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形的事物表达某些抽象意念的象征民俗,是人民生活中较为普遍并具有国际性的一种文化现象。从民俗学的角度考察,象征应列为信仰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象征民俗,历史悠久。据《周礼》记载:“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意思是说,奏六遍(乐),可以感召象物的神和天神。这里的象物,是指民间传说中的四种神灵之物——麟、凤、龟、龙。因为他们“有象在天”,并都具有吉利、祥瑞的象征意义,故称“四灵”。
象征在民俗中的运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指“用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具体事物”,一般属于名词,具有明显的意象性,如鲤鱼、龙、石榴等;另一种是指“用具体事物来表现特殊意义”,一般作为动词,是一个意象过程,如拴线、撒谷豆、跨火等都是。
象征民俗的表现手法,总的是把有着象征内涵的事物,作为表现的手段或依据。
择其主要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象征物
这是指借助表达意象的某些具体的物体。它的内容极为广泛,可以说包罗万象。但不是全部,而只是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在自然物方面,如火,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类曾产生过对火和火神的信仰。因为火的威力和作用以及它的颜色、形状等,故在民俗中作为光明、发旺,吉祥、驱邪的象征物出现。我国不少地区现在仍流行结婚时新娘到夫家门口必须在火上跨过的祈吉驱邪民俗。在湖南等地,花轿出门,新娘的兄长必燃火把作前导,护送新娘到男家。俗信火把照路,能驱百邪;火又含兴旺之意,象征女子到男家后人兴财旺。又如水,是表示吉祥、财富、圣洁的象征物。在我国的傣、布朗、德昂、阿昌以及俄罗斯族中,都流行着以泼水表示吉祥的象征民俗。俗信水能消灾免难,人们虽被泼得全身湿透,但都高兴异常。西藏、珞巴族在成婚日,新婚夫妇要在室内盛满水的水槽里,用双脚踏水,象征新婚家庭的财富像水那样长流不断。
自然物中的动物、植物,在我国民俗中,有不少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如根据鲤鱼的特性,赋以生活向上、美满、幸福的象征。在浙江绍兴地区,每逢除夕,要举行“祝福”仪式。在祭品中总要用一尾活鲤鱼,或悬挂在木头做的“龙门架”上,或放在水盆里,均取象征来年兴旺、幸福之意。在我国婚礼的聘物中,经过精心挑选,不管动物、植物都含有象征意义。远在汉代,就把送聘物列入婚姻程序。每种礼品,内有谒文,外有赞文,均赋以象征意义。到了唐代,仍承此俗。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婚礼纳采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九事,皆有词。”此中的合欢寓有阖家欢乐之义;胶、漆象征夫妇结合牢固;棉絮象征双方情意绵绵,寓温柔和顺之意;双石则象征夫妻恩爱,天长地久,牢不可破。
第二类,象征符号
这是一种直接表达意象的带有象征性的符号。中国的卦也好,爻也好,都是运用符号来象征自然变化和人事休咎。《易·系辞下》载,“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孔颖达疏:“谓卦为万物象者,法像万物,犹者乾卦之象法象于天也。”因此,《周易》中的卦和爻都是一种“象”。通过“象”来模拟客观现象,也就是描写万物形象,有“写象”之称。所不同者,《周易》是以“象”来判断一定的吉凶休咎,而象征民俗则是通过作为符号的各种物体、事象、图像等来表示某种概念或某种思想感情。如,是古代一种祝吉的符号,随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唐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定此字读为“万”,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以后历代相传,凡缀此符号,均为吉祥的象征,中国的塔吉克族,在“乞托乞迪尔节”中,各家都要举行大扫除。