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信息服务功能
现代物流是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来保证物流体系正常运作的。物流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包括进行与上述各项功能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运量、收、发、存数)的情报及有关的费用情报、生产情报、市场情报活动。物流情报活动的管理,要求建立情报系统和情报渠道,正确选定情报科目和情报的收集、汇总、统计、使用方式,以保证其可靠性和及时性。
从信息的载体及服务对象来看,该功能还可分成物流信息服务功能和商流信息服务功能。商流信息主要包括进行交易的有关信息,如货源信息、物价信息、市场信息、资金信息、合同信息、付款结算信息等。商流中交易、合同等信息,不但提供了交易的结果,也提供了物流的依据,是两种信息流主要的交汇处;物流信息主要是物流数量、物流地区、物流费用等信息。物流信息中库存量信息,不但是物流的结果,也是商流的依据。
物流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必须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国际通用的EDI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才能高效地实现物流活动一系列环节的准确对接,真正创造“场所效用”及“时间效用”。可以说,信息服务是物流活动的中枢神经,该功能在物流系统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信息服务功能的主要作用表现为:缩短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库存适量化;提高搬运作业效率;提高运输效率;使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省力;提高订单处理的精度;防止发货、配送出现差错;调整需求和供给;提供信息咨询等。
10.2.3 第三方物流系统化目标
物流系统化目标简称“5S”,即:
1)服务(Service)目标
物流系统是“桥梁、纽带”作用的流通系统的一部分,它具体地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物流系统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就是其服务性的体现。在技术方面,近年来出现的“准时供货方式”“柔性供货方式”等,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
2)快速、及时(Speed)目标
及时性不但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快速、及时既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现代目标。其原因是随社会大生产发展,这一要求更加强烈了。在物流领域采取的诸如直达物流、联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时间表系统等管理和技术,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3)节约(Spacesaving)目标
节约即有效地利用面积和空间。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使用价值,所以领先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
4)规模适当化(Scaleoptimization)目标
以物流规模作为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以此来追求“规模效益”。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为社会所承认的。由于物流系统比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差,因而难于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格式。在物流领域以分散或集中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统,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就是规模优化这一目标的体现。
5)库存控制(Stockcontrol)目标
库存控制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宏观调控的要求。当然,也涉及物流系统本身的效益。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任务三 第三方物流费用、质量、服务管理
10.3.1 第三方物流费用管理
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是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的控制是对成本限额进行预算,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限额加以比较,纠正存在的差异,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
1)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的组成
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由两个部分组成:物流成本管理系统、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系统。
一是物流成本管理系统。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包括物流成本核算层、物流成本管理层、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三个层次:物流成本核算层、物流成本管理层、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
物流成本核算层的主要工作包括:
①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内容;
②对物流总成本按一定标准进行分配与归集核算;
③明确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
物流成本管理层是指在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成本管理与管理会计方法来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是指在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再进行物流系统对企业收益贡献程度的评价,并进行物流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估。
我国物流成本管理还处在物流成本核算层,还没有到后两个层次。
二是物流成本日常控制系统。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系统是指在日常物流运营的每个作业环节,依据现代物流运营理论,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方法,来降低整个物流成本的一系列措施。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
2)物流成本的内容
(1)商品流通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人工费用:包括物流相关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福利费等;
运营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运杂费、折旧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等;
财务费用:包括存贷资金使用成本支出,如利息、手续费等;
其他费用:如与物流相关的税金、资产损耗、信息费等。
(2)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制造企业的物流过程一般包括:采购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产品销售物流以及回收和废弃物流等。因此,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包括:
①供应、仓储、搬运和销售物流环节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以及福利费等;
生产材料的采购费用;
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物流费用;
仓储保管费用;
有关设备和仓库的折旧费、维修费、保养费等;
营运费用;
财务费用;
回收废品发生的物流成本等。
(3)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
物流企业所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都是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包括物流企业的整个运营成本和费用,分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经营费用与管理费用等项目,实际上就是货主企业物流成本的转移。
