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培根被认为是归纳逻辑的创始人,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可见习惯的顽强,改正坏习惯不容易,培养好习惯也不简单。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位科学家的话、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请你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在今天这个资讯发达、知识更新速度日益提高的知识时代,学习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从单纯的学校学习的意义上来理解学习,学习的范围是广阔的,学习书本知识是学习,学习社会经验是学习,理解新的资讯也是学习。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就看我们是否把握住了。因为,有必要将学习培养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适应这个时代。
心理学家曾论证:一个行为重复一定的次数就会成为习惯。所以习惯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重复的。如果没有这个重复的耐心,好的习惯也不会乐意光顾你。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智力超群的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将学习当做一种习惯来培养,才可以在每天都有所长进。
【故事佐证】
汉朝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他白天必须干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但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疼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匡衡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自己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多看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要报酬;只要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天才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所研究的那门学问上的最高能力。
巴甫洛夫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为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
高尔基
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样,需要靠学习来修剪。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