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春为此感动。老头子的欣慰和满足感就以这种方式传达给了跃马征战的将帅,使对方激情冲荡。这种传达再权威不过地证明着一种事实:厂子重新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人心正以同一节拍跳动在一个共同的点上。
这是“机缘”也是机遇。翟永春给自己增强信心:认准了,捕捉到了机遇,就得紧紧抓住不放,义无反顾。
主人翁精神一旦溶入生产经营中,就会变成收获,变成财富。硫酸车间生产曾一度不景气,承包经营以后的第一年,一下子创造了全年没有人为灭炉事故的先例,班产达15吨,日产达46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曾为分厂的经济效益上台阶立过汗马功劳的磷肥车间,不负众望,生产稳定,职工的积极性始终保持高昂状态,发挥了红旗车间、龙头车间的领航作用。他们每班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车间主任赵万成、副主任王守林、徐永利长期连轴巡回指挥在生产一线,把车间当成自己的家。他们说:“有翟头掌舵,我们不会迷失航向,为厂子运航,这一百来斤搭上了!”
复合肥车间销售旺季原料供不上,车间主任王富强一边急得抓耳挠腮,晚上躺在床上也在心里划道道,一边率领他那一帮子人,将原料场地、墙角旮旯残存的料清扫了个一干二净,才避免了停机空炉,硬是把缺憾挡在了自己车间的门外,实现了备料、生产两不误。
磷肥分厂这个大家庭是迷人的,农垦人在这里体感到了那种久违了的相濡以沫的温馨滋味,风风雨雨中,他们向她走来了,责任感像潮水一样涌动在他们的胸膛里。
厂子有难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放弃过她,负疚的心是沉重的,那种切肤般的痛,永远也忘记不了。当厂子再次出现险风恶浪,面临停产的严重时刻,他们显得是那样自若,表现出农垦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征服困难的巨大能量。
1994年初夏,挑战悄然降临。
对于磷肥分厂来说,那个与以往没有半点不同的美丽的初夏,既是他们所盼望快点到来的,同时又是令厂里员工头皮发紧的季节。销肥的大好时机,可硫酸车间的设备亟待检修。
那是一个礼拜天的午后,天气闷热异常,塞上的暑热提前到来了。
磷肥分厂的厂部会议室座无虚席。由翟厂长召集的各班组以上民主议事会正在就厂子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进行激烈的讨论——
“我们不能再磨洋工了,这样坐等下去,销肥旺季一过,一切就都完了,我们喝西北风去?”
“是啊,我们好不容易熬过了体制转变的阵痛,机遇一路为我们亮起绿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若是丢了机遇,后悔就来不及啦!”
“翟头,你发话定主意吧,要不,我们只好另找出路了,老婆孩子还等饭吃呢!”
……
七嘴八舌各述已见之间,只听“咚”地一声响,举座一惊。只见翟厂长重重地将茶杯往桌上一放,“呼”地站起来,脸涨得通红,显然激动异常。稳了稳神,他缓着语气说道:
“抓住机遇,我何尝不想抓住机遇甩开膀子跟大伙儿大干一场呐!不瞒大家说,当初老局长点我的将,这里头一定程度上有我毛遂自荐的成分。我给他立过军令状,我说我一年不能使分厂效益翻番,你撤我的职,风险押金一分不要,再扣我一年工资。我放炮背包袱为的啥?我知道,大伙儿信得过我,可目前面临的困难谁都清楚,设备的更新换代,咱根本就没有那个底气。这些天,我一直在琢磨,按一般情况要修完这些设备,得25天左右,我们没有保证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检修完,不,不是检修,是抢修。如果没有保证,还不如维持现状。大伙儿下去再估摸估摸,明天再开个碰头会,最后再确定。”
其实,翟永春决心已定:修,必须修,马上抢修。要我坐等观望,把机遇和大好时光留给别人?要知道全区几十家大小磷肥厂都在等待,竞争何其严酷,必须奋争,才能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数天以后的6月13日,紧张的抢修战打响。
那是一次真正检验人的意志和潜力的硬杖。翟永春亲自坐阵指挥。车间如一口滚烫的火锅,可工人们各就各位,像一枚枚螺丝钉纹丝不动地咬在自己的位置上。
抢修硫酸水箱,面对的是温度高达摄氏200度到300度的高温庞然大物,并且得深入箱内作业。工人们身上穿了棉衣,再浇上水一头扎进去,在旁的人心里便一抖。他们就这样轮流上阵,可棉衣还是烧出了一眼一眼的黑洞洞,就像一眼眼醒目而可怕的弹痕。脚被烫坏了,袜子沾在上边脱不下。直到抢修完,前后持续近20个小时……
这就是磷肥分厂的工人、新时代的农垦化肥人的形象。什么是奉献?这就是奉献!