3)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第一种,会计方式。
会计方式核算物流成本,是指通过凭证、账户、报表的完整体系,对物流耗费予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的计算方法。会计方法可分为:
①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②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计算;
③物流成本二级账户(或辅助账户)核算形式。
第二种,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核算物流成本是指在不影响当前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有关物流业务的原始凭证和单据进行再次的归类整理,对现行成本核算资料进行解剖分析,从中抽出物流成本的部分,然后再按物流管理的要求对上述费用按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对象进行重新归类、分配、汇总,整理成物流管理所需的成本信息。
4)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
①以某种物流功能为对象;
②以某一物流部门为对象;
③以某一服务客户作为核算对象;
④以某一产品为对象;
⑤以企业生产的某一过程为对象;
⑥以某一物流成本项目为对象;
⑦以某一地区为对象;
⑧以某一物流设备和工具为对象;
⑨以企业全部物流活动为对象。
5)物流成本控制方法
成本控制是根据成本预测、成本决算和成本预算所提供的实际数据,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资源的耗费,与相应的降低成本措施的执行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干预,以保证目标成本和成本预算任务的实现。
(1)运输费用控制
运输费用是承运单位向客户提供运输劳务所支付的费用。运输费用占物流费用比重较大,据日本通产省对六大类货物物流成本的调查结果表明,运输成本占总物流成本的40%左右,是影响物流费用的重要因素。
控制方式有加强运输的经济核算、防止运输过程中的差错事故、做到安全运输等。
(2)储存费用的控制
储存费用是指物资在储存过程中所需要费用。控制方式主要是加强仓储各种费用的核算和管理。
(3)装卸搬运费用的控制
装卸搬运活动是衔接物流各环节活动正常进行的关键,它渗透到物流的各个领域。装卸搬运费是物资在装卸搬运过程中所支出费用的总和。
控制方式有:对装卸搬运设备的合理选择;防止机械设备的无效作业;合理规划装卸方式和装卸作业过程,如减少装卸次数、缩短操作距离、提高被装卸物资纯度等。
(4)包装费用控制
包装起着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的作用。据统计,包装费用约占全部物流费用的10%。
控制方式有:选择包装材料时要进行经济分析;运用成本核算降低包装费用,如包装的回收和旧包装的再利用;实现包装尺寸的标准化、包装作业的机械化;有条件时组织散装物流等。
(5)流通加工费用的控制
在物资进入流通领域以后,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一定加工活动,称为流通加工,由此而支付的费用为流通加工费用。
控制方式有:合理确定流通加工的方式;合理确定加工能力;加强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制订反映流通加工特征的经济指标。
6)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
从流通全过程看,控制物流成本不单是本企业的事,应该考虑从产品制造到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全过程,物流成本降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①通过供应链管理、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在供应链条件下,仅仅本企业的物流具有效率化是不够的,需要协调其他企业以及顾客、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
②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降低物流成本:一方面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物流经营战略系统。
③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物流成本: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最近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法。一般来讲,企业要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
④削减退货成本:退货成本是企业物流成本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随着退货会产生一系列的物流费、退货商品损伤或滞销而产生的费用以及处理退货商品所需的人员费等各种事务性费用。
⑤利用一贯制运输,降低物流成本:运用运输工具的标准化以及运输管理的统一化,减少商品周转、转载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并大大缩短商品在途时间。
⑥利用物流外委降低成本,降低物流成本:即将先前企业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委,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降低成本。
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10.3.2 第三方物流质量管理
1)物流质量的含义
物流质量的概念既包含物流对象质量,又包含物流手段、物流方法的质量,还包含工作质量,因而是一种全面的质量观。物流质量是指物流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的总称。物流质量包括:
(1)商品质量
商品质量指商品运送过程中对商品原有质量(数量、形状、性能等)的保证,尽量避免破损,而且现代物流由于采用流通加工等手段,可以改善和提高商品质量。
(2)物流服务质量
物流服务质量指物流企业对用户提供服务,使用户满意的程度。如现在许多TPL公司都采用GPS定位系统,能使客户对货物的运送情况进行随时跟踪。由于信息和物流设施的不断改善,企业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必然不断提高。
(3)物流工作质量
物流工作质量是指物流服务各环节、各工种、各岗位具体的工作质量。这是相对于企业内部而言的,是在一定的标准下的物流质量的内部控制。
(4)物流工程质量
物流工程质量是指把物流质量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影响物流质量的诸要素进行分析、计划,并进行有效控制。这些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体制因素、设备因素、工艺方法因素、计量与测试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2)物流质量的衡量
如何衡量物流质量是物流管理的重点。物流质量的保证首先建立在准确有效的质量衡量上。大致说来,物流质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
(1)物流时间
时间的价值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越来越凸显出来,谁能保证时间的准确性,谁就获得了客户。
由于物流的重要目标是保证商品送交的及时,因此时间成为衡量物流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在货物运输中,中国现行运输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减缓了物流速度。由此可见,物流质量的提高还依赖于物流大环境的改善。
(2)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的降低不仅是企业获得利润的源泉,也是节约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因各部门产品对运输的依赖程度不同,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所占比重也不同。从物流业总体费用考虑,有关资料显示,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账面反映已超过40%。
(3)物流效率
物流效率对于企业来说,指的是物流系统能否在一定的服务水平下满足客户的要求,也是指物流系统的整体构建。对于社会来说,衡量物流效率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流过程非常复杂,物流活动内容和形式不同,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物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