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狮子舞由南北两大派组成,北方狮舞以武士引狮为其标志,南方狮舞以笑面人为主要人物引狮作为标志,二者的风格特点是有很大差别的。
我的家住在四川川北地区。每逢旧历年闹元宵,或大喜大庆的日子,在乡间,场镇、街头、竹林小院、田畴阡陌、山野小路,到处可见肩挎五彩斑斓狮具艺人活动的身影,并伴有清脆悦耳的锣鼓声。这声音能使七沟八梁的山里人心儿震动。使缺少娱乐的农民弟兄寂寞的情绪一下子活跃起来,并振奋不已。走在前面的是一对披红挂彩、贴有“狮灯”二字的金纸大瓜灯笼,这是灯头师拿着喜帖与主家联系演出时为狮灯班引路用的。如果主家愿意,便燃放一串鞭炮,在硝烟弥漫的气氛中,举狮头和拱狮尾的两个艺人套上狮具,扮笑面人的戴上笑眯眯、胖乎乎的面具。登场,表演。这时锣鼓声会变得分外热烈。开场时,大都由笑面人(民间叫笑头和尚、笑面佛等)演出“天官赐福”、“吉祥如意”的节目和喜联,向主家表示祝福。接着表演“破阵”。破阵完毕,笑面人和狮子都露出人形,由灯头师领着全体灯员合颂一通“赞彩词”。之后,主家用红纸包封一个“礼信”给管事,一场狮灯表演才算结束。接着又在人们的簇拥下,向另一人家走去。过去,每当看见这样的舞狮子活动,人们不由得会提出许多问题,如笑面人为啥叫笑头和尚?他为啥要戴那样一个笑眯眯胖乎乎的脸壳呢?啥叫破阵?舞完后为啥还要唱一番赞彩词才算结束?要解开这些谜底,还得从狮灯源流和发展的演变中去找答案。
中国狮舞渊源于古代兽舞,《尚书·舜典》有“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记载。先民们在出猎前,狩猎后,均要披各种兽皮模拟兽类跳舞,前者用以祈祷,后者用以庆贺。殷商时期,巫风盛行,在王室设专门的官方相氏制作十二兽舞,执戈扬盾、到宫室内外呼号、逐疫驱厉。扮相有虎、象、马、狼、牛、羊、猴等。到了汉代,这种兽舞更加盛行。除“驱傩”外,还发展成一种角抵戏。到了东汉章帝时期,西域国送狮子来中国,从那以后,在驱傩和角抵戏中有了狮子扮相。出现了百戏狮子。值得一提的是晋人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记载了在汉初,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已经产生和开始流行上演《东海黄公》的故事节目。描写巫师黄公饮酒过度,不能变其术而被老虎吃掉的故事。这个节目在中国戏剧史上,捧为史祖。其实《东海黄公》也创造了人兽同舞的祖型。同时也创造了“扮相(黄公)与兽同舞”的祖型。从此,舞兽舞则沿着这两种模式不断延续、变化、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在南朝宫廷中,周创作《上云乐》作老胡文康词,词中出现了扮相西来,胡人引狮的狮子舞(当时除狮子外还有凤凰),这种胡人引狮的狮子舞在民间流传很广。唐代中晚时期,诗人白居易在西凉(今甘肃武威县)边塞地方看见的“假面胡儿假狮子”(《西凉伎》)与1947年在四川邛崃龙兴寺出土唐中期时《胡人引狮》雕像(今存川大博物馆)同属一类,只是胡人、狮子数量的变化不同罢了。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在唐初,佛教从西域传进一种达摩狮子,这种狮子,有一个大头佛逗引一头狮子,是佛教作法事的一种礼仪狮子,由于佛教的原因,这种狮子很快传入民间,与胡人引狮合璧,形成今天在四川到处可见的笑面人引狮。在民间叫笑头和尚引狮,在湖南、湖北、广州等地仍有叫达摩、大头佛狮子的。