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美〕塞穆尔·斯迈尔斯
习惯是一个人某种生活方式的同化与固定。改变我们日积月累的习惯并不容易,但习惯却可以轻易改变我们的人生。拥有幸福的人生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
1.习惯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习惯是在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惯性反射下的意识行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所谓习惯是指习以为常、惯性反射下的意识行为。习惯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习惯可以是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也可以是有意识去养成的。坏习惯可以经过努力而改掉,好习惯也同样可以经过努力而养成。
如果我们对习惯的养成,有更好的认知和了解,然后又能清楚地选择自己所要的好习惯,那么我们就能掌握自己的生命,而不会让自己在生命的海洋里随波逐流。
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说话、行动、生活等方式。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对习惯往往习以为常,根本意识不到某些反复的动作或事情是习惯。它们是自动起作用的。
某些是好习惯,例如:定期锻炼;事先做计划;尊敬他人。
某些是坏习惯,例如,遇事总往坏处想,自卑感,总是怪罪别人。
某些习惯无所谓好坏,例如:用叉子喝酸奶;浏览杂志时从后向前看。
习惯可以决定你的命运。即好习惯会使你活得更好、更精彩、更成功;而坏习惯会让你的生命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会让成功变成失败。
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我们怎么做,我们就会变成怎么样的人。正如美国学者塞穆尔·斯迈尔斯所说:
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幸而你比你的习惯要更强大。因此你能改变习惯。例如,试着将你的双臂环抱胸前,看看,哪只手臂在上面?然后试着反方向(改变手臂的上下位置)环抱一次。很怪,是吗?但如果你连续30天这样反方向环抱双臂,你就不再感觉那么怪了。你甚至不用想就能做到,你已经养成习惯了。
2.习惯总是与环境相适应
人的习惯常常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诸如生长的环境、学习的环境、工作的环境等,即环境可以造就人,环境可以改变人。
井边的青蛙,对着东海里的鳖说:“我好快乐呀!我出来就可以在井边跳来跳去,到井内就可以在井壁的砖缝中休息。跳到水中,水浸到我的腋窝和下巴,踩着泥巴则淹没了我的脊背,回首一望,孑孓和蝌蚪都比不上我!而且我独占一坑之水,盘踞一口井,这快乐到了极点,先生!你要不要进来看看呢?”
居住在东海的鳖左脚不进去,右膝已经被绊住了,只好徘徊退出,他对井里的青蛙叙说着他所居住的环境:“那里很大,千里之遥远,不足以形容它的广阔,千仞之高,不足以道尽它的深度。夏禹时十年有九年淹大水,而海水并不会为此增加,商汤时八年有七年大旱,而岸边的水也不见减少。它不会因为时间长短而变化,不因雨量多寡而增减,这就是东海,这就是居住在东海的快乐。”
井底之蛙听完以后,惊恐地望着东海的鳖,茫茫然不知所措……
这是出自于《庄子》秋水篇的寓言故事,想要提醒大家的是,你的思考与心灵是否受到了环境的影响,是否因熟悉而阻碍了突破的决心。
(1)生长的环境
还记得“泰山”吗?在深山里长大,由母猿来抚养,这个孩子的行为言语和一般动物接近,他也能听得懂猿猴之间的语言,甚至一喊“O—I—O”,许多的动物都会来应声支援。
人类亦然,想想看吧,孩子如果给不同的保姆带,养成的生活习惯都不会一样。如果小时候给爷爷奶奶带,到了五六岁再回到自己身边的时候,就很难调教了。原因无它,爷爷奶奶两人对孙子的要求恐怕是有求必应、舍不得打骂。等到惯坏了,要再重新适应新的规范,就不容易了。
生长在城市与乡下的孩子习惯也不会一样。在乡下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多,日子不会无聊。在村边的小河里,门前的大树上,甚至灌蟋蟀、钓青蛙、抓泥鳅、烤番薯都有他们的欢笑声,一些孩子碰到节庆,偶尔还要跳个八家将或军鼓阵、宋江阵。
都市的孩子没有小河可玩,但可随着大人去洗SPA,可以到动物园或海洋生物馆去看动物,可以从DISCOVERY频道看到世界万象的景观,他们拥有另一种生活方式。
在国外长大的孩子也和国内长大的孩子不一样,气质、服装、谈吐都不同。他们表达关心与爱的方式热情生动,亲吻与拥抱只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而国内人却认为那像是以身相许般的大事。
不同的环境,自然也培养了人们惯用言语的环境。在广州长大,会讲粤语。走南闯北,可能听得懂各种南腔北调。在上海长大,就会讲上海话。而到新加坡,甚至马来西亚的华人,可能会七八种语言,因为东南亚的环境复杂,为了生活的便利,他们自然而然的有了多种语言的能力。
买房子会考虑环境、社区等,因为环境与人的关系就像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
(2)学习的环境
谈到环境的多样与语言的差异,让人联想到一个广告词:“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习惯两种语言。”很多人会把孩子送到双语幼儿园,因为想让他有一个大量使用英文的环境。我们从小学开始学英文,到现在大多数的人不敢讲英文,为什么?答案是环境!一个人出国留学或游学,大量使用外国语言的结果,外文一定会大有进步的。
读理科和读文科的也会培养出不同的思考习惯。读理科的人重事实、实验、证据、推理和逻辑分析,他们大多数是左脑发达。读文科的重感受、审美、想象、空间,这些人大多数是右脑发达。经过长期思维方式的演练,读理科的人培养了冷静、批判的性格,读文科的人养成创作和完美的性格。
(3)工作的环境
军人当久了会有军人的习气,即使穿了便服,谈吐、举止仍然像个军人。重伦理、强调纪律、重服从的特质会因多年的环境塑造而趋于稳定。
公务人员当久了也会染上公务人员的习性,即使热情奔放的本质,一旦干了二十年,大概也会趋于保守。
企业也有各种性质,像制造业与服务业有很大的不同。即使都在服务业,也会因部门工作内容不同而有差异。每个人都在职场上打滚三四十年,这三四十年下来,在性格上留下的刻痕怎么可能不深呢?
