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引子
荷花的善美形象,作为舞蹈题材,可追溯至唐朝。据宋代田况《儒林公议》载:五代时前蜀王王衍曾作蓬莱山,以绿萝画水纹为地衣,上置莲花,舞者乘彩船在地衣上转动。这就是说运用了舞台美术和布景,渲染采莲舞蹈的气氛。
宋代相沿模仿,宫廷中有女子“采莲队舞”,舞者乘彩船手执荷花而舞,且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出现了独舞的荷花仙子与群舞相结合。
宋末蒋捷(今江苏宜兴人)有一首词《燕归梁·风莲》,以风中的莲花喻舞蹈的姿态:“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慢腾腾,手双垂。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全篇托之于梦,梦见美人正作“霓裳羽衣舞”,醒见荷花摇曳。将梦中女子优美的姿态与现实情境中的荷花相结合。词中“翠云”、“绛霞”:指多彩的舞衣。“手双垂”:指“大垂手”与“小垂手”,皆为舞姿中的名目。“万琼妃”:琼妃,红莲;指众多舞女。词作表现了一种缓急有序、婀娜多姿、如梦似幻、美如荷花的群舞。
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50年代,由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编导的《荷花舞》,作为一张靓丽的艺术名片,曾出现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在优美、柔缓的旋律中,芙蓉出水般的姑娘们翩翩起舞,表现了中国人民高雅的气度、高洁的品质与热爱和平的精神,受到中外友人的赞扬,并多次获奖。
上世纪90年代,在南京地区民间舞蹈汇演中,《担鲜藕》脱颖而出。该舞由三人分别扮演挑担村姑与“鲜藕”,动作虚拟,节奏明快,健康活泼,诙谐风趣,极富乡土气息,获得好评。
2005年10月23日,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届全运会闭幕式晚会上,文艺演出由“江、河、湖、海”四个板块组成,突出地域特色。其中第三章在“太湖美”的歌曲声中,结合现代舞美和灯光的运用,显现了美丽的荷花图案及造型,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2005年10月29日,第四届东亚运动会的“圣火”在澳门运动场点燃。点火仪式新颖富有创意。晚8时47分,一小“渔童”用手中火炬引燃了莲花灯座上金灿灿的莲花,于是“火莲花”冲天而去,准确地落在28米高的圣火塔上,东亚运动会圣火开始熊熊燃烧!场内外欢声雷动!紧接着,“东亚之光——澳门交响诗”大型文艺表演开始,充满激情地演绎了澳门的发展演变过程、澳门的东方神韵和东西文化交融的特色。在第二章“澳门交响曲”中,一池“粉莲”艳丽登场,出淤泥而不染,清新宜人,美不胜收。在“粉莲”渐欲迷人眼之际,一株巨大的金莲拔地而起,让人叹为观止。
2005年11月11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魅力名镇颁奖庆典上,由浙江南浔演出的“荷花与百叶龙”舞蹈节目别开生面。开始时是优美的《荷花舞》,由一群美丽的少女各执巨大的荷叶或荷花,交叉穿行,翩翩起舞;乐曲舒缓、悠扬。舞台上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静谧的场景。忽然,执花者聚拢为中心,执叶者在周遭围成一圈,组成一个硕大的红裳翠盖图案。霎时散开,变成一条彩龙,在舞台上翻滚飞舞。此时乐声激越,气氛热烈,掌声雷动,令观众大开眼界。这急速的转换、巧妙的过渡,机关全在荷花的构造上。荷花由多层花瓣重叠串联而成,只要一按开关,瞬间便可连接成多节龙身,即可舞动起来。其构思新颖,富有创意,令人敬佩。
我国舞蹈大赛最高奖项名为“荷花奖”。
在这里,要浓墨重彩写上一笔的是,2006年春节大年初一晚,中央电视一台播出的歌舞节目中,有芭蕾《春江花月夜》与民歌《茉莉花》。舞台背景均用荷花来装饰,美轮美奂,如诗如画。《春江花月夜》的两位歌唱演员一立一坐于荷花丛中的小舟上,优美的歌声、悠扬的旋律与芭蕾舞演员轻盈的舞姿配合得十分和谐,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境地,令观众享受到了一次艺术美的文化大餐。《茉莉花》的舞台背景是江南水乡风光;小桥流水,荷花照人。一曲《茉莉花》的歌声,荡漾在剧场里,也荡漾在千百万观众的心头,使人感到分外亲切,心旷神怡,如醉如痴。在这里,荷花形象作为舞台美术设计为节目增添了光彩,增添了艺术魅力。
2007年4月,中央电视台第四届电视舞蹈大赛,播出了一个名为《爱莲说》的舞蹈节目。美丽的舞蹈演员用肢体语言和娴熟的技巧,以优美的舞姿和轻盈飘逸的风采,别开生面地阐释了周敦颐《爱莲说》一文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荷花吐艳及“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给观众一次净化心灵的艺术享受。这种以舞蹈形式演绎文学作品,将二者巧妙结合,是一次富有创新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