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83900000017

第17章 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精神基础及致思路径(1)

人之所以成为人,关键在于通过社会劳动逐渐萌发了意识,进而按照自己的意志、想象和理想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从此,人类脱离了曾经为伍的万千动物,用勤劳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逐步把原始混沌的地球改造成了如今缤纷多彩的模样。物质交往决定精神交往,“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马克思,1995:72 )。精神劳动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生存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以合作的理念和精神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是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基本途径。然而,在合作理念开始日益张扬的时代,能否确立正确的合作精神,则是一个基础性的理论课题。

第一节 社会合作的思想预设

依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走向普遍合作的历史进程,社会合作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顺应这一趋势并掌握主动,才能彰显社会合作之于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和一切活动不可估量的价值。孙中山也曾指出,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以合作为原则,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此原则则亡。即使在现代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如果没有既存的广泛协作和合作网络,那我们大多数将会死亡”(哈维,2006:206 )。只有在合作的原则下,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才不是矛盾的和冲突的。但是,合作作为社会行动,需要共同的合作精神引导个体和社会的行动方向。

一、合作精神是社会合作的思想导向

真正的合作不仅是共同完成一项劳动,也是获得共同的愉悦。人类必须觉醒心中的合作精神,合作不是制度安排促使一起劳动,而是愉快地一起劳动过程。合作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预期和设定,不是依靠“强力”作用达成表面思想的高度一致,而是一种在公共生活中表达自己之见与尊重他人之见而形成的“同意”预设。无论从历史事实出发,还是从逻辑分析出发,用某种特定的终极的“善”或价值观来统领生活中所有的“善”或价值观,以求得社会的进步、发展、和谐。

(一)集体意向性是社会合作的基础

涂尔干( Emile Durkheim)认为,社会分工为个人意识和个性的发展提供了间隙,削弱了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是指成员对集体的认同态度。对集体的认同来自远古时代人类集体生活的经验,远古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人类必须集体生活和行动,离开集体意味着个体的灭亡。这种生活体验深深烙印在人类的大脑中,慢慢变成一种集体无意识,深入人类的潜意识。集体意识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在社会学家看来,人与人的交往是必需的,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相互认同是可能的。行动是“行为者赋予主观主义的目的取向性行为”(青井和夫,2002:45 ) ,即是一种具有特定主观意识、价值追求的行为。人的具有明确目的并有一定预计步骤的活动,是一种既定意向付诸实施的过程,因而它是有意识指引的。社会行为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行为者所思虑的意义,与其他人的行为发生关系,其过程受这种关系所左右的行为”(青井和夫,2002:45 )。在他的理解中,内在行为意念如果不指向他人,单纯的相互联系中行为者如果不有意义地指向他人,都不是社会行为。换言之,一般行动向社会行动发展过程中介入了一种关键因素,即行动者的互相期望。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把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和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称为社会行动。在他看来,社会行动是指“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关涉他人的行为,而且指向其过程的这种行动”(韦伯,2005:3 )。

在现实中,某一社会规范总是为整合社会关系所设计和制定的。但是,如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使这些规范得不到集体的认同,则根本不能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和行为,而只是某些人臆造的规则。也就是说,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体性接受,常常决定着某一规范能否得到彻底认同和贯彻。否则,集体性的接受一旦丧失,就预示着该规范的终结。总之,集体性接受或信念伴随着具体规范的始终,从它的产生发展到消失,都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集体性接受。赛尔( John Searle)如此定义意向性:“意向性是心灵的一种特征,通过这种特征,心理状态指向,或者关于、论及、涉及、针对世界上的情况。”(赛尔,2006:65 )意向性也是心灵的一种生物学特征和表现。同时,意向性也可以理解为心灵的一种运作方式或能力。它是一种关于性、指向性,是涉及和表现他物的能力。借助这种能力,“我的主观状态使我与世界的其他部分相联系”(赛尔,2006:83 )。意向性有三种基本的状态类型:相信、希望、害怕。集体意向性的形式是“我们意图”“我们希望”“我们相信”。任何合作性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共享他们的思想、感情等,因而集体意向性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每种力量不可能单独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马克思,1995:697 )。马克思虽然认为各种力量要素可以形成一股合力,但是这种合力的形成是有前提的,这种前提就是各种力量必须围绕在一个先进的思想核心周围才能形成合力。

