益西措嘉的秘传中提到,因为跟上师过于亲近,阿扎拉沙雷(尼泊尔人,益西措嘉的空行勇夫)的心中出现了亵玩的念头。他始终把益西措嘉当成一名普通女子,就像自己在世俗生活中遇到的女性一样。因为,他在益西措嘉的身上,看到了许多普通女性的特征。于是,他对上师产生了轻慢之心,他的信仰就被亵渎了,从而导致了他必须再转世重修。

对一个真正的信仰者来说,信仰被亵渎是最可怕的事情。所以,在《无死的金刚心》中,司卡史德对琼波浪觉强调,信仰是不可亵渎的。琼波浪觉过去在藏地和尼泊尔遇到过无数的世间女子,假如他将奶格玛与这些女子类比,就会产生怠慢之心。一旦产生这种心理,他的信仰殿堂就会倒塌。按照过去的说法,他的信根就坏掉了。

同样道理,在《西夏的苍狼》中,我有意模糊了紫晓和黑歌手,将他们写得很虚,让人们无法形成一种清晰的形象。这不是因为我的写实功力不够——假如我的写实功力不够,就写不出“大漠三部曲”那样的作品——而是因为,如果我把黑歌手写得太真实,就会让他变成一个世间的男子,而不是一个信仰对象。关于这一点,我跟陈亦新有过一番讨论。他也认为,对这个人物,不能有任何实在的描写,不能让他像豁子、猛子们那样,变成一个你在世俗生活中可以找到的男子,或者说,一个世俗生活中的典型。

信仰是模糊的,它不能被清晰化,也无法被清晰化。能清晰化的,不是信仰,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个观点。这些东西可以承载信仰,可以体现信仰,但它们本质上仍然是人为的造作,属于非超越层面,不是信仰本身。所以,不要用生活化的事物、行为、标准,衡量信仰与信仰对象。我打个比方,不要把黑歌手、琼波浪觉、奶格玛、司卡史德、雪羽儿等人,与豁子、猛子、豁子女人等人进行类比,他们是不能被放在同等位置的。

信仰是个巨大的存在,其中有无数的可能性,有无数的谜,有无数的不清晰,就像大自然一样,蕴藏着无数能让你联想、能激发你想象、能让你向往的东西。它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博大。一旦你把它清晰化、格式化、表面化、机械化,你的信仰对象就变成了你的朋友,你的信仰也变成了你的玩具或工具那样的存在。那么,你就没有信仰了。

有人曾经问我,能不能把释迦牟尼当成朋友?我说,不能。将我称为“雪漠兄”的那些人,肯定是我的朋友,他不会成为我的学生,更不会成为我的弟子。我可以和他成为很好的朋友,但他只能得到朋友的利益。同样,称我为“老师”的人,就会得到老师的利益;称我为“上师”的人,就会得到上师的利益。不是我在衡量他们,也不是我在定义自己,而是他们的心,决定了他们能得到多少东西。如果他们用世间法来衡量某人,吸取他身上的营养,他们得到的就是世间法的利益;如果他们把他当成出世间法层面上的信仰对象,他们就会得到出世间法的利益——这是信仰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信仰,首先就是向往一种比自己更伟大的存在。因此,你必须要有敬畏,不能将信仰对象视为平等的存在,也不能与他进行一种朋友般的交流。如果你只想与他交流,就说明你的信仰层次不是很高。因为,没有向往,没有敬畏,就不可能实现超越。等到有一天,你真的和他无二无别了,你就是他,你就是佛陀,而不是你和他达到平等了。那时,还有没有向往?仍然有。释迦牟尼成佛后,仍然有一种伟大的向往——他向往度众。这是他一生中不可动摇的另一种信仰。

