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明脸色顿时一喜,这才是好学生啊,同样是游玩他就能从中学到东西。声音更见平和的问道:“哦,不知你听到了何等趣闻?又学到了什么?”
李笑恭敬回道:“学生昨日在保障河偶遇一鹤发童颜,手执羽扇、头顶纶巾,自称是诸葛武侯之后的老人。一番交谈之下,知道我是先生您的学生后,他告诉学生,昔年他家先祖诸葛武侯与玄德公、孙仲谋、曹操四人聚会于扬州,一起泛舟游览保障河时,他们言谈中就曾提到了先生您,诸葛武侯对您更是褒奖有加。”
堂下学生听李笑如此一说,心中皆是暗暗称奇,亦是深感与有荣焉,均纷纷投目看往黄慎明,目光中不由多了几分尊敬,几分崇拜。上天总是眷顾长的好看的人,自己咋就没有李笑这等运气呢。
黄慎明听李笑说到此,先是半信半疑,略一思忖,诸葛武侯一生能掐会算,算出四百多年后的自己也是大有可能,顿时心下窃喜,想知道当年的诸葛先生如何评论自己,喜色难掩的说道:“当真有这等事情?你不妨仔细道来。”
李笑闻言暗笑道:“就等着你说这句话呢。”接着容颜一肃,续讲道:“据昨日那位诸葛家的后人言称,昔年,诸葛武侯一行四人第一次操舟游保障河时,船到了河中心,由于船体过小,不堪载重,即将倾覆,必须跳下一人以减负。大家一阵紧张,这时只见诸葛武侯轻摇羽扇清清嗓子,道:“这样吧,山人出几道题,能答上来的,就留在船上,答不上就跳下船。其他三人没有别的法子,只能同意啦。诸葛武侯又摇了摇羽扇先问玄德公,“主上可知天上有几个太阳?”玄德公一想这个简单,答曰,“一个”。诸葛武侯点头示意回答正确。又问孙仲谋,“天上几个月亮?”仲谋答道,“一个”。武侯再次点头,看往曹操,问曰,“天上几个星星”?曹操一怔,头脑发懵,回答不出,只好跳入河中,也是曹操命不该绝,被一恰巧路过的渔船艄公救起。”
讲到这李笑故意停了片刻,见同窗都是傻子一样的等待听下文,黄老头也是捋着山羊胡在思索。靠,当群众演员都这么不敬业,咋就不知道问上那句“后来呢,后来呢,”放到千年后,就连三岁的小屁孩都知道这样说。
李笑鄙视了他们一番,无奈,只好接着说道:“第二次四人又在此同游遇到上次情况。四人一想,得,还是老办法吧。武侯问玄德公,“主上可知当年周武王在那里大败纣王?”玄德公一想简单,答曰,“牧野。”武侯点头示意正确。再问孙仲谋,“那一战双方共阵亡多少人?”仲谋算了一下答道,“约为四万左右。”武侯示意答对。曹操此时心想,“诸葛亮啊诸葛亮这次你可是难不住我了,本人学贯古今,尤其军事更加突出。”武侯问曹操道“那四万左右战死的将士,都叫什么名字?”曹操一听差点没晕过去,只好再一次跳了下去。这次又蒙那位艄公救起。第三次同样在保障河,又遇相同情况。曹操一想,得,诸葛亮这老小子又要整我,干脆我自己跳下去算了,免受侮辱。于是一横心,又跳了下去。”
李笑说到此,忽而微笑着望向黄慎明道:“先生你也曾经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者,你能否猜到武侯他老人家这时会说些什么?
黄慎明沉思片刻,赧然道:“老夫不过一庸碌俗子,如何能猜到武乡侯的心思,李笑你就说出来吧,别让老夫费神了。”
李笑先答了声“是”,而后笑道:“武侯当时指着在河中挣扎沉浮的曹操说道,“曹阿瞒,你这龟儿子!枉你自诩聪明,这次我已经把那个艄公借故支开了。下次投胎,还是在黄慎明那多学习几年吧!”
