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92000000001

第1章 京剧(1)

京剧是在清光朝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的戏曲剧种。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

清朝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咸丰以后,专重二簧。”其中所提二簧,即指包括西皮在内的皮簧戏。王梦生《梨园佳话》称:“徽调者,皮簧是也。”可见在民国初年还有人把皮簧称作徽调。但严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至清末民初,通称皮簧戏。

到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称为“京调”,以示区别。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是后来才流传至北京地区。

在这一过程中,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改笛子为胡琴,统一了伴奏乐器以后,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演员。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进行革新尝试,形成了皮簧戏舞台上争奇斗胜、百花齐放的局面,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近百年来,这个剧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一度称“平剧”,后来才改称京剧。

清朝初年,京师梨园最盛行曲种的是昆腔与京腔(源出弋阳腔,简称弋腔,亦称高腔,传至北京的称京腔),到了乾隆年间,这一局面开始发生变化,各种地方戏曲借着为乾隆及皇太后祝寿之名,纷纷进京献艺。赵翼《詹曝杂记》中提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太后60寿辰祝寿的盛况,说:“自西华门至西直门外高梁桥,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侲童妙伎歌扇舞衫,后部未歇,前部已迎。左顾方惊,右顾復眩。”又说:“后皇太后八十万寿(乾隆三十六年)、皇上八十万寿(乾隆五十五年),闻京师钜典繁盛,不减辛未(乾隆十六年)。”文中所说“南腔北调”,当即指各种外来的地方戏曲。

因为那时戏曲剧种繁多,为了正名起见,从这时起,戏曲开始分为“花”、“雅”两部。当时,京中花部以京腔为最盛,王府大班皆演京腔。及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秦腔演员魏长生自四川入都,以《滚楼》一剧名动京师,京腔大为减色,竟“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燕兰小谱》)。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清朝统治者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一度禁止演出,秦腔受到压抑。随着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扬州的三庆徽班入京,不久便吸收了京秦二腔,京师梨园大部分为徽班所掌握。这是后来徽班逐渐发展成为京剧的一个关键所在。

徽班并不是专唱徽调(即二簧调),而是指由安徽商人投资组成的戏班而言。当时各地戏班进京,一是由于乾隆自十六年(1751年)开始,曾六次南巡,在江南发现有艺术精湛的昆腔演员,即命苏州织造选拔进宫,以备承应;二是为了庆祝万寿盛典,组班进京祝贺。徽班进北京,是属于后一种性质。它是扬州盐商江鹤亭(安徽籍)为了庆祝高宗(乾隆)八旬寿辰,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秋组织进京的由高朗亭率领的第一个徽班,名“三庆”。这个徽班在扬州时就以唱二簧调为主,并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以及罗罗、梆子各种腔调,是个诸腔并奏的戏班。

三庆班进京后,以其诸腔并奏和剧目内容多样化的两大优势,很快就压倒秦腔。秦腔受此打击,使得有些演员不得不脱离秦腔班而投入新兴的徽班以谋生计,结果就形成徽、秦两腔合作的局面。其次,继三庆班接踵而来的徽班有四喜、春台、和春各班,合三庆班世称“四大徽班”。这一变化促使京师梨园面貌又迅速为之改观。道光八年(1828年)张亨甫作的《金台残泪记》记述当时的情况说:“京班旧多高腔(指京腔),自魏长生来,始变梆子腔(指秦腔),尽为淫靡。然当时犹有保和文部专习昆曲,今则梆子腔衰,昆曲且变为乱弹(指二簧调)矣。”

三庆徽班进京前,演出剧目虽有“花”“雅”之别,而演员实早已花雅不分、昆乱兼演。据吴太初《燕兰小谱》记昆曲演员四喜官,“幼习梨园……有玉峰梁豀丰度,虽兼唱乱弹,涉妖妍而无恶习”。又记吴大保说:“本习昆曲,与蜀伶彭万官同寓,因兼习乱弹。”都可说明乾隆中叶时,昆曲演员为迎合观众,也已不能严格遵守“花”“雅”有别的旧规与秦腔合作。这时,徽班不仅继续保持扬州时期的诸腔并奏的传统演出,并且逐渐把北京秦腔的所有剧目也陆续学了过来(《金台残泪记》)。从此,在北京素为小市民喜爱的秦腔以及一向为宫廷和士大夫阶层所提倡的昆曲,遂都为徽班所据有,从而出现了“嘉庆以还,梨园子弟多皖人,吴儿渐少,蜀伶无知名者”的现象(《长安看花记》)。