释迦牟尼的一生中,始终有一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东西一旦动摇,“释迦牟尼”这一个体就不存在了。魔王波旬曾经劝说释迦牟尼:你赶紧涅NB021吧,不要度众了——的确,他完全可以在证道时涅NB021的,但他不愿意。一旦他生起了度众的向往,“释迦牟尼”这一生命个体,就有了另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仰。于是,他用了四十九年,将自己证得的真理,传递给信仰他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的这一信仰都没有发生过哪怕一点动摇。

当时,释迦牟尼经历了很多磨难,无数外道想要毁灭他,就对他及佛教进行了疯狂的非难、诋毁与摧残。比如,一些国王受到提婆达多的蛊惑,对佛教进行了毁灭性的伤害;又比如,很多弟子在六群恶比丘的煽动下离开了他,他一个人孤独地托着钵,在灵山上走来走去,但他仍然是淡然、坚定、不可动摇的。他并没有因为弟子的离去,产生一种失落,或者别的情绪。

所以,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必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奶格玛”。有时,是艺术;有时,是宗教;有时,也可以是别的。随着你境界的提升,随着你不停地升华,属于你的那个“奶格玛”,也必须不断升华。否则,你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失落,变得痛苦不堪。这就是一些人实现理想后,突然产生了厌世情绪的原因。海明威、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海外作家,包括三毛等人,都是这样。他们都没有实现超越,没有更高的向往,因此,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就选择了自杀。

11.觉悟者不追求概念与造作

◎主持人:谈到信仰者的情感状态和心灵状态,我有一个问题,跟您刚才提到的成佛后度众的信仰有关。信仰者在追求信仰对象的过程中,要保持一种敬畏和虔诚,但如果达成子母光明会,打破二元对立,信仰者与信仰对象间,还有一种敬畏感和神圣感吗?因为,有一个读者非常敏锐,他注意到,在《无死的金刚心》“秘密的相遇”一节中,奶格玛的形象不再像前面描绘的那样,显得庄严辉煌,而是变成了一个平常女子。这样的变化,有什么样的深意呢?

●雪漠: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人真正成就后,就不追求神奇,不追求别人的评价,也不追求概念化的东西了。平常也罢,不平常也罢,经书上的佛陀也罢,平常的奶格玛也罢,佛也罢,众生也罢,轮回也罢,涅NB021也罢,对一个成佛后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那时,他心如虚空,没有任何乱七八糟的二元对立,既没有敬畏,也没有不敬畏,已经和法界融为一体了。如果他还有对立分别的概念,就没有成佛。因此,佛经里常说:“黄金与牛粪同值,虚空与手掌无别。”

我在《大手印实修偈颂》里也写道:“俗女即素女,扬尘在俗途。惬意三潭月,不求契如如。吾为大素子,款款缱素女。洗净心头觉,西湖采桂子。”它的意思是,一个人成佛后,就像带着小女孩,在西湖边采桂子似的,快乐,逍遥,不考虑很多东西。这时,他才达到了禅宗所说的“平常心”。做不到这一点,心里还有牵挂,还有执著,还有对立观念时,就不是平常心。

现在,好多人总把“平常心”放在口头上,却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平常心”,根本就不是真东西。你只有证得觉悟,又不执著于觉悟,证得智慧,又不执著于智慧,真正实现了放下后的释然,才叫平常心;如果你还没有放下,没有消除二元对立,心里还充满造作的东西——比如概念、比较、标准、目的等等,就不叫平常心。

有些人说,人的所有烦恼,都是想出来的,所以,他们遇事总懒得思考,得过且过。假如他证得真的智慧,以真心应对世间万物,那就是对的;假如他没有证得真智慧,仅仅像一个啥都不懂的婴儿,或是一只蒙昧的动物那样,不去思考,那就是不对的。所以,虽然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但一个人在真正觉悟前,绝不能认为自己就是佛。因为,佛没有欲望,没有迷惑,更不会迷失,但凡夫会。

现在的这些问题,都是在二元对立的状态下提出的。明白后,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了。就像太阳一出来,霜也罢,雪也罢,都会自然融化一样。一定要明白,大手印不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本来就没有问题。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无数问题,于是来找我,想寻找答案。但他们一见到我,就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任何问题了。这是因为,他被一种巨大的存在磁化了,妄心忽然消失,真心显现出来,二元对立也就消失了。这时,他才真正体验到一种“平常心”的状态。一旦你体验过这种状态,就会明白,一个人实现无我后,很多东西、很多问题都会自然消失的。

12.敬畏、虔诚与大爱

◎主持人:对信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敬畏、虔诚,还是爱?

