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一点儿”的王梁
“原文”
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也。为郡吏,太守彭宠以梁守狐奴令,与盖延、吴汉俱将兵南及世祖于广阿,拜偏将军。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及即位,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帝以野王卫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
“译文”
王梁字君严,渔阳郡要阳县人。
为郡吏,太守彭宠以王梁掌管狐奴县令,与盖延、吴汉都率兵南下追及世祖于广阿,拜为偏将军。
攻拔邯郸后,赐爵关内侯。
跟从平定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是王梁的功劳。
等到即位,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说“王梁主卫作玄武”,帝以野王是卫元君所徙,玄武是水神之名,司空是水土之官,于是擢拜王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
“点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做事情,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有时候是需要一点运气的。有时候,你努力了很久,结果放弃了。可是假设你再努力一点点,那么,你的理想就会实现了,可惜的是,你放弃了。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陷入矿井中了。在生死关头,那个人求生的欲望支撑着他,在黑暗里挥动镐头朝外挖洞。他坚持挖了三天,最后体力不支,意志力也崩溃了,便丢掉镐头歪在地上,放弃了所有的希望,很快他就死了。救援的人赶来相救,找到他的时候,一个个都非常惋惜。为什么啊?人们发现,假如那个人再朝前挖一镐头,那洞壁就被挖破,他就可以死里逃生了。可惜的是,在最后的一镐头之前,他放弃了。
唉,就差一点儿啊!
东汉的这个王梁,研究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他就是一个“就差一点儿”的人。我们不妨称他为差一点先生好了。
王梁字君严,是渔阳郡要阳县人。先为王莽郡吏,后来投奔世祖,拜为偏将军。攻拔邯郸后,赐爵为关内侯。跟从平定了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是王梁的功劳。
等到刘秀即位,议选王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
建武二年(26年),王梁与大司马吴汉等共击檀乡,诏令军事一律归属大司马,而王梁擅自发动野王兵,光武帝以其不遵诏令,令他在所在县中停止行动,而王梁又擅自进军。你说这个王梁,就是不按照领导的意图行事,这不是诚心找不痛快吗?并且,他还反反复复不听话。于是,光武帝很生气。他一生气,自然是后果很严重。怎么严重了?光武帝以王梁前前后后都违抗命令,就派遣尚书宗广带着斩立决的文书,到军中去把王梁给枪毙了。
可是,尚书宗广不忍心啊。但是,不忍心怎么办呢?不听皇帝的话,王梁才落得这个下场的,如今来执行命令的宗广再不听话,那也太有讽刺意味了,更是自找不利索啊。于是,聪明的尚书就用囚车将王梁载回京师。这也算是折中的一个做法吧。
王梁被押到京城之后,光武帝竟然又赦免了他。好险啊!这可真是就差一点儿呢!假如尚书在军中真的来一个斩立决,那可就没有任何机会了!好险好险!王梁的命就这么大!
王梁不但被赦免了死罪,过了一个来月,光武帝又以他为中郎将,兼执金吾事。后来,他北守箕关,击赤眉别校,别校投降。
三年(27年)春,转击五校,追到信都、赵国,大破之,所有屯聚都平定了。
这年冬天,光武帝又让王梁当了前将军。
建武四年(28年)春,进击肥城、文阳,都攻下了。
建武五年(29年),跟从救桃城,破庞萌等,王梁战斗尤其有力,那是真玩命啊!于是,光武帝就拜他为山阳太守,镇守抚慰新归附者,将兵一如过去。
几个月后征召入京,代欧阳歙为河南尹。就是在任职河南尹期间,我们的王梁又玩了一次“就差一点儿”的悬事。什么事啊?王梁开渠引谷水注入洛阳城下,向东泻入巩川,这是一个大胆而可行的设想啊。可是,出了工,花了钱,费了事,结果是等到那水渠开成了,那水不淌。你说郁闷不郁闷啊!
建武七年(31年),有人就向光武帝弹劾奏明了这件事情,王梁也感觉到害怕啊,于是,就上书请求退职。
光武帝下诏书说,王梁以前率兵征伐,众人称他为贤,所以擢升到京师。建议开渠,为人兴利,众力已过,而功不成。就差一点儿!可是,就差一点儿也不行啊,因为老百姓埋怨诽谤,言谈者喧哗吵嚷。群众呼声很大啊。另外,他本人也提出辞职申请来了,俗话说的好啊,‘君子成人之美’,那就特以王梁为济南太守吧。
建武十三年(37年),增加封邑,定封为阜成侯。
建武十四年(38年)去世。
就差一点儿的王梁,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惊喜,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遗憾。我们希望得到的是他前一个“就差一点儿”的好运气,而尽量避免后面一个“就差一点儿”的遗憾。选定了目标,就要百分百地去努力,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目标,实现理想。如那个挥动镐头求生的人,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呢?再一镐头,就能活命。王梁的水渠设计得不行,为什么不顶住压力进行修改完善呢?再修改一下,前面的工夫应该不会白费。
无论做什么事情,当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你能做到咬着牙,再坚持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