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一进教室,全班几十双眼睛就会聚焦到老师身上,老师的穿着打扮实际上对学生也是一种教育。因此,老师上课时,对服装、发型和饰物全要特别注意,要和教师的身份相称。教师的打扮要朴素、自然、大方、要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个别老师的奇装异服、浓妆艳抹、披金戴银或不修边幅都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对学生的德育不利,也会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并影响课堂效率。
5.斗气不如斗智
学生顶撞老师,这是让老师最为恼火的事情。其实,在课堂上本来有很多事情并不至于闹得不可开交,但是只要学生一顶嘴,教师就觉得自己“威信”受到了挑战,随即和学生的一场大战就拉开了帷幕。
而一个优秀的老师是善于处理课堂问题的。
案例精选
[描述]
数学课上,老师正讲得津津有味,忽然瞅见尹彪和刘富强在窃窃私语。顿时老师怒火中烧,板着脸大声训道:“不想听课就滚出去!”谁知这尹彪却气呼呼地顶嘴:“滚就滚,老子早就不想读了!”当时,全班五十四名学生的目光齐刷刷地盯着尹彪,有的担忧,有的幸灾乐祸。数学老师在众生面前因为此“侮辱”一下子火冒三丈,立马对尹彪进行了呵斥加脚踢的惩罚教育,并反复重申“以后不准再上数学课。”
我在楼递上碰见了流着泪提着书包正要回家的尹彪,忙问是什么原因,气鼓鼓的尹彪不肯讲一个字。我连忙拉着他的手说:“走,到老师办公室去坐一坐。”他磨蹭着跟我来到办公室,我一边拿纸巾为他擦眼泪,一边问:“能告诉老师今天是怎么回事吗?”他却哭得更伤心了,半天才迸出一句话:“她叫我滚,还打人!”我继续开导他说:“这些都是老师的错,好好想想,自己有错没有?”尹彪沉默了,眼睛盯在一边,只是抽泣,不再开口。我问他:“你信任我吗?”他点点头。“先冷静一下,再从挨批评前一分钟说起,让我帮你评判评判。”好几分钟后,他道出了自己的过错,上课摆龙门阵,说脏话。
我诚恳地谈出了自己的观点:A.作为学生尊重老师是起码做人的常识。如果老师言行过分,应以合适的态度进行交流,而不能当场顶撞。B.不能将老师的气话当真话,因此厌学:逃学是最不划算的愚蠢行为。C.知错并能主动改正是好学生。通过沟通,尹彪表示愿意道歉,正好数学老师下课回办公室来。只听她说:“尹彪,你成绩差,老师并不怪你,可你不听课,我很生气!”尹彪走过去诚恳地说:“老师,我错了!”数学老师说:“刚才老师也有错!”听到这些,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心理脆弱,情绪波动的学生。教师也有过被一些芝麻大小的事情推到怒火中烧的感受。但是吼叫后,教师的恶劣情绪或许得到了些释放,可教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师生感情因此出现裂痕,所以,当学生有过错时,老师可以通过转换话题、自我暗示等方式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切忌成为学生情绪变化的奴隶,力求“热”问题“冷处理”,尽量避免师生之间的争吵,让其冲动趋于平缓。
随着现代观念的转变,教育已经提倡对学生要有宽容之心。教师为了所谓的“威信”而对学生进行呵斥甚至施与拳脚,这种粗暴的处理效果不佳,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还在成长,他们没有步入社会,他们难免会出错,教师要用宽容之心善待出错的学生,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才能在教与学中获得“双赢。”
案例精选
[描述]
担任财会(二)班班主任期间,我班中就曾出现学生顶撞老师的事件。记得有一次,班长跑来找我,他说在会计课上我班的陈丽与老师发生冲突,闹得非常僵。原来课堂上做作业,老师事先强调过不准看书,独立完成,陈丽却把书拿出来抄。老师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通。陈丽不但不接受,反而跟老师顶嘴,老师一气之下,把她的本子撕得粉碎,以致矛盾激化,课堂无法进行下去。
显然,这位老师在遇到麻烦时,有些激动,没有考虑用更合理、更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用尖锐的语言和过激的行动去指责和批评学生。虽然自己的情绪得到了发泄,但就解决问题而言是无济于事的。
于是,我首先和会计老师交换了意见,会计老师也感到自己那天做得过分了,现在陈丽与他有较强的对立情绪,课堂上经常与他对着干,他也非常担心陈丽从此失去对会计学习的积极性,也担心与之再发生冲突,自己也尴尬。但碍于“师道尊严”,又看到陈丽爱理不理的样子,心中的气消不了,就一直没有和陈丽沟通。听了这位老师的想法,我真诚地谈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不能及时改善他与陈丽的关系,不仅影响她的学习,也会在她心里留下阴影。