●雪漠:都很重要。敬畏是一种最大的爱,也是一种最好的虔诚。真正的爱,同样是一种敬畏。

我以前也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当时有人问我,当爱情遇到信仰,或信仰遇到爱情时,该怎么办?我告诉他,把爱升华为信仰。他又问我,如果生活中没有爱怎么办?我说,没有爱,就把信仰当成爱。所以,信仰和爱,其实是很容易相互转化的两种东西。很多老太太对现实绝望后,就开始念佛。实际上,她们就是把信仰当成了爱。

当你把信仰和爱处理得恰到好处时,就很容易实现真心的妙用。

单纯狭义的爱,是占有,是贪婪,是想把太阳装进自己的口袋,不让别人也享受它的光明。如果你战胜了这种贪欲,实现了一种无我的爱,就拥有了信仰。比如,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一种无我的大爱。

关于大爱,中国古代先哲们谈得太多了。比如,墨子提倡“兼爱”,孔子提倡“仁”,这些理念都非常好。所有宗教中,最优秀的就是这种精神。渗透了这种精神的文化,就是优秀文化;反对这种精神,或者不具备这种精神的文化,就是恶的文化。现在有许许多多的文化,有些看起来很优秀,却不断把人类引向罪恶的、欲望的深沟,让人类伤害同类,伤害其他生命,伤害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但好多人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必须为自己树立一个标准——大善。在这一标准的指引下,分辨我们身边的文化与大海般的信息。否则,我们就会轻易地迷失。

这个时代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真正的信仰。这一点,导致了价值体系的混乱。各种不同的价值观都在争夺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很多理论、常识编织的迷雾中,变得头晕脑涨,分不清东南西北。结果,不知不觉,就远离了敬畏、虔诚和大爱。因此,好多人不断堕落,在对自己的不认可中,放纵着,逃避着,变得越来越堕落。所以,每一个真心想为世界带来善美的人,都应该倡导那些真正提倡善美、真正充满爱的文化,也就是佛教称之为“慈悲”的文化。但是,你只有证得超越智慧,才能真正地明白这一点。

智慧是一种超越的爱,你用世间法的行为表达这份爱时,就是慈悲。换句话说,慈悲是一种智慧的妙用。如果没有证得超越智慧,你就很难拥有一种世间法的大爱,或者出世间法的慈悲。因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基础就是超越的智慧。假如没有这种智慧,你就会在乎回报,在乎别人怎么对你,在乎别人是否了解你的用意。在乎这些东西时,你就有了一种期待,一旦期待落空了,你就会失落,甚至生起嗔恨。无论这点嗔心有多大,或者多小,它都会损害你的爱,减少你的爱,让你无法一如既往地关怀对方。

证得超越智慧的人不是这样的,他们不在乎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因为,他们很清楚,别人对自己好也罢,不好也罢,理解也罢,不理解也罢,都是一点情绪,一点记忆,很快就会过去。他们既不会为了一时的赞美忘乎所以,也不会为了一时的亏待恼羞成怒。他们的心中,始终有一份浓浓的爱。因为,他们知道,所有远离真理的行为,都是源于不明白。他们只希望,别人也能像自己一样,从贪执中超越出来。如果一个人有了这种心,就很容易生起大爱;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心,就会轻易被生活中的不如意所激怒、所伤害。因此,不要管世界怎么对你,首先要训练出一颗俱足大爱的心。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佛教中“四无量心”的训练方法。

