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充满自信的管理者曾经说过:“因为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忱,因此对于属下我也严加指导。”但是,我们向他的属下探问情况时,他们却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他才不是严格,他只是喜欢挑属下的毛病而已,而且相当啰嗦!”
“叱责”,是上司对属下的行为。单以此观点而言,可说是单方面的特权,但这并不表示上司可以为所欲为叱责部属。
公司方面虽然会强调,“赏罚必明”,但是身为部属,却会认为公司偏袒某一方,或者处置不公。
因此当你在叱责属下时,对方也并非一定都会从内心深处感到懊悔,并且向你道歉。表面上他认为不要忤逆上司较好,所以始终低着头,最后冷笑一声说:“不!不!您的教训相当有道理,这全都是我不好。”对于此类型的部属,你必须使他了解你叱责的缘由。或许你必须花费较长的时间与精力,但是你不可吝于付出努力。对于会产生反抗行为的部属,则要追根究底地和他争议到他能完全理解为止。
有的部属在将被叱责时,会很有技巧地支吾其辞,或者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然后逃之夭夭。应付如此狡猾的部属,你必须严厉地叱责他。假如你对此种现象视而不见,则“赏罚必明”原则便会有所疏失。
对于可能产生反抗行为的部属,你必须使其了解错处。或许对方会提出辩解,你必须静下心来倾听,然后在属下的辩解中发现他的误解之处,一旦有夸大其辞、歪曲事实之嫌时,应马上指正并令其立即改正。
假如碰到难缠的属下,则必须事先做好心理准备。有时因状况不同,必须分组彻夜讨论,此时你更不应该胆怯,必须具备拚命一搏的干劲才行。
在叱责时所采取的态度,会影响到别人对你的评价,因此若你能获得“真不愧是……”的评语,对方也将会成为你忠实的信奉者。
有的部属一被叱责,便会提出冗长的辩解。你可以听听看,但不可逾越一定的程度。辩解终究是辩解,你必须命令其不可再犯相同的错误。
完全不听属下的辩解是不近人情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只是单方面地被叱责而无法提出解释的机会,对方必定会觉得不公平。若部属净是说些毫无意义的理由,比如:“我只是考虑错误而已。”“对方太差了。”“这种失败,以前的人也曾经犯过。”他的内心此时多少已有些纷乱了。
即使部属一厢情愿地以为:“虽然科长怒不可遏,但是经我说明后,他已经相信我了!”此想法对他而言,可说是一大安慰。
预留一点余地给对方是一种美德。
《孙子兵法》中曾提到要事先预留敌人的退路。就算是与你有深仇大恨的敌人,也不可将其赶尽杀绝,片甲不留。否则不仅自己受到伤害,周遭的人也会感到困扰。
也有上司过分相信属下的借口,并表现得太过亲切:“这只是你想法错误而已!”“对方太差劲了!”虽然这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但是你并不需要过分地为属下设想。
因此,缜密地思考部属的借口,设身处地为部属着想也可算是你的一项修行。你必须亲身力行才会有所助益。
有的属下因为被叱责而显得意志消沉,也有的会吓得面无人色。然而叱责亦是一贴好药,你可以借此期待他从失意的泥沼中站起来。
当叱责对属下而言,是一个相当沉重的打击时,不妨在私下拍拍他的肩膀或握握他的手予以安慰,并加上一句:“不要灰心!”
相信这贴药方将会发挥很大的疗效。
我们知道,管理者手中就有权。用权凭自己心情行事,实不可取,怎样用得分寸恰当,就是不要意气用事。
管理者的职责可分为自己动手与命令部属执行两种。
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从领导到部属,大家都应该付出相应的努力。部属忠贞不二地服从指示,创造性地执行指示,无疑将极大地分担管理者的工作量,这样的员工将是一流的、上乘的。但部属不可能都如人愿,既有能力上的差异,也有勤勉、懈怠之分,还有个性上的区别。有些人一心一意想干好,但缺少方法与技巧,或者性格内向,无法适应外向型的工作。这就需要管理者给予指导,明确指出目标及方法,或者加以培养,给予锻炼和实践的机会,使其逐步成熟,适应工作需要。对懈怠的人,玩忽职守的人,无疑应予指责、批评,不然,既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也会为他人带来消极影响。
管理者发现部属的过失、懈怠或者不服从,如果缺乏冷静,特别是在对部属有某种成见时,难免怒气冲顶。管理者心情不佳,赶上部属办错事或者在纠正时对方态度欠佳,难免气不打一处来。冲动之下,愤怒的感情闸门若大开,就会说出许多不该说、事后追悔莫及的话,甚至责骂人的话。这就不是指责和批评了,不管你主观用意多好,效果也是适得其反。盛怒之下发脾气不但降低了管理者的身份,也会使公司气氛低落,绝对于事无补。
指责是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怒发冲冠却是断然不可取的。管理者正确分清二者间的界限,既是坚定自信心与决心的体现,也是增强一个公司、一个企业凝聚力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