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的情绪,像琴弦,轻轻地撩拨,便会有巨大的共鸣。这思绪,又像汽油,稍有点火星,就会燃烧起来。这种共鸣和燃烧,常常在你不经意间,燃烧得更热烈、更清晰。
对于故乡的眷恋,往事的沉思默想,人情世故的谙熟,从来没有比离开故乡这几年如此深刻。身在其中时,故乡在你的眼里;离开了,她便进入你的记忆里,在你的梦里亲近你。
看过许多写故乡的文章,有些总是把故乡写得很落后。其实,这仅仅是地理和空间上的感觉罢了。在时间和思想上,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桩桩一件件的人和事,在我的记忆里,都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
城墙
不知道别人脑海里的故乡是个什么样子,是一个小山村,一条小河湾或许是一片小树林,一座小桥流水人家。我脑海里的故乡,常常是那座黄土垒成的四方小城。
回盐池小住。清早,从母校盐池一中的阶梯教室楼顶,便可近距离地看到盐池县城的东墙和南墙,然后极目远眺,便可饱览沐浴在晨曦中的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小城全貌了。
据《盐池县志》载:花马池城筑于明代天顺年间。那时的城墙,应该有威严的城门楼,一砖到顶的墙体,墙上边是牙齿状的墙垛,外边还有深深的护城河等。然而,自我小时候所见到的城墙,除了北城墙外侧外,大部分已没有了外边的砖,全是黄土垒成的,西城墙已被黄沙拥埋了大半。我们常常在城墙的圆形墙洞里进行穿梭游戏,有时会颤颤巍巍地从它那被岁月风雨侵蚀的脊梁上走过,有时又在城墙旁的沙坡上爬上滑下。穿梭往来了多少次、多少趟,只有城墙才能说得清楚。然而,她却记录着我成长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脚印和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有一年回盐池过年,车行至西门口,看到原来的黄土墙被修葺一新,青砖包裹出只有在电影或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原始城墙的样子。她多么像一位饱经沧桑的时间老人,时时刻刻记录着这块土地上的历史变迁、岁月更替。这质朴而又憨厚的城墙啊,你就是这黄土地上的精灵!千百年来,你默默地守在那里,抵御着岁月风雨的侵袭,为这里的人民塑造起坚强不屈的精神形象,也为这里的人们奠定了勤劳勇敢、质朴率真、热情智慧、竖韧不拔的性格基础。
每一次回盐池,见到最多的是故人。特别是回去过年,人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与知足感,那是节日临近时的真情流露。但我总是忘不了那默默注视着你、悄悄欣赏着你的城墙。
2001年秋天回盐池时,在这里生活了三十五年的我竟辨不清街道。原来,适逢盐池解放六十五周年大庆,县委、政府组织力量对旧城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造和扩建,在北城墙上新修了仿古双城门,又自北向南修建了一条大街,各十字路口还装上了自动控制的红绿灯。大街小巷,楼房林立,商家的店铺遍布两旁。绿色的公交车、红色的出租车在城里城外来回穿梭。晚上,各种颜色的路灯也交相辉映,热闹和繁华,早就挤出了小城,向四周延伸。西边也有了二环路,并且连接着307国道上边的高速公路。南边修通了平坦宽阔的直通海原县兴仁镇的盐兴公路。近两年,东边兴建了规模较大的东顺工业园区。
这一切变化,城墙是最好的见证。最值得人们记忆的是1994年8月初的一个夜晚,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形成洪灾,由西向东冲向县城外西北边,冲毁了许多农田和房屋,淹死许多家畜,但对城墙却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可见当年设计筑城的古人是精心设计、严密施工的,可谓深谋远虑了。
那一杯醉人的酒哟