然后,我又找到陈丽谈心,真诚地谈了自己的观点:A.自己有错在先,当老师发现时应该主动承认错误,请老师原谅,收起课本;B.作为学生尊重老师是起码的做人常识,如果觉得老师有什么不对,应该以合适的态度进行交流;C.应该换位思考一下,理解老师的辛劳和良苦用心,老师的出发点还是为你好,关心你的学习,只是方法有点不恰当;D.人的一生中,在与人交往时,经常会碰到一些不公正的事情,每个人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这些委屈。通过交流,陈丽同学感触很深,理解了老师,并表示愿意向老师道歉。会计老师也主动亲近她,承认自己的态度不好,向她表示歉意。就这样,陈丽同学与会计老师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点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其实人人都渴望被尊重,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不仅渴望得到家长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素质教育在美国》一文中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初中一年级的中学生擅长中国画艺,因而对美国教师的西洋画要求不大接受,甚至在课堂上反驳老师的意见,他的期中考试画也因此被判为C等。但这位具有硕士学位的老师在了解到这位新来的中国孩子是按照中画法进行创作时,欣然将C改为A,并将这幅作品送进了美展厅。这位老师的大度让人肃然起敬,她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与艺术的双重尊重。
可见,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换一种方式,用宽容、帮助、关怀、鼓励去代替抱怨、训斥、讽刺、惩罚,或许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效果会更好。教学规律告诉我们,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老师爱心的理解,可以有效地避免师生冲突,有效地预防学生顶撞行为的发生。
但是上面的案例中所讲到的顶撞只是“偶然的”还有许多是“蓄意的”,有的更是对教师人格进行了侮辱,当教师面对这些“蓄意式”的顶撞时,该如何去做呢?
分辨蓄意还是偶然很简单,只要看孩子的表情即可。临时的顶撞是突然的愤怒造成的,他可能涨红着脸,类似一种失控的状态。而蓄谋的顶撞因为学生早有准备,他的表情相对要镇定,回答教师的问题比较从容,脸上有时还会写着挑衅和得意。
如果觉得学生是蓄意顶撞,除非是教师能力很强、威信很高,否则千万不要硬顶。因为这种学生是有准备的,而且多半比较强悍、有一定辩论能力。唇枪舌剑之间,如果说不过学生,或者被学生抓住漏洞驳得哑口无言,那是很失威信的。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说:“如果你对我有意见,我们课下再谈,好吗?我一定认真倾听你的意见”。还有就是既然说了,下课就一定要找他谈。这种学生是不会轻易改变态度的,他们确实对老师有意见。这时候,老师要很真诚地和学生对话。对学生的看法,该接受的接受,该解释的解释,该反驳的反驳,采取完全实事求是的态度。
许多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说,只要教师和学生能平等对话,即使不能统一看法,学生也会钦佩教师的胸怀和态度。教师的威信不会降低,反而会提高。有的教师用威信将学生压下去,但这只是暂时的解决了问题。课下还是需要找学生诚恳地谈谈。如果教师说话尖刻,学生就会对你心存怨恨,你下课再找他谈的时候,会很不乐意。
当面对全体的顶撞时,千万不要一味硬顶,那样会伤众,以后工作就不好做了。教师可以找代表,倾听他的意见。
学生顶撞老师,有时主要责任在教师,有时主要责任在学生,但教师先要反思自己。若责任在自己,就要给学生一个说法,知道错误却不知去认错,这样最容易丧失威信。
当教师遭受人格侮辱时,一定要严肃对待。不可以当时大发脾气,事后又不了了之。应坚决处理,至少要他在公开场合道歉,严重的要给纪律处分。此风不可长。
一位化学教师在讲“分解反应”时说:“现在我们往器皿里加水……”这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喊道:“老师,能不能往里面加排骨汤?”全班顿时哄堂大笑。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教师很冷静。他说“请大家先不要笑,其实这个问题问得恰到好处。”这时,全班立即静了下来。接着,他严肃地说“为什么呢?我们认真想一想,往盐酸里加点排骨汤可以不可以呢?显然不行,因为排骨汤里有杂质,会影响化学实验的精确度……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是因为他提醒我们,化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教师停了一会儿继续说:“当然,这个问题问得也不好,这一问,同学们的思路全给引开了。我希望以后同学们有问题先要考虑一下,是不是会影响课堂,影响他人……”
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提出能不能往器皿里加排骨汤的问题,其目的很可能是嘲笑大家,卖弄自己。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教师没有大声训斥学生,狠批一顿,让学生来个当面下不去,而是首先肯定他的问题提得好,因势利导,表现了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立足于让学生从内心受到教育。
总之,学生顶撞教师的事件在课堂上和校园里并不少见,关键是教师要勇敢面对,沉着应对,做到“有理有节有情”,用智慧和爱心去化解顶撞。
6.用你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许多教育家在谈到课堂教学艺术的时候都谈到激情,因为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嘘声渴望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并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有激情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高效的课堂需要师生焕发生命的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赞可夫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因此,激情的课堂更需要教师拥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灵。
