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故高祖赦蒯通而以王礼葬田横,大臣旷然,咸不自疑。夫大将在外,谗言在内,微过辄记,大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故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据聊而不下。岂其甘心末规哉,悼巧言之伤类也。
窃见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间关险难,触冒万死,孤立群贵之间,傍无一言之佐,驰深渊,入虎口,岂顾计哉!宁自知当要七郡之使,徼封侯之福邪?八年,车驾西讨隗嚣,国计狐疑,众营未集,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及吴汉下陇,冀路断隔,唯独狄道为国坚守,士民饥困,寄命漏刻。援奉诏西使,镇慰边众,乃招集豪杰,晓诱羌戎,谋如涌泉,势如转规,遂救倒县之急,存几亡之城,兵全师进,因粮敌人,陇、冀略平,而独守空郡,兵动有功,师进辄克。铢锄先零,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贯胫。又出征交阯,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徵侧,克平一州。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虽疫,援不独存。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度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事,名灭爵绝,国土不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毁,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死者不能自列,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
夫明主于用赏,约于用刑。高祖尝与陈平金四万斤以间楚军,不问出入所为,岂复疑以钱谷间哉?夫操孔父之忠而不能自免于谗,此邹阳之所悲也。《诗》云:“取彼谗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此言欲令上天而平其恶。惟陛下留思竖儒之言,无使功臣怀恨黄泉。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若援,所谓以死勤事者也。愿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海内之望。
“译文”
我听说王者之德,圣人之政,不忘人的功劳,取人之一美,并不求全责备。所以高祖赦免蒯通而用王礼安葬田横,大臣们心中旷然,都不自感疑惑。大将在外,谗言在内,专门挑剔人家小过,而不计人家的大功劳,这是国家所应慎重的。所以章邯害怕谗言而降了项羽,燕将攻下聊城后因害怕谗言而不敢回去。难道他们是甘心出此下策吗?可恨的是巧言伤害善人啊。
我看到已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是从西州选拔出来,钦慕圣贤忠义,崎岖险难,冒着万死,孤立在群贵之间,得不到一句帮助他的话,奔驰在深渊,进入虎口,他顾计什么呢?难道他知道要当七郡的使臣,得到封侯的福荫吗?八年,帝西讨隗嚣,大家都拿不定主意,众营也没有集结,马援提出进军路线并建议速进,很快就攻破了西州。
后来吴汉攻下陇西,冀路隔绝,只有狄道为国坚守,士民又饥又困,生死存亡悬于顷刻之间。马援奉诏西使,镇慰边塞群众,于是招集豪杰,晓谕诱导羌戎,谋略像涌泉一样涌现出来,形势像转圆石于万仞之山,这才解了倒悬之急,保存了几将失去的城邑,兵全师进,就地取得粮食,使陇冀都平定了,而马援独守空郡,出兵有功,进军就克敌制胜。在击破先零羌的战斗中,马援潜行山谷之中,愤怒猛战,小腿被箭射穿。马援在朝廷二十二年,北去边塞沙漠,南渡江海,触冒疫气,死于职事,名灭爵绝,国中不传。海内不知他有何过错,百姓没有听说他有毁伤,却遭到小人诬罔,横遭谗害,家属闭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战栗。死者不能陈述是非的实际情况,生者又没有人敢为他申冤,臣实感到悲哀。明智的君主厚于用赏,薄于用刑。高祖曾与陈平四万斤金来贿赂离间楚军,不问这些金怎样使用,难道是疑惑这些钱谷闲着没有用处吗?孔子那样忠诚也不能免于季孙之谗,这是邹阳感到悲痛的。《诗》说:“把那个诽谤者抓来,丢去喂豺狼虎豹。豺狼虎豹不吃,就丢到北国不毛之地。北国不要,说把他交给上天惩罚。”这是要让上天平息其恶。诸陛下留心小子之言,不要使功臣怀恨在黄泉之下。我闻《春秋》之义,犯了罪可以将功抵罪;圣王的祭祀,臣子有五种是应祀的。像马援,就是五祀中以死勤事的一种。愿陛下让公卿们评价马援的功和罪,看是应该绝嗣呢还是应该续嗣,以满足海内人的愿望。
“点评”
在最后的一次出征中,马援病逝。
梁松因以前看望马援疾病时,马援不搭理他而怀恨在心,于是借机陷害马援。光武帝听了之后,大怒,追收马援的新息侯印绶。
其实,马援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明哲保身,远离纷争,对子女后人也严格要求。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起初,马援兄之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议时事,喜欢对一些事情评头品足,乱说话,乱发表意见,并且与侠客们轻相交往,多结交一些三教九流。马援出征在外的时候,就曾经写信回家训诫道:“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
即便是这么小心谨慎的人,死前还是遭到小人诬陷,死后更是有人无中生有。马援死后,有人立即上书诬告,说马援以前从南方载回明珠彩犀一类珍宝,据为己有。
光武帝听了举报之后,非常生气。马援的妻子和儿子们惶恐畏惧,不敢把马援灵柩运回旧坟地安葬,只买了城西的几亩地草草埋葬了事。宾客们也不敢去吊唁。
马严与马援妻子草索相连,自己绑了自己,到朝廷请罪。光武帝拿出梁松的诬告书让她们看,结果,这么一对质,才知是挟怨诬告。马援的家里人就上书诉冤,前后六次,辞意哀切,然后才得以安葬。
然而,真正给马援说话的人,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那是马援以前的一个朋友。谁啊?朱勃。一个只做到县令的同郡好友。他见有人那么诬陷马援,气不过,就向皇帝上书,说了什么呢?说了上面的选文。
朱勃的话,实际上是总结了马援光辉的一生,细数了他的功勋种种,也列数了他所遭受的诽谤和不公。
当然,马援所遭遇的不公,还不止这些。
显宗将光武时期的名臣列将绘成图像,列于云台。永平初年,马援的女儿被立为皇后。因皇后的缘故,图像中独缺马援。
东平王刘苍看了看那些图,觉得很奇怪,就对光武帝说:“为什么不画伏波将军的像呢?”伏波将军的功劳,那还用说吗?在朝中百官中,那可是可圈可点、无不交口称赞的啊。为什么有别人,而独没有他?
光武帝笑而不言。马援是光武帝刘秀的老丈人,是外戚,功苦劳高是不错,可是,这个光环呢,就不给他了吧,免得人家说闲话哩。
到永平十七年(74年),马援夫人去世,就更为其聚土为坟,植树为标记,建筑祠堂。
建初二年(77年),肃宗派五官中郎将持节追加册封,谥封马援为忠成侯。
史官评论道:马援腾声名于三辅,周旋于二帝,至定计立谋,以辅佐天子,怀着为国效劳的愿望累立战功,这是千载一时的机遇啊。然马援戒人之祸,是很明智的。但他却不能自免于谗隙。
在这篇洋洋万言的《后汉书·马援传》中,作者对马援的描写是极其详尽的。人物性格饱满,细节生动翔实。《后汉书》中如此工笔细描的人物为数不多,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马援这个人物的敬重。马援一生的际遇,是古时候重臣的范本,包括他的出身、奋斗、成功,以及遭遇等,无不具有代表性。马援,是《后汉书》中具有鲜明而饱满的性格的人物,饱受后人崇敬,也许,这也与他最后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