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纯以宗庙未定,昭穆失序,十九年,用与太仆朱浮共奏言:“陛下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暴乱,兴继祖宗。窃以经义所纪,人事众心,虽实同创革,而名为中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元帝以来,宗庙奉祠高皇帝为受命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武皇帝为世宗,皆如旧制。又立亲庙四世,推南顿君以上尽于舂陵节侯。礼,为人后者则为之子,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今禘祫高庙,陈序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厕尊,不合礼意,设不遭王莽,而国嗣无寄,推求宗室,以陛下继统者,安得复顾私亲,违礼制乎?昔高帝以自受命,不由太上,宣帝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臣愚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诏下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议:“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别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其祭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以明尊尊之敬,亲亲之恩。”帝从之。是时宗庙未备,自元帝以上,祭于洛阳高庙,成帝以下,祠于长安高庙,其南顿四世,随所在而祭焉。
“译文”
张纯认为宗庙未定,昭穆的次序紊乱,建武十九年(43年),便与太仆朱浮一同上奏道:“陛下从百姓中兴起,平定天下,扫除暴乱,兴继祖宗的基业,臣下认为经义所载,人事众心,虽然实际等于创造革新,而名义上叫中兴,应该奉祀先帝,恭承祭祀大典。元帝以来,宗庙奉祀高皇帝为受命之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武皇帝为世宗,都照旧制办事。又立亲庙四世,推南顿君(光武之父)以上到舂陵节侯为止。按《礼记》所载,为人后者就算是他的儿子,既然侍奉元帝为大宗,就应降其私亲。现在禘祫祭行于高庙,陈列左昭右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卑位混在尊位,不合礼仪。如果不遭王莽篡位,而国家嗣续无所寄托,推求宗室,用陛下继承先统,怎能又照顾私亲,违背礼制呢?从前高皇帝认为自己受命于天,不由太上,宣帝以孙立在祖后,不敢私亲,所以替父立庙,独群臣侍祠。臣的愚见认为该废除现在的亲庙,模仿二帝的旧典,希望下诏有司广泛听取意见。”
诏书下到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奏议道:“应以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五帝四世代替今之宗庙,宣帝、元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另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它的祭祀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以表明尊其所尊的敬意,亲其所亲的恩德。”皇帝听从了。
这时宗庙不完备,从元帝以上,祭于洛阳高庙,成帝以下,祠于长安高庙,南顿君四世,随所在之处而祭祀。
“点评”
在无以计数的历史人物形象中,东汉时期的张纯以敦厚谨慎著称。
张纯字伯仁,是京兆杜陵人。高祖父张安世在宣帝时做大司马卫将军,封为富平侯。而他的老爸张放,做过成帝的侍中。张纯少时承袭父亲的爵位,哀帝、平帝时做侍中,王莽时做到列卿。其实,王莽篡权夺位之后,那些汉朝的大臣们,多数失去了原来的官职和爵位,更朝换代嘛,就是要换得彻底一点,这样才干净利索,以绝后患。这也是历代王朝更换时都喜欢做的事情。可是,只有张纯没有被王莽给赶走,还得以保全以前的封号。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张纯这个人是有了名的敦厚谨慎,遵守法制。
张纯是个老实人,任劳任怨,遵纪守法,诚实可信。这样的人,走到哪个单位都是大受欢迎的。由此可见,人敦厚谨慎了,还是有好处的。
张纯不但因为自己的敦厚品性保住了在王莽集团的地位,就是在后来的刘秀集团里,也因为自己的敦厚品性和遵纪守法而大为受益。
什么事啊?
建武初年(25年),先到朝廷,所以得致复国。五年(29年),拜为太中大夫。朝廷派他统率颍川突骑安集荆州、徐州、杨部,督促转运,监督诸将营。后来,张纯又带兵屯田在南阳,升为五官中郎将。这时候,事情就来了。
有官吏上奏皇上,说列侯不是刘姓宗室不应复国。那人的思想,其实就是想要刘秀搞家族企业。外姓人,怎么可以重用并给予那么高的待遇呢?
