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由于经历的封建社会时间太常,许多思想和文化都受到封建忠君意识的毒害。很多时候,不免落入“愚直”的境地。可人们偏偏尊敬所谓铮铮铁骨,宁折不弯;浩然正气,天日可鉴。所以,在封建社会里,就经常见到冒死上书,拼死进谏,谓“文臣死谏,武臣死战”的说法,从而酿成于事无补的悲剧。
在给上司提建议时,要仔细研究对方的特点,不要粗心大意,不考虑对象,不分析形势,只知冒冒失失地去据理力争。要懂得分析具体情况,在有些场合,需要采用迂回战术提出建议。
秦朝时有位优旃,就精通于采用迂回战术提建议的方法。
据说有一次秦始皇异想天开,要修一座世界之最的御花园。他设想,这花园西起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至函关(今河南省灵宝县),横跨整个关冉原,其中多盖亭台楼阁,广种奇花异草,供他游玩消遣。满朝大臣面对这一荒唐的计划,只有目瞪口呆,却找不出阻止的办法,只有优旃兴冲冲地来叩见秦始皇了。他满脸高兴地对秦始皇说:“听说陛下要修一座大花园,那真是太好了!不过我还有个小小的建议,希望您在园中最好再尽量多畜养各种飞禽走兽,特别是要多养麋鹿,一旦有反叛从东方来侵犯您的时候,您让这些麋鹿去顶他们就行了。”
秦始皇想了想,领会了他话中的含义,就丢开了这个念头。
秦始皇死了以后,秦二世继位,这位君主也和他的前辈有同样异想天开的特异功能,有一次他居然想到要用油漆把长城涂刷一遍。面对这样一个难题,又是优旃出来讲话了,他恭恭敬敬地对秦二世说:“您的主意真高!就是您不说,早晚我也想向您建议。因为漆一遍长城,虽然花费很大,老百姓的负担也要加重,可是那场面该有多么壮观啊!再说,如果一旦北方的敌人杀来,那光溜溜的漆过的城墙,他们也爬不上来啊!只不过有一件事不太好办,因为长城实在太大了,漆漆也许还有办法,但又到哪里去找能遮住它,让漆慢慢干燥、不会染上尘土的大房间呢?”
秦二世听了他的话,笑笑也就不再提了。
优旃之所以敢为常人之所不能为,结果却得到了握有至高无上之权柄、喜怒无常、弄不好就要杀人的君主们的同意与认可,关键就在于他不拘泥于成法,认真考虑对象,分析形势,不是冒冒失失地去据理力争,犯颜直谏,硬捋虎须,而是采用了“圆中有方”的策略,避开了上司的锋芒,绕开了激化矛盾的焦点,在皆大欢喜中解决了问题。我们不妨很好地总结与学习一下这些经验,从中汲取足够借鉴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工作,避免总是陷在条条框框里,办费力不讨好的傻事。
可是遗憾的是,许多不懂“方圆学”的人,奉行作为一名“大丈夫”就要“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对于领导、上司,哪怕是再大的官,也要当面把事情讲明,把是非分清,对于自己认为不合理的事,宁可搞僵,也不愿意“曲折、迂回”。而在今天,也有这样的人:一事当前,不研究原因,不分析后果,不考虑方式,不讲究方法,就轻率地向领导提意见,争分晓,甚至弄得变脸、变色,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情况,结果既伤了和气,也未能解决问题,称得上是两败俱伤,一事无成。这样的人是值得反思一下的。
当然,对上司谈话持相反观点的人,往往容易陷入“是坚持真理。还是照顾上司面子”的怪圈。
上司需要意见,每一位上司都不是万能的神,有些问题连他们都解决不好,故上司需要下属经常向他提出好的意见。
对于那些强力相谋的人,上司头疼的不是他提的意见,而是提意见的方式。
“经理,您刚才说的观点完全错了,我觉得事情应该这样处理……”或者“经理,您的办法我不敢苟同,我以为……”这些方式首先否定了经理意见的全部,自然,后面的观点让上司觉得脸上挂不住。故一开始就产生了对好的意见的抵制情绪。
如果能抓住上司意见中的某一处被你所认同的地方,加以大力肯定,尔后提出相反的意见则易被接纳。因为你一开始肯定上司意见的某一处价值,就已打开了进入上司脑中意见库的大门。例如:
“经理说得对,在这方面,我们的确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之一,我认为,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后面提了观点,而后重点在于论证过程,说理、举例,指出不这样做的后果,让上司意识到你的观点从实践上更加可行。
结束发言之时,别忘了强调你提出相反意见的出发点。
“故我想,如果真能这么做的话,排除这个问题是不费吹灰之力,公司也能以更高的速度发展。”
听了这话后,上司会意识到你的一切意见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公司的前途,也就是大家的前途。
要学会把“方”寓于“圆”中,千万不要看到上司脸色不好就随即改变观点。坚持自我,但不坚持高姿态的发言方式:上司会明白你的良苦用心的。
在提建议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几点。
(1)提建议时,不要急于否定上司原来的想法
提建议时,多注意从正面有理有据地阐述你的见解。有民主要求,还要有民主素质,即要懂得尊重他人意见,尊重上司意见。这样,他才会承认你的才干。
对上司个人的工作提建议时,一定要谨慎一些,必须仔细研究上司的特点,研究他喜欢用什么方式接受下属的意见。大大咧咧的上司可用玩笑建议法,严肃的上司可用书面建议法,自尊心强的上司可用个别建议法,喜赞扬的上司可用寓建议于褒奖之中法等等。
(2)不要以为上司不愿听建议
“不要给上司提建议,显示自己高明并不好,他会嫉妒你的。再说,提出来也没用,即使再正确,他也不会听。”这是一位“白领”人士在同上司的交往中总结出的经验。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一位经理多次说,他不需要别人给出主意,需要的是有人去干。一次研究工作时,一位领导提了三条建议,他当时没说什么,可在工作中却采纳了,因为工作中遇到了麻烦。此后,他欢迎大家出主意,提出意见,让大家有什么都说一说。
上司要办很多事,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而且,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时,你提出建议,弥补或挽救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他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感激你。问题在于你提意见的内容,要真正显示出你的才华和意见的重要性,要真正表现出你的善意。如果你提的意见没有被接受,你也不要斤斤计较。
(3)提意见,不要夹杂私怨
有这样一个经验:给被试验者一份文稿,内容是主张对盗窃罪判以重刑,认为目前的处罚太轻。对A组被试者说,这份建议是法官提出来的;对B组被试者则说,这份建议是监狱中服刑的盗窃犯提出来的。其实这两份建议的内容相同,都是实验者写的。实验表明,B组被试者更倾向于认为,对盗窃犯应该判以重刑。
这个实验说明,一个建议,其中夹杂的个人私利越少,越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在向领导提建议时,你应该更多地从单位和工作的立场出发,显示出为整体或领导着想,而不要被领导认为:“这个人,只是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才提这个意见。”
(4)提意见不要损害领导的尊严
“我不同意经理的意见,这种做法在实际中根本行不通!我认为应该……”
这种提意见的方法有点欠妥。
提意见,要以建议的方式提出供领导参考。你不要涉及他的观点和方案,而是阐述自己知道的事实、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方案,并且说明“这不一定对,仅供领导参考。”
事实上,越是善意的、建设性的建议,越是可能被领导接受。
(5)意见不被接受,不要怕丢面子
在一项调查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影响您对单位工作提出建议或意见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回答“提了没用,领导不重视”的人数最多,占到42.8%。而且,年龄越低,越倾向于选择这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