刚才有个人问得很好。他说,文学对信仰的作用是什么?我在这里顺便回答一下。信仰和文学,看起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东西,其实不是这样。对有信仰的作家来说,信仰是文学的灵魂,文学是信仰的展示形式。例如雪漠,雪漠的文学,就是他传递信仰的一种形式。所以,不要离开信仰找他的文学,也不要离开文学找他的信仰。文学、信仰和雪漠本身就是一体的。或者说,肉体、思想、作品、行为等,共同构成了雪漠。不要在它们之外,再找另一个雪漠。而且,肉体消失后,让雪漠仍然留在世界上的,就是他的作品、思想与行为承载的精神。如果他没有这些东西,就跟大部分人差不多,也会被岁月无情地扫走,留不下任何痕迹。同样道理,假如每个人都能用行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就能跟雪漠一样,有可能得到比肉体更永恒的生命。

13.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主持人:现场还有一位读者说,他的朋友读了《无死的金刚心》,给他发来一条这样的短信:“琼波浪觉与莎尔娃蒂的故事,让我想起虚云和尚与他的两位妻子,以及弘一法师与他的日本妻子。我既敬佩这些大德的毅然决然,也怜悯他们的妻子。我觉得,这几个女人都成了牺牲品。无论如何,命运对她们太过残酷了。”您怎么看他的这个观点呢?

●雪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可能都会不太一样。高僧有高僧的选择,大德有大德的选择,雪漠有雪漠的选择。对吗?对。因为,我们不能干预别人的选择。选择虚云的那个女人,就必须承担她的选择带来的后果;选择弘一法师的那个女人,也必须承担她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包括弘一法师后来选择另一个女人,也是她必须承担的后果。因为,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同样道理,莎尔娃蒂选择琼波浪觉时,也就选择了一种思念的生活。如果她们不愿意过这种生活,就不要这么选择。世界上有那么多男人,她们完全可以有另一种选择,为什么要选择虚云、弘一和琼波浪觉呢?

有人也说,雪漠老是闭关写东西,是不是对他的夫人太狠心了?不是的。我的妻子选择了我,就选择了我的全部。她既要分享我的荣耀,也要承担等待的生活。否则,她就不会选择我。一些人诋毁我时,我的好多学生很不高兴,我也对他们说,你们选择了雪漠,就必须承担别人对他的诋毁。所有东西,都是这样的。你做出什么选择,就要甘于什么选择。你选择了,却又不甘心,就必然会承受痛苦与失落。

所以,面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一切时,我们要明白、放下;面对不同的选择时,我们要尊重、祝福。我们永远都要记住,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命运。这跟别人没关系,永远都是自己决定的事情。当然,有的人也会认为,虚云的妻子当初选择他,只是因为爱他,并没有选择一个出家的他。但你不可否认的是,她选择了一个有智慧、有追问、有思想的男人,这个男人绝不会甘于平庸的生活,他会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因此,一定要明白,你这一刻做出的选择,必然关系到你下一刻的命运。它们就像连在一起的锁环,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举个例子,如果虚云和尚的妻子选择了一个农夫,她就不用面临那样的命运。她的丈夫可能会一辈子陪着她,呵护她,跟她生儿育女,一起把孩子养大。但是,她逃过这种痛苦,又会迎来别的痛苦。因为,人总会老去、生病、死亡的。她的丈夫死亡时,她一样会很痛苦。

所以,这些妻子的痛苦,看起来是一种选择带来的,其实是整个人类的必然。因此,佛教中有“苦谛”一说。

从这个角度看,她们的选择,其实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与其让自己的男人混上一辈子,然后在平庸中死去,还不如让他们出家,变成虚云、弘一,为世界创造一种更大的价值,也为自己实现一种更好的人生价值。

大家一定要明白,直到今天,你们还关心弘一的妻子过得好不好,关心虚云的妻子过得好不好,完全是因为她们的丈夫是弘一和虚云。谁还关心千年前某个农夫的妻子过得好不好?那农夫是否打过她、骂过她,让她承受了漫长的等待?所以,弘一的妻子也罢,虚云的妻子也罢,如果在天有灵的话,都会感到一种荣耀。世界上有那么多平平常常的男女,他们恩恩爱爱、打打闹闹、浑浑噩噩地厮守一辈子,能有多少幸福呢?他们怎么能得到这种荣耀呢?