要知道良好的环境可以感染人,良好的环境可以熏陶人,“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3.习惯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人的习惯会受到人的影响,这是很容易判断出来的。而且这些人必须是与你有来往的。而不是指所有的人类。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性格或习惯的形成呢?
(1)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并不会因为孩子长大而中断。当然父母的关心愈多,孩子的独立性也愈会受到压抑,越无法发展出健全的自我。在《割断脐带做大人》一书中,有着很深刻的描述:“我们仿佛是一个公开的股份有限公司,别人占有决定性的股份,而最大的股东往往就是父母。”
父母不同的教育,自然会让孩子有不同的发展,《富爸爸,穷爸爸》这本畅销书大家应该不陌生,作者罗勃特·清崎在文中说他有两个爸爸,一个告诉他“贪财乃万恶之源”,而另一个爸爸的教导却是“贫困才是万恶之本”。
是积极大胆,还是保守不冒风险?
在中国的古代管这叫“家风”、“庭训”。并不是所有父母亲留给我们的都是好习惯,有些不良的示范,也会让孩子上行下效,所谓“有样学样”、“上梁不正下梁歪”、“有其父必有其子”也不无道理。
一位好友,他是企业家的第二代,大家都说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很感慨地说,他一出生,路就已经安排好了,所有的人都希望他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笑说,人们看他拥有的多,他自己却很清楚地知道他失去的更多。至少他没有办法大大方方地走在街上,没有办法潇洒地吃顿小吃,甚至自己的时间与兴趣都被抹杀掉了。听完了,只能寄予最深的同情。
每一个人的家庭状况都不同,如果一个家庭拥有财富、名望、权力,这家庭里的孩子未来的路可能就窄了。相反的,一个人的家庭若是没钱又没势,这孩子的路可能反而宽了,因为要生存的勇气锻炼出最顽强的斗志。
(2)老师
传道、授业、解惑,这些都是一个人能力启蒙的开始,老师给予我们的不只是言教更是身教。
吴修齐老先生是高清愿先生的典范,高清愿先生也培养出了林苍生、徐重仁等专业经理人。这种教导不是短暂的,而是以生命相交的,它已经超越了主雇关系,更像是家人的一份了。
林怀民曾受教于玛沙·葛兰姆,朱铭因杨英风的指导舍匠气之华丽,大胆去追寻自然情感的表达。口足画家谢坤山向吴炫三学画,了解如何感受到这个世界,并将它表露于画布上。
一位美国的企业家柏金斯曾说:“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个师傅或导师,我们谁都受过别人的帮助,只是有些人更温暖,更有远见,且更无私地帮助你而已。”
武侠小说里,李慕白碰到了名师江南鹤,自然培育出大侠的风范,玉娇龙的师父为碧眼狐狸,最后只练得一身邪气。
名师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师者的德行。而不只是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当你心中有了“心向往之”的念头时,这些大师的思考与行为会不知不觉地融入你的生活,而你的习惯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开始重组及再生。
(3)主管及老板
一本管理学书中写道:“公司的领导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塑造组织的文化。而公司文化的塑造有赖于最高领导人自身的行为,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公司的员工会从领导人的一举一动演绎出领导人的价值观,再承体上意,上行下效,公司文化于焉形成。因此,领导人的管理风格对公司的成效有极大的影响。”
世界知名的企业领导人如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美国奇异电器的威尔许,台湾的王永庆、张忠谋、曹兴诚、许文龙都有其独特的管理风格。
愈是有明显的作风,所属的一级主管几乎都含有类似行为作风的倾向。即使原本没有迅速反应的行动力,也会因为须完成主管或老板的期待而勉强自己去做到。这种反应若是持续性的,很自然地变成“理所当然”,这种互动是很容易察觉的。据调查,一个主管的管理风格,会深深受到他踏入社会的第一个老板或主管的影响。
一个人性化的主管或斯巴达式的管理风格,都有其历史渊源。当然,如果我们现在是个主管,新人将会从你的身上学到最多,不论是感动的或是引以为戒的……想想看吧,你希望年轻人能从你身上学到什么?
(4)同学、朋友、邻居、同事
做父母亲的都很怕孩子交上坏朋友而误入歧途;社会新闻里类似这种集体犯案的事件比比皆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入名校、挑好班,成了人之常情。
《论语》里谈道: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我们要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诚实的人交朋友,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如果与逢迎谄媚的人友好,与当面恭维、背后毁誉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友好,那我们也会受到伤害。
试着选择有良好习惯的人做朋友,它会像一面镜子,除了让你正衣冠以外,亦可以帮助你辨是非、明利害。
好朋友成就一生事业,而交到坏朋友若为他作保,结果声誉全无,还会拖累全家。朋友之间互相的影响甚巨,不可不慎啊!