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七年版《肥城县志》载重修和圣祠碑记。明嘉靖辛丑翰林院检讨梁绍儒撰;明知县王惟精书。
原文:“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道在六经,伯夷节高千古,柳下惠和风百世。夷比于秋之肃,惠拟于春之温,则于时之义皆有当焉。论者谓夷惠行造其极而偏于一,未若也,子行辙迹,太和元气。余谓惠有时似夷,亦有时似孔子,直道事人济事之念也,三公不易其介,石之贞也。裸程不浼,胞与之量也,三黜不去父母之邦也,不羞污君,不卑小官,委吏乘田之志也。遗佚不怨,阨穷不悯,西来采薇之思也,片语却齐师,有类夹谷穷老终,柳下无异首阳,其他行事,亦多类此。鄙夫敦薄,夫宽百世犹旦暮也,先后之圣其揆一也。譬之于医,秦葠(读shen,人参、党参的总称)苓中和之剂也。去沉积,通闭塞,是有赖于硝黄,雅观寒结,荣肠胃,不无(缺一字,意为”类字)于桂附。世风日降,炎凉百出,桂附之功不在硝黄下,孟子与伯夷并称为百世师,致叹于亲炙之无从,良有以也。和圣之后世为展氏旧有祠庙积年已久,更为重修,民部展君俊偕其弟奉祀生员某问序与予,予嘉其绳先之志,见和圣之庇荫无穷,亦借此以伸吾私淑之意也,是为记。
释文:
明嘉靖辛丑年间,翰林院大学士的属官检讨梁绍儒为重修和圣祠撰写了碑文,由明朝的知县王惟精书丹。
孟子说,伯夷是圣贤中清高的人,柳下惠是圣贤中性情随和的人,孔子是圣贤中最识时务的人。孔子功在六经,伯夷的气节炳彪千古,柳下惠温和之风影响百代。伯夷像秋天一样冷峻严肃,柳下惠春天一样温和平易,却都和当时的道义需要合拍。孟子说伯夷、柳下惠他俩的作风达到了极致但却各自偏于一个方面,却不如孔子稳健老练、顺应时势,阴阳中和达于中庸。我看柳下惠有时像伯夷,也有时像孔子,以正直的作风侍奉君主,存拯救社会的理想,给他三公的高位也不改变其操守,表现得像美玉那样坚贞纯洁;赤身裸体在他面前也不会让他有受污辱的感觉,有理解、关怀、同情人的雅量。多次罢官也不离开自己的国家,即使侍奉昏庸无道的君主,也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光彩,也不因自己的官小而觉得耻辱,即使当负责管仓库的保管会计、管理牧场的小吏,被朝廷所遗忘也不气愤。遭到困厄、贫穷,也像伯夷一样不忘忠君。只言片语退却齐国的部队,在柳下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柳下惠的表现和伯夷何其相似!其他做事的特点,也都是这个样。他的高尚情操让鄙薄浅陋的人变得敦厚,他的宽厚大度让百世以后的人觉得和柳下惠之间只有早晨晚上一样。先后的圣贤其实在做事上的原则是一致的。这好比医药上的人参党参,是其性中和的药。除去陈积、打通闭塞,这要依靠芒硝,去除寒结,保护肠胃,都像桂皮和附子。现在世风日降,世态炎凉,桂皮附子的作用不在硝黄以下。孟子把柳下惠和伯夷并称为百世之师,令人感叹的是师承先贤、亲承教化没有机会,实在是有原因的。和圣的后人展氏族人,因原有祠堂多年没有修缮,现在要重修,在户部工作的展俊和参加童试后被录取的生员,向我索序,我对他们继承祖先美德的做法很赞赏,看到和圣恩荫化育后人无穷无尽,也借此机会表一表吾的崇敬之情。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