所以,不要用一种我们认为的“残忍”,去干预人家当初的选择,或者评判人家当初的选择。所有选择,都有它的理由。

14.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超越

◎主持人:有个读者认为,《无死的金刚心》写的是凡夫成为圣者的心灵历程,但书中的凡夫生活似乎不见了。就是说,除了代表名利的法主位置和代表情 爱的情书外,我们很少看到诸如吃饭、睡觉等日常生活的描写。实际上,很多人都认为,琼波浪觉一出场,就是苯教的未来法主,修为应该很高了,怎么算得上凡夫呢?“凡”与“圣”的根本区别,究竟在哪里?

●雪漠:“大漠三部曲”已经写了那么多凡间生活,没必要在《无死的金刚心》中继续重复了。要知道,雪漠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对前一部作品的超越。

《猎原》是对《大漠祭》的超越——如果灵官没有在《大漠祭》中出走,就会变成《猎原》中孟八爷、黑羔子那样的人,而且他很可能就是孟八爷——同样,《白虎关》又是对《猎原》的超越。《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都是这样。

我的每一部作品,都必然会实现对上一部作品的超越。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我本身在不断吸收外界的养分,让自己升华,因此,我的作品也必然有升华的部分;第二,如果不能实现对上一部作品的超越,我就没必要写了。

所以,到《无死的金刚心》时,我已经不会再去描写世俗生活了。如果你想了解世俗生活,就去看“大漠三部曲”。那三部小说用了一百多万字,把世俗生活展示得非常鲜活。

我在成长着,我作品中的人物也在成长着,他们不但是灵官、琼、琼波浪觉等等,也是雪漠。换句话说,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有的状态,都是我生命中的东西。或许他们分别代表了我的不同生命阶段,但他们都是我。因此,每个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有相应的成长。

我们不要割裂地看待这个问题,要有一种整体的思路。因为,即使我的作品分为“大漠三部曲”和“灵魂三部曲”两部分,它们仍然是一个大的整体,是一体化的,不是毫不相关的两个个体。

15.纠结中的升华

◎主持人:《无死的金刚心》中屡次强调,在琼波浪觉的求索中,最难的不是千山万水,也不是外魔带来的病痛,而是挣脱莎尔娃蒂的情网。那么,在您的寻找历程中,最难克服的又是什么呢?您生命中最珍贵的,又是什么?

●雪漠:我一方面既有紫晓那样的丰富情感,另一方面又是个修行者。所以,如何战胜情感对我的诱惑,就是我的第一个纠结和矛盾。看过“大漠三部曲”和“灵魂三部曲”的人都会明白,作者的生命中,曾经体验过什么样的东西。因为,其中的很多内容,不是凭空捏造的,是作者最真实的生命体验——至少是作者曾经思考过的问题。

第二个纠结,是作家雪漠与修行人雪漠之间的争斗。这一点,非常像琼的父母之间的争斗。作家,代表了世间法意义上的成功;修行人,则代表了宗教意义上的成就。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关房里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我 的 上 师,一张是雷达老师。有时,雷达的照片会占上风,这时我可能会写出一些很好的作品;有时,上师的照片会占上风,那么我就扔下文学,好好修行。前几天,我在北京见到雷达老师。雷老师对我说,雪漠,我觉得你该向文学靠一靠了。而一些自称是我的弟子的读者,却希望雪漠写出“五大金刚法”和“奶格六法”之类。大家想一想,这种东西,曾在我的心中形成怎样的撕扯?

