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语言进行沟通,而动物则不能。所以,说话言谈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最锐利的武器。
然而,语言是一柄双刃剑,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使用得当,才会促使交往的成功和顺畅,而出语不逊,触犯语言禁忌,则会伤害对方,导致双方关系恶化,甚至恶语相向,反目成仇。
语言的禁忌,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种族,社交语言的禁忌各有不同;当然,更要具体到不同的人,“看菜吃饭,看人说话”,什么当说,什么不当说,每一个说话者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1.切勿让客气话“生产过剩”
说话恭敬,对人客气,是一件美德。但不分青红皂白的恭敬,和过度的客气,那就不大好了。
假如你到一个朋友家里拜访,你的朋友对你异常客气,你每说一句话,他只有“是是”而答,惟恐你不高兴。如此一来,你一定觉得如芒刺背,坐立不安,最终逃之夭夭。
虽然是客气,但是过度的客气显然是令人痛苦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大家谨记这句至理名言。
开始会面时的几句客气话倒不成问题,如果继续说个不停就不太妥当了。谈话的目的在于沟通双方的情感,在于增加双方的兴趣,而客气话则恰恰是横挡在双方中间的墙,如果不把这堵墙搬走,人们只能隔着墙作极简单的敷衍酬答。
朋友初次见面略谈客套话后,第二第三次的见面就应竭力少用那些“阁下”、“府上”等名词,如果一直用下去,不在相当时间以后废去,则真挚的友谊是无法建立的。客气话的“生产过剩”,必致损害快乐的气氛。
客气话是表示你的恭敬或感激,不是用来敷衍朋友的,所以要适可而止。多用就流于迂腐,流于浮滑,流于虚伪。有人替你做一点小小的事情,譬如说:递过一杯茶吧。你说“谢谢”也就够了。要是在特殊的情形下,那么最多说“对不起,这事情要麻烦你”也就很够了。但是有些人却要说:“呵,谢谢你,真对不起,我不该把这些小事情麻烦你,真使我觉得难过,实在太感激了……”等一大串,你在旁边看见也会觉得不舒服的,可是你自己不也有这样毛病吗?
说客气话的时间要充满真诚,像背熟了的成语似的流水般泻出来的客气语,最易使人生厌。
说话时的态度更要温文尔雅,不可现出急促紧张的状态。还有,说时要保持身体均衡,过度的打躬作揖,摇头摆身作态来帮助你说客气话的表情,并不是一个“雅观”的动作。
把平常对朋友太客气的说话略改为坦率一点,你一定可以享受到友谊之乐。
2.不可过多地滥用幽默
在沟涌中,要想善于使用幽默的技巧,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智慧。对于一个才疏学浅、举止轻浮、孤陋寡闻的人来说,是很难生出幽默感来的。具体来说,产生幽默的条件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社会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想像力;高尚优雅的风度和镇定自信、乐观轻松的情绪;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有了它,我们的沟通活动会更加顺利,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会更加和谐。所以有人说幽默是生活的调味料,它使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但是人们都知道,任何调味料都不可滥用,就好比用盐,用的合适可以使菜味鲜美;用的太多,便会难以下咽;用的太少,食之无味。我们在使用幽默技巧时也切忌滥用,用多了照样会伤害别人,其效果便会适得其反。
萧伯纳少年时已很懂幽默,人又聪明,所以出语尖刻,人们遭他说过一句,便有“体无完肤”之感。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在散步时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默,不错,非常可喜。但是大家总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都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都不敢开口了。自然,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从此他立下誓言,改掉滥用幽默的习惯,而把这些天才发挥在文学上,终于建立了在文坛上的地位。
使用幽默一方面要看准对象,另一方面还要抓住时机。发挥幽默也需要“素材”,比如场合、情境等,这些就像我们所说的“机遇”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随机应变。如果为幽默而幽默,就会显得生硬、不合时宜、不伦不类,不但不能成为我们沟通中的“润滑剂”,反而还可能增加我们沟能的“摩擦系数”。
3.少开“口头支票”
“口头支票”是一个人信用的组成部分,一旦开出,就必须履行,一旦不能兑现,必然使自己的信誉度降低,因此,“口头支票”还是少开为佳。
不管在商界还是非商业界都必须铭记:在交际场上,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无法收回,特别是在商业交涉中,如果发话道:“只是想让你买下,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那必将遭受重创,商谈条件一旦摆出就无法取消了。
“不管怎么样,这次价格让你便宜两成!”
