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整个世界都在他面前发抖,我要用笔来完成他用剑没完成的事业!”1829年夏天,巴黎贫穷的圣安东郊区莱特居耶尔街9号,一座5层楼的阁楼上,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人雄心勃勃地对前来探望他的妹妹说道。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名叫奥诺雷·巴尔扎克,后来他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被后人尊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巴尔扎克奥诺雷·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南部一个小城木尔。他父亲原是个农民,后来在大革命时代靠着巧妙钻营大发横财,成了暴发户。巴尔扎克从小一点也不讨父母的欢心,刚满两岁就被送到一个警察家里寄养,没得到过父母的疼爱。8岁时,巴尔扎克又被送到当地的一所教会学校寄读。学校的环境肮脏闭塞,教师冷漠残酷,学习单调乏味,制度严格古板,巴尔扎克天性活泼好动,觉得很压抑,每天只顾找自己喜欢的书看,至于老师讲些什么,他根本不关心。所以,每次考试,巴尔扎克的成绩都很差,有一次拉丁文考试,全班35名学生,他名列第32名。父母和老师都没对他抱任何希望,觉得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
1816~1819年,巴尔扎克进入大学法律系读书,同时在律师迈维尔和公证人巴塞的事务所当律师。大学毕业后,他本应该进律师事务所,却突然对家里人宣布,他要当作家。他的决定遭到了父亲的激烈反对:“奥诺雷,你疯了吗?这真是莫名其妙,异想天开!”贝尔纳急得直跳:“我根本就不相信你会成功,无论在哪方面你也不会成功,你是个十足的笨蛋。伟大的诗人8岁就开始写诗了,可你在16岁时连作文还写不好!现在却对我说你要当作家!一定是魔鬼把这个念头送进你脑子里的,我可不想听你胡说八道,你给我走开,走开,老老实实进律师事务所吧!”贝尔纳一会儿耸肩,一会摆手,在屋里转来转去,对儿子说的话一点也听不进去,甚至威胁停止给巴尔扎克的经济供给。
巴尔扎克的巨著——人间喜剧父亲的威胁没有瓦解巴尔扎克的意志,贝尔纳对儿子的执拗一点办法也没有。最后终于答应给巴尔扎克两年的试验期,如果在此期间巴尔扎克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才能,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他就必须回到事务所。1820年4月底,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巴尔扎克写出了一个诗体悲剧《克伦威尔》。他在家里举行朗诵会,结果听的人都睡着了。
第一次创作的失败没有动摇巴尔扎克的决心,他发现自己在悲剧创作上缺乏天赋,决定转而写小说,但他同样失败了。1821年,两年试验期已过,巴尔扎克没有写出像样的作品来,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恼羞成怒的贝尔纳决定惩罚儿子,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失去了家里经济支持的巴尔扎克,立即陷入贫困的境地。他在给妹妹玛格丽特的信中说:“你那注定应享有伟大荣誉的哥哥,饮食起居也像一个伟人,那就是说,他快饿死了。”这期间,巴尔扎克的生活越来越困难,迫使他不得不考虑金钱问题。1821~1824年间,他与别人合作,写了许多迎合当时庸俗的社会风气、内容粗鄙、情节荒诞的神怪小说,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贫困。这种卖文生涯十分痛苦。后来,写作没有成功,他便制定各种各样的发财致富的计划。他先是与出版商合作,想通过出版一些古代著名文学家的袖珍本全集来赚钱。列入最初计划的是莫里哀和拉·封丹的作品。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书终于出版。他亲自写序,并配有精美的插图,结果十分令人失望,初版印刷1000册,竟然只卖出20本,巴尔扎克为此欠债1万多法郎。后来他又经营铸字厂和印刷厂,结果两厂1828年底先后倒闭,巴尔扎克欠债6万法郎。
这段经历使巴尔扎克真正认识了法国社会。为了躲债,他经常去贫民区,在那里他了解到下层人民贫困的生活,他衣衫褴褛,形容憔悴,又不拘礼节,和贫民区的工人几乎没什么两样。他和他们混在一起,看他们做买卖,看他们争吵,和他们谈话,常常体会到他们内心的痛苦。
这段时间使巴尔扎克深刻体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成了后来他小说中最重要的主题。经商的失败,使巴尔扎克重新回到文学创作上来。1829年3月,他出版了长篇小说《朱安党人》,开始成为引人注目的作家。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作品一部接一部出版。在19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的大约20年时间里,巴尔扎克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事创作。
他经常每天工作18个小时,不分白天黑夜,每当疲劳时,他就喝浓烈的黑咖啡来提神,据说他一共喝了5万杯。他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从半夜12点到第二天中午12点写作,也就是说要在椅子上整整坐12个小时;从中午到下午4点修改校样,5点半上床睡觉,半夜又起来工作。他写作的速度也相当惊人,有时候一天晚上写两个短篇小说,三天写一个中篇小说,两个星期就写完一部长篇小说。当然,写的多并不是粗制滥造,巴尔扎克非常严肃认真,他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力求精益求精。巴尔扎克创作时经常进入他想象的世界里,把小说当成了现实。有一次,一个朋友来拜访他,听见他在里面放声痛哭。朋友进了门,吃惊地问他怎么回事。他答道:“高老头刚刚死了。”