我什么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呢?让两者达成一体的时候。文学和宗教真能达成一体吗?能。《西夏咒》就证明了这一点。接下来,我的很多作品都会证明这一点。它们都能让文学与宗教融为一体,没有任何分别与对立。

其实,我的纠结,也是所有信仰者的纠结。只要一个人有了灵魂叩问,有了精神追求,有了更高的向往,他就必然经历我这种欲望与超越、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纠结。在你超越两种纠结前,你的生命中,始终会存在一种剪不断、理不清的撕扯,让你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但是,只要你有向往,始终专注于你的向往,你就会升华的。最后,这些纠结就会慢慢消失。因为,你的心中已经没有任何对立概念了。无论遇到什么境况,你都是随缘任运的。你既不考虑这属于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也不考虑这是否是超越。我现在就是这样。

即使我在过去的生活中,曾经历过所有作品展示出的纠结,但我现在已经不一样了。我把过去所有纠结的东西,全都融为一体,变成一片光明,实现了一种“有大快乐而无欲望,有大悲悯而无热恼”的境界。然后,我随缘应世,快乐无忧。这时,我就属于我自己了。我的心中有整个世界,不用再去心外寻找小爱,或者大爱。它们都是本自俱足的,不假外求。

16.如何成为“雪漠”

◎主持人:有读者说,情书中的琼波浪觉,似乎始终有一种纠结,直到最后,也没有表现出一种超越,这是为什么呢?证悟前后,琼波浪觉对莎尔娃蒂的感情会不会有所不同?假如莎尔娃蒂还活着,琼波浪觉会帮助她证悟吗?

●雪漠:会的。莎尔娃蒂是明白前的司卡史德,司卡史德是明白后的莎尔娃蒂。她们是一体两面,不要把她们当成两个不相干的人。

有人认为,《西夏的苍狼》里有两个“雪漠”,一个是灵非,一个是黑歌手。前者是世间法的雪漠,后者是出世间法的雪漠。这说法有道理,但他们都是过去的雪漠,不是现在的雪漠。

人心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许多时候,你最珍惜的东西,往往最能制约你;你最擅长的东西,往往最能局限你。情和爱,都是这样。我一生最爱的,就是文学。最初,我修行证悟一些智慧,就是为了实现文学上的超越。到了最后,修行反而变成了我生活的本质。不过,我的天性仍然是一个作家。

在过去的好多年中,包括现在,陈亦新和他的母亲,都希望我只做一个作家,不要做什么“上师”、“成就者”等等。我自己也不想要这些东西。所以,我不像别人那样,强烈地想要弘法。我只想培养一些人才,让他们传承一种濒临失传的优秀文化——这么好的东西,如果让世界给埋掉了,实在很可惜——此外,我不觉得自己必须像一些大师那样,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或者某种莫测高深的形象。更多的时候,我只希望拥有一种文化上的影响力。

在这一点上,我很欣赏克里希那穆提。他有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的地方,非常优秀。虽然,他也有局限,在超越层面,不一定达到了我们期望的某种程度——比如,他的境界肯定不如释迦牟尼——但是,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东西,我也从他们那里,汲取了大量的有益的养分。

不过,在这方面,我仍然没有多么强烈的念想。我宁愿做一个平平常常的作家,培养一些很好的学生和弟子,静静地享受自己的宁静、快乐、明白、清凉。而且,这基本上就是我目前的状态。

宁静到一定程度时,我的心里就没了时间的概念。很多时候,有人谈起一些过去的事情,我还会搞错时间。比如,明明是去年发生的事情,我却以为它昨天才发生。有一次,兰州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让我去见面。我答应了。但后来,我到兰州去,给他打电话时,他却已离开兰州,到美国去了。他说,我六年前约你,你怎么一直没来?其实,我根本不知道已经过去了六年。

包括我们现在的对话也是这样。你一提问,就激发出我的好多东西。如果不发问,我就没什么想说的了。因为,宁静到极致时,人的心灵就像平整如镜的湖面,你只有往里面扔上几粒小石子,才会看到很美的涟漪。这三次对谈的内容,就是这些涟漪。