“无论什么时候都免费进行维修!”
“这个和那个就白送给你了!”
在总想卖出,让对方买下的心情的支配下,很容易会无意中说出多余的事来,而让对方抓住意外的许诺。
在说出没有商量余地的话之前,一定要在脑子里盘算几下,必须明确表明:在某种范围内自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处理纠纷时必须注意不要做口头上的许诺,千万不要为了安慰对方而说出对自己、对自己公司不利的事,如果对纠纷内容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依对方所说的去办。
“我方将很快做出处理,请原谅!”、“那件事,我会负责的。”、“这个,我知道怎么处理!”等宜慎用。
在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判明自己的确有责任以后再说也不迟,虽然有必要倾听对方的发言,但是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轻率地做出“我方不好”的结论。
“那时你曾发话责任由你承担的!”
“你向我们承诺过!”
虽然,当时你发话只是为了平息暂时的风波,但对方却抓住它并当作承担责任的把柄,从而导致以上的尴尬局面。一定要注意勿使无意中说出的话成为口头许诺。因此,不要在纠纷的当场许下诺言,而应该采用以下的话来平息纠纷:
“我们一定会努力查明问题的真相!”
“待和上司商量后,我们将酌情做出妥善处理!”
“这件事还是让我考虑考虑吧。”
“我试着干干看吧。”
但有时语言表达容易含糊不清,所以一旦找到对方能理解的妥协点,就要清楚说明哪些可做,哪些不能做,而认真地予以解决。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将其付诸书面形式,处理纠纷也是商业交涉,最后一定要弄得一清二楚。
如果你总是对朋友开“口头支票”,这个“行”那个“没问题”而不付诸实际行动,你将失去朋友对你的信赖,你们的关系就难以维持下去了。
4.不要随便打断他人
要想避免跟人交谈时所遭遇的种种麻烦,而使双方都感愉快的惟一诀窍:是把对方引导到一个真正感兴趣的话题上去。自己不但要做个好聆听者,还要做个好的引导者,使对方能够情不自禁且滔滔不绝地长谈下去,这样我们就可获得极佳的人缘了。
但是,实际交谈中,许多人常常因为忽视这一点而招致无数麻烦,这种人的失误之处便是他们喜欢先谈自己的为人和自己的事情。如果他是个商品推销员,他就肯定得不到别人的生意,因为在他滔滔不绝的谈话中不给别人以插话的机会。如果他是一位相识的朋友,那么这种人常常是我们最讨厌的,他们之所以这样口若悬河地讲自己,无非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别人看重。其实他们不了解博取别人好感的方法并不是这样的,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引导对方的谈话到他真正感兴趣的话题上去,然后针对那个问题再发表自己的高见。
还有一点要注意,倘若遇到一个不太高兴说话的人,你不妨试举一些他所熟悉的事情,或故意发表一些显然错误的见解,这也是引导别人谈话的好方法。因为若不引起对方的谈话,或不能了解对方的意思,是没有办法使人对你表示至诚和佩服的。
所以,在你与别人交谈时,你应该耐心地聆听别人的讲话,让他们滔滔不绝地讲他们感兴趣或引以为荣的事,你只是配合对方,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抒发和表达,如果随便就打断别人讲话或插嘴,那就会阻碍他们的思想,破坏他们的情绪,这样肯定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5.不要讲第三者的坏话
在我们的日常应酬中,背后说人坏话的人并非少数。有一句话叫做:“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却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地在背后说过别人,只是所说的是好话还是坏话就无从考证了。不过有一点,经常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肯定不会是受欢迎的人。因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么想:“这次你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样一来,说人坏话者在别人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在日常应酬中,常常会遇到别人在你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对此,你应该端正态度,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这种事。因为说对方坏话的人,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充分地分析讲话者的心理及原因,对做到端正自身大有益处。笔者就有过这样的体会。