1841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写137部小说,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总名字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到巴尔扎克逝世时,《人间喜剧》已完成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中最有名的就是《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主要写一个贪婪、吝啬的老头如何毁掉自己女儿一生幸福。老葛朗台原来是个木匠,在大革命期间,他靠着脑子灵活,善于投机钻营发了大财。他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成了百万富翁。他虽然有钱,却从不舍得花,家里过着穷酸的日子,甚至连自家的楼梯坏了也不修一修。他把自己的女儿当作鱼饵,诱惑那些向女儿求婚的人,自己好从中渔利。他的女儿欧也妮像只洁白的羔羊一样纯洁,她爱上了自己的堂兄弟查理,老葛朗台却将查理从家里赶走,还把欧也妮关在阁楼上惩罚她,每天只让她喝冷水,吃劣质面包,冬天也不让她生火。后来,老头死了,给女儿留下1800万法郎的遗产,可女儿已失去了青春、爱情和幸福。《高老头》主要写一个退休的面粉商人高里奥的故事。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大贵族,一个成了银行家的太太,女儿出嫁时,高老头把自己的钱全分给了两个女儿做嫁妆。但女儿出嫁之后就把父亲抛弃了,连理都不理他。高老头一气之下得了重病,临死的时候希望见女儿一面,可两个女儿都参加舞会去了。高老头死后,两个女儿连棺材钱也不出,甚至都不来看一眼,还是一个名叫拉斯蒂涅的穷大学生想办法安葬了他。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长期的辛劳严重损害了巴尔扎克的健康,刚过50岁,他就重病缠身了。在巴尔扎克生命垂危时刻,他仍然沉浸在自己制造的世界里,他恳求医生延长他的生命,他就能再写出一部作品。他不断呼喊自己笔下的人物:“高里奥、葛朗台、皮罗多……”
1850年8月18日晚上11点半,巴尔扎克永远闭上了他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结束了他辛勤劳累的一生。
福楼拜轶事
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众多作品成为大家百读不厌的经典,而发生在他身上的众多轶事,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不可多得的谈资。下面就是几则有关福楼拜的趣闻:
古斯塔夫·福楼拜1.据说福楼拜对韵律和语言的节奏非常执着,时常工作好几天才写完一页稿纸,爱书人中间也流传着一个趣事:话说一天,福楼拜到一家常去的餐馆吃饭,熟稔的侍应生走来问好:“先生,今天写作如何?”福楼拜就答:“今早只写了个逗号。”晚上,作家又到同一处吃饭,侍应生又问:“先生,写作如何呀?”作家就答:“我把那个逗号擦去了。”
2.一天,莫泊桑从邻人那里听来几个故事,觉得很新鲜很生动,于是就打算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写小说。但是心里有点拿不准,就跑去请教福楼拜。他在导师面前把故事讲了一遍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故事内容丰富,足够写出作品来。”然后期待着大师的意见。福楼拜望了望这位虔诚的年轻人说:“我看你还是别写这些故事为好,希望你做一做这样的练习,骑着马出去走一圈,一两个钟头以后回来,再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记下来。”莫泊桑听了导师的话,打消了听取别人的故事来写故事的主意,并按照导师的话骑着马出去跑了一圈,回来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按照这种方法练习了一年之久,终于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点心》。
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3.福楼拜把莫泊桑当作弟子后,经常教导莫泊桑观察要细致,要能发现所描写对象的特点。他说:“当你走过一位坐在店门口的杂货商的面前,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的面前,一个马车站的马面前的时候,请你给我画出这杂货商和这守门人的姿态,用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他们包藏着道德本性的身体外貌,分别使得我不会把他们和其他杂货商、其他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50匹是不一样的。”
4.福楼拜强调写作的独创性。莫泊桑初学写作时,常去福楼拜家,拿出一些试作请他指教。福楼拜对莫泊桑说:“如果一个作家有他的独创性,首先就应该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就应该去获得。”如何获得呢?福楼拜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其他的火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