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们讲的是北岛诗的特质,是一种印象式的把握。这种感觉、印象,在诗歌分析中,有时是重要的。也就是某种情调,某种氛围,某种质地。当然这是一种感性的,或者说初步的印象。它不是很严密,也不够深入,但有一定的价值。有时候,在读一些非常学理化的,分析繁复的批评文字之后,反而会觉得有些精彩的“印象式”批评,清新,更有智慧,更能抵达对象的“本质”。当然,这里对北岛诗的印象只能算是初步的、表浅的,这是我们读北岛时都能获得的了解。为了进一步把握北岛诗歌的某些要素,还应该有些展开。这就是从诗的意象性质及其组织方式上来解析…………北岛……还说道,他在诗歌技艺方面,使用了“蒙太奇”的方式。“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概念,简单地说,是通过对画面、镜头(包括音响等)的组接,实现对时空关系的重新处理。这提供了我们理解他的诗歌艺术的两个线索。一个是“镜头”——也就是诗的意象。在北岛这个时期的诗里,意象的使用十分自觉,意象在诗中,处于十分密集的状态,而且他使用的意象,也大多带有某种程度的象征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80年代有的评论家把他称为“象征诗人”。我在这里提出的几个特征,应该是有道理的。即意象使用的自觉,使用的密集,和意象的象征性。这种“象征性”,有时候是靠“反复出现”,类乎音乐的赋格、奏鸣曲方式来实现的。
洪子诚:《北岛早期的诗》,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5年第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