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柯卓英
丁芒,原名陈炎、陈轶明,1925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43年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诗歌创作开始了崭新的历程。1955年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星火燎原》编辑。1976年至江苏人民出版社工作,离休后仍笔耕不辍。著有《丁芒文集》七卷本六百余万字,其中诗词理论批评卷达三百万字。丁芒文学创作主要包括散文、诗歌、报告文学、诗词理论、散曲、自由曲等,文体多样,内容丰富。
总论性的研究论文主要有朱寿桐《论诗人丁芒的文学贡献》2001-07《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毛可斌、潘雪江《腹有诗书气自华——记文采流辉的传奇诗人丁芒))2007-6《金陵瞭望》,邹宁《记吾与恩师丁芒先生之缘》(见中国文联出版社《丁芒书法——丁芒书邹大耳诗扇面百幅》)。诗歌研究主要有王新民《丁芒抒情诗初论》1982-07《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唐湜《如何建立新诗体——与丁芒同志讨论》1983-10《社会科学》,陆建华《评丁芒的诗》1984-09《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金学智《从未来取得自己的诗情——读丁芒的〈更流集〉》1985-02《苏州大学学报》,周仲器《评丁芒的新格律诗观》1986-07《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李元洛《壮怀绮思老树新花——论诗人丁芒近作》1987-05《当代文坛》,陈瘦竹、骆寒超《第三股诗潮中的一朵浪花——评丁芒的诗》1989-03《福建论坛(文史哲版)》,王志清《“容我回首,呼吸不灭的雄风”——丁芒怀古咏史诗漫评》1996-02《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方长安、龙泉明《论丁芒归来后的新诗艺术》1996-08《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孙玉石《执着于寻梦与苦恋的歌人——读丁芒的诗随想》2003-09《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孙玉石《执着于寻梦与苦恋的歌人——读丁芒的诗随想》2005-10《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王志清《人生焦虑演衍的自恋情怀——丁芒诗歌的忧郁美试论》2007-04《名作欣赏》,刘国勷《浅论丁芒先生诗词曲审美和艺术特色》2008-09《诗词月刊》,高福林《也说丁芒》2009-02《百川》,何玉嘉《论丁芒新诗的诗思意识》2009-04《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王美春《论丁芒自由诗的艺术特色》,认为丁芒的自由诗是从心里畅通无阻地流出来的,宛如一泻千里的大江。散文研究主要有周江《评丁芒的散文与报告文学》1987-04《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叶橹、陈一凡《丁芒散文的美学特征与历史贡献》2005-07《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丁芒散曲研究主要有王亚平《丁芒曲试论》1998-12《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王亚平《丁芒散曲艺术论》1999-02《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由曲研究主要有万裕屏《文艺天空任翱翔——试评〈丁芒、张志侠自由曲集〉》,程运生《丁芒先生八十四岁寿辰暨丁芒自由曲研讨会之际》。程运生认为:
丁芒老师正是缘于对自由曲的目光超前,故大力推广并带头身体力行。据我手中的资料统计,丁芒老师的自由曲已达百余首。
他所瞄准的靶的多是当今值得关切的不正之风。其风格之辛辣,其语言之精准且直击要害,每每令人称绝,也许这就是丁芒老师常向我提及的突破口。丁芒老师是自由曲的呐喊者与铺路者。
2010年陕西麟游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丁芒诗词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主要以研讨自由曲为主。广东王绵生《管窥蠡测自由曲》分析了师从丁芒学习自由曲,结合自己创作实践,从自由曲的特点、写作技巧等进行阐述。贵州张志侠创作了大量自由曲,其《自由曲作法初探》对自由曲的对仗、用韵、造句等作了详细论述。山西张四喜《自由曲创新初论——从武正国〈为自由曲鼓与呼〉说起》、郭述鲁《关于自由曲(新散曲)的浅议》、山东范秀岩《自由曲之刍议》分别论述了自由曲创作与创新。
南京沈道初《略论丁芒创导自由曲的先锋作用》从诗词艺术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了丁芒自由曲创作的重要意义。陕西赵玉平《在继承与创新中锻造中华古体诗词的新未来》主要阐述了丁芒自由曲的创作观。另外还有许多论述丁芒诗词创作的论文,主要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吴玉军、郭芹纳《欲送诗情上九天——读〈丁芒诗词曲新集〉》、宝鸡诗词学会杨斌和赵解放《丁芒先生“三化”诗论的实践感悟》等。
丁芒文学创作研讨会主要有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江苏现代文学学会主办的“纪念新四军文艺活动60周年暨丁芒研究学术讨论会”,南京丁芒先生八十四岁寿辰暨丁芒自由曲研讨会、山东冠县第一届全国丁芒诗词研讨会、陕西麟游全国第二届丁芒诗词研讨会等。
此次从期刊网上搜集了部分资料,未在期刊网上而散见于其他各种形式的书籍、刊物、会议上的资料未能尽收。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评论家主要论述了丁芒作品的美学特点、语言特点、诗词格律、创作与理论创新、文学贡献等多方面取得的成就。研究者对丁芒诗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论文数量很多,而对于丁芒散文、散曲等的研究论文数量有限,还需作深入研究。陕西麟游会议上主要探讨了丁芒自由曲创作理论与实践。
笔者认为,在传统研究方法之外,还应吸纳新的理论与思路对丁芒诗词艺术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比如从文学传播学理论分析丁芒诗词曲创作与实践、影响等。
文学传播学是在文学研究的基础上,吸收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传播学的理念与术语,从新的视角和方法审视文学传播现象,考察文学传播过程,讨论这种不同于一般大众传播的文学传播的特殊规律及其原理、原则。从传播学角度而言,丁芒文学作品传播方式主要通过人际传播,辅以媒体、研究论文、研讨会等传播形式。丁芒诗词曲传播范围广,不仅缘于作品自身的艺术成就,最为根本的是丁芒先生的人格魅力:
坦诚热情、宽厚博学、奖掖后进,以及其所蕴含的人文情怀,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大家,因而传播效果显著,丁门桃李满天下。
文学起源于劳动,文学作品需要传播,在劳动中传播,服务于劳动。丁芒文学创作艺术如何传播、传播过程怎样、传播要素有哪些、传播效果如何、传播者与接受者之关系研究等诸多问题,从传播史的角度分析丁芒文学创作历程与不同阶段的特点与成就,反映丁芒诗词创作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做进一步探讨。
【作者简介】柯卓英,女,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从事古代文学与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有《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望远楼诗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等著作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