秦腔在当时流行的的腔调,缺乏文献资料可考。但据《燕兰小谱》所记“蜀伶新出琴腔,即甘肃调,名西秦腔。其器不用笙笛,以胡琴为主,月琴副之。工尺咿唔如话”,以及《金台残泪记》根据吴太初所述,进一步说明“谓甘肃调曰西皮调”的话,可知:乾隆末吴太初说甘肃有一种甘肃调叫西秦腔,到了嘉庆八年张亨甫说这种甘肃调又名西皮调,足证西皮调和秦腔原是一脉相承、同一系统的声腔;甘肃调的伴奏乐器不用笙笛而用胡琴和月琴。从这一方面来说,甘肃调的伴奏乐器和后来流行的秦腔、梆子以及皮簧戏中的西皮调的伴奏乐器都完全相同。数十年来已被戏曲界公认的西皮调源出甘肃一说,实即根据吴、张两说而来,今粤剧亦称皮簧为梆簧,“梆”是梆子,亦即秦腔。由此可知西皮调的前身就是秦腔。

徽班以唱二簧调为主,自从吸收了秦腔以后,除拥有原有的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腔调和剧目外,又新增添了秦腔——亦即后来称为西皮调的腔调和剧目。徽班的这种兼收并蓄,无所不包的特点,终于使秦腔难以与徽班抗衡,而纷纷报散。从此,作为一个剧种代表的二簧调便独尊剧坛,风行一时。这一形势一直发展到道光年间,湖北演员王洪贵、李六、余三胜等入京,带来所谓“楚调”之后,才又引起了一场新的变化,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第二次合流,就形成了所谓的“皮簧戏”。

这就是西皮与二簧两腔在北京演变的大致过程。至于湖南、广西、江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的皮簧戏(或称“南北路”,南路指二簧,北路指西皮),据乾隆四十五年(1780)广东琼花会馆所立《外江梨园会馆碑记》所载,在14个外江班中,就有文秀、上升、保和、翠庆、上明、百福、春台、荣升等8个徽班之多,可见在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首次入京之前,南方的徽班早已将皮簧两腔结合在一起,并且在江南地区流行一时。

关于西皮调和二簧调第二次合流的问题,京剧史研究者根据《燕台鸿爪集》所记“京师尚楚调,乐工中如王洪贵、李六,以善为新声称于时”一语,有认为楚调即今日之汉调,由王、李二人带到北京,于是徽汉合流,发展成为皮簧戏以及后来的京剧,故称之为“新声”的一说。

其实,早在清朝乾隆时吴太初的《燕兰小谱·咏四喜官》诗中就已有“本是梁溪队里人,爱歌楚调一番新”之句,《金台残泪记》也有“当时蜀伶而外,秦、楚、滇、黔、晋、粤、燕、赵之色,萃于京师”的记载。所说“楚调”或“楚色”实际并不是今天的汉调。以乾隆、嘉庆年间京师梨园所演剧目为证,如《烤火下山》《锁云囊》《铁弓缘》《战宛城》《杀四门》《截江夺斗》《玉堂春》等,在当时皆属秦腔的流行剧目。到皮簧戏时期,则皆唱西皮调。可见流行于北京的秦腔与由湖北传到北京的西皮调之间的渊源关系;更可见乾隆、嘉庆年间的徽秦结合与道光以后的皮簧结合实出一源,只因其发展路线与流传地区不同——一在湖北,一在北京,故腔调近似而又各有地方的特点。也正因此,湖北的王洪贵、李六一到北京,便能立即加入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而不会产生太大的隔阂。