盐池,是一块热土,她自古就是塞上旷野,边陲之地。这里山峦起伏,土地广袤,是鄂尔多斯台地同黄土高原衔接的过渡地段。北部平缓而多沙;中部丘陵连绵,沟壑交错;南部黄塬似山,深沟如崖。这里风多沙大,十年九旱,人们主要以牧羊和旱作农业为生。也许是居住分散的缘故,当地人待客真挚、诚恳、热情、质朴。特别是那一杯盛情的酒哟,会让你不喝也要醉的。我初感这酒的醉意是结婚以后的事了。那是一个冬天,在距县城一百多公里的一个新婚的同事家里。在“分组比赛”中,我第一次学划拳,第一次喝多了酒。
后来乡下的多了,才知道在盐池广袤的大地上,三五十里才能见到村庄和人家。盐池是个半农半牧地区,老百姓有着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淳朴和豪爽。由于文化生活单调,喝酒就上升为娱乐活动。除了传统的猜拳行令外,近年来又演化出“甩砣”等形式,在喝酒时,又多了几分智慧和幽默,这都是盐池人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外在表现。
就我的体会,盐池人不是个个都能喝善饮的。正因为喝酒是为了娱乐,故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因为,在这空旷的大漠上,尤其在寒冷的冬天,面对苍茫的大地和无边的沙漠,人,有时是很寂寞又很无奈的。最让人陶醉的,是充满了乡情、友情和亲情的那杯酒了。分别得越久,那酒杯就越深,那酒味就越醇香,那情感就越炽烈。而草原上的人们,总是要把自己的这份真诚、热情倾注在客人们的醉态中才肯罢休的。“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美酒、奶茶、手抓肉,今天喝个够……让我们在这草原上共度春秋……”劝酒的方式既坦率又真挚,由不得你不喝,由不得你不醉!特别是当你重返故里或遇见乡友时,那杯再淡的酒,也是一片浓浓的乡情。那股醇香,那种热情,那般亲切,总也品味不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假如你去盐池做客,会被羊羔肉、饸饹面和美酒陶醉。其实,自小生活在盐池,那些看似平常却又独特的吃食,现在每每想起来,都会垂涎难收的。
盐池县盛产土豆,因此盐池人吃土豆也想尽了办法。家常炒菜有酸辣土豆丝等。小时候家里到冬天要架火炉、煨火坑。母亲常常教我们把土豆埋在炕洞或火炉下的热灰里,这样焐出的土豆又香又沙,不比现在街头烤红薯的味道差。还有一种吃法,先把土豆去皮洗净,用擦板擦成丝,拌上荞面或白面,用蒸笼蒸熟,再用铁锅放上葱、姜、蒜和辣椒及烧好的猪肉一同炒好出锅。在我看来,那是最好不过的美食了。
盐池的羊肉以其味美、鲜嫩、无膻味而享誉宁夏,特别是羊羔肉,已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盐池的羊分山羊和绵羊两种,均以羯羊为上,母羊次之。羊肉可以根据不同部位或清炖、炒臊子或做饺馅等。而羊羔肉多清炖和爆炒。盐池人常把羊羔肉切剁成小块,放在油锅里加调料爆炒至六七成熟时,再加水炖熟。连汤带肉舀一碗,配以饸饹面或荞面摊饼,先吃肉,再用汤吃面食。其中的味道太美了,吃过的人自然不会忘掉。这种饭食,让你吃了周身都是个舒坦。如果你到乡下,步行上几十里山路,在你又困乏又饥渴的时候,农家主妇给你端上一碗漂着葱花或韭菜的酸汤荞剁面,那面条似线条,吃一口又滑又爽又香,再就上腌好的熟猪肉和酸菜、咸菜,你的乏困和饥渴会顷刻间一扫而光。而这刀剁面可是盐池农家主妇的看家本领。据说,新媳妇进门的第一顿饭就是这种面,婆家人借此检验新媳妇的厨艺。因为这剁面刀是两头带把,要想把面剁成一根线条,并非一日之功。难怪在《盐池县志》里,还把这种面重点介绍了一番呢:“刀剁面,一根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赛牡丹。”还有像羊奶泡黄米饭、猪血荞麦灌肠、猪肉烩咸菜、奶皮子、沙葱,等等,这些都是我这个从小在盐池长大的人,想起来就馋的美味佳肴。
作者简介 郭可峻,1960年生于宁夏盐池县。1978年参加工作,曾任盐池县团委书记、萌城乡党委书记等职。现为银川市文联副主席、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银川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银川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发表文学作品多篇,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