扫毕,要在四面墙上用面粉和成的白色浆液,涂写图案,以示迎福。此符号为人畜兴旺的吉祥象征。在山西、浙江等地的农村,每逢春节,人们将红纸裁成菱形,写上“有”,贴于米面缸或粮囤上,这是一种象征家庭年年富裕的符号。又如龙的图案曾作为中国旧皇权的象征。从周代开始,中国的天子、诸侯、卿大夫所穿冕服上的图纹,其次序为在玄衣上绘日、月、星、龙、山、华虫(雉)、火、宗彝(宗庙彝器),在裳上绣藻(水草)、粉、黻(金斧形)、黼(两已相背形),共十二章,均有含义和象征,日、月、星,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耀;龙,象征人君的应机布教而善于变化;山,象征王者镇重安静四方,如此等等。
数字象征民俗,也十分奇特而有趣。如按我国的阴阳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民间崇拜单数,如5字,是10的半数,数的第五位,亦叫“中数”,属阳数。5是个吉祥的象征符号,记载较早的有魏晋时代的“五辛盘”,用葱、蒜,韭、蓼蒿、芥等五物置于盘中取食,用于元旦祝寿,取迎新吉祥之义。在民间婚俗上,由新郎的表姐妹用枣子、松子、莲子、瓜子、麦子等煮成“五子汤”,请新娘喝,象征婚后多子多福之意。其他如“五味粥”、“五色饭”,均含祈吉求福之义。如“7”字,在哈萨克族,男女双方在婚约缔结后,男方要向女方陆续交纳一定数量的牲畜,作为女方的身份钱,即财礼,其数字必须带“7”字,如47,77,较差的也要交17匹马。在中国,以“9”作为神圣、尊贵、吉祥的民俗更多。如蒙古族以九为尊,1206年成吉思汗即位时,“建九旄白纛”,即天子龙旗上的垂必为九;祭祀时用牲畜九头,彩缎九匹为祭品;赏赐臣下财物和隶属敬献贡品,皆以九为数。据《多桑蒙古史》载,姚里氏见成吉思汗时,“赐以河西浮人九口,马九匹,白银九锭,币器皆以九计,蒙古人视九数为吉也”。在婚俗中的送聘礼,牧区多以牛、马、骆驼等为礼品,但必须以九为基数,如三匹白马,三只白羊、三匹白骆驼,共合为九;或用九马、九羊、九牛,为九之三倍。如送金额,必以九为末数,如十九、二十九、三十九等。
在象征民俗中,还有以“四”为禁忌的象征符号,这是由对死的忌讳而派生出来的禁忌习俗。由于“四”与“死”谐音,在中国江南地区,逢40岁不做寿,而是在39岁做寿。哈萨克族忌讳在星期四出售羊羔。甚至民间在语言中也忌讳讲“死”,而以“老了”或“去世”“仙逝”“身故”等词代替。
色彩象征民俗,是以红、青、蓝、黑、白等五元素的色彩,刺激人的器官而产生某种特殊意义的象征符号。中华民族的祖先是炎帝,以火为名,故红色为瑞色,作为吉祥、喜庆的象征。如婚娶时除环境装饰上满堂皆红外,新郎必须披红,新娘要穿红衣红裤,腰系红带,头顶红绫盖头。在江南地区,逢过年时,每家必须烧带红色的菜肴,留到新年食用,谓之“过年红”、“连年红”。白色似霜雪,又似白云,为表示圣洁、高贵、吉祥的象征色。如蒙古贵族自称为“查干牙孙”,意即“白色民族”;每逢正月元旦,大汗及臣民无论男女老少皆穿吉服白袍,登白靴。大汗所属各部、各州郡、各属国、邻国均向大汗敬献白马、白驼或白象,民间也互相赠送白色礼物。在俄罗斯族婚礼中的新娘用衣全部为白色,身穿白色薄纱拖地长裙的礼服,白头纱结成的花纱,白内衣,白鞋袜,象征纯净圣洁。但在汉族中白色又是不祥的象征色。行丧礼时的服饰如孝衣、孝帽等均用白,满堂皆白,表示哀悼,称“做白事”。
在“阴阳五行”的影响下,我国还存在有关方位的象征民俗。东方属木,五色属青,五时属春。它有春天、早晨、朝气的象征,由于日出东方,又有高贵的象征,所以在座席时,以东向为最尊,要让客人坐。《史记·项羽本记》载,在鸿门宴上的座位是,“项王、项伯东向坐,最尊;亚父南向坐,次尊;沛公北向坐,屈居下位;张良西向侍,叨陪末座。”历代帝王在祭祀时,太祖的位置总是东向,表示对先祖的尊敬。北方属水,五色属黑,五时属冬,这一方位是寒冬、黄昏、黑暗的象征。在丧葬民俗中,入墓的尸体通例为头北朝南,人死后,家属立即为死者正枕,在北向安放灵枢,让死者头向北面朝西而卧。人们相信寒冷阴黑的北方是死者灵魂的归宿。
左与右,在民俗中也是一种表示尊卑的象征符号,从周代起即有此俗。周人以右为尊,如天子诸侯立社庙于宫殿之右,立祖庙于宗庙之左。古代以社神为大神,故立于右。元代蒙古族也有尊右之俗,以右为上,以左为下。故其宫帐内,大汗或诸王居中,坐北朝南,依次先右后左。仪礼往来也以右为尊。在民间,凡席位,上面一席是首席,右方为首位(即首席),取无出其右之意。在今云南宁蒗等地纳西族居住的木楞房,其主室最大,为家人议事、待客、祭祀中心。主室中有两根相对的木柱,右边的称“攸杜梅”,意为“女柱”;左边的称“瓦杜梅”,意即“男柱”。平时起居以左为男,右为女,左小而右大为序。这也许是母系社会的一种遗留吧!