湖北地区的西皮调与北京的二簧调结合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京师梨园又出现了一番新的气象,最显著的是领班的主要演员的行当开始有了改变。自清初至道光,无论昆腔、京腔、秦腔所演剧目,莫不是以旦角为主。就花部戏曲而言,见于《燕兰小谱》的花部演员名下所注的剧名,计有《烤火》《卖饽饽》《花鼓》《拐磨》《小寡妇上坟》《浪子踢球》《王大娘补缸》《三英记》《缝胳膊》《龙蛇阵》《樊梨花送枕》《倒厅门》《滚楼》《吉星台》《潘金莲葡萄架》《打门吃醋》《狐狸思春》《别妻思春》《百花公主》《擂台订姻》《看灯》《吊孝》《背娃子》《打灶王》等24出,几乎无一不是以做功为主的旦角戏。

而著名的徽班也是一样,第一个进京的三庆徽班就是以名重一时的旦角高朗亭为其领班人。再从乾隆年间刊刻的《缀白裘》中所载当时流行的花部剧目来看,也没有一出不是以做功为主的旦角戏。及至道光后期,梨园风气突然又起变化。据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都门纪略》所列当时有名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嵩祝、新兴金钰、大景和各班,其主要演员皆由旦角一变而为生脚,如三庆班的程长庚,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李六,和春班的王洪贵,嵩祝班的张汝林,新兴金钰班的薛印轩,大景和班的梅东等,皆属当时闻名的老生演员,而旦角则处于次要地位。由于角色的这一变化,演出剧目随之亦改以老生为主,且都是唱功戏或唱做并重的戏,如《文昭关》《让成都》《法门寺》《草船借箭》《四郎探母》《定军山》《捉放曹》《碰碑》《琼林宴》《打金砖》《战樊城》《打渔杀家》等,这些剧目至今大都还保留在京剧里。道光时所以会发生这种变化,似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以来,清廷三令五申禁演梆子乱弹,民间戏班为图生存不得不改变剧目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京师梨园经过这些变革,又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直至道光七年(1827年)又值内廷将原来的演剧机构南府改为昇平署,把南府历朝民籍学生(即由民间选入宫内演戏的演员)全数送返原籍;以后内廷演剧,概由昇平署太监承应。当时民间徽班仍重乱弹,那些被撤退的民籍学生,有不愿南返的,又纷纷搭入徽班以糊口(《金台残泪记》)。各徽班得此一批学生,实力更为壮大。及至咸丰年间,慈禧嫌宫廷所演的承应戏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借兰贵人被选入宫之机,并满足文宗对戏曲的爱好,乃仿乾隆旧例,于咸丰十年(1860年)再一次挑选民间演员入宫承应,庆祝万寿仍传三庆、四喜、双奎各班“伺候戏”(即进宫演戏)。皮簧戏在民间发展和皇室的提倡下,出现了名重一时的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三个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程长庚(1811—1880年)主工皮簧老生,兼擅昆曲。道光后为三庆班首席老生,并掌管三庆班。长庚的唱,相传声调绝高而宏亮,乱弹唱乙字,穿云裂石,余音绕梁,“真有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之概”(《梨园旧话》)。“登台一奏,响彻云霄;虽无花腔,而充耳餍心,必人人如其意而去”(《梨园佳话》)。陈澹然《异伶传》记载他演《昭关》一剧,有“长庚忽出为伍胥,冠剑雄豪,音节慷慨,奇侠之气,千载若神。座客数百人,皆大惊起立,狂叫动天”的誉词,可见他艺术造诣的高深。根据前人论述,程长庚的行腔使气,纯用徽音,其唱以慢二簧为最胜。乾隆、嘉庆以来,京师梨园素重旦角,自程长庚崛起,溶昆弋于皮簧之中,匠心独运,遂夺旦角的首席地位而称雄一时。从贡献来说,他可以称之为由皮簧戏向京剧过渡的奠基人。他的剧艺博大精深,从道光后期起执掌三庆班(徽班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戏班)达30余年。咸丰、同治年间,清廷为了传差方便,重新恢复了精忠庙(即后来的梨园公会),他又被任为精忠庙的第一任庙首,直到光绪六年(1880年)逝世为止。他是第一个以徽班演员总管京师梨园的领袖人物。

