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功的管理者而言,员工犯了错,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能容人处且容人,不能一棍子打死人!
大部分管理者看到员工的表现不合乎自己心意的时候,常会很矛盾,不知是否应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很多人容易将坦率直言跟人身攻击混为一谈。但事实上,会有攻击的情况发生,原因可能是由于你采取了迂回的方法,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也可能是其缺少适当的沟通技巧。
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你的部属犯错,例如经常迟到,你会怎样处理?你是否担心自己的态度太激进或带有敌意,而令该部属感到难堪?你自己是否有心理上的障碍,不知如何开口指出他的错误?你是否把面对面的沟通视为一项有待克服的困难,而不是一项需要面对的挑战?
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都答“是”的话,你便需要改变处理部属的技巧了。
许多管理者在处理部属的问题时,常害怕自己的行动会导致不良的副作用,“如果……不知怎样”的担心常令自己更不安宁,担心对部属做出批评会令情况变得更差,或者对公司有不良影响,或遭人恶意的报复……
除此之外,一般管理者传统上处理挑战的方式与态度也是使问题变得更复杂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面对某个下属迟到时,可能有以下反应:
(1)沉默不语
“如果我不说,他始终会觉察到我的不快,进而就会了解为什么。”
(2)道歉式的反应
“这实在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我不希望让人以为我很挑剔,不过最近几个月来,你上班的确迟了很多。”
(3)借机讽刺
“也许你应该问圣诞老人要一个新闹钟当作圣诞礼物!”
(4)不近人情的要求
“你明天如果还迟到,就立即炒鱿鱼!”
(5)人身攻击
“你实在是一头贪睡的大懒猪!”
上述的技巧的确可以产生某些效果,但通常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其实,管理者对员工的错误做出处理应注意三个标准:
[1]部属行为的改变是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进发。
[2]要能保持部属的自尊。
[3]与部属的关系仍完整无损。
如按此三项标准来看,则前述各种传统的处理员工错误的方式会得到何种效果呢?
沉默不语并不会增加员工改变行为的可能性,有时反而使问题更趋严重,因为员工的行为一日不改,管理者的不满便与日增加,等到问题一旦爆发,常落得不可收拾的局面。
道歉式的反应常会使员工搞不清这个问题到底重不重要。
这种方式虽比沉默不语较容易改正下属的错误,但仍不足够。
如果采用讽刺的方式,你必须先有心理准备,员工可能不了解在你的调侃背后,还有其他弦外之音,而可能当你在开玩笑而已。
讽刺很容易伤害别人,你是否能保持别人的自尊,维系彼此的关系,就看别人如何体会你的话中话了。因此,这种方式的结果是很难预测的。
不近人情的要求与人身攻击最不符合上述三项标准。在短期之内,员工的行为可能会有所改变,但员工的自尊与彼此之间的关系却早已破坏殆尽了。
(1)建设性的对话
你想改变员工的工作行为,最好采用对话的形式。坦诚沟通的目的是在改变别人的行为,而不在攻击他或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
一个建设性的对话应包含下列要素:
[1]客观冷静地陈述不符合公司标准的行为;
[2]耐心倾听对方的解释;
[3]确认实际的效果;
[4]说出未来的期望;
[5]对方承诺或同意改变行为。
作为公司的管理人,你应该使对话只针对行为而不涉及态度。若不如此,事情反而对你不利。所谓行为,是指可以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得到的东西。人们通常对于改变行为比修正态度或价值有较少的排斥,而一旦你找出了希望员工改正的行为,就必须尽可能以客观、非攻击的态度传达这种信息。
所以,只要点出实际行为与期望行为之间的差距就足以鼓励下属改变行为了。通常第一次对话不宜用太激烈的语气,最重要是要让员工表达自己的心声。
为了使员工心甘情愿地去改变,管理人最好将对方的不当行为如何影响你的情况表达出来,例如向经常迟到的员工说:
“在你迟到的1小时内,我的工作量加重了很多,因为我的许多时间都用来替你接电话了。”
将你的期望在问题未发生前就与部属解释好,可减少出现问题的情况。不过当你在陈述希望时,最重要的是确定别人真正了解你想要的是什么。
(2)为对话做好准备
[1]做好心理准备,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当你太冲动的时候,最容易说错话,所以你应该先让自己的情绪得到放松。
[2]预先想好自己准备要说的话——管理者事先应决定这次对话要达成何种目标,然后决定要说什么,并须考虑你想说的话是否影响彼此的关系或能否保持对方的自尊。
[3]控制自己的声调、面部表情及身体语言——你的用语可能是中性的,但你的非语言信息可能是最大的致命伤,所以要特别注意。
[4]准备倾听——预期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例如对方强烈的反应。你应尽量鼓励对方表达出所有的感受,因为这是为以后的协商铺路。
向对方表示同情并不意味着你要放弃自己的立场。你可以了解别人的困难处境,但仍坚持你的标准。一旦双方了解彼此的立场,讨论就可以集中在问题的重心。
此时,你可以改变你的期望,而对方也可能同意改变他的行为,或者双方都同意寻找一个大家都接受的方式。不管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双方对于下一步该如何做应该很清楚。因此,在结束对话前,你有责任清楚复述最后的决定是什么,同时得到对方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