合作精神所包含的是自愿原则,每个个体平等地与人开展合作的行为出于自我对合作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实践证明,仅靠自私者之间的博弈、协商、契约和强制等外部性力量形成的协作时刻都处于相互防范毁约的心理和行为之中,只有社会合作是互惠互利共生的行为,这种机制才会长久。合作不仅意味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愿基础上的行为互动,更重要的是,合作必然导致合作各方的互惠互利以及社会整体利益的增益。马克思说:“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马克思,1982:7 )在合作精神引导下开展广泛的合作,考虑的不是协作环境中个人利益的谋算而是合作行动的总体收益,表现出以对责任义务的觉识为前提的一种行为选择。

(二)基于共同知识的内驱力是社会合作的灵魂

生活在社会共同体的人们,有诸多的“共同知识”使得人们之间并不总是势不两立,共同的生活境遇和基于历史传统的延续,实现转化的个人偏好具有了兼容性和稳定性,不可通约的价值也具有了公共性,部分的利益冲突也可以通过协商、妥协、补偿等方式得到有效解决。共同知识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共同知识是指在博弈中所有参与人知道的信息。在博弈论中,共同知识是决定博弈信息结构的重要内容。例如,博弈中的博弈规则是共同知识,参与人是理性的也是共同知识。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的共同知识是不一样的。马克斯·韦伯曾将“资本主义的精神”定义为一种拥护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想。韦伯指出,若是只考虑到个人对于私利的追求时,这样的精神并非只限于西方文化,但是这样的个人———英雄般的企业家———并不能自行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资本主义)。韦伯发现这些个人必须拥有的共同倾向还包括试图以最小的努力赚取最大的利润,而隐藏在这个倾向背后的观念,便是认为工作是一种罪恶,也是一种应该避免的负担,尤其是当工作超过正常的分量时。

在马克思看来,合作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共同知识。只有在合作精神的引导下,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才不是矛盾的和冲突的。社会中人们的实践方式和发展理念是变化万千、丰富多样的,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反映了个人间不同的利益需求和价值旨趣,但其中也包含着某些共同的社会规范性的价值内容,构成了人们对话、沟通的思想共识基础。合作精神处于社会合作网络的最高层级,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稳定性。合作精神一旦建立,它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的社会资本,它在社会或其下特定的群体之间和成员之间构筑了一种普遍的信任感,是一切合作和繁荣的精神动力。

社会合作不仅是由外在的秩序、他人的意志强加的结果,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上源自社会个体的主动和自觉,源自社会的内部的驱动力。自古希腊以来,合作的作用及其价值理念成为西方文化演绎中的一种永恒情结,成为建立人间“理想国”和美好“乌托邦社会”的信念之源和恒定动力。这种内驱力来自主观意愿,也源于现实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马克思说:“人同自己本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其他人的关系,才对他说来成为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马克思,1979:53 )对象性关系的建立基于人的主观意识,而主观意识又是基于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马克思,1995:611 )另一方面,主观意识也反作用于社会发展,“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马克思,1980:219-220 )。

(三)合作精神规范人的行为

从人类历史发展史来看,人的外在约束性行为越来越少,而自愿行为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基于自愿行为的合作就会日益增长。自愿行为的增多根源于规范体系中的引导性规范增多,即强制性规范的减少与引导性规范的加强。合作精神渗透到人们的灵魂深处,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涂尔干最早提出了社会失范的概念,他用这个概念来描述当社会规范不力、彼此矛盾或规范缺失时,在个人与社会中就会出现的混乱状态。在一个高度失范的社会中,由于社会成员没有共同的生活目标与价值标准,缺少行为的指南与约束,因而这个社会有解体的危险(罗伯逊,1990:246-247 )。在霍布斯看来,自然法的约束力仅限于人的内在欲望,而非外部行为。如果没有某种有形的力量,没有某种绝对权威来使人们慑服,自然法的道德原则就得不到遵循,人们仍无法摆脱自然状态。(何怀宏,1993:55 )