合璧后的狮子,虽然名称上离不开大头佛、和尚、达摩一类的叫法,但在舞狮逗狮的技艺等方面都是继承胡人引狮、演故事等节目的特点。由此,把笑面人引狮的南方狮子,推入了神奇、幻想的艺术境地,具有了与北方狮子的不同特点。再说北方武士引狮,由于它重在表现人怎样制御猛兽,表现人的威武雄壮,到了唐代,被唐太宗创作成太平乐。五方狮子。驯服狮子的狮子郎最多时达140余人,俗称黄狮子。主要表演狮子俯仰台驯狎之容。现在北方民间的狮子,则是这种五方狮子的延续。只是狮子和狮子郎数量的增多和减少罢了。由于两种狮子的来源不同,当然在扮相和玩法技巧上,均各有其异。正如常任侠先生在《中国舞蹈史话·五方狮子舞》中说:“也许由于来源上的不同,在舞艺上,也就各显特点了。”正是说的这种北方武士引狮与南方笑面人引狮的不同来源、扮相、舞技的特点差异了。
笑面人引狮的舞狮子,以四川最有代表性。它已经形成“逗耍”、“破阵”、“赞彩”等表演上较圆满的体系。逗耍,是笑面人与狮相互嬉戏的各种基本动作,以咬、肇、撵、赶四字为原则。咬:即狮主动咬笑面人肩、背、腰、腿等部位;肇:即狮有意要与笑面人肇事,没事也要闹出事来;撵:即笑面人与狮相互追逐;赶:即笑面人赶走狮子等。一句话:笑面人始终要缠住狮子,狮子始终要缠住笑面人。除此外,还有自己的基本动作,主要表现狮子的兽性,笑面人的乖、傻、笨等特点,相映成趣。但是,四川笑面人引狮最有趣味的还是,狮灯的破阵表演。俗称狮灯破阵。
狮灯破阵,就是表演节目。阵是节目,破是表演。破阵,要老百姓摆阵,狮灯才能破阵,摆出什么阵,狮灯就破什么阵。有摆阵,也就有认阵,常常因为有摆错阵或认错阵而发生有趣的纠纷。但是正如民间艺人所说:“你有七对,我就有八对,你有法摆,我就有法破,你有锁子,我就有钥匙,你是难不倒我的,因为我就是搞那个’灯儿的”。一般地说,狮灯破的阵,在民间都有一个谱,怎样摆怎样破已经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叫约定俗成。狮阵在民间已经形成阵谱。如主家摆出一根板凳在院中,狮子上门,绝不是“客人请坐”之意,而是要按照《鲤鱼跳龙门》的戏剧程式进行表演。摆出一根黄荆条(棍子),绝不是一根烧火棍,可以一脚踢开,而要按照戏剧《负荆请罪》的程式进行表演。摆阵道具,也十分丰富多样,桌、椅、凳等生活及生产用具。都可用来摆阵。每一阵的破法都不一样,有文阵72,武阵36,要破108阵的说法,这是对一堂狮灯而言。有的远不止这个数,每堂狮灯还有自己的看家阵,若把他们集中起来,则可汇成狮阵的大海,应有尽有。50年代,我看过家乡张家街狮灯的一场破阵表演,那时我才10岁,虽然已是40多年前的事,但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那是大年初一,我正在吃年饭元宵,父亲突然从外面兴冲冲地进来说,街上摆大阵了。我三两下吃完饭,随父亲跑到镇上正中的大戏楼坝,看见坝中的一片方桌上,用板凳搭成了一个六边形的方架,高出戏楼房顶,直插云天。高得连脖子都望酸了。我忙问那是什么阵?父亲说:“高井打水”。笑面人和狮子要爬上顶去,还要打一桶水上去给狮子喝。我问为啥要给狮子喝水呢?父亲说,狮子是金毛狮子吼,笑面人是目连,要把狮子叫母亲。母亲走路走得干渴了,目连就要打水给狮子喝。我听了,不断“哦哦”地点头。这时场上人山人海,两棵古老的黄桷树上,早已爬满了观看的人,成了人树。锣鼓声变得激昂而欢快。表演开始了,只见笑面人和狮子同时站在“井”的对角线上,突然一声喊,他们同时爬上凳架,像一大一小的壁虎,旋风般地在瞬间爬上了顶端,狮子卧在“井”口,笑面人又从顶端,“井”内壁落下来,在离桌子3尺高的壁上停下,做了个打水动作,转身向上,又像一片轻轻的鹅毛,慢慢地升了上去。