李笑话音方落,堂中学子已是轰然大笑,族长庶出的幼子李风,更是为之绝倒。
黄慎明听李笑说完,看了一眼不受控制的学堂,双唇哆嗦了几下却是一个字也未能发出声。李笑曲曲折折的绕了半天,原来最后是有讥讽的话在等着自己。他来回暴走了半盏茶的时光,慢慢平抑了心中的怒气。虽然明知道问不出结果,仍是不甘的冲李笑颤声道:“李笑,虽说你天姿过人,可也不能凭此即恃才傲物吧?这些年来,老朽也当的是兢兢业业,无愧于心。不敢放松了对你们的要求,辜负了你们父母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难道多年的付出,只能换来你的明嘲暗讽吗?”说道动情处,黄慎明已是双目微红。
李笑一听,坏了,这次玩过火啦,少爷我虽说没有恶意,目的只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可黄老头看来是真伤心了,“恃才傲物”啊,说白点,就是拿天下人都不当回事。这么一顶帽子要是扣实了,自己以往的亲和路线看来是不能走了,恐怕只能找个深山老林去“独孤求败”啦。唉,高手寂寞啊。得,别真寒了黄老头的心。于是谦然道:“先生还请息雷霆之怒!气大伤身,学生知错了。不该听信人言,在学堂上胡言乱语,惹先生您不快。学生下次见到那诋毁先生清誉的老头,一定交官府查办,治他个造谣诽谤的罪名。您老要是还不解气,那您就忍下慈悲心肠,狠狠打学生一顿戒尺出出气吧。”
黄慎明听李笑这番话,气乐了,得,就是真想打他,听他这么说也是不能打了,容颜稍霁,摇摇头道:“知错能改也就是了,我倒不信真会有个你说的诸葛家后人,子虚乌有的事,下次不可再拿来乱说。”
靠,这黄老头上路啊,李笑一听,赶紧就坡下驴,答道:“先生明鉴,天地良心啊,实是确有其人。想先生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学生又怎敢欺瞒于你哩。或许您老交游广阔,是老朋友和您玩笑也是有的。待学生再见到他时,也不与他废话,定先揣他个‘饿狗吃屎’,再带他来先生跟前磕头赔罪。”
他这话黄慎明如何会信,摆了摆手道:“罢了,此事也不要再提了。明日即是清明,你们也不用来学堂了,都随家人祭扫吧。不过,”黄慎明看了一眼李笑,继续道:“李笑你后天来时,必须交上一篇关于清明的诗词,否则加上今日之事,数项并罚。”说毕,一扬手中戒尺。
李笑神色不变,眼都没眨一下。从座位上站起先施一礼,方答道:“学生敢不遵命。”小菜一碟啊,这不是让我出风头嘛,少爷最喜欢木秀于林,如果有风摧,就让风来的更猛烈些吧。
对于盗用后人的诗词,李笑从不会感到不好意思,‘蝴蝶效应’他是知道的,从他来到这个朝代,他就相信,现在的大唐已经和历史上的大唐不同了。而今的大唐已经朝着另一个轨道前进啦。但因太宗改革完善了旧隋科举,大力推行分科取才、以诗取士的制度,进士科更着重的即是诗文,所以他自溶入这个时代后,时常会盗用后人的诗词,借以扬名,博取名誉,为日后干禄、考功名建立人脉做下铺垫,同时这也是保护自己的手段,人怕出名猪怕壮虽说不错,但和平年代名人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万一受到迫害也更容易得到群众的力量。然而因限于当前的年龄阅历,他也只能盗用一些山水事物,现实生活的诗作。
黄慎明看李笑答的爽利,也没有再多说别的,拿了本《中庸》娓娓开始讲了起来。他也相信李笑能作出好的诗词,给他限制体裁也不是故意刁难,这个学生虽是有点精灵跳脱、整蛊搞怪,不过本性倒是不坏。虽家境富裕,但却没有沾染上一般纨绔子弟的习气。偶有诗词,让自己看了都是心折不已。他这般借题发挥,乃是想看看这个学生又会有什么惊人之作。
其实方才他一时qing动,也非全因李笑受捉弄之故。十余年官场砥砺,加上多年的生活阅历,早见惯了世情冷暖。多半也是因明日即是清明时节,思念亡妻之故。
黄慎明与妻子感情甚笃,妻子自产下一女后身体一直虚弱,虚不受补,多番调理无效,于五年后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父女。十余年来他一直和女儿清萍相依为命。
不续弦,从没进过花楼,更不知道爱情也可以靠手解决,多年的生理压抑一直得不到缓冲释放,李笑心里一直怀疑,这黄老头可能已经废了。
中午,李笑食了家里下人阿贵给送来的饭菜,下午仍是听黄慎明讲解。这一天也就在听黄慎明讲解的《中庸》结束了。
散学后,渔舟唱晚,倦鸟归林,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一抹落日的余晖映红了晚霞。随风荡起的柳絮,在微微的清风中萧萧扬扬的飞舞,远山披上了一层晕黄的锦绣,有的人家屋顶上已升起了袅袅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