人们彼此之间可以获得一定的共识,每个人意识到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成员。合作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合作精神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合作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合作精神更多强调合作品德形成、良好合作行为的产生。在合作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人际交往活动表现出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品行三个基本内涵的统一。合作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为集体荣誉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合作心理素质差、人际关系紧张以及部分合作误区。

从微观角度说,合作精神是人心中一个深层的信念系统,在人们的价值活动中发挥着行为导向、情感激发和评价标准的作用,构成个人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制约着人生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无形而有力的世界。从宏观角度说,合作精神是社会文化体系的内核和灵魂,代表着社会对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规范性判断,社会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些观念灌输和传递给个人,内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合作精神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在社会生活中确定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以使人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有所追求,并维系和整合社会行动。

通过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个体的合作行为有了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善于合作,不仅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而且也能从生活中找到乐趣。它需要通过某种活动,在人和人的交往过程中,以共同完成任务等各种方式去培养。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个体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个人利益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也获得满足。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说,无论个人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做什么,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如果没有合作精神,即使一起共同劳动也不是自觉自愿的行为,把社会个体绑在一起的只剩下概念和制度安排。唤醒合作精神,促进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并进而保证社会的高效率运转。

同类推荐
  • 思考的智慧

    思考的智慧

    《思考的智慧》考察了人的本质、宇宙的真相和思想的力量,是帕斯卡留在人间的风景。书中关于宇宙、社会、人性、信仰与生命的意义的阐述,敏锐独特,充满哲学思辨的魅力和激情,深深触动每个人的心灵。近400年来,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读者,都从中受益无穷。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辩谬篇

    辩谬篇

    辩谬篇是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的著名作品之一,诠释着哲学中逻辑思维的真正涵义。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其中辩谬篇就是其中一部对逻辑具体剖析的书籍!
  • 沉思录Ⅱ

    沉思录Ⅱ

    本书汇集了爱比克泰德其中的部分思想精华,以精辟而又通俗的语言,向人们传授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真义。
  • 知识分子论丛:新天下主义(第13辑)

    知识分子论丛:新天下主义(第13辑)

    《新天下主义》是著名学者许纪霖、刘擎主编的“知识分子论丛”(CSSCI)最新一辑。本辑是在“新儒家”再次进入公共视野的背景下,探讨中国古典政治学思想,如何为当下复兴中的中国提供处理内外关系的思想资源。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新的力量格局,也需要新的理论将中国崛起的趋势正当化,以此抚平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可能发生的国家间矛盾。扬弃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理论,激活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天下”智慧,是一条必须引起注意的路径。许纪霖、刘擎、周濂、秋风……在本期共同阐释当代儒家精神。知识分子论丛,CSSCI来源辑刊。一线学者,一流视角,一个对话空间。以关心国事、有表达能力和号召力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以中外思想史、知识分子研究、政治哲学、社会理论及都市研究为核心,每辑聚焦知识界共同关怀的某个公共问题,为中国和全球知识分子的跨学科交往提供一个合宜的公共空间。
热门推荐
  • 挥洒在路上的青春——一起背包旅行的十二年

    挥洒在路上的青春——一起背包旅行的十二年

    "《挥洒在路上的青春》写给那些渴望走出家门、心中有梦的年轻人。作者将多年来在路上的各种经历沉淀为一篇篇心灵感悟,希望更多年轻人像他们一样勇敢起来,行走于广阔的天地间,旅行的梦想成真并不难。在路上,除了体验自由自在,还能够经历萍水相逢的感动、战胜困难的荣耀和看到雨后彩虹的喜悦。旅行让你学会了与人相处,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智慧,也让你成长。"
  • 在噩梦世界攻略大佬

