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错专业入错行对人的一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而专业选择是填报志愿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专业的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和参照系。通常的参照是主观标准即自己想学什么专业,现实客观标准即从家庭和社会环境条件考虑自己适合什么专业。其实这两个标准可能常常有不够合理的地方。下面结合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谈谈专业选择的思路与方法。
(1)与专业选择相关的个人因素
这里所说的个人因素,主要指考生的兴趣与禀赋,包括兴趣爱好、性向特长、性格气质等,是以先天所赋与后天养成相结合,而以先天为基础的。如兴趣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人的欲求或冲动,它能激励人积极地观察、感知事物,不懈地思考、探索。
(2)人的专(职)业适应性原理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教授提出了适合我国的人与职业、专业相互适应的理论:我国目前主要有七种类型的人和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类型,即艺术型、经营型、事务型、研究型、自然型、技术型、社会型。
如经营型的人在个性上精明自信、乐观进取,对商业信息比较敏感,善于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喜欢追求经济效益和个人成就,具有一定的组织计划能力。他们工作时精力旺盛,喜欢冒险竞争,不喜欢讨论纯学术问题。经营型的人宜从事营销、经营管理、与法律打交道等方面的工作。
(3)考生的专业适应性测验与诊断
考生选择专业,应当是以个人内在因素为主,结合现实客观条件,综合权衡。对于个人内在因素,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了解自己。虽说“知子莫若父”,但目前能够从科学的层次上准确把握子女性向特长、性格气质等禀赋的家长,也不是很多。因此考生可以到一些信誉较高的专业机构去咨询。
(4)专业选择应当与院校选择结合进行
一般来说,人的专业适应性不会局限在一个很狭窄的空间,而是有一定范围的,大家既要有所选择,又不能过多压缩自己的适应面。在确定一个专业范围后,可以在具有相应或者相近招生专业的院校中,选择预测调档线适合自己高考总分水平的学校。应该注意的是,对专业不要简单地“以名论实”,要看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方向的介绍,不要囿于专业名称的框子,“望文生义”,单纯以“名”论专业。
专业选择是对人生的总体设计和规划,更要遵循特定的准则,做到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