你可以把它当成我们日常的聊天,也可以把它看成对“灵魂三部曲”的解读。虽然这种解读中,有很多离题的东西,但事实上,它们又没有离题——没有这些离题的东西,就根本没有那个“题”。表面的离题,正是那“主题”生长的土壤。所以,我希望大家能理解这一点。

另外,我也希望今天在场的朋友们,能得到哪怕一句话的受益,能得到一点让你豁然省悟的智慧,能稍微改变自己的心态,变得开心、快乐、明白。如果一些朋友能成为“好种子”,那当然最好。我会善待每一个“好种子”,让大家都成长,都能超过雪漠。

其实,你们本身就有很多超过我的地方,你们中的好多人都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在我眼中,每个有长处的人,都是我的老师。因此,我有无数老师。我的每个学生,也是我的老师。他们都在和我交往的过程中,为我带来了一种可贵的营养,让我不断成长。这就是我能成为“雪漠”的原因。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有修订)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生死皆是禅

    生死皆是禅

    有人说,这婆娑世界便是一片苦海,无论如何都难逃尘世的重压,却又一切尽如镜花水月,繁华过后终成空。无论悲喜,哭过笑过之后,亦为罔然。所以,看惯这尘世浮华之人,苦求解脱,却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依附于禅。那么禅为何物?事实上,禅的本质极其简单,只要放下知见分别、远离价值判断、取舍贪著,透彻地直指事物本身,就可以明心见性。然而,这世间有几人可以放下、远离、不贪?所以虽经苦修,却依然难成正果。因此,我们不必强求真实的解脱,只需将一颗狂躁、贪恋、执著的心放平和一点,再平和一点,不要太过狂躁、贪恋、执著,就会活得比原来真实、快乐。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净空法师是现代净宗大德,七年来,亦恒以《金刚经》为功课,持诵不辍,得大受用,并现身说法,愿意对同修“以七年持《金刚经》的经验保证!”。这里,特别摘录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中的部分精髓内容,供同修持诵《金刚经》参考。诵《金刚经》,既得智慧,又修功德,实是两全其美的方法!日诵《金刚经》三部,现世眷属平安,自己衣食无忧……好处多多!
  •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写大手印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诸多智慧“看法”,分为两个部分:人生方向——智慧路标,人生选择——智慧问答,内容涉及怎么在工作中兼顾修行,怎么读书、怎么处理家庭矛盾、怎么影响家人、怎么对待爱情、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修行人怎么面对日常纠纷、怎么看待社会热议的一些问题,等等。第一部分为散谈随笔,第二部分为问答形式。问答多临阵相遇,直面“交锋”,机锋外露,流于自性,妙趣盎然。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指人心,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二是鲜活生动,包罗万象——因为问者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行业、心病不同,问答之间便显出了一种大海般的宽广,集结了当下生活和修行中的方方面。
热门推荐
  • 异界传送门的成精姿势

    异界传送门的成精姿势

    PS:难道真有人看到这个简介第一反应不是写人的是写异兽的吗? 何科转生到了成精的传送门身上。自打发现这传送门曾经传送过斗气和定海神针后何科忽然感觉事情有些不对?为啥用啥魔法咒语就会传送过来啥东西呢?用个攻击魔法却穿送过来一拳超人的认真拳的他也很无奈啊。“别再传送了,真别再传送了,再传送就该没地方放了啊!”他的养母在咆哮。本想体验异世界生活的他,却遇上了灾难,而后无情的把灾难传送走了?就这点小事他居然被认成了万年老妖精?他才活了七百多年啊!谁还不是个宝宝呢? 书为纯练手小白文,作者主要想写的内容在下一本书,此书注定冷门。
  • 剑客在诸天