    在噩梦世界攻略大佬

    欢迎来到噩梦世界,让我们先来点甜品吧~黑死病爆发,请在五天内找到瘟疫源头,并活下去!猛鬼恐怖片,无解诅咒笼罩,请逃离密室,并活下去!暴风雪山庄,连环杀手躲藏其中,请找出ta,并活下去!警告!噩梦升级!欢迎来到高级噩梦世界,从现在开始,世界失去了:逻辑。上一秒末世曙光,下一秒星际危机?左转百鬼夜行,右转恐龙世纪!一摔来到荒岛,一跳跃出星球,子弹变成了泥土,武器成为了枯枝!注意!从这一刻起,任务只有一个——请,活下去!---------------------------------大清早推开门发现,电梯没了。走了十层楼下去中途想起来,她家住五楼啊!回到家中,墙皮脱落满目疮痍厉鬼恐吓怪物来袭。哦,没事了,做噩梦呢。黑影浮现,语调阴冷:只有解除噩梦,你才能活下去……十秒后。黑影:喂喂喂你干嘛!离我远点!松手!!安若致:解除噩梦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变成——!!无限流√撒糖为主生存为辅√一点都不恐怖√简介无男主正文见√
  • 光耀银河

    光耀银河

    特种精英穿越到五千年后,他带领银河人类化解了一次次危机……作为神秘实验室的实验体,他需要完成一次次考验获得提升……
  • 我是个阴阳眼

    我是个阴阳眼

    我因为阴阳眼遇见一位女道士,从此的生活就此改变
  • 末日重生启示录

    末日重生启示录

    图书管理员的宅男在末世里没存活3年就挂了,上天眷顾得以重生。本想只为自己和家人谋一生存的方寸之地,可命运弄人被推向拯救人类!未来的必然和偶然交织着,是随波逐流,还是奋力一搏?系统出、异能起…让我们为了自己、为了人类去在末世里创造未来!
  • 归宗记

    归宗记

    一道光柱穿过地球,地球上再无一人。PS:唐僧找了3个人,取了真经;刘邦找了3个人,夺了天下;神州大陆,陈戮找了三个人……
  • 炫目之春

    炫目之春

    一次意外的邂逅,多情男人发现了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女人!苦苦追寻,费尽周章终于抱得美人归,然而,女人却是……因为遭遇变故而心灵扭曲一个官员,没有情感,只有生存法则,始终游刃有余!一名商人,只懂算计,在现实社会中总能左右逢源!一名教师,简单善良真诚友好,却必须经历磨难!四个男人互相交集,围绕着一群活色生香的女性
  • 超能力重生系统

    超能力重生系统

    艰难之中,林天重生,重生带来的不只有能力的大幅提升,还有无数未来尚未发生的信息,以及一个.......重生系统?
  • EXO之十二花王

    EXO之十二花王

    她们,是天间的统治者夜后生的十二个女儿。她,是天间的统治者夜后的娃娃,也就是花国的统治者千阴,千阴生了十二位花王娃娃,在十二位公主出生时,每个花娃娃都选了一位公主当自己的主人。他们,是狼族的十二王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超能力,当她们和他们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浮华不过与君逢

    浮华不过与君逢

    一世浮华,不过是与君相逢。幸,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前世今生,终究是没有错过。一场相逢,青春正好,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一朝王爷,权势滔天,风华无双,冷酷无情,心狠手辣,无心高位,只求逍遥。她,国师之女,宠爱有加,风姿绰约,清冷优雅,生人勿近,傲然而立,绝代佳人。世人只知晓,他们二人皆难以相处,殊不知,世上哪有生来倔强,生来孤独?一切不过仅是没有遇上对的人而已。那日,一眼万年,付了真心,林弑酒化身宠妻狂魔,沐羽笙自此受尽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