当年王进喜面对我国贫油的现状说:“就是再苦再累,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当他率领大庆石油工人终于把地球钻了个黑窟窿时,不知有过何种感想。我们的翟永春这位坚强的汉子,面对此情此景,他哭了。泪水和着汗水一起簌簌地往下淌……
抢修进行过半时,翟永春带着眷恋的目光,跑原料去了青海。
7月1日这天,厂部和妻子先后打来长途传呼。他先以为是那边念他身在异地,在庆祝党的生日时借机向他问候的。孰料那边传过消息,说就在当日,抢修任务圆满完成,且已开机正常运作。
他听完大喜。屈指一算,抢修仅用了18天时间。
“棒啊,真是太棒了!拿酒来……”
惹得身边和他一起吃饭的人一阵大笑。
他说:“笑什么?我们的抢修任务提前完成,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恰逢党的生日,真是双喜临门,不该干杯?干!”
多么遥远而又美好的一次“干杯”啊!翟永春怎么也忘不了。他干得通快淋漓,直到两位同行搀着他回到住所。
“抢修”事件让翟永春动心动情地重新体察了一次民情。他认为自己对当代农垦人认识得还不够深刻,他们身上所闪耀出的光华、蕴藏的巨大精神能量与他们的生存状态之间的反差常常令他不安。
为政重在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翟永春有个颇有人情味的“六访”原则,即“职工生病住院必访,职工家庭发生纠纷必访,职工家中遭遇不幸必访,职工思想有了疙瘩必访,对特困户必访,职工进行小革小改小发明必访”。
他说:“威信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宣传呼不出来。”
那么,威信从哪里来?从思想情感的共鸣中来,从领导者对人的通透中来。
四
宁可醉倒,也不耍狗熊。
这是翟永春的立人处世哲学。做人要做大写的人,为官之道,宁愿遇上暴风雨,也不朝低空飞翔。他以这样的信条树立自身的人格形象,同时也树立着他的整个企业的形象。
跨出农垦门,老树开新花。
“农垦”是老牌子,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并且能够游刃有余,“根植型”、“依赖顺从型”、“独立争取型”等观念形态都是行不通的。
“老牌”有老牌的优势,也有劣势,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变化,必须甩开包袱,轻装上阵,放开手脚大踏步向前走。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磷肥分厂提得最响的口号。质量是荣誉和效益的保证,更是企业的生命。化肥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土地和粮食的收成上,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不得有一丝半点马虎。磷肥分厂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与他们的质量意识直接相关。
走出农垦,使农垦磷肥丰腴更广大的贫瘠的土地,是翟永春梦寐以求的。
为了扩大营销面,打开市场,只要没有实在脱不开身的事情缠身,他就上路。
有人开玩笑说翟永春屁股底下装着弹簧,这话有道理。他坐不住,竞争使他无法安坐。为了多开辟几条销售通道,为了把老客户留住,不让他们有二心。也为了厂子里那些无怨无悔于工作的职工每月能多领几个工资,他不能不去奔波啊!
