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阅读过这样一段话语:“帮助似一泓甘醇的泉涌,滋润人心,留下不可拭去的足迹。帮助似一轮璀璨的圆月,照亮灵魂,留下不可隐藏的光亮。”诚然,帮助别人予人方便,也能照亮自己的内心。这一点体现在团队中,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在抱怨人际关系太过复杂,知己难寻。然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我们平日里考虑自己的时候太多,而为别人考虑的时候太少,或是几乎没有。换言之,先舍才会有得,都不懂得去帮助别人,别人又怎么会在你陷入困境时拉你一把?
再者,很多时候,人际关系的纠纷,大都与利益直接有关。面对纠纷,我们不能总是抱怨别人如何如何不对,而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自身,是不是考虑过别人的利益。其实,换个角度去想,先给别人一些利益,我们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有的时候,帮助别人只是举手之劳,但却能因此得到意外的机会和收获。
生命本来就是这样,你赠予大地一杯清水,或许得到的就是一眼清泉。所以,不论是生活也好,工作也罢,抑或是生意场上,都要懂得这个道理。正所谓: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纵观历史,齐桓公宽恕当年的一箭之仇,重用管仲为相,最终成为一代霸主;李世民宽恕直言进谏的魏征,创“贞观之治”流芳百年等。这些历史无意不是证明了这一点。
有着“汉园诗人”美称的卞之琳,曾在《断章》中这样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楼上的别人,桥上的你,天上的明月,无论缺少任何一方,都不会是一幅完整的图画。
多么优美的诗句,我们在感叹的同时,也应该从中悟出些真谛!那就是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快乐,因为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快乐带给别人,这样,别人也就会将他们的快乐带给我们自己,而我们将会得到双倍的快乐。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这是一个邻居闲聊时告诉我的。
在我居住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个盲人,看上去应该有六十岁左右了。他有一对儿女,儿子已经结婚,女儿似乎不在这个城市。但是儿子和儿媳都很忙,总是叮嘱他不要一个人出去。但他总是不听,每次都会偷偷溜出来。
我们住的小区,不是很高,所以没有电梯。因此,每次上下楼都得走楼梯,这对于一个盲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可以想象,闭着眼睛下楼,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以前我只在小区里边见到过他,但从没在楼道上碰到过。但是和我一起合租的朋友遇到过很多次,当他告诉我之后,我都不敢想象,楼道里那么黑(楼道里没有开窗),要是不注意碰上了,那多尴尬!朋友却告诉我说:“不会!他每次都会先将灯打开,然后再一步一步往下摸索着走。”
“他又看不到,为什么还要开灯呢?”我很不解。
“开始我也不知道,不过后来我问了他一次,让我感触良多。”朋友说的有板有眼。于是,他就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那天,朋友下班回家,大概是六点左右。在上楼的过程中,朋友再次碰到了下楼的老人,出于好奇,便关心道:“大爷,您……您为什么要开灯呢?我是说……”朋友没说完,因为他知道说人家瞎了是不礼貌的。
“呵呵,你想问的是,我连看都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开灯?”老人很和蔼地说道,这让朋友有点意外,原来老人看得很开,从不计较。
“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老人继续解释道。
“开灯能给您带来什么方便?”朋友继续追问。
“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得清楚些,就不会把我撞倒了,我也不会成为别人的阻碍,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老人笑着说道。
“哦,您真伟大!”朋友笑着将老人送下了楼道。
“有些时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不是有句话叫作‘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吗?”老人戴上墨镜,回首笑了笑:“谢谢你啊,年轻人!”
诚如老人所说,自己虽然看不到光,但别人可以。开灯不仅为别人照亮上楼的阶梯,也为自己不被别人撞倒带来了方便。同样,倘若我们能以一颗博爱的心,去对待他人,他人感激我们的同时,也会回赠给我们同等的爱;当我们微笑着面对世界时,整个世界都会对我们微笑。
美国著名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诚然,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同样,中国人认为,舍其实也就是得。一般而言,给,就是一种舍,我们在“给”别人的时候,就是在“舍”自己的某些东西,如时间、精力、关怀、财物等。而这些“舍”,同样会使我们得到。我们再给予别人帮助的同时,自己也会有所收获。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地存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也都会有陷入困境,或是遇到自己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向别人求助,如果我们能得到别人帮助,那么我们就会心存感激,希望他日自己也可以为别人做些事情。那么,用上面文章说到的“同理心”来看,当我们帮助别人时,别人也会心存感激,希望他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们。
帮助,其实就像一种香水,它洒在别人身上的时候,也会洒落几滴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我们自己闻到的,同样是扑面而来的芬香,这种芬香就是快乐。当然,帮助也得分时候、分情况,否则就会变成“烂好人”。换言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这一点,在职场团队中最容易出现,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小李是G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他最近很苦恼,甚至都想向主管申请辞职了。而原因,居然就是因为帮助别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小李是一个非常热心肠的人,他总是喜欢帮助别人;尤其喜欢在闲暇时做一些琐事,他认为这才叫有意义的生活。一开始的时候,同事们都对小李这种行为赞赏有加,小李每次下班总是最后一名走,总是会将垃圾收拾到一起,然后带到楼下的垃圾站。而每天一上班,总会先将办公区域打扫一遍。每次帮助同事,同事们都会真诚地说上一句“谢谢!”小李对此更是乐此不疲。
但慢慢地,同事们竟然有了依赖的心理。有一天,一位同事在吃中饭的时候,不小心将盒饭弄翻掉在了地上。这时候,旁边的同事都调侃他,吃不上了吧,有说有笑。同事很尴尬,就打算起身去找扫把来打扫干净。没想到旁边的同事却说:“做什么!你急什么,小李会来弄的!”