有两个朋友因为一个女人而闹得互相之间很不愉快,两个人虽然平时见面还都装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是一旦分开,就会对第三者发起“攻击”,将对方的“坏”处添油加醋地讲出来。身为朋友,我当然成了他们双方发泄对对方不满的汇集点。我知道他们之间的一切原因,所以当甲对我说乙的坏话时,我尽可能地保持沉默,在适当的时候加进一两句劝导的话,不对乙加任何评语;当乙对我说甲的坏话时,我也同样不对甲加任何评语,同样在适当的时候对乙劝导几句。同时我还做到一点:所有的话,无论是甲说的还是乙说的,都让它们到我这里截止,再不外传。一段时间过后,当甲乙二人都冷静下来时,回想起他们在我面前所说的那些话,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由于笔者处理得当,致使他们之间的矛盾没有进一步激化,好朋友终究还是好朋友,后来甲乙二人都感激不尽,对笔者更加尊重,并且愿意将所有的心里话对笔者倾诉。
如果换一种情形,我对他们一意奉承,在甲面前附和着说乙不好,在乙面前附和着说甲坏话,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从这件事中,可以得到一个经验,那就是当别人对你说第三者的坏话时,无论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你都必须保证做到一点,那就是“入耳封存”,同时还得充分了解对方,如果发现对方是无缘无故,只是天生有背后说第三者坏话的习惯,那么你就得注意,在以后的应酬中有意识地疏远他。
我们在日常应酬中,尤其应该注意,尽可能地不在交谈对象面前说第三者的坏话。如果别人有什么缺点,你可以寻找适当的机会当面向他提出,背后议论别人的方法绝不可取。
6.当着矬子不说矮话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在应酬中如果能够极好地维护自己及他人的自尊,便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当着矬子不说矮话”,是告诫人们在应酬中不要伤他人自尊的意思。人生在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若以己之长,较人之短,则会目中无人;若以己之短,较人之长,则会失去自信。这是应酬中尤其要注意的一点。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子是个矮子,有一次到楚国去出访。楚国的国君故意要以晏子的矮来耍笑一番,于是吩咐只开大门旁的小门。晏子一看,便知楚王的用意,于是对门卫说道:“我代表齐国出访,通常都是到大国从大门进,到狗国从狗洞进,只是没想到堂堂楚国竟然也会用狗国的礼仪来迎接我,看来我是来错了。”楚国国君本想羞辱晏子,却反过来被晏子好一顿羞辱。
当着矬子说矮话,只会自取其辱。
因此在应酬中,尽可能地避开对方的短处,也是应酬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有一句话叫做“矮男如何不丈夫”,矮个子男人常被称为“三等残废”,几乎很少有姑娘愿意嫁给一个矮于自己的男人,这是一种社会心态。但是在历史上,往往有许多矮男人做出了大丈夫之事,创下了大丈夫之业,上面所说的晏子就是个极好的例子。所谓鸡鸣狗盗,各有所长,矮男人也不一定都是无能的人。
每一个人都有自身无法消除的弱点,就像个子矮是天生的一样。如果我们老是把眼光盯在别人的弱点上,在应酬中总是将别人的弱点当成攻击的对象,那么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别人不愿意再与你交往。如此一来,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少,别人都躲着你,避开你,不与你计较,直到剩下你自己孤家寡人一个。二是别人也对你进行反攻,揭露你的短处。这样势必造成互相揭短,互相嘲笑的局面,进而发展到互相仇视。如此,你在应酬中便会彻底失败,你在人们的印象及评价中,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大凡有短处的人都怕人提及。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也并非是绝对的,在日常应酬中,我们一方面尽可能地避免提及对方的短处,一方面也完全可以从真正关心对方的角度出发,善意地为对方出谋划策,使他的短处变为长处,或者使他不为自己的短处而自卑,那么,你同样便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且还会因此得到别人的信任乃至感激。
“当着矬子不说矮话”,推广开来,就是不要将他人的不足放在嘴边,即使非说不可,也可以变通一下再说,这是应酬的技巧,是获得友谊的技巧。俗话说:“会说话的让人笑,不会说话的使人跳”,就是说语言的变通所能达到的不同效果。因此,学会变通语言,在应酬中是非常重要的。
7.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年轻人往往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这固然很好。但有时在闲聊时,往往会因为言语不投机而发生争执。“争论的背后往往孕育着危险。”此话确实一点不错。有时,解决矛盾也许只需要互相之间少说几句,注意听听对方的意见,彼此沟通一下,这些争端可能就会避免。
倾听,可以使他人感到被尊重。假如你只知道自顾自地喋喋不休,而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对方可能会有一种被轻视的感觉,甚至会认为你是个狂妄自大的人而以后不愿再与你交往。如果你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至少他会感到你是重视他的,这对他将是一个鼓舞,他当然会以热情和感激来回报你的倾听。
