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平衡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一定要注意“到位”,才能行之有效。例如:
(1)把握好分寸
由于管理者所处的地位、职能,说话的分量与影响力与一般人不同,同样一句话从管理者口说出就更具权威性与信任感,这就要求管理者无论说什么话都要把握分寸。否则,讲话随意,甚至信口开河,都会有损于自己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工作的顺利进展。
不把话说得过满,是一种分寸感。比如某单位长期亏损,一位新领导上任时不经过对本单位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更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扭亏方案就当众表态说:“要在半年内解决群众的福利和住房问题,并且扭亏为盈。”但由于包袱的沉重,尽管使出浑身解数,一年内仍无起色。承诺变成了空话,领导威信一落千丈。有大气魄并不能解决问题,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方能显出领导的说话水平。
(2)表现出果断和权威
果断和权威,是管理者主体意识的核心,也就是指上司应感到自己的话具有“拍板”、“定调”的味道。如果下属与上司谈了一小时的话,上司都没有说出一句决策性的话,那这场交谈将没有结果。这样的交谈,不能满足下属的期待。
(3)先摸清对方的想法
在下属与上司谈话时,上司应让下属充分地把意见、态度都表明,然后再说话。让下属先谈,主动权在自己,可以从听下属的汇报中选择弱点追问下去,以帮助对方认识问题,再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对方易于接受。如果在没有掌握全部事实的情况下,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情况下就说出自己的意见,不-定能说准;若再受到下属的迫问将会十分尴尬。
因此,让对方先讲,自己思考问题,最后决断,后发制人,更能有利于表现领导的说话水平。
(4)尊敬下属,求同存异
管理者必须维护自己的威信,因为一个没有主见、被人左右的管理者无法得到下属的尊敬与服从。但这并不表示管理者要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好的管理者在与下属交谈时,应摆出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互相切磋、求同存异的姿态。碰到情况不是忙于下结论,忙于批驳对方,而是以这样的话语谈出看法,如“你的意见很好,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会怎么样?比如……”、“我的想法和你不同,咱们交换一下好吗”“嗯,让我考虑一下,明天咱们再谈”。这样的话语姿态低调,但主导性同样很强,易于被部下接受。
当然,作为管理者在与下属沟通时,还应注意对下属的尊重,谈话时切忌盛气凌人,批评时切忌冷嘲热讽,有错时切忌回避粉饰,有功时切忌自我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