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重视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应该在有关这一行业的相应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大投入和指导,同时积极筹备和开展这方面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和实施工作;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
小 结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与第三方物流相关的术语群,包括第三方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第四方物流等。通过对第三方物流基本理念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对国内外第三方物流发展沿革和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给我国现代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前景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案例:德国邮政的全球化扩张之路
德国邮政(DP:DEUTCHEPOST)为德国国家邮政局,主要经营信函与包裹业务。由于生产效率低,服务质量差,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从1990年起,德国邮政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造,并于1997年完成。通过建立高效的管理结构,改进基础设施和提高服务水平,德国邮政逐步实现了扭亏为盈。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激烈的信函、快递和物流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德国邮政又开始实施全方位扩张战略,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行动,迅速成为欧洲领先的物流公司,并跻身世界物流企业十强之列,其品牌也由DP更名为DPWN(德国邮政世界网)。
2000年秋德国邮政成功上市。2002年初,德国邮政世界网成为DHL的主要股东, 2002年底拥有DHL100%的股份。2003年,德国邮政世界网将旗下所有速递和物流业务整合为一个单一品牌———DHL。这次整合的重中之重是将德国邮政旗下的德国邮政欧洲速递(有欧洲第一包裹速递之称)、DHL环球速递公司(在国际航空速递业发展迅猛)、丹沙(Danzas,全球空运巨头和知名的海运公司,同时承运欧洲的陆路运输)三大品牌整合为统一的DHL品牌进行运营,使用统一的商标———DHL,设置统一的管理机构,集国内和国际包裹、速递和物流服务于一身,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DHL重组之后的物流、速递等服务将充分利用全球网络,在成本和收入方面将发挥巨大的协同作用。统一后的DHL品牌拥有四大服务支柱公司:DHL速递、DHL货运、DHL丹沙海空运以及DHL解决方案。2005年12月,德国邮政世界网并购Exel的举措进一步巩固了DHL的品牌。
德国邮政集团有三大品牌———德国邮政、DHL和德国邮政银行;提供四大类业务———函件、速递、物流、银行业务。
函件业务:包括信函通信、直销、印刷品分发、集邮和电子信函打印等。
速递业务:包括欧洲速递(普快、特快)、全球信函(公司商函、文件、商品样品、照片、电子文件、国际直销、国际印刷品分发、商品分发)和B2C订单履行等。此外,还在欧洲、美国、亚太地区和EEMEA地区(东欧、中东和非洲)提供当日递、限时递和限日递服务。
物流业务:以DHL为品牌,下设两个业务部门,一是DHL全球货运(DHLGlobal Forwarding),提供空运、海运、行业专项运输服务;二是DHL货运,提供整车运输、零担货运、清关服务等。
供应链/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集合同物流和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业务于一身,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包括文件解决方案、客户通信管理和营销解决方案。供应链子公司为各种行业(如汽车、生命科学、技术、快速消费品、零售和时装行业等)提供全套的供应链服务,包括合同物流、地面运输和增值服务。
金融业务:德国邮政银行拥有1420万客户,2.1万名员工,总资产达2190亿欧元,是欧洲最大的银行业务提供商之一。邮政银行的重心是零售银行业务,其“结算银行业务”子公司主要是支撑邮局为其他金融业务供应商办理业务。
2008年,德国邮政将物流业务分拆为货运物流和供应链物流两类。2009年2月25日,德国邮政宣布完成旗下邮政银行的股份出售交易。至此,德国最大的零售银行易主,新东家是德意志银行。德国邮政出售邮政银行,退出金融领域,是为了把精力集中到邮政、物流和速递等核心业务上。
从各项业务的收入看,为德国邮政带来收入最多的是物流业务,其次是函件、速递、金融和其他业务。
在全球化战略下,德国邮政集团在各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收购。DHL不仅成为全球速递、洲际运输和航空货运的领导者,也是全球第一的海运与合同物流提供商。德国邮政已经由过去的国家邮政局发展成为一个提供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服务的世界级上市公司。
思考题:
1.举例说明重组后的德国邮政的企业性质。
2.分析德国邮政的业务种类及业务之间的关系。
3.阐述德国邮政的兼并思路。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第三方物流?什么是第四方物流?