一堂好课的基础是教师的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够加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动力。而这种激情有利于教师把知识燃烧,燃烧的过程既是感染自己,也是感染学生。所以,只有教师充满激情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不断涌动,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才能让生命之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营造课堂教学激情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应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一位教师上课,每每上到动情的地方就手舞足蹈,用肢体语言来补充着传授的知识,好像一支有着旋律的舞蹈,自己就是主角,而底下的观众——学生也跟着目不转睛,生怕漏掉一个细小的环节,而学生们总是能从她的眼睛里看到闪烁着的光芒,在她深邃的眼神中看到的是一片知识的海洋。
这位老师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满激情和诗意,每节课都要教会学生一些东西。这样才会取得在教育事业中的胜利。
案例精选
[描述]
新学期开始时,某重点高中的两名老师却接到了学校的转岗通知:由教书岗位转到图书馆和工会做后勤。这是一中自上学期实行学生为老师打分制度以来,首批因学生打分太低而调离岗位的老师。
上学期期末,该高中推出学生为老师打分的制度,学生会给每位科任老师打分,最后,两名分别教物理和英语的初中女老师分数不及格。这两位老师都是有了20多年经验的老教师,多次在比赛上获奖,但是为何在学生心中不及格呢?
原来,在学生的考评卷上写着:“老师上课没激情,有时候上课铃声响了还不来,教课不通俗易懂……”为了核实真实性,校长还找来了部分学生了解,学生们都觉得老师是个好老师,但就是教书的内容让他们很难理解。
相对来说,年轻的教师基本上没有很低的分数。学生们对这些年轻老师的评语是:充满活力,上课有激情,学生能在课堂上轻松地学到知识。
下面是一位语文老师讲授《题临安邸》课文的情景。他在引导学生疏通诗意后,把重点放在了感悟诗情上。他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老师:有没有注意第二个句子──“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个什么句子?
学生:问句。
老师:谁问谁?
学生:是作者在问南宋统治者。
老师:你觉得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啊?
学生:有些愤怒。
老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问他们?
学生(有些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
老师:现在,请你指着那些统治者的鼻子,你怎么问他们?
学生(愤怒程度有所提高):──西湖歌舞几时休?
老师:是啊,老百姓们正过着苦难的生活,他们却在那儿花天酒地,寻欢作乐。现在,那个昏庸的南宋皇帝就站在你的眼前,你正指着他的鼻子,你怎么问?
学生(越来越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
老师: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这些南宋的统治者。
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读得有声有色,听课的老师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学生一句句读,一遍遍读,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感悟到了那份浓浓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学会了,理解了,而且在课堂上就能完成背诵的任务,还要在课下单独加工吗?李镇西老师曾说过:“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点评]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平和宁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香,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如果说你是奔腾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暴雨,沁人心脾——适宜禾苗成熟。因此,只要热爱孩子,你那平静平和的内心定会蕴藏着含蓄的激情——你同样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有人情味,会更细心、耐心……所有这些,为课堂气氛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