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城守不下。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长吏以下共相谓曰:“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竟得免归。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馀家。时赤眉贼掠唐子乡,多所残杀,欲前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译文”
樊宏少有志行。
王莽末年,义兵兴起,刘伯升与族兄刘赐都率兵攻湖阳,没有攻下。
刘赐的妹妹是樊宏的妻子,湖阳因此逮捕樊宏妻子,令她晓谕伯升,樊宏因留不返。
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长吏以下都说:“樊重父子,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待以后再说。”恰好汉兵日盛,湖阳军惶恐着急,不敢杀樊妻,于是得以脱离危险。
更始立,想以樊宏为将,樊宏叩头推辞说:“书生不懂兵事。”竟得免归,与宗家亲戚做营垒自守,老弱跟随者千余家。
当时赤眉贼掠唐子乡,残杀百姓甚多,还想前去攻打樊宏营,樊宏遣人带着牛酒米谷,送给赤眉。
赤眉长老先听说樊宏仁厚,都说:“樊君素来和善,而且现在这样优待我们,何必攻他呢。”于是引兵而去,樊宏得免于难。
“点评”
樊宏是刘秀的舅舅。伯升也管他叫舅舅。更始帝对伯升的威名感到害怕的时候,就设下鸿门宴,准备以举玉为号,杀掉伯升,而那时候看出端倪,提醒伯升要小心谨慎的那个人,就是樊宏,也就是他的舅舅。
樊宏字靡卿,是南阳郡湖阳人。他的先祖周仲山甫,封于樊,因以为氏,为乡里显姓,也就是大姓人家。他的父亲是樊重,字君云,比较会种庄稼,也喜欢做生意,让钱生钱,很有一点经济头脑。在人们的印象中,有经济头脑,能做买卖的人,往往会有些狡猾,有些唯利是图,可是人家樊宏的老爸樊重可不是那样的人。相反,他性温厚,很有法度。他们三世共同生活,子孙朝夕礼敬。
樊重经营产业,没有用不上的东西,能够让很多人受益,而非独自得好处。所以,就能上下同心戮力,财利每年倍增,于是开广田土三百余顷,樊家就成了大地主,有钱啊。于是,他们家所盖的那些房子,都有重堂高阁,塘渠灌注,气势恢宏。他们家还养鱼养虾,也放牧大量牲畜。可以这么说吧,他们家的产业结构是相当合理的,有经济头脑嘛。这样一来,不赚钱都难。樊家呢,又乐善好施,周围群众有求必给。
这个有经济头脑的樊重,曾想做器物,于是他就先种梓漆,可是,当时很少有人鼓捣这个啊,于是就有很多人讥笑他,然而几年之后,他的超前的眼光得到了印证,被人们不看好的、嘲笑的,反而成了香饽饽,过去讥笑他的人都向他租借。有经济头脑,有远见,于是,樊家就资至巨万,但他们并不是可怜的守财奴。他们赈济赡养宗族,恩加乡闾,在周围有很好的名望。举个例子来看吧。
樊重的外孙何氏兄弟打起来了,打得不可开交。为什么打啊?争夺财产。樊重听说了这件事,感到羞耻,心里就气啊:瞧瞧你们那点出息!因为鸡毛蒜皮那么一点财产,就闹得不可开交,还诉诸法律,丢人啊!于是,老樊就拿出自己的地二顷,说给你们吧,别给我出去丢丑败坏,赶紧给我撤诉!