2.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举例分析“三流”的关系。
4.举例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存在类型有哪些。
5.对比分析欧洲、美国与日本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不同特点。
6.收集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关资料并作简要介绍。
模块二 第三方物流功能的扩张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向第三方物流转型扩张存在的差距;明确传统储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的优势与劣势;掌握传统储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业务转型策略分析。
了解连锁企业的定义;了解经营总部与店铺的关系;了解连锁零售业物流业的特点;明确连锁物流经营定位;掌握零售扩张与第三方物流。
了解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明确电子商务下物流的特点;掌握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作任务
能够对传统储运企业功能的扩张,连锁零售功能的扩张,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进行初步认识和了解。
关键术语
第三方物流;储运企业;连锁零售;电子商务。
案例导入
横向延伸 纵向细分
随着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变的不断深入,中储股份大场分公司在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努力探索,现已形成以“钢材、塑化、纸品、石粉”为四大支柱产品,并借鉴行业经验,在业务方面横向延伸、纵向细分,注重现代物流功能开发。
横向延伸,即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开发新项目,横向联合,增加市场竞争力。目前,随着物流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为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中储根据自身经营条件,经营业务从市场资料向以工业原料、消费品为主的综合物料扩展,服务范围也逐渐向商贸、报关、商检、保险、包装、分拨、配送、物流方案设计、信息咨询等方面延伸,呈现多元化、综合性的特点。
在货场方面,利用硬件设施,保留传统产品,如周转量大、要求较高、收费也相应稳定的石粉、黑色金属材料等,保持和发挥这一方面的仓储优势。另一方面,根据市场形式的发展变化组织货源,主动吸引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客户,由市场的热销带动公司仓储服务的发展。
在室内存储方面,以塑化、纸类为代表的新资源的发展势头良好,我们将继续积极扩大此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塑化、纸类产品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渗透领域毫不逊色于金属材料。我国在加入WTO后,进口原材料大量进入我国市场,由此产生了新一轮的物流需求。为此,中储在服务于国内企业的同时,加大对塑化、纸类产品进口代理商和销售商的开发力度。
从以前的“钢材、机电、矿石”到现在的纸类、轻化产品等,从以前的“为计划服务”到现在的“为市场服务”,中储的仓储资源结构发生着变化。随着新式站台库的如期建成,公司的硬件、软件设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许多新物资正逐渐进入仓库。2001年,中烟国际货代公司的烟草资源的引进,既为中储带去了新的创收渠道,又为中储提高服务质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中国储运行业中的许多大企业,拥有庞大的储运能力,但只能揽到一些低层次的储运业务,难以承接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业务;另一方面,国内和国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业蓬勃发展,对储运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任务一 传统储运功能的扩张
2.1.1 我国传统储运企业发展的现状
从宏观上看,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领域里,物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而仅仅是一个若干行业的综合与协作,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物资和对外贸易等行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上述行业在政企分工的前提下通过资产联合,使物流成为独立产业已成为可能。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部门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依然存在。目前,交通运输行业中铁路、公路、航空仍分属不同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货畅其流”的阻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消费者的时间意识、效益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加强,都十分重视商品流的快速、低耗,所以要求运输快速、直达、准时,便利运输、仓储、报关、搬运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等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正在成为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第三方物流服务业也正在蓬勃发展。
传统储运企业的资源,如仓库、货场、专用线、运输车队、装卸设备、枢纽站点、土地等,资源的配置有效性差,利用率不高,极具深度开发潜质。作为传统的储运企业,通过引入现代物流理念,通过对企业自身资源整合,聚合物流功能,重组业务运作模式和优化流程,逐步由传统的储运企业转型为现代物流企业或第三方物流企业,由单纯的仓储运输服务型向为企业客户提供基于信息化、专业化、网络化、个性化的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链管理及物流咨询的全面物流服务。在实际的操作和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优势,努力与客户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服务功能不仅局限于简单的执行客户的仓储和运输指令,还从多个层面上帮助客户构建从物流战略策划、管理体系建立、流程优化、计划管理等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可以预见,这样的一种服务方式,将引领今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发展趋势,成为客户供应链中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充当物流服务的整合者,甚至是策划者的角色,与客户乃至整个供应链中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如客户的供应商和购买者,结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切实地融入供应链的管理之中。
2.1.2 我国传统储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扩张存在的差距
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外资公司普遍花大力气在正式业务发展起来之前把基础设施搞好。例如,进驻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里的外资物流企业 DANZAS—AEI,仓库里采用高层货架等配备先进的进出库操作工具,监控设施采用3COM公司的优质产品及服务,这首先就给客户一个放心的感觉,有利于争取客户,特别是对产品附加值高的客户。然而,国有仓库里看到的是相对落后的设施,在没有高层货架,而又有大量货物进仓的情况下,采用两三层托盘堆叠的方式储存货物,且不说这样的堆放对货物会造成什么样的具体损害,单是看到这样的堆放方式就让人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国有仓库也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高层货架。
其次,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的是有较高素质的操作者,只有较高素质的操作者对先进的设备进行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货损。另外,如今众多物流公司纷纷介入高附加值货物的供应链,对外语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对物流公司而言,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的外语水平直接影响到公司承接高附加值货物的能力,这一方面是国有物流公司的弱点。
第三,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方面,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对企业信息系统都给予极高的重视,以DANZAS—AEI为例,分布于全世界的每个分公司都有数台终端与总部的主机相联,几乎所有数据的处理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其客户可以在任何时候查询货物状态,甚至可以精确到货物在仓库的哪一个货位上,分驳中心还可以应客户的要求,按照单个货物的产品号码发运货物。因此,客户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库存、调拨货物;公司内部的通讯系统非常完善,同时GPS系统也被应用在货物跟踪上。然而,令人吃惊的是DANZAS—AEI的终端采用的并不是先进的设备,而是连图片也不能显示的老式旧M终端,实际运作强调的是稳定性,而不是片面的先进性。相比之下,国内由于计算机普及得较晚,计算机配置相对来说还要高一些,但是出于技术、资金及网络条件等原因,对网络的应用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大多还停留在单机操作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