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处事箴言
孩子之间相互争吵、打架,然后又自己和好,就在这一来一去之中,孩子的交友能力便锻炼出来了。小纠纷能促使孩子慢慢地明白,蛮横、不讲理、任性和霸道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孩子也渐渐地会掌握一些与人相处和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
在抢玩具时,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盈盈的额头抓伤了,留下了一条红色的印子。
离园时,妈妈来接盈盈了。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挂了彩”,赶快抱起孩子,亲了亲问:“疼吗?跟小朋友闹矛盾了?”
盈盈说:“小朋友跟我抢玩具,不小心抓伤的。不疼了。”
“那小朋友有没有跟你道歉?”妈妈耐心地问。
“小朋友跟我说对不起,也不跟我抢玩具了,我们一起玩了很长时间。”盈盈一点也不生气。
看到孩子没有一点伤心的样子,妈妈也就放心了。
延伸阅读
正确看待孩子之间的纠纷
孩子在一起玩耍时,打打闹闹的事经常发生,这种摩擦、打闹的处理过程也是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的课程之一。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孩子在与同龄人发生纠纷以后,父母应该怎么做,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孩子的是非观念尚未明确形成。尤其是现在有些独生子女从小缺少伙伴,在家备受父辈、祖辈的宠爱,有的孩子性格就暴躁,而且自私,在同伴中稍有不如意,便拳脚相加。另有一些孩子因受到父母过分的呵护,反而失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在粗暴、骄横的孩子面前不知所措。因此,作为父母,应当把教会孩子处理好与伙伴之间的纠纷,看作是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孩子分辨是非能力的重要时机。
孩子之间发生纠纷,是他们在群体交往中协调、解决矛盾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就是通过这种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学会怎样坚持独立的见解,学会怎样竞争怎样协调,学会适度地表现自己,同时学会忍耐的。因此,如果孩子的纠纷发生在正常交往中而且并不十分厉害,父母就不应过多干涉,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好了。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协调性和社会交往能力。
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父母要先加以制止,以防止不必要的肉体伤害。对问题的解决应坚持: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自己解决不了,求助于父母,父母切莫简单处理,武断对待。更不能越俎代庖介入孩子之间的纠纷,不问青红皂白打骂自己的孩子或别人的孩子。
常言说“一只巴掌拍不响”,很多时候,父母应先管教自己的孩子,这不是什么吃亏的事,也不在于谦让,而在于让孩子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错误和不足,有利于他的成长进步。即便完全是对方的过错,也可以和对方家长坐下来协商解决,可以配合学校解决,学校解决不了的,还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家长介入孩子之间的纠纷,无助于孩子之间的和解,反而会激化家长之间的矛盾,使原本孩子们之间的打打闹闹,变成了大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事情的性质变了,解决的难度也大了。
从另一个角度讲,家长过分介入孩子纠纷,时时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他们直面纠纷的勇气和解决纠纷的能力,反而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家长能“保护”孩子一时,能“保护”他一世吗?所以,让孩子自己面对纠纷,解决纠纷,在与同伴的吵吵闹闹中学会如何与人为善,如何化干戈为玉帛,才更利于孩子性情的锤炼和能力的提高。
父母在了解到孩子与同学之间有了摩擦之后,应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家长可以先适当地给予抚慰,并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让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分析原因后是自己孩子不对,父母应明确指出孩子的不对之处,并进行教育,还应该让孩子向对方赔礼道歉,指导孩子道歉时应注意的礼貌用语。假如分析原因后是对方的不对,父母也应指导孩子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属于在正常交往中发生的小冲突,可让孩子采取忍让、不予理睬的方法,这有利于培养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如果属于孩子的既得权益受到侵犯,可让孩子据理力争;对经常欺侮人的同学,可以采取回避的方法,或向教师、家长反映情况,这个时候成人才可介入。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要以诚相待,宽以待人,讲文明礼貌,从而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切莫因孩子在交往中的问题引起家长之间的不和睦,造成不良的影响。
讲给孩子的故事
打破自习秩序的纠纷
一天早自习,老师刚走到班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气氛不对,原来两个孩子正在扭打在一起。看见老师,两个孩子都停下了,但双方都瞪着眼睛,扭着脖子怒视着对方。老师平静地说:“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学习,你们俩和我去办公室。”
在办公室,老师让他们分别叙说打架的理由。俩人似乎都感到很委屈,不断争辩,各说各有理,试图把责任推给对方。在他们的辩解中,老师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他俩是前后位,只是一个不小心踩了另一个的脚。
面对他们的争辩,老师说:“我知道你们俩都很委屈,老师能理解,现在我只想让你们想想整个事件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够好,想好了再和我说说。”听老师这么一说,他们停止了争辩,都不吭声,低头不语。
老师乘机离开了办公室,到教室巡视自习情况。当老师再次来到办公室时,一个孩子主动上前说:“老师,是我不对,不该踩他的脚,而且出口骂人。”另一个孩子见对方态度诚恳,也赶忙说:“老师,我也做得不对,再怎么也不该动手打人,还严重影响了全班的自习纪律。”
老师一看火候已到,就用商量的语气问:“你们说今天的问题怎么处理?”这次,先动手打人的孩子态度诚恳地走过去,主动握住对方的手说:“真对不起,我不该动手打人,请你原谅。”踩人脚的孩子也忙说:“我也请你原谅。”就这样,一场纠纷排除了。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老师几乎没说什么,但是效果出奇的好,也没有给学生留下后遗症。
告诉孩子
一个巴掌拍不响,发生纠纷后,不要一味掩饰自己的过错,而指责对方做得不够好。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矛盾就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