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专业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科学地构建课程体系是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一)以能力素质为本选择课程内容
能力素质是指人能胜任某项工作任务的内在条件和基本素养,是对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能力素质为本”就是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根本性地位。以能力素质为本(即“能力本位”)选择课程内容体现了应用型与适应性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能力本位”区别于传统的高师物理教育的“学科本位”,“学科本位”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严谨性,而“能力本位”则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以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以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体现了高等师范物理教育应用型与适应性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路和程序。“学科本位”的设计思路是按知识的系统和条理进行组合、编排以构建其完整的课程体系。而高等师范物理教育的应用型与适应性人才培养方案则应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形成能力脉络鲜明、清晰的课程结构,以真正有利于实际能力的培养。
(三)以能力为目标形成课程方案
任何一个专业的培养方案都应具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而这个体系又是若干课程单元(课程群)的有机集合。按照“能力本位”的思想和“能力主线”的思路,先调查分析、研究确定物理教育专业人才所从事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然后将其按实际工作要求分解为若干综合能力、专项能力、能力要素,最后按能力要素的要求选设相应的课程单元(课程群)。这样的课程结构模型确保了课程内容的按需设置和应用型与适应性人才的能力培养。
在上述课程体系中,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逐项分析确定关键能力要素(核心能力要素)和一般能力要素,进而确定对应课程单元(课程群)的权重以及相应的课时或学分,并可依此制订专业教学计划付诸实施。
三、新的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新的课程体系按照培养目标所提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淡化了学科界限,提出了以综合性的课程为主的物理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层次结构分为:公共和人文素养基础课程群、专业必修课程群、专业限选和辅修课程群、任选课课程群四大部分,课程群由功能模块课程组构成;从课程功能结构上分为:体现专业学术性的专业理论技术及实践能力素质和体现师范性的教师职业技能素质两大功能群课程体系。具体结构如下。
(一)公共和人文素养基础课程群
公共基础课程群的主要目的和功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规范、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具备理解服务对象所需要的知识、形成尊重服务对象所应有的态度、具备为了更好地帮助服务对象满足教育需求而勤奋努力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不断进取和持续发展的精神追求,同时使学生具备较高层次的学习和工作的技能、具备了解不同语言文化的基本能力和良好的体魄。公共基础课程群的主要课程除了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两课”内容外,还包括英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体育等课程,占总课时的28%左右。本课程群的学习更强调所学知识的具体使用,除课堂教学外,应结合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全部教育过程。
(二)专业必修课程群
专业必修课程群是培养物理教育专业人才的主要课程。其主要目的和功能是使学生具备物理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理论体系的纵向理解,奠定物理教育专业师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素质基础。专业必修课程群包括高等数学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术基础和主要专业课程四个模块的课程组,占总课时的49%左右。各模块的基本课程是按照物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选择性地设置的,也是改革的重点之一。
1.高等数学模块
高等数学既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数学工具,更是发展学生思维,奠定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课程,其课程模块的内容一是要满足大学本科课程的需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等基本内容,课时大约占总课时的9%左右,占总学分的10%;二是要处理好与物理学教学进程的衔接关系。
2.专业基础模块
物理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是培养基础物理教育人才的主要课程,它与基础物理的主要内容紧密相关,对基础物理教育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性,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现代物理的重要基础。其主要目的和功能是使学生学习和了解,理解和掌握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满足基础物理教育的个体和群体学习物理知识体系、发展思维和能力需求的物理教育技能,培养学生作为物理教育专业人才的持续发展能力等。更重要的加强学生对物理思想、物理研究方法的理解,这是我们培养的未来基础物理教师能否把物理科学“转换”为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或课程,把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或课程“转换”为学生的物理科学的学习活动的关键,是判断物理教师对物理科学最具基础和核心地位的基本要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物理教师实践技能和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其主要课程为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基本理论和实践课程。
3.技术基础模块
技术基础课程模块既培养物理教育人才的实践技术素养,又是基础物理教育教学中应加强的技术教育内容,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拓宽专业口径,获得“一技之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和功能是使学生学习、了解、理解与物理学相关的重要基础技术知识,发展实践技能等。主要包括电工电子、电子工艺术、电子技术CAD、EDA、单片机、现代电视技术等技术性实践课程。
4.专业课程模块
专业课程是高师物理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程,它是进一步学习、理解、掌握近代物理、现代科技术,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重要基础,是加深理解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必修课程。作为高师物理学生的必修课程,有利于学生在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领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未来物理教师今后培养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他们今后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主要由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基础课程组成。
