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自然不会因为魏忠贤说了赵南星几句好话便立即让他入阁,不过他疑心老魏与东林党人竟然靠到了一起,是他穿越而来的蝴蝶效应,倘若真是如此,那么他自己那点微薄的历史知识,会不会在这儿毫无作用?打算用魏忠贤牵制东林党人的计划会不会落空?
不行,这样可不是个办法,让魏忠贤提督东厂,暗中监视各种力量,但朱由校现在觉得,如果不用些人来监视住魏忠贤,恐怕也是不行,万一这家伙真的成了历史上的九千岁,可不就将自己这个万岁放到了火炉上了吗?
正琢磨着这个事情,曹化淳一路小跑着进了东暖阁,跪拜禀道:“皇上,皇上让奴才去查那茶铺李老爹的事,奴才已经探明白了,那李老爹家的三十几亩地,一个月前刚刚送给京城里的张举人,因而这李老爹才有闲工夫带着孙子逛茶铺。”
“什么?”朱由校一愣,竟然有这等事情,“将自己家的三十几亩地送给了张举人,他倒有了闲工夫?”不是说这年头土地兼并严重,土地都被人拿走的李老爹,居然悠闲起来,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曹化淳却奇怪地道:“皇上难道不知道我朝有功名之人,不用缴纳赋税,而且还免除徭役的吗?李老爹家的三十几亩地,可不是白白送给这张举人的,这些田地挂到了张举人的名下,便不用缴纳赋税,因而只需要给张举人赋税一半的粮米,就能够应付过去,这也是那李老爹如今还能够闲下来的原因。”
“太祖爷宅心仁厚,为了让那些读书人能够专心念圣贤书,不必为生计发愁,因而他们一旦考取功名,有田地的不用缴纳赋税,无田地的朝廷还要分发几十亩免税的田地给他们,谁想到一些刁民,便将自己的田地挂到了那些有了功名的举子身上,来逃避赋税!”曹化淳继续说道。
朱由校突然想起《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老范原本穷得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发榜的那天老娘都差点饿得眼睛看不见,只得让老范抱着家里唯一的一只鸡去换点米,但喜报传来,老范变成了“范老爷”,一下子送米送肉送银子乃至于送房子的人接踵而至,“范老爷”那饿得快死的老娘,也摇身一变,变成了“老夫人”,原来是得益于大明朝的这个规章制度!
难怪开国两百多年来,开荒的土地是越来越多,缴纳的赋税也呈减少趋势,原来是上有政策,他们下有对策!朱由校冷笑道:“朕还打算等商税矿税收得多了,便逐步减免田税,想不到这帮刁民,居然快提前减免尽了!”
“皇上,”曹化淳赶紧应和道,“可万不能给这些刁民钻空子!”
朱由校点点头,但心中也是明了,这样的事情如何去查?那些有功名在身的人,肯定会拿出合法的田契地契来应付,谁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倘若来硬的,又会使朝廷在民众之中威信扫地!若绕过朝廷,让东厂锦衣卫的人去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更会使民怨沸腾——东厂的名声,一向是又臭又烂。
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让有功名在身的那些读书人,也要依法缴纳赋税,什么祖宗成法,什么祖制典章,都滚他的蛋,大明开国的时候,还能够应付得起一些读书人,但时至今日,有功名的读书人比比皆是,而且每个人身后都挂上若干人的田亩,这样下去,那还得了?
只是,尽管自己有这样的雄心,只怕让读书人也缴纳赋税,满朝的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便没有一个人愿意了,与满朝官员对抗下去,不知道还能不能以胜利收场——一旦失利,日后再与他们争起来,便没有多大的胜算了。因而,推行的各项改制,必须有必胜的把握才能够去推行,否则只会使天启朝重蹈万历朝的覆辙,皇权处处受制于外廷,一个争国本就闹腾了几十年,闹腾得万历皇帝躲进深宫不再出来,对言官们放肆之极的痛骂,也只能是留中不发!
朝中官员,一个个对军国大事没有多大的本事,骂起人来,简直就是杀人不见血!
朱由校想着这些事情就生气,但千头万绪,急也急不得,只能找个机会,找准源头,然后抽丝剥茧,将这些顽疾一个个地解决掉。
“皇上,孙承宗大学士求见。”一个小黄门进来,禀报道。
朱由校赶紧道:“快宣!”
孙承宗一进来,还没有来得及叩头行礼,朱由校便迎了上去:“孙先生来得正好,朕正准备去找先生。”
“不知皇上有何要事。”孙承宗微微一愣,但还是赶紧回道。
朱由校心中暗想,自己私自出宫一事不能让孙承宗知道,因而编造道:“朕听魏忠贤说,他的一个手下交代,京师中有个宜兴举人叫做卢象升的,虽然前番春闱不中,但却是胸怀韬略,朕寻思如今是朝廷用人之际,兵部可有适合的差事,让这卢象升去做。”
孙承宗摇摇头:“皇上,官位乃是朝廷公器,岂可随意滥赏私人?”
“可这卢象升确有过人之处,颇晓兵事,为不可多得之人才,若让其再等两年,岂不可惜?”朱由校急了。
孙承宗琢磨了一下,道:“皇上,若皇上以为此人知兵可用,那容臣检核之后,再做计较如何?”
朱由校也只好点点头:“也罢,一切就依孙先生,明日朕让曹化淳带他去先生府上,先生尽管对其加以盘查,若确有真才,用之不迟,若是名不副实,朕再重责魏忠贤。”
孙承宗行礼道:“臣领旨,不过臣今日所来,却是为了另一件要事。”
“孙先生尽管道来。”
孙承宗犹豫了一下,还是禀报道:“皇上派出矿监一事,朝廷上下已经尽知,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已经联名上奏疏,请求皇上收回成命,眼下据臣所知,六部之中,除礼部与兵部外,其余四部尚书、侍郎均已上疏,内阁中叶阁老也打算拟票,请皇上收回成命!臣若预料不错,司礼监王公公很快就会将这些奏疏送到御前,望皇上定夺。”
重开了矿监,果然是激起朝中各部各院各科各道的公愤,几乎满朝官员都打算要上奏疏了,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场较量,迟早都会要来的,早来一步,比晚来一步可要好一些,大明王朝眼下还没有到腐烂得无法支撑的地步,尽早将这些顽疾解决掉,才能够使一个病人长出新的肌体来,才能够继续焕发勃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