不仅如此,周围的几个同事都附和着说道:“就是!就是!”小李本来已经想帮忙打扫了,可听到这些话语后,心都凉了半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难道是宝洁的?但这些话只在小李的脑袋里闪过。
同事们俨然已经习惯了小李的“无偿帮助”,并将其视为小李应尽的一种义务。这让小李十分想不通,但小李还是忍气吞声地咽下了这口气,继续做着“好人”。但几天后的一件事,却彻底伤透了小李的心。
公司新来了一位同事,因为对业务不熟悉,刚来三天就被主管训了一顿。这时候,小李主动上前帮助新同事解决问题,并教给他一些怎样处理好业务的方法。新同事对小李甚是感谢,其他的老同事就在后面嘀咕:“烂好人,真会装!”小李听到这些话之后,终于忍不住爆发了,“你们怎么能这样?帮助别人有什么不对的?我怎么就是烂好人了?”
“别装了,赶紧把垃圾倒了吧,烂好人!”一位同事居然指着面前的垃圾讽刺道。
“我不会再管了,以后你们的垃圾自己倒!”小李气得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你看你看,还说自己帮助别人,这下怎么又不帮了呢!就是典型的烂好人,虚伪!”
……
帮助别人,也要讲究度。就好比上述案例中的小李,他的帮助不但没能得到同事们的欣赏,反而慢慢受到同事们的讥讽。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帮助他人本身是无偿的,是不考虑回报的;但是帮助总有个对象,正所谓助善就愈善,助恶就愈恶。一旦帮助的对象没什么“素养”,或者说根本就不值得帮助,这时候就不是乐于助人,而是自讨苦吃!更会被人讥讽为“烂好人”。
事实上,不少职场新人都会有这样的苦衷:随时示人以微笑,别人却认为这是没个性和不自信的表现;对工作中的同事有求必应,必然会出现某一次因为能力不够或是其他什么缘由“应”不了,这时候同事就觉得你不够意思;同事反复多次地向你借钱,但同时慢慢变得习以为常,没钱了就找你,甚至还钱的时候连句谢谢都没有;工作场所,或是办公室里,永远只有你不时地操练扫把和拖把,大家把你当成兼职的清洁工,坦然享受你带来的整洁干净,心里却丝毫不记你的好……
诸如上述种种情况,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就出在你的身上。就因为你在同事眼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好人”。所以,一定要正视这种习惯性的“帮助”。你对别人的帮助,已经变成了别人眼中的习以为常,这时候,就必须学会拒绝,学会说“NO”!
当然,和同事之间搞好关系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但这要视情况而定,或者说要看你和同事之间的“好关系”,究竟是靠什么来维持的,他们对你的“好感”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如果原因只是你是一个很好“使唤”的同事,能够为他们减轻很多负担,甚至成了他们犯错时、逃避问题时的“牺牲品”,显然,这样的“好关系”一点也不值得庆幸。
尤其作为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一定要要记住,同事和朋友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不能公私不分。和同事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在办公室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当然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得一味地牵强附会。说白了,在对待同事间的关系时,最好不要不要像上例中的小李一样,被人们讥讽为“烂好人”。
“烂好人”只是在不断满足那些不懂得知足人的贪欲和控制欲,继而习以为常,慢慢演变成指挥你的习惯;同时,还把指挥你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当你觉得这样不对时,他们并不会认识到自己做得太过分,反而会很纳闷你为什么不听话了。可以很不客气地说,“烂好人”这样做的后果,是没有一点自尊的表现;另外你也没有一点空间和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因为你一直都在帮别人“打杂”,也因而丧失了很多提升自己的机会。
换句话说,帮助他人也是讲原则的。聪明的人做了好事,帮了别人,别人会心存感激,“烂好人”做了好事,帮了别人,别人还会骂。这真的是做了好事吗?不尽然!聪明的人帮助了别人,别人会感谢他,所有人都会尊重他;而“烂好人”帮了别人,所有的人都会记恨他;聪明的人帮了别人,自己也会笑;“烂好人”帮了别人,自己都会哭……
总而言之,我们要明白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同时也要懂得学会去拒绝别人,要知道,你不可能通过帮别人办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成为别人的至交,或是获得晋升和提拔。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不及感觉总欠着点什么;而一旦过了,就会物极必反、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