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质量保障与监控、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罗大玉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是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特别是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关注这一主题尤其显得迫切和必要。教育部2007年1号、2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应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当前一个时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显然,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今天,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我校自2000年升本以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积极探索,特别是在自评自建的三年里,按照“规范+特色”的思路,克服“西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种种困难(四川省是全国范围内在高等教育投入较少的省份),于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得良好成绩,成为西部新建本科院校第一个取得良好的学校。八年来,逐步构建了一套适合校情、保证教学质量、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健全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健全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升本以来,学校建立并完善了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度制定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体现以师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自升本以来,我们围绕学校一年一度的教学工作会作出的工作部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教学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的文件。特别是自评自建的三年多里,我们根据学校提出的“规范+特色”的评建思路,适时制定和修订了67个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涉及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教学建设与改革、考试与学籍管理等方方面面,覆盖了本科教育的各主要教学环节。
多年来,学校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2005年,根据办本科五年的实践经验,再次修订、完善了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乐山师范学院本科教育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涵盖了备课、课堂教学、作业与练习、辅导与答疑、实验教学、考试与考查、专业见习、校内试讲、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等12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各主要教学环节的管理规定、质量标准和要求、评价办法等都比较明确,操作性强,符合本科教学特点和学校实际,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管理水平,同时又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和教学质量观,为准确评价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的实施,使我们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更为全面、规范、科学。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由目标、质量标准、信息采集、评价与反馈、调控等环节构成的闭环管理模式,并对全校教学工作实施校、院(系)、室三级质量监控管理。学校先后建立健全了教学常规检查、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考核环节评估检查、领导干部听课、同行教师听课、学生评教、教师教学考核评价、教学事故处理及认定等各方面制度,对教学质量实施过程控制。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
(一)整体规划,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2007年1、2号文件精神,以改革促质量,以改革创特色,推动教学工作上台阶,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问题,学校出台《乐山师范学院2007~2010年教育教学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从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保障措施与经费投入等方面,对学校2007年至2010年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
(二)不断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设计蓝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高校建立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升本以来,针对“西部”、“地方”、“新建”、“师范”的基本校情,面对教学资源紧缺与推行完全学分制对资源要求较高的矛盾、压缩课堂教学总学时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矛盾,等等,学校一直在探索、构建和推行一套切合新升格的高师院校自身实际的、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人才培养方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在2000年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组织进行了三次较大的修订。三次修订始终把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地方经济建设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与着眼点,始终坚持“更新观念、以校为本、整合资源、拓展途径、创新机制”的理念优化培养过程。2004年、2007年两次修订的特点尤为突出。
2004年我们制定了“两个平台、八类课程、多模块组合”的“平台模块学分制”教学计划。我们作为新本院校的代表成为四川省第一批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
我们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突出学校教师教育特色与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于2007年组织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再次进行修订。本次修订主要体现“精讲、重练、增选、显用”的总体原则。修订的基本要点是:
(1)在保持“05版培养方案”中各类专业总学分最高控制数不变的基础上,压缩课堂教学学时学分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项目内容及学分数。“07版培养方案”中师范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33、学分比例≥19%,师范理科与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46、学分比例≥26%,师范艺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33、学分比例≥18%。
(2)增大选修课学时学分数及比例。在公共选修课学时学分数保持不变基础上,适当增大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数及比例,使选修课程学时学分比例≥25%。
(3)整体设计教师教育类课程必修与选修环节、理论与实践环节,创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师教育课程,增加教师教育课程(含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学时学分数,由原来的18个必修学分增加到35个必修学分、6个选修学分,突显“教师教育”特色。
(4)积极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学期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我校人才培养方案。
(三)校地合作推行“双培计划”,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地方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在教育部倡导下,师范生实习支教越来越成为高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兴奋点。我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2007年5月与乐山市教育局合作,推出教师教育“双培计划”并开始实施。“双培计划”是以教师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置换农村学校教师参加素质能力提高培训,既解决我市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迫切问题,又让学生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双培计划”定位为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相沟通、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相衔接的双向育人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地方和学校、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双赢,共同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地方高师院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第一批100名学生的顶岗实习和100名置换农村教师培训已圆满结束,第二批200名学生与教师的“双培计划”也已安排落实。从“双培计划”首轮实施的情况看,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如经费筹措及其长效保障的机制问题,“双培计划”的整体设计和管理体制的完善问题,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更紧密衔接问题,农村学校教师与城市学校教师的“一对一”结合问题,个别师范生害怕吃苦和自信心不足的问题等等,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和完善。《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等媒体对我校的“双培计划”予以大力报道和高度评价。
三、加大专业、课程两大基本建设,做好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专业、课程建设是直接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落实学校办学定位,抓好专业建设与管理。经过8年的发展与建设,学校在原有22个专科专业的基础上,已发展到35个本科专业,29个专科专业,形成了文学、理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为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多科性教学型大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具有相对优势的专业开始初步形成(如:旅游管理、化学专业、英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新办专业的教学基本条件逐步改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我校的化学专业被评选为2007年省级特色专业,外语专业被批准为2007年特色建设项目,旅游管理专业被评为2008年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数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茅。
二是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升本以来,我们就着手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特别是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我们于2004年就组织召开了以“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教学工作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课程建设的发展规划与管理措施。设立了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成立了“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和“学科教学论教研室”(挂靠教务处),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研究。经过这几年的建设,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6门,校级精品课程66门。省级数精品课程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茅。
四、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狠抓实践教学环节
从师专时代开始,学校就一直把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来抓,升本以后,学校将“实践能力强”作为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特色,因此,我们更加重视提高实习实训质量的办法和途径的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工作特色。
一是创新模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根据“以教师教育为本”和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办学定位,创新模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自2004年开始,我们每年组织举办中小学校长和实习指导教师参加的“基础教育论坛”,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就基础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做专场学术报告,深受基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欢迎。还通过与基地学校联办《基础教育论坛》学术刊物,共同进行基础教育研究。一年一度的“基础教育论坛”和刊物《基础教育论坛》,促进了学校对基础教育的研究,密切了与基地学校的联系,使师范实习基地得到稳固发展。这一模式使我校师范生实习基地数量明显提高,质量明显改善,同时也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誉。目前,已有稳定的师范实习基地115所(其中国重10所、省重15所),完全能满足学生集中实习的需要。
在加强师范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非师范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我校依托乐山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挂靠我校),举办“企业家论坛”,加强与中小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目前已建立稳固、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7个。
二是在教育实习管理方面,我们做了一些颇有新意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学生实习之前实行校内试讲试教制度;挑选一部分专业知识过硬、教学技能过硬的师范生,经过综合培训后,安排到国重、省重实习的校、系实习小分队制度;安排由学科教学论教师分组到实习学校巡回进行实习指导的实习巡回指导制度;等等。学生的实习收效显着,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和欢迎。
三是召开实践教学主题教学工作会,强化实践教学工作。2007年学校召开了以“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的教学工作会,出台了《乐山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意见》等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我校实践教学体系和制度设计。
五、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发挥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