张二奎(1814—1864年)是与程长庚、余三胜鼎足争胜的三杰之一。擅王帽戏,在春台徽班唱大轴。以嗓音嘹亮洪大闻名于时,腔调虽较平直,却大方矜重。相传他演《打金枝》出场唱“景阳钟三响把王催”的“催”字,破空而出,声震屋瓦。所以当时有人以诗咏赞:“春台一句‘把王催’,三庆长庚也皱眉。怜他四喜余三胜,《捉放》完时饶《碰碑》。”他的传人杨月楼、周春奎等,都是为皮簧戏的兴盛作出了贡献的艺人。

同类推荐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聆听数学趣闻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聆听数学趣闻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让青少年懂得保护环境的故事

    让青少年懂得保护环境的故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规范》相关内容编写的一部用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观念,适合在校青少年阅读的故事选集。
  • 政府新闻发言人教程

    政府新闻发言人教程

    本书共分三篇:观念篇、技巧篇与专题篇,每篇包含三章。每章之前均有对该章重点内容的概括,根据不同篇章的内容将配有不同形式的案例,有的案例附在一章之后,有的融进正文之中。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科学发明家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科学发明家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中华古诗文读本·初中卷

    中华古诗文读本·初中卷

    未来中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这些孩子们的创造力。创造新文化,也必须站在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石上。中华文化的宝责财富不能束之高阁,馆藏尘封,远离大众,而应活在亿万中囯人的精神生活中。从孩子开始,让文化经典进入他们的视野、滋养他们的心田。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镜里,镜外

    镜里,镜外

    一面镜子,江鱼弋能够从镜子里看到三年前的自己。三年前的她蛮横纨绔是个富家子弟;三年后的她家道中落,因此收敛锋芒识得人情世故。两个不同性格的同一个人,因为镜子,开启了她们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Easy的Love

    Easy的Love

    讲述艺姿为了自己的梦想,冒险抛弃了家长们所期望的那份安定的工作,去学习舞蹈。结果真的…之后与勒夫的相遇后,并没有擦出爱的火花,但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剑魔女们的大天使

    大剑魔女们的大天使

    這是有關一個無能天使被派到大劍的世界的奇怪故事,不過內容倒是還蠻親近非原著讀者的,喜歡冒險故事的朋友不如點進來看看。至於看過原著漫畫"大劍"的朋友們,我當然也十分歡迎,請你們一定點進來看看。不過請不要噴得太過大力......我為了寫出更有原創性的劇情,基本上小說的內容只有時間線大致與原作相同,但是篇幅大多在寫原作沒描述的部分,而人物的出場上原作的當紅角色戲份也不多就是了。關於故事背景,可能有人會有疑問,害怕新增的一些元素會擾亂大劍精彩的戰鬥,但我可以保證沒有魔法滿天飛的狀況,主角是廢材一個。大劍x大菠蘿?不,各位看官別搞錯了,大菠蘿的部分只是做為背景設定而已,不會擾亂大劍的劇情的。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花落城池

    花落城池

    海滨某市的高铁候车大厅里,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女人在看手机,旁边的一个小女孩摇着她的胳膊问:“妈妈,妈妈,我们要去哪里呀?”“去外婆家。”“为什么要带这么多行李?那外婆家在哪里?”“在农村,在饮水乡万户村。”“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那是,那是一个埋藏着妈妈童年回忆的地方。”“哦,那妈妈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傻孩子,关于妈妈的童年,那个故事有点长,你现在也听不懂的,以后再慢慢讲给你听,车要来了,我们进站去吧……”
  • 王牌佣兵在都市

    王牌佣兵在都市

    从国家秘密军队,到平凡人生!国际世界的顶尖军队王者,到都市的高调生活,路上有冰冷女神,妩媚上司,还多了个脾气暴躁的美女警花。女人多了麻烦也多!陈莫的至理名言“为何你如此风骚,只能怪哥太过顶尖”
  • 豪门暖婚:夜少的迷糊小娇妻

    豪门暖婚:夜少的迷糊小娇妻

    某顿晚餐,莫小雅一阵狼吞虎咽之后,打了一个饱嗝:“老公,我吃饱了。”夜影轩给她剥了一根香蕉,递了过去:“饭后吃根香蕉,有助于消化。”莫小雅接过来,三下五除二就吃掉了香蕉:“老公我还吃。”夜影轩起身,直接将她打横抱了起来,向卧室走去:“老公给你吃更大的香蕉。”莫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