到外边联系业务,客户就是上帝。你得敬人家,甚至要学会死皮癞脸地磨,得会说好话,得把对方说服,把一河水淌通。
事情办成了,货也及时运到,完了你得不急不躁地等待货款。等待是痛苦的,更要命的是资金等着周转派用场,等下去就意味着失去机遇,负出代价。好在翟永春是O型血,善交际,擅长此道,加上他不怕劳累,磨功好。业务上受挫的情况就很少发生。
他有“三活”,即订货方式灵活,销售方法灵活,产品价格灵活。
还有一套很凑效的“冷热法”,功夫颇到家,又加上“以质保销”做后盾,就显得大方了。他经常往返于固原、彭阳、灵武、吴忠、盐池等地订货摧款,每处去的次数都不下十次,并且风雨无阻。
长期在外跑,与那里的同志都成了朋友。彭阳是老客户,合作关系一直稳定而健康,每次去,除了办业务,还走访用户,了解肥料的质量反映,接触当地的领导。该县管农业的副县长韩怀敏是个实干家,农业通,对化肥领域的脉搏摸得很透。他们接触过多次,对方对农垦磷肥的质量和售后服务表示信得过,很满意。
翟永春把销售对象的反映称作“上帝的回声”,能得到这样的“回声”,他觉得是他最大的欣慰和满足,因为他是带着真诚和祝福去的。
跑原料,南征北战,长途孤旅,更是吃尽苦头。上青海、内蒙,下云南、四川、陕西,由汽车到火车、飞机,天上地下跑来回。他说:“我是个长跑运动员,竞争对手是同行,跑慢了,就落下了。”
一次去新疆,整整一个星期的长途跋涉,有三分之一的路程又坐的汽车,三伏天入疆,人又是个胖子,可想那是一种什么滋味。一去一返大半月,肉掉了十几斤。回去,他对妻子说:“这回啊,我觅得一道减肥秘方!”妻子问是何方,他说:“三伏入疆呀!”
为产品上档次,争效益,翟永春不惜花力气。同样,为了树立企业形象,他也舍得花钱。
企业本身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可顾客不知道,宣传是一种心理攻势,让外界接受,同时也增强企业职工对自己产品的自信心。
翟永春的作法是:电台有声,报纸有字,电视上有自己的产品。同时利用墙体路标,大办“语录塔”,让自身的产品充分立体地再现出来,进入人们的视角。
自承包厂子以来,磷肥分厂通过宁夏经济广播电台开办《前进中的宁夏农垦》,其首篇专稿《翟永春“三把火”,搞活了一个企业》赢得一片盛赞,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翟永春将眼光盯得很远。他清醒地认识到,农资企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中央反复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这个大主题,这就是发展前景,是新的机遇,没有理由“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停滞不前”。他反复给干部职工讲解中央“两会”提出的“吃一、看二、拿三、储四”经营思想,让他们增强前途意识。
对农业的感情,翟永春是持久而发自内心的。有人曾问他最崇拜什么人,他脱口说:“毛主席,还有垦荒战士”。小时候跟父母从新疆无边的荒地走向宁夏农垦这块新的荒原,他幼小的心里就培育出一颗亲近农业、向往农业的种子。沿着农业凄怆而坑坑洼洼的古道慢慢走来,他的心里涨着无尽的苍凉。
有多少次,他怀着这种潜在的情愿,走向宁南山区。他觉得这时候的他不是个厂长,不是个商业人,而是个孩子,正为土地母亲胸脯显得如此干瘪而忧愁无比的孩子。他也不止一次地把局里的两位已年过六旬的农业工程师带上在那里的崎岖山路上颠簸,察看庄稼的长势,分析土壤的结构,询问农民的疾苦。
强烈的责任心使他感到: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成果、新产品层出不穷,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必须开发出新的产品。
1995年,他们利用国内外的先进科技成果,集中开发出了一批适应于宁夏的各种土壤、各种农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玉米、甜菜等专用系列肥料。他们和银川糖厂精诚合作联营,研制出了甜菜专用肥,低价卖给种甜菜的农民,使他们大受欢迎。
一个两万吨系列专用复合肥生产项目得到自治区计委的支持。冬春两季,农垦人派车拉上小麦高效专用复合肥免费白送给山区的农民,让他们试种。技术人员给农民们三番五次讲解“专用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电视上发通告,把售前售后服务做到了农民的家里。山区农民说:“农垦化肥人心里有咱农民,实在着呢!”
“实在”,这是发自山区农民口中最烫热最有分量的褒词,农垦化肥人情系土地,真诚所至,受之无愧!
自然,翟永春和他的农垦化肥人目前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作为老企业,他们的负担太重了,由于以前贷款太多,近年来,刚付出的贷款利息就达300多万元;离退休人员200多人,每年职工的福利费就是几十万……负担使他们每前行一步,都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要给厂子注入新的活力,何其难啊!
他们付出江河一般凝重的真情,也渴望社会能回报他们那怕小溪般的爱意。因为他们必须负重前行,责任要他们去迎接新的挑战,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农垦精神使他们有信心克服困难,披荆斩棘,继续前进。
相信农垦人在他们重新建立起的精神家园里,不会气馁,而是永远朝着土地,唱出他们发自内心的和谐优美的赞歌!
(原载《朔方》199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