5.师范技能训练模块
该模块设置的主要目的和功能是培养基础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初步研究能力,增强高师物理教育对基础教育的职业适应性和教师的角色意识,提高学生师范的职业从教技能和素质,改变过去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后不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状况。其内容包括与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基本理论、方法、技能及其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内容。如:基础物理课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学物理实验技能训练、教具制作、说课、教学设计、微格教学、评课、班主任工作等课程,以及相关的普通话、三笔字、演讲等课外活动。
(三)专业限选、辅修课程群
师范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要重视它的专业性,还要重视它在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中的适应性,提高学生的社会就业竞争能力。因此,专业限选、辅修课程群设置了应用性很强、就业面宽的应用电子和教育技术两个模块。前者在已学的物理理论及其技术课程的基础上,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现代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培养电子技术方面的技术性应用人才。后者在专业上侧重拓宽视野,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课程,增强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方法的先进性;加强计算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等应用技术方面的课程,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加强物理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课程,以及实验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课程,介绍物理学最新发展、最新研究成果等,增强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物理教学所必需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的本领。
(四)任选课程群
高素质的物理教师,不仅应具备系统、完整的物理专业知识,还应该拥有广博的知识面,应具备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工具性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艺术、体育学科的一般知识和拓展全球视野与国际交流的外语知识等。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学校任选课程模块的设置,在教学体系结构中我们分为专业任选课和全校性任选课程模块。专业任选课设置的目的和功能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就业和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全校性任选课是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素质的发展。
四、新旧课程体系的主要变化
(一)新的师范物理课程体系由原来的专狭性、统一性向基础性、综合性发展。国家基础教育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积累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此,在物理课程设置方面,一方面应强化基础课,另一方面应加强文理渗透,增加人文科学、科技前沿和综合实践课程,形成具有现代师范物理教育特征的课程体系。
(二)在师范性物理教育学科课程设置方面,适当增加了门类,加大了比例,充实了内容。第一,在调整教学计划和改革教育类课程时,我们以师范物理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为核心,把师范物理教育类课程划分为三类开设,一是物理教育基本原理,包括物理教育心理学、物理教育史等;二是物理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包括物理教学论、物理教育学等;三是教育见习、实习,确保了教育见习、实习时间。使物理师范毕业生既了解和掌握了教育的一般规律,又了解和掌握了物理教育学科教学的特殊规律和技能,为他们将来成为物理教育教学和研究的行家里手打下铺垫。第二,加强了中学物理实验和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研究。第三,以新的教师职业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学生的现代物理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培养。
(三)在不降低学科专业水准的前提下,打通了按相近学科形成的专业大类的基础课,扩大专业口径,提高师范生的适应面。
对专业大类中相近学科的基础课进行精简、整合,保留主干,强调知识体系的简约化和综合性,扩大课程的互通范围,构筑公共的基础课程“平台”。另外,还开设相关学科的选修课,满足学生的多种学习需要和可选择度,促进他们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这样经改革后的专业课程体系将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由原来的“深井型”变为厚基础、宽口径、多学科相互融合交叉的“金字塔型”,这种结构便于学生迁移与综合,扩展他们的适应面。
(四)更新了教学内容,使知识的更新与学科体系的相对稳定统一,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课程中,引入当代物理前沿、Matlab、EDA、半导体光电子技术和实用工业硅技术等新的方法与技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对高师教育理论课的内容也作了更新,引入教育技术、教与学的原理、基础物理课教学研究与实践、微格教学、教学系统设计等现代教育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前沿,具有开放式的国际视野,高起点地培养师范生的职业素质。
(五)增设了全面素质培养所必需的课程,弥补原课程体系结构的缺陷,为师范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针对现有高师课程体系结构的缺陷,我们增设了人文科学、学习方法、科研方法类课程讲座供学生选修,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学习与研究的科学方法的能力。这部分课程与教育理论、技能课相结合,能有效地培养师范生创造性学习、创造性教育研究和创造性教学的能力。
(六)增加了选修课程,改变了课程设置偏窄的情况。从实际出发,确定选修科目,增加了选修课的适用性和可选择度。这样可以拓宽物理师范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修养,充分发挥物理师范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他们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为他们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新课程体系的特点与特色
(一)体系目标综合化,课程目标具体化
体系目标综合化,课程目标具体化,更能适应“大师范”教育观和素质教育思想。在总体上保证师范本科毕业生必须满足的基本规格、质量的基础上,努力通过课程的体系和内容结构调整和优化,拓展学生专业的口径,兼顾专业教育中的广泛适应性与方向性,以适应现代基础教育改革和不同层次学生选择自我个性化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