“啪嗒嗒”一声从顶上洒下一滩滩水来。顿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和父亲给眼前这一惊人场面弄得目瞪口呆,竟连鼓掌也忘记了,可惜,不幸的事接着来了,“井”的中部,有一条凳子腿突然折断,顶上的凳子“哗啦啦”地垮了下来,在场的观众乱作一团,发出凄惨的吼叫,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只见舞狮子的两个艺人,张开狮具,像张开的降落伞,笑面人伸开了他的“加官条”,像张开了“飞毯”。他们将身一纵,在狮具和加官条子的帮助下,便轻轻地落在戏楼的房檐上,接着又从房檐上轻轻地跳落在地上。他们不仅安然无恙,而且一齐甩开狮具,急忙跑上凳架,跳上桌子,敏捷地接住正在蹋下来的板凳,一场将要发生的灾难,在他们机敏过人的手中,化险为夷了。于是场上的锣鼓声又很快地响起来。声音还是先前那样安然和恬静,仿佛任何事也未发生一样。从此,张家街的狮灯,被人们称赞为“会飞的狮子”,笑面人被称赞为“会飞的和尚”。
笑面人引狮,别看戴有面具,显得十分笨拙。正因为这,对灯员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们十分注重武功的培养和锻炼。许多狮灯班就是武术世家。破阵,也有狮灯班难破的时候。如《李存孝摆渡》是主家大力士手持濠杆,站立船(桌)上,若狮灯班推他不下来,就不是主家给他拿礼信,而是狮灯班给主家拿礼信。《唐王告化》阵,狮灯班也要给主家拿礼信,这是特殊阵目。笑面人虽然戴有面具,有固定的笑容,也并不影响他和狮子表演的情绪,一人多角。喜怒哀乐样样精当。笑面人腰直、腿蹲,踩四方步,或小碎步,手打蒲扇,外穿翻毛背心,若两手扯毛挂、打圆场,则是表现内心的狂喜;若是头部微勾,两手下垂交叉腹前伫立不动,则是表现心中愁郁。他可通过手势、身段、动作把人物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笑面人可以是和尚、目连,也可以当苏武、廉颇;既是凡人又可当神仙。狮子,也可是羊、是狗等,变化无穷。这就是笑面人引狮比北方武士引狮在表演上更加丰富多彩的根本所在了。
赞彩词是四川笑面人引狮表演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艺人借助狮灯神力,为请演主家“言福祝吉”的一种礼仪。是狮灯艺人与老百姓关系亲密的标志。有一定格式和创作套子。艺人可以借助这种格式和套子,临场见机行事,驰骋纵横。赞彩词,有开场彩,赞神彩,赞主彩三类。开场彩用在狮灯开演前,赞神采用于参拜寺观神像,赞主彩用于请狮上门的主人各有特色。三类赞彩词以赞主彩运用最多,也最有特色。
赞彩词内容广泛,具有一事一赞,合辙押韵,通俗易懂,华而有实的特点。内容多是为主家歌功颂德,以求得喜欢为其目的。如狮灯上门看见主家修了新房就唱:
新修房子主人红,主家是个大富翁;
今日狮灯庆贺你,荣华富贵万年松。
如见了主家接媳妇,艺人就唱:
人财兴旺两齐全,恭贺主家结良缘;
狮灯今朝庆过后,明年生个胖状元。
在四川,一堂好的狮灯班,尽管技艺精湛,如果说不好赞彩词,是难得到主家欢迎的。相反,赞彩词赞得好,就像猛虎添翼,威信就能倍增。一首好的赞彩词,在热烈非凡的群众场面上,在无比欢快的锣鼓声中(除气氛不同的丧彩外),字字、句句、声声,都像春雷般地震憾人的心灵,从而“激人向上”、“励人前进”,在鼓励群众欢乐的气氛中,为笑面人引狮赢得无比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