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TPL产业的发展有三次浪潮:
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一些传统的运输公司发展为TPL公司。此阶段注重制成品到消费者的实物配送环节,对与实物配送有关的一系列活动进行系统管理,以最低的成本确保把产品有效地送达顾客。
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早期,TNT,DHL,FedEx等公司开始进入TPL服务领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实物配送的基础上引入物料管理的新概念和新技术。例如,准时化服务(JIT)、全面质量管理(TQM)以及全过程控制(TPO)等,大大改进了物流系统的管理水平。
目前是第三次,如AndersonConsulting,GEcapITal,Manugistics等咨询、金融和IT管理公司开始加入这个行业。由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引入,物流活动扩展为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安排、订单处理、存货管理、运输仓储,最后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管理,旨在协调与全过程相关的一切活动及其信息系统,使之成为一个“天衣无缝”的即时生产、即时分拨、即时销售的适销对路而没有库存积压的工商业循环系统。
1.2.1 欧洲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在欧洲,第三方物流作为一项外包行业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物流领域许多著名的企业在中世纪都有踪迹,其前身提供组配、仓储、运输以及在几百个公国和侯爵领地之间的通关服务。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接各个企业的外包物流业务,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欧洲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大致可以分为4个层次:
第一,服务范围广泛的大型物流企业;
第二,从事传统物流的物流公司;
第三,新兴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第四,大型国有机构加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欧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汽车制造厂家和家电生产厂家为主要顾客,以制造业为中心而进行物流服务。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欧洲的比重远远大于美国。
1.2.2 美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以两位数速度持续发展。冷战过后,世界经济重心更加倾斜,美国就成为绝对的霸主。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走在前列,物流业在其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加大。很多企业更是瞄准了第三方物流,利用其在信息通信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其物流行业,以此占领更大的市场,提供更优的服务,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同时,也促进其他行业在更多更广的范围发展。据美国咨询企业卡斯信息公司统计,1992年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营业额为350亿美元,占物流市场总营业额的2%~3%,1996年已达到500亿美元,增长到物流市场总额的5%~6%。在美国,通过第三方物流进行业务的重组,物流成本从1980年占GDP的17.2%下降到了1997年的10.5%,再到2004年的7.5%。
1.2.3 日本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日本规模较大的零售商如大荣、西友、伊藤洋华堂等都有自己的配送中心。此外,约160万个中小企业则靠社会化配送中心维持正常的运营,如三菱商社的物流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就是为中小企业配送服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濒临崩溃,几乎一切都是从头再来,而物流业的发展,对其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现在日本的物流业利用其自身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使第三方物流也得到快速发展。
第三方物流是随着物流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水平之间有着非常规律的相关关系。西方国家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要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营运成本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它可以帮助企业精干主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可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任务三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长期以来,受“重生产、轻流通”经济理论的影响。认为生产过程是增值的,而流通过程不创造任何价值。我国企业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总希望小而全、大而全,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部门。每一家企业的物流部门都是“小的吃不饱,大的干不了,难的啃不动”,经济效益相当低。随着物流事业的发展,有些企业渐渐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向国外跨国企业学习,把自己擅长的业务做强做精,将不擅长的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处理。
1.3.1 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3PL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8年的395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147人。对3PL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8年的37%,上升了21个百分点。我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我国的著名外资3PL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
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形态。在欧美发达国家,典型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物流供应方和需求方,并能按照需求方的要求对物流过程进行组织、实施的第三方。在我国,这样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大部分是港口、铁路部门中的货运代理部门,而大多数工商企业在供应链意义上所需要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则应有适应我国目前市场环境的企业组织和功能。
据分析,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传统的物流类企业;
二是外资来华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
三是由工商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的企业;
四是某些内资因看好物流市场而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
五是中国邮政、铁路、空运等具有特殊性的物流供应商。
1.3.2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不足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在起步后的几年内,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总体效果尚不明显。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只有54%的生产企业和53%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表示满意。由此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是相对偏低的。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标准难以统一
第三方物流业是一种跨部门、跨行业的业务种类,不但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甚至管道运输方式,还涉及多种业务种类;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不仅有交通部、铁道部,还有民航总局、邮政局、海关等。这些部门有各自的规定和规划。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从上到下一统到底,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管理体系分割现象严重,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习惯势力仍然有一定影响。因此,在规划现代第三方物流业的过程中,统一的标准难以实现。
2)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服务网络不全
据统计,中国目前在册物流公司1.6万家,仅北京市2001年注册的物流企业就有120多家,上海超过1000家。但是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没有一家物流服务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2001年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平均员工数量为259人,此时的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算术)平均员工数量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企业占到了36%。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可以说,我国第三方物流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转变的过程中。
3)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效率不高
由于我国企业整体来说信息化起步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互联网、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因此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在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多样性等方面都处在较低水平。
4)专业人才匮乏,硬件设施落后
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削弱物流服务优势的另一个原因,根据调查,第三方物流企业平均拥有本科以上学历34%,硕士以上学历15.2%。由于物流教育的落后,虽然中国物流从业人员也已粗具规模,但大多数是从管理专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等转行过来,真正懂得物流科学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少之又少,特别是一些综合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的缺乏制约了现代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基础设施大都简易、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智能化、自动化仓库比较少,信息化建设滞后,由此造成仓储运输系统的整合效能比较低,信息流通不畅,不能保证对物流服务过程及时的了解,很难对物流市场需求做到全面掌握。
1.3.3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
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我国正处于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更突显出其重要性。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已被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实。在我国大力发展流通经济的举措之下,就必须要从供应链一体化的角度,针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营运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引导我国第三方物流健康快速发展。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植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定促进、推动中小型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公司排忧解难。
物流基础设施是第三方物流公司保证客户服务水平的硬件基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开始阶段,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因此必须从政府和公司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尽快提高各种基础设施的水平,由国家担负起交通系统、信息系统、信息交换标准、其他基础物流服务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实施工作,由企业建设自己的物流作业所需基本设施和设备、信息系统、增值服务设施,积极推广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设备、专用运输设施和现代化搬运设备等在公司中的使用。
2)加快第三方物流企业产权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遗迹,实践证明它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彻底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一方面要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还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企业上市,克服资金不足的缺陷,促使企业快速成长。
3)拓展增值业务,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以客户增效为己任,在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发展增值物流服务等。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求效益。只有扩大发展空间,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提高自身的声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加强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信息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物流业发展的大趋势。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从而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运营模式。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通过Internet、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适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以适应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要求和供应链管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