这件事情,受到县中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赞美,之后,他被推为三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樊家是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在樊家,从上到下,都重礼节,从内到外,都重亲善。这样的家庭氛围,实在是需要我们当今的人效仿和学习的。家庭教育,就是要从上到下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而樊家,做到了。
樊重还做过一件令后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也是事关家教,那件事给他的孩子们也上了很好的教育课。什么事啊?老樊家不是有钱吗,而他又乐善好施,平时向他打欠条借款的人很多,算一算的话,借出去的钱累计有数百万。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啊。可是,当樊重临终的时候,下了遗嘱,烧掉那些文契,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借条。那么,樊重为什么在临终的时候烧掉那些借条呢?这就是思想品德的高尚与可贵了。大家都不容易啊,有的家庭很困难,情非得已才借几块钱应急,而自己家不缺那俩钱,全算没有这回事,我没有借给你,你也没有来借,烧掉欠条,两不相欠,一了百了吧。
那些借债的人家听说了,都感到很惭愧,于是,就都争着向他家还债。樊重的孩子们谨遵父命,坚决不肯接收。没有欠条嘛!你们就不用还了!此举不但教育了自家子女,也给周围的人以很深的触动。其教化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樊宏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长大的。这个樊宏少有志行。
王莽末年,义兵兴起,刘伯升与族兄刘赐都率兵攻湖阳,没有攻下。
湖阳因此逮捕了樊宏的妻子。为什么要逮捕他的妻子呢?因为刘赐的妹妹是樊宏的妻子。湖阳军帅说,那行,我把你刘赐的妹妹也就是樊宏的老婆给杀了算了,谁让你们起兵打我呢。这时候,大家纷纷说:“樊重父子,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待以后再说。”恰好汉兵日盛,湖阳军惶恐着急,不敢杀樊妻,于是得以脱离危险。这说明了什么呢?恰好说明良好的家风,是可以免除杀身大祸的。因为,群众的心里有一杆秤嘛。
更始立,想以樊宏为将,更始也知道樊宏的名望啊。可是,樊宏叩头推辞说:书生不懂兵事。我做不了啊。于是,更始就没有勉强。樊宏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就赶紧回去与宗家亲戚做营垒自守,由于家族的声望,老弱跟随者达到了千余家。
当时赤眉贼到处烧杀抢掠,残杀百姓,并且,他们还想前去攻打樊宏的营,樊宏遣人带着牛酒米谷,送给赤眉,进行公关。赤眉长老之前就听说樊宏仁厚,都说:“樊君素来和善,而且现在这样优待我们,何必攻他呢。”于是引兵而去,樊宏得免于难。
又是因为其德望,拯救了千余家人的性命
世祖即位,拜樊宏为光禄大夫,位特进,仅次三公。
建武五年(29年),封为长罗侯。十三年(37年),封其弟樊丹为射阳侯,兄子寻为玄乡侯,族兄樊忠为更父侯。十五年(39年),定封樊宏为寿张侯。
十八年(42年),光武帝刘秀南巡路过湖阳,就前去祭祀樊重的墓,追谥樊重为寿张敬侯,立庙于湖阳。此后,光武帝每次南巡,一定会去祭祀一回,并且还举行赏赐大会。其实,刘秀去祭祀的,不仅仅是樊重这个人,更多的,还是对一种高尚品德的敬重。樊重的儿子,当然也继承了他的优良传统,具有很高的操守与品德。樊宏为人谦柔,小心谨慎,不求侥幸。他像他的父亲一样,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对自己子女的言传身教。樊宏经常诫其子说:
“富贵过了头,没有能得到善终的。我不是不喜荣耀和权势,但天道厌恶盈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的下场都是明诫哩。保身全己,岂不快乐吗?”樊宏的谦柔谨慎,还表现在每当朝会的时候,他总是先到,俯伏在宫殿静待,到了时间才起来。刘秀听说了这件事情,很有感慨,那是他舅舅啊,于是,就经常告诉驾车的,别那么早拉他来,那样不合适嘛。另外,他的谦虚谨慎还表现在给皇帝写奏章上。对国家有利应办的奏章及讨论利害得失的发言,他经常亲手书写,打草稿,最后誊抄,还把草稿销毁。
他的言传身教,为宗族立下了榜样,其宗族受其教化,没有做出违法乱纪行为的。光武帝很敬重他。樊宏得了病,光武帝亲自前去看视,并且还留宿在那里。光武帝刘秀问他的这个舅舅,说您还有何话要说啊?
樊宏顿首自说:“我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使我的魂神惭愧于九泉之下,愿还寿张,食小乡亭。”帝悲其言,而不准所请。
樊宏于建武二十七年(51年)去世。他留下遗命,说一定要薄葬,一无所用,只用棺柩埋葬,不宜厚殓,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臧。
帝赞美其遗嘱,以书示百官,说:“今如果不顺寿张侯意,无以表彰其德行。而且我死以后,也要以此为模式。”
这就是重视家教的结果。
光武帝刘秀作为樊宏的外甥,也是受其教化影响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环境的优与劣,是影响孩子发展的。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是家教失败的结果。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也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所以,我们现代人也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其实,家庭教育,并不是家长对孩子单方面的灌输思想,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樊重烧掉借条对子女的教化,如樊宏要辞去高官以避免子女富贵过了头。
与前面的几位名臣自己功高劳苦,可后代犯法触律相比,樊宏是成功的。他不但自己名望很高,也很好地教育了子女。这就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樊宏,一位注重家教的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