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终复上书曰:“秦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革,卒亡四海。故孝元弃珠崖之郡,光武绝西域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鲁文公毁泉台,《春秋》讥之曰‘先祖为之而己毁之,不如勿居而已’,以其无妨害于民也。襄公作三军。昭公舍之,君子大其复古,以为不舍则有害于民也。今伊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未还,非天意也。”
“译文”
杨终又上书道:“秦代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思改革,终于失掉天下。所以孝元帝放弃了珠崖之郡,光武帝断绝西域之国,为的是不用远夷换我中国。鲁文公毁泉台,《春秋》讥笑道:‘先祖为之而己毁之,不如勿居而已’,为的是对百姓无妨害。襄公作三军(即三卿),昭公舍弃中军,君子以为是复古,认为不舍弃就有害于民。现在伊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不还,不是天意。”
“点评”
杨终字子山,是蜀郡成都人。十三岁的时候,做郡小吏,太守认为其才很奇特,派他到京师学习,学《春秋》,相当于是定向委培,进修深造。
显宗时,召他到兰台,拜为校书郎。
建初元年(76年),大旱,谷价昂贵,杨终认为广陵、楚、淮阳、济南等处的牢狱,充军的人达万数,又远屯于绝域,官吏百姓怨旷的甚多,于是上疏道:“臣听说‘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意译:优待善良的人应延及子孙,惩罚为恶的人应只限其自身,不可延及后代。)百王常典,不变的道理。秦朝政治残酷厉害,违背上天之心,一个人有罪,连累到三族(父族、母族、妻族)。高祖平定乱世,约法三章。太宗(汉文帝)极仁慈,除去收孥之律(即妻孥受累)。万姓廓然,蒙受再生之福,恩泽达到昆虫,功绩垂于万世。陛下圣德英明,德被回表。今以连年干旱,灾疫不止,自奉菲薄,广泛访问得失,即使三代的隆盛,也不过如此,不能再增加了。臣私下查《春秋》记载的水旱之变,都应暴急,恩惠不下流。自永平年间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追,互相牵引,掠考犯人,冤及无辜,家属充军。加以北方讨伐匈奴,西方开拓三十六国,连年服役,转输耗费很大。又远屯伊吾、楼兰、车师、戊己,百姓怀念家乡,怨恨结在边域。《传》说:‘安土重居,谓之众庶。’(意译:安土重迁,是百姓的习惯。)从前殷代人民近迁到洛邑,尚且埋怨,何况离开肥沃的中原土地,到不毛之地的荒原呢?并且南方暑热潮湿,瘴毒互生。愁苦的百姓,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了。陛下留心观察,救救百姓吧。”
书奏上,肃宗将奏章交给臣下讨论。
司空第五伦也赞同杨终的意见。
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人与第五伦辩论,认为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没有改父之道的权利,先帝所建制度,不应改变。
杨终又上书,上面我们摘录的那一段文字,就是他的文章,读来感觉棒极了,句句在理啊。杨终据理力争,坚持己见,最终赢得了领导的赞同。最后,皇帝听从了,迁还那些流放之人,全部停止屯边的办法。这也是为民谋福利的事情,很多人都很感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