第三类,象征事象
在我国民俗中,还颇多举行带有某些特殊象征意义的活动或仪式,并成为人们共同遵循的俗规和固有的心态观念。如中国婚俗中长辈和来宾为新娘新郎拴线,是表示二心相连、婚姻幸福的象征。在成婚日,当新娘下轿或入洞房时,地下铺以数只麻袋(或布袋),新郎在前,新娘在后,踏着行走,这叫“传袋(代)”,因谐音化为表示子孙繁衍接代的象征事象。在饭食民俗中,如吃笋象征健脚,吃面象征长寿,吃芋象征富裕,等等。由于蛋具有生命力,长期以来,人们把蛋作为祈子、育子的象征物,在恋爱、订婚、结婚中都要送蛋,形成了一系列的蛋风俗。如在湖南地区,凡逢女子出嫁,亲邻都要送成双的鸡蛋祝贺,少则8只,12只,多则100只,200只,还请人用纸剪成福禄寿喜和各种象征吉祥的禽兽和花卉,分别贴在鸡蛋上。姑娘出嫁时,娘家要备一双鹅蛋作陪嫁物。“鹅”谐音“和”,带鹅蛋,象征婚后夫妻和睦。成婚后即将两蛋切片给全家人分食,亦寓全家大小和睦之义。闹房结束后,还要向来洞房看热闹的人分鸡蛋(半生半熟),俗称“分落地蛋”,含“早生贵子”之意。新郎新娘在上床前,要吃“子茶”,即糖蛋茶,生了儿子,去娘家报喜,同样要用红蛋。
由蛋到鸡,同样有不少象征风俗。鸡,在古时候,是一种野生飞禽,叫“吉”,外貌是头戴红冠,身披彩羽,后有金色的雉尾,据传和凤凰一个家族。后来变化成鸡,成了家家户户饲养的家禽。鸡,取谐音“吉”,在民俗生活中,大都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物出现。在山东曲阜,人们待客宴饮时,有“无鸡不成席”的习俗。鸡必须用红色公鸡,并列为第一道菜,取“万事鸡(吉)当头”之意。在传承过程中,各地又不断变异,有最后一道菜增加雪梨的,和第一道菜相呼应,以谐音象征吉利;也有用鱼的,则成为“吉(鸡)庆有余(鱼)”。又如在贵州地区,还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祈求吉祥的象征民俗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初一清晨,各户家长从门外抱一束柴进屋,意为“抱财归家”。当他走到大门口时,家里人便打开大门连声叫道:“你抱柴(财)来家,抱柴(财)来家啦!”借“柴”和“财”的谐音,象征吉祥。
以上由民俗事象形成的象征民俗,往往都是具体物象和活动事象相结合的双重结构,大都属民俗中的复合现象。如果没有活动事象,不论鸡也好,蛋也好,都不能成为某种有特殊意义的象征物。
但是,各种象征符号所提示的那种象征意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个象征符号,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的不同时代,往往具有不同的象征内容,带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如在方位民俗上,周人尚南,楚人则尚东;南礼尚左,北礼则尚右等。所以在研究象征民俗时,必须对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变化和它所表达的象征意义,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才能获得正确的看法。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历史上传承下来的象征文化现象,俯拾皆是,同时,新的象征民俗也在不断出现。中国在亚运会上推出熊猫图案作为吉祥物,不仅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人要生存,总是希望自己和家人都能健康长寿,生活美满,平安,快乐,象征民俗反映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多的是祝愿性的心理。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安定情绪、鼓励向上、增添欢乐、陶冶情操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象征民俗将与人类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