光武帝说:“张纯提任宿卫十多年,不能废止,改封为武始侯,俸禄取富平县的一半。”一是因为光武知道张纯的为人,敦厚嘛。二是光武帝也知道,张纯在朝时间久,对旧事很熟悉。王莽这个不安定分子搞掉了西汉王朝,把大汉王朝给断了代,建武初年,西汉的那些旧章程有很多残缺,一些事情续不上了。于是,每有疑义,他就去问张纯。郊庙祭祀、婚、冠、丧礼等仪节,多由张纯正定。说白了,张纯就是一个前朝旧制的延续者。所以,刘秀皇帝就格外重视张纯,用张纯兼任虎贲中郎将。张纯多次被引见,就像现在集团的董事长,有事要咨询了,拿起电话,说,亲,你来一趟。结果,张纯就赶紧去他办公室。最多的时候,刘秀要请张纯去四次。由此可见,张纯在刘秀的心目中是怎样的地位。
张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谦恭谨慎,沉着稳重,不争功,不冒进。
张纯认为当时宗庙未定,昭穆的次序紊乱,十九年(43年),便与太仆朱浮一同上奏道:“依臣的愚见,该废除现在的亲庙,模仿二帝的旧典,希望下诏有司广泛听取意见。”
诏书下到公卿那里,要大家传阅讨论,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奏议道:“应以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五帝四世代替今之宗庙,宣帝、元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另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它的祭祀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以表明尊其所尊的敬意,亲其所亲的恩德。”皇帝听从了。这时宗庙不完备,元帝以上,祭于洛阳高庙,成帝以下,祠于长安高庙,南顿君四世,随所在之处而祭祀。
第二年,张纯代替朱浮做太仆。二十三年(47年)代替杜林做大司空。
张纯在位时,羡慕曹参继承萧何任宰相的事迹,对旧法无所变更。这是怎么回事啊?
曹参是汉朝的开国功臣,汉朝第一任宰相萧何死后,曹参对手下的人说:“赶快准备行装,我要上任当宰相!”没多久,朝廷使者果然来催曹参赴任。萧何和曹参是同乡,在还没有发迹时,萧曹的关系很好,亲如兄弟,但成为汉朝的将相后,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平时甚少来往。不过萧何并没有因此而排挤曹参,反而在临死前向汉惠帝推荐曹参接替自己为宰相。
曹参上任后,“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讷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汉朝的律令是汉高祖命令萧何主持制定的,曹参深知萧何制定的这些律令已经非常完善,对恢复经济、稳定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容变更,所以在施政方面完全按照萧何制定的政策措施办事。如有人前来讨论政治,曹参“辄饮以醇酒,间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见人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在用人方面,曹参专门选用那些言语不多、性格稳重、有长者风范的人担任丞相府官吏,对那些能言善辩之徒、舞文弄墨之辈加以排斥。曹参任宰相虽然只有短短三年,但成效显著,国家安宁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这就是张纯所羡慕的事迹。所以,张纯在位选拔掾史,都是知名的大儒。这也是他思想的本源。
到了公元49年,张纯主持把阳渠打通,引洛水为漕运,百姓得到了很多好处,交通便利了,经济繁荣了。
后来,张纯认为圣王之所以建学校,为的是提倡礼义,在富民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经济繁荣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要加大力度搞好教育。于是,他就按照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和平帝有时商议,并想具体启奏。他的奏折还没有正式上奏的时候,恰逢博士桓荣上书建议立辟雍、明堂,奏章下达到三公、太常,而张纯的意见正与桓荣相同,皇帝就同意了。如果搁在现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不会抢在头里,把那好的建议向领导进谏,去抢头功呢?张纯没有。这次没有,上一次提交关于废除现在的亲庙的议案时,他也是与太仆朱浮一同上奏的。不争功,不出风头,谦恭谨慎,加之敦厚,张纯给光武帝刘秀和众大臣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给我们这些在职场的人以职场法则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