19世纪时,美国有一位青年军官因为个性好强,总爱与人争辩,所以经常和同僚发生激烈争执,林肯总是因此处分这位军官,并说了一段深具哲理的话:
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绝不会在私人争执上耗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务上,多让步一点。而那些显得是你对的事情,就让得少一点。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因为,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
20世纪初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有一名得力助手,就是财政部长威廉·麦克阿杜,他也曾以多年的从政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你不可能用辩论击败无知的人。”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指出: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办法可以从争论中获得好处——那就是避免它。避开它!像避响尾蛇和地震一般。十有九次,争论的结果总使争执的双方更坚信自己绝对正确。不必要的争论,不仅会使你丧失朋友,还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
美国心理学家布斯和鲍顿曾调查了1万例真实的争论。他们偷听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士之间的争论,包括出租汽车司机,丈夫与妻子之间,推销员和柜台服务员,甚至包括联合国的辩论。他们用偷听的录音做的细致分析,使人无比惊讶地发现了一个问题:职业的辩论家,包括政治家和联合国代表,他们的意见被接受的成功率反而不如走街串巷进行游说的推销员成功。
其原因就在于:专业辩论的目的在于找出对方的弱点进行驳斥进而达到推翻其意见的效果,而与此相反的推销员的目的却是避免争论,他们只是尽力找出一个观点使对方能接受、赞同或改变主意。
只要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喜欢争论的人往往对自己没有信心,希望通过争论的胜利来说明自己的水平,维护自己的尊严,这种想法本身就已经暴露了他们的低级自尊——企图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把别人驳得一无是处了,自己却洋洋自得了。
当一个人的自我修养处于一种很高的境界和水平的时候,他绝不会再用争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如同鲁迅对年轻人的提拔与指正绝不会直接指出,反而会用一些类似“黑水潭”的比喻让对方自己意识到,都是不会伤害别人自尊的做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不仅有自我修养的提高,也存在着一些技巧:
(1)欢迎不同的意见
有这样一句话:“当两个伙伴总是意见相同的时候,其中一个就不需要了。”人的思维不可能是绝对的完整和全面的,总有一些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让你有所忽略,那么,有人给你提出来可谓是一件好事,提醒你注意,使你下次避免犯下更大的错误,你真的应该衷心地对他说谢谢。不同的意见绝对不是引起争论的好理由。
(2)不要急于为自己辩护
人也是动物,有最基本的生理反应,就是自卫。当一遇到对抗或者是攻击的时候,直觉就会让你首先要去自卫,要为自己找理由去辩护,这就是争论的开端了。因此,应该先冷静地听完对方所有的观点,客观地分析和思考,说不定就真的能从中获得极大的益处。不要急于作出第一反应,这时冷静是最好的。
(3)要诚实
如果发现自己真的有错,绝对不要再试图为此而掩盖或找理由开脱,那只会欲盖弥彰。诚实地向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请求他的谅解,别人是无法拒绝的;也就会解除他的武装,使他不再步步为营,也就能让你继续冷静地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而不至于争论起来。
(4)答应考虑对方的观点
有时,不妨答应考虑对方的观点。首先这种同意绝对是出于真心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和易僵化性,所以要时时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和多听取他人意见的心态。对方提出的观点极有可能存在正确的一面,如果暂时不能做出判断,那么就应该答应再花时间多考虑他的观点,防止自己犯错,也让他人觉得受到尊重,争论就不可能发生了。
(5)找出共同点
有的争论,到最后双方发现其实彼此的观点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完全没有必要去为此而争执不休。然而,因争论对感情的伤害已经造成,不可挽回,岂不是件憾事。因此,在最开始就去寻找双方的共同点,既能保持双方的良好关系,又有利于找到灵活解决的方法。正如托马斯·杰弗逊所说:“在原则问题上坚守立场,在极端问题上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