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卫生部公布信息显示,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已居首位,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预计到2020 年,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抑郁症是最主要的问题。而在深圳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尤高。深圳市心理咨询中心的最新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深圳人心理障碍的患病率高达4.3%。以实际生活人口1200 万计算,深圳有近50 万人存在心理障碍。
不久前,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外公布了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深圳也有类似的调查,结果是近8 0%的教师失眠多梦,5 0%神经衰弱。教师的压力来自哪里?本文将进行简单分析。
二、教师压力的来源
1.超时的工作
去年,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校园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学校从早上7 时到下午6 时,无条件对学生开放。开放就要有老师在场保证学生的安全,这对原本工作量就严重超时的老师来说又增加了新的责任。深圳某校长在记者采访时说,教师本来8 小时的内外界限就不分明,很多工作要回家去做,如备课、批改作业、家访等。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末就有一份调查,教师平均每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是9.67 小时。如果现在从早上7 时到下午6 时学校都有学生,教师的工作时间将远远超过规定的时间。老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生活,这种超负荷的工作,让不少教师难以过上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2.家长过度参与学校管理
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可以给学校充当参谋,但是有的家长过度参与,令校长和老师不知所措。
某小学一学生家长是留洋心理学博士,开家长会的时候,他先是询问孩子在学校喝什么牛奶,为什么要喝这个牌子而不是另外一个牌子的牛奶?
校长回答他这是全市统一招标定的。
家长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个牌子的可以中标,而那个牌子的没有中标?”
校长只好进一步解释深圳整体学生奶招标的过程,同时告知家长学生奶是根据自愿原则订的,如果家长不满意,学生可以不订。
家长话锋一转,要求学生喝奶之前,要提前两个小时有人试喝,以保证安全。
3.学生不能磕着碰着?
三年级的学生小飞(化名)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跟同学玩,不小心摔倒,膝盖蹭破了皮。没想到下午上学,家长就气势汹汹地找到校长兴师问罪:“我把孩子放在学校,你们怎么能让他受伤?!我们家可是三代单传,从来没让他磕着碰着过,你们学校是怎么管理的?你们必须保证我儿子的安全!”
仅仅是一个轻微的皮外伤,家长就给老师这么大的压力,这些年深圳发生的几起校园意外伤害,更是让老师和校长们心惊胆战。
深圳某小学三年级一学生在楼梯口摔倒造成脾脏破裂,其家长一纸诉状递到市中级法院,要求学校给予326.5 万元的巨额赔偿;深圳某小学一学生与另一学生玩摔跤时不慎摔掉两颗门牙,法医鉴定为“十级伤残”,该学生家长上告法院,要求学校和体育教师赔偿共计24 万余元……
不仅如此,社会对这个问题也高度敏感,一旦出现校园意外伤害,不少媒体就会特别关注,公众舆论往往站在家长一边。
这些案例令老师们警钟长鸣,这对减少学校意外伤害的发生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动辄巨额索赔,让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感觉压力巨大。学生正是好动的年龄,一个老师管理数十个学生,小小的磕磕碰碰即使是家长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也在所难免,但现在的家长爱子心切,老师们对待学生安全如履薄冰。《未成年人保护法》、《深圳市校园安全管理条例》等等,将未成年人的权利进行了法制化的保护,然而,陪伴未成年人成长的教师,在法律层面上相对处在了较弱势的一面。
4.个别问题家长热衷投诉
深圳某年级的6 个班根据需要打散,后重组成5 个班。学生小敏(化名)原来是个干部,到了新的班级不是了。这本来是个很正常的变化,但小敏的父亲觉得对孩子不公平,遂向校长反映,认定班主任秦老师有私心。校长调查后,认为在班干部选拔上秦老师很公正。对于学校的调查,小敏父亲很不满意,于是就多次向区教育局局长投诉。区教育局经过反复调查,也认为这件事情秦老师处理得没有问题,于是这位家长不仅频频电话骚扰秦老师,还不停地向媒体投诉。那段时间多家媒体到学校采访核实,每天早晨秦老师想到学校就心慌,焦虑的情绪导致她常常失眠。“投诉已经成为个别家长的习惯,他们认为自己出钱将孩子送到学校,是消费者,老师就应该承担责任。”
多种原因让深圳的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现状任其发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关注教师的心理状况,解决教师面临的心理问题,深圳的教育才能健康发展,深圳的教育才能实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