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说话可以兴之所至、脱口而出。领导者不同,多少双眼睛盯着他的一举一动,更有多少人侧耳倾听地说出的一字一句。处在领导的岗位上,似乎说话不再是表达个人意愿、感受的工具,他必须衡量自己的每一句话所造成的影响、可能领导的后果。有多少领导业债好,能力强却倒在说话不同、不到位上。所以说说话做到滴水不漏是领导者不能不修的大学问,并且要在说话之外去下功夫。
管理者与下属打交道,一定要注意说话方式技巧,尽可能把话说得巧妙些,在巧处动人心。
例如:
(1)正话反说,旁敲侧击
管理者对待下属的态度,随着自己的好恶而有所不同,或许一件小事就能决定下属的去留。就像夏天的天空,看似晴朗,偶然就会下起阵雨,一会儿又放晴了,正在雷阵雨期间行走的人就会湿透衣服。
正在气头上的管理者,依靠正式规劝起不到效果,甚至会惹祸上身。假装与管理者站在同一阵地,历数种种激起领导恼怒的小问题,罗列罪状,再逐步向管理者晓以利害,说明事情造成的后果,会促使管理者醒悟,达到规劝的效果。
齐景公酷爱猎鹰,有一天,因为管鹰人烛邹不小心,使猎鹰跑了。齐景公大怒,要杀烛邹。晏子听说后拜见齐景公:“大王,烛邹有三条罪状该杀,先让我数落出这三条罪状后再杀他吧,不然,他死了连自己犯的什么罪都不知道。”齐景公应允了,晏子指着烛邹说:“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逃走了,这是第一大罪状;你使大王因为一件小小的鸟的事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大王杀了你之后使大王背上‘重鸟轻人’的罪名,这是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了后说:“好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把他放了吧。”
晏子使用了反语,采取“微分”的方法:从较为广泛的大范围开始去数落烛邹的罪状,然后逐渐缩小范围,直逼到问题的核心——如果杀掉烛邹,大王就落得不仁不义之名。晏子用这种方法向齐景公晓之以利害,把杀烛邹的弊端分析的清清楚楚。这就使得齐景公一步步明白自己决策的错误,又使得国君获得了“仁德国君”的美名,取得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晏子通过反语,开始站在齐景公的立场上责备烛邹,历数三大罪状,使齐景公答应可以使晏子进一步说下去。
如果,晏子一出口就是“手下留情”之类的话语,根本就没有机会说服齐景公了。随后,晏子列举了三条罪状,逐步给景公晓以利害,诱导景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利用此事成就了“仁德国君”的好名声。
(2)寻找共同兴趣,制造共同话题
当一个人试图与对方交谈时,他最先需要选择的就是谈话的主题。通俗地讲,就是你要与对方谈什么,从什么开始交谈。
如果你常常觉得与人谈话很吃力,恐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对应该讲什么话这个问题有很深的误解。
人们对交谈有一个最普遍的误解是:以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件才是值得谈的。这样的结果使他们把彼此的交谈搞得索然无味。他们在搜肠刮肚地寻找重大事件的同时,却忽略了谈话本身所应具有的意义。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见到熟人的时候,你在脑子里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怪诞的奇闻,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令人神往的经历,以及令人兴奋刺激的事情。
自然,这一类事情是一般人最感兴趣的了。能够在谈话的时候,讲出这样动听的事情,无论对听的人,还是对讲的人,都是一种满足。
但是,这一类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毕竟不多。有些轰动社会的新闻,是用不着你来说别人就已经听说过的。即使是你亲身经历过的比较特殊的事情,也不必到处一讲再讲。此外,你在某一个场合讲很受欢迎的故事,在另外一些人面前就不一定受欢迎。因此,你若认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谈,那你就会经常觉得无话可谈了。
其实,人们除了爱听一些奇闻轶事以外,也很愿意和朋友们谈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普通话题。比如,小孩子长大了,要进哪一所学校比较好啦,龙木被虫子咬了应该买哪一种杀虫药啦,这个周末有什么好电影看啦,等等,这些都是良好的谈话题材,也都能使谈话双方感到有兴趣。总之,当你选择谈话的主题时,你要了解对方是否对此感兴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是否能够将这次谈话进行到底。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谈话者。
在一个团体之中,共同的认知是最重要的。要使沟通双方都有同感,这是我们沟通所必须达到的目的。所谓同感就是共同感觉,它是建立在共同认识之上的一种感觉。人其实也是感觉动物,每时每刻都被上千种信号所刺激。但是,这么多信号为什么不会使我们手忙脚乱呢?这是由于人脑的处理功能很卓越,它只挑选最重要的感觉供我们判断。
我们知道,人的全部感觉被五种器官分享,因而可以分为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其中,只有味觉是由内在器官舌头分享,其他几种是外在的。但是,嗅觉也可以说是内在的,因为鼻子总是端端正正摆在脸上,只有在极其特殊的场合能够有同感。而视觉、听觉、触觉都是容易观察的,所以很容易有动感。
每个人在感觉能力上都会有侧重点,其中总有一种感觉比较出色。
一般来说,视觉出色的喜欢看,听觉出色的喜欢听,触觉出色的喜欢动。如此区分之后,你就可以通过观察判断,采取相应的配合措施,从而达到与他人有同感,有了同感就可以更加顺畅地沟通。
为了寻找共同的感觉,在相互沟通中,我们有时也需要投其所好。无论是在哪种场合下与人交际,总是可以通过很多渠道了解到对方的喜好。对他人喜好之物表示兴趣,可以顺利地达到同步。
投其所好并不容易。有个问题不适合主动挑起话题,更多的是要进行暗示,表明是不经意地和他人的兴趣爱好相一致,这会更令他人兴奋。如果主动挑起话题,往往达不到效果。比如说有个喜欢写诗的人,你要是主动去和他大谈特谈写诗,他可能很厌烦,因为这方面他是专家,你所说的在他看来一句都说不到点子上。如果你无意中表示出兴趣来,让他来谈论,你们沟通就会很迅速地达到融洽。不经意地表达出同别人一样的兴趣爱好,会让别人主动趋近自己。他会心想:啊!他也喜欢。当团体成员在相互的沟通中,都表现出主动的趋近性时,他们的共同感觉就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