    剑客在诸天

    一个现代国术大师,在诸天中超越自我,武侠中流过他的影,仙侠中传过他的名,玄幻中他是万族共主……让我们一起见证他的传奇
  • 道天元

    道天元

    国祸家破,妖魔横行,这一切是上天对于我们考验,还是其中有幕后黑手操控。探寻家国破灭之因,仙境灭忘之谜。
  • 梦影青踪

    梦影青踪

    [花雨授权]看着师兄被他打落悬崖,她发誓一定要他血债血偿,真的杀了他,她才知道,不知何时已遗落了一颗心——他的世界是一片血腥的黑暗,但是幼小的她却成了他惟一的阳光,为了她的心愿,他会把自己的生命双手奉上……
  • 死神降临:腹黑殿下缠上你

    死神降临:腹黑殿下缠上你

    复仇的血咒立下,命运的齿轮转动,预言师预言:她的生活将永坠黑暗。黑夜藏起所有的的星星,银白色的月光洒落在她的身上,一双被仇恨擦亮的血眸,向同伴伸出死神的镰刀。咔!咔!咔!不——清醒后她痛苦大叫,眼睁睁看着朝夕相处的同伴倒在她面前,抓住她深爱的男子,苦苦哀求:“求你,快,杀了我,杀了我吧,他们都会死的,我也会杀死你的!”男子紧紧抱住她,立下誓言:“你成魔,我陪你,你杀人,我帮你。即使你杀光天下所有人,我都不允许任何人伤你!”
  • 禁镜

    禁镜

    她身着鹅黄色长裙,手拿一把十二骨薄扇,三千青丝被一个泛着木香的古木簪子简单挽起,双目如星,轻动流转间,带着千里冰芒寒彻人心,又有轻轻玩味之意。她的一颦一蹙似如画卷,又胜水墨,宛如仙袛。不经意间便带着勾魂摄魄迷惑众生。
  • TENMEI冷笑孤傲

    TENMEI冷笑孤傲

    在你们趴在家里面打滚的时候,老子用双手举给你们看看。用你们那一张张清高的脸抬头仰视着我。看看,什么才叫真真的强者!堕入深渊是时候了,我愿意回头扶你一把!民族观念是时候了,我愿意回头掺你一把!败落生命是时候了,我愿意回头拔你一把!消耗青春是时候了,我愿意回头助你一把!现在才是真正的崛起,把那些不正常的观念放下去,我来帮你,不是问题!(PS:如果你喜欢这本书,加本人企鹅;649337239.如果你爱好动漫,加这个群吧:111456772)求打赏,求票票,求包养!
  • 我的杂货铺开遍诸天万界

    我的杂货铺开遍诸天万界

    "逼神"即将降临诸天万界,重获新生。将汇聚帝霸夜王,遮天狠人,山海盘古,古金武侠,圣墟楚无敌...杀向十界八荒禁地,幕后黑手,盘古身死之谜,特训武侠豪杰修道,进击墟地,飞升之后...一间间杂货铺开遍诸天万界,无数大佬抱团取暖。组成诸天最强大佬军团,撕裂无尽纪元...缘起于【诸天杂货铺】......
  • 千面死神

    千面死神

    这是关于一个女孩逐步成为死神的故事。她与亡灵打交道,同死亡做挣扎……她的梦境中会预知人类死亡,她想要试图改变别人与自己的命运,但改变却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她或许可以改变别人的人生,但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当所以亲人都离她而去的时候,她终于向那条永恒的没有终点的路开始迈进。这时,她才开始发现真相……难道她的命运从她降临便注定要同恶魔相伴,与死亡为伍?真相又该是如何呢?
  • 流民

    流民

    一个人走过来这么长的路假如有个人陪着最好也没有了。大概是习惯了你不在了。被流放的人心里面的那些藤蔓缠绕起来容易焚烧也容易身亡,更多的是想你。明明知道那条追赶上你找到你的路那么长可还是那么义无反顾的走。那些挡在我面前的人都会变成春天里太阳出来就会消融的雪、毕竟你也知道我这种骄傲